可以达到,但相对来说可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更好的选择是启蒙初期以fiction故事类为主培养初步的英文阅读兴趣,中后期逐步过渡到nonfiction过半乃至60%—70%,比例视娃的特质和兴趣导向而定。下面谈一下看法:
阅读是促进儿童心智成长的极佳方式。其中nonfiction科普阅读直接促进儿童IQ智商成长,即理性为主的科学认知与思维、语言、观察、计算、律动能力等。fiction故事阅读促进EQ情商提升,即感性为主的个人感受、情绪表达与控制(自我认知智能)、处理外部情感及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智能)等。在儿童心智成长期IQ和EQ均衡发展很重要。
而强调“科普”阅读的原因,一是从国内儿童英文原版阅读的现状看,fiction仍是主流,大量fiction类虚构故事读物轻易占据着大多数娃的书单,国内不太区分或重视专门科普阅读的现实,更促使家长需要及时加以平衡或干预,专门为娃去补足知识性阅读。二是得益于大量英文原版nonfiction科普阅读积累的广博知识基础,科普娃的阅读乃至应试能力强、潜力大、后劲足,甚至对今后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社会学等各学科的学习也大有毗益。 三是从小的科普阅读可以无形化解对科学的畏难感,自然培育起娃对科学的亲近感,在儿童时期就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以上摘编自《原版娃的nonfiction科普阅读路书)
从实践来看,娃通过大量阅读原版英文科普读物水平能得以更快提升,且各种科学社科类词汇与表达得以快速积累,star测试中的分数会有明显体现。举两个栗子:娃在nonfiction阅读中通过文中图表牢牢记住了光谱spectrum及相关概念,对光的波长与能量关系也有了初步认识,并记住了电磁光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从弱到强的名称顺序:radio wave—microwave—infrared—visible light—ultraviolet—x-ray—gamma ray的科学词汇。以及mohs scale of rock hardness岩石硬度十级划分,从talc滑石、gypsum石膏,到刚玉corundum(包含了ruby和sapphire等)和最硬的钻石diamond十种典型指标石名,娃通过多次nonfiction相关阅读兴趣浓厚并记忆深刻。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大量知识积累不可小觑,通过这些阅读,对各类科学常识、天文地理和历史社会等知识点的了解也大幅增强。对于剑桥五级、雅思托福等各类考试的帮助也比fiction的效率也来得直接很多,因为考试的知识背景大多数是越来越科普知识化,是否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和词汇表达对于阅读与理解差别巨大。
前几天聊天时娃说自己在课堂上表现不错,能否奖励一次游戏时间,我问什么情况?娃得意地说,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提问了几个科普知识问题(我确认了的确是道德与法治课,可能老师是为了提升课堂活跃度?😎),娃说自己包办了,一是光速是多少?30万公里每秒;二是世界上最长河?埃及尼罗河;三是恐龙灭绝原因?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墨西哥Yucatan半岛造成全球灾难和气候变化;四是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地核和内地核;五是三原色是?红黄蓝;六是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德国人后来变成美国人,娃还顺便炫耀了一下自己一知半解的质能公式E=MC平方,说这就是原子弹的基本道理。我问他这些知识哪里学的,答全是看和听英文nonfiction书知道的。最后娃还得意地补充了一句,其实这是他在各科课堂上的通常表现😅。于是我只能按约定的一贯规则答应奖励了他一次20分钟游戏时间......
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何种语言的阅读,父母观念里最好从娃阅读伊始就有fiction和nonfiction的意识,培养娃逐步进入nonfiction阅读的状态,这对于提升支撑后续发展的知识素质很重要。中文科普当然不错,而英文科普既赚了知识又多了一门语言,一门阅读提升几门课程的基础能力:英语+科学+物理+化学+历史天文地理等,何乐而不为?由此,英文应试能力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10级A Little History of Science384人有 · 评价90 · 书评3
10级Collins Big Cat - Copernicus, Galileo and Newton:Pearl/Band1841人有 · 评价10
11级The Panama Canal (RAZ Z2)320人有 · 评价174
9级What was the Berlin Wall76人有 · 评价33
11级A Little History of Religion153人有 · 评价12 · 书评1
9级footprint reading library collection1人有 · 评价1
9级Oxford Read and Discover Level 6: Clothes then and now367人有 · 评价88
不刷科普肯定达不到CAE级别的英语水平。也许能够到FCE水平。但你家孩子才六岁,现在还不用担心无法达到去国外读英语大学的英语水平。现在不喜欢不代表几年后也不喜欢。
我家老大以前也排斥科普的。我先给他看了朵拉和海底小纵队。RAZ他喜欢收集APP里的小星星。即使不喜欢非虚构,他也会为了星星刷一遍的。RAZ的量很大,即使只刷一遍每个级别每本non-fiction都刷到后,掌握的词汇量还是很可观的。
我老大现在不排斥也不喜欢科普。我把低级别海尼曼大猫和国家地理拿出来让他练习流利朗读。他都能读一遍完成任务。但让他自己选书看肯定都选故事的。亲子阅读一些气球社的翻翻书,还有苍蝇小子科普。慢慢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科普积累词汇。
如果家长以后不打算让孩子出国读大学。也不打算把孩子培养成需要写英语论文的科研工作者,那只读英语虚构不读非虚构也没啥问题。日常英语会话够用了。
如果要念英语大学,那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最低得达到FCE,最好达到CAE。最晚中学就需要开始刷英语科普了。
最后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英语学习路线。我就是前期只刷英语小说故事,刷到莎士比亚了都没碰英语非虚构的娃。我从全法语中学毕业后转读英语科学大学预科。课本上有一半非科普词汇和法语长得像意思也接近,我有法语母语水平的科普词汇可以猜出英语教科书的意思。但是第一学期听课非常辛苦。当时我的日常英语水平应该超过FCE了,科普不行。整个两年读大学预科的期间,我就重点刷非科普英语书了。因为有之前读fiction的积累,我跳过了初中级的non-fiction。直接刷成人科普期刊:The Economist、National Geographics、The Psychologist 和Scientific American。
然后再精读每一页教材。魁省大学预科的教材就是美国大学低年级的教材,等同于在北美其他省刷一年高中全AP课程,再读了大学一年级。读了一年半全英语大学预科后,我申请大学考托福:听力错一题、语法和阅读满分。写作总分好像是6分,我被扣了0.5分。那时候应该达到CAE优秀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