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都有吧,但,可能更多在“补短”,而“扬长”的话,主要还是“站在娃既有的长处和兴趣上”。
大班下学期时选了“乐高”、“线描画”、“硬笔”。乐高是娃喜欢玩,上个课让老师“系统”引导下;“线描画其实是为了让娃更熟练地运笔,为写字做准备的;硬笔更直接了,为幼升小做准备。综上,后两者算“补短”吧。
大班升一年级暑假,报了“机器人”和“国画”。画画选择国画,算是扬长避短吧,娃下笔速度快,临摹时构图把握到位,但,细节上不行。
一年级继续报了“国画”。娃细节掌控能力不行,硬笔写字也算是“空白”,但,没有揠苗助长去学素描、彩铅,也没有强逼娃继续学硬笔,而是选择继续学习国画,一面有艺术的熏陶,一面帮助娃手腕有力气,为写硬笔字助力,也为将来的软笔字学习铺垫了兴趣。
一年级除了续报的国画,还新报了“跆拳道”,一面是因为娃喜欢,一面是妈妈想让娃有个系统性的常规运动,周边考察下来,就选择了跆拳道。娃以前喜欢跑跑跳跳,我们一般不限制他,爬树、爬墙都可以,只要不影响人、只要足够安全,bouncy castle那类的,娃也没少玩。学前的疯玩,对娃上跆拳道还是有促进作用的,娃的灵敏度很好,学套路的话,虽然细节还需精进,但记套路很快。而一年的跆拳道下来,娃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一升二的暑假报了英语口语网课,主要是娃接收了太多英文输入,太有和人讨论的欲望,但,家长无法满足,遂,外包。
二年级新报了“击剑”,主要是因为原跆拳道馆歇业了……而周边的另一家道馆,一面无法满足妈妈常规上课的需求,一面教练和娃不对头,所以我们试听了附近新开的击剑,嗯,满足妈妈的需求,娃也喜欢,就上起来了。由于娃有一年的跆拳道基础,上手击剑很快,击剑课上的体能训练娃也适应的很好,由于教练们都是运动员,所以给予娃的体能训练也比较科学和规范,娃老大难的“跳绳”也顺利解决,目前在朝“双飞”奋进。而为了让娃的手有力气,我们买了个跆拳道桩在家让娃打拳,小半年下来,手臂长肉肉了,终于能配得上练了一年跆拳道的大腿。
另外,一、二年级每周末都有“主持人”课,这个确实是妈妈看到娃的“短处”后“强逼”娃上的课。这世代,光肚子里有货咋行,还得能说会道,你看,部编语文里都有“口语交际”,现在上学,哪有不做口头报告的?让娃上主持人课,算是买个表演环境和氛围吧,娃将来在啥场景需要表演个口语节目能拿得出手就行。
除了外面报的班,校内也参加了社团。一、二年级是“啦啦操”,主要是为了增加娃在校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三年级是“软笔书法”,主要是因为娃对啦啦操真的没兴趣,并且啦啦操放学后的训练也影响了击剑课,遂转报软笔。其实娃三年级时想报“编程”的,被我劝退了,一面是希望他在校时能“省眼”就省眼,编程太费眼了,一面是鼓励他把数学再学好些,将来他要是愿意,爸爸直接教他python也是可以的。
综上,扬长补短都是需要的。扬长使娃接触新事物时能省力些;补短让娃发展的更全面均衡。艺术家和运动员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无论是扬长还是补短,不外乎都是让生活更多彩、更滋润些,无需太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