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读这个单词要看楼主你是想走国内的EFL路线还是国外的母语原版路线。
我们在国内给非母语学生上课所强调的精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个是为了满足特定学习目标,而对文章进行深入研读的过程。
在国内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强调的精读要做到:
文章词汇的深度把握。大多数生词,通过精读,都要变为主动词汇。
文章句式的深度把握。要通过精读,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式,尤其是长难句和优美句式/表达。必要时,要熟读成诵。
文章内容/写作思路的深度把握。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行文脉络。 能够做到这三点,才算是真正有效的精读。一句话总结就是: 精读,就是把文章100%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这个对词汇,句法的学习,我相信不仅是楼主,大部分妈妈都在中学大学体会过,在这里不做赘述。
而母语原版路线中的精读,对于老师的要求则更高一筹,下面介绍下在美国如何教精读。
不同于国内的流于表面的学习,美国学校的精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全面和批判性的分析,关注于文本的细节,进而对文章的形式意思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要注意的几个点:
文章短小精悍
关注文本本身
有目的地反复阅读
做记号阅读
把有困惑的地方画下来
探讨文本
回答与文本相关的问题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精读的方法阅读一篇讲微生物的科普文,题目叫Tiny Helper。
一、仔细阅读
首先让学生拿着铅笔仔细阅读文章,把不懂的、觉得重要的、感到很诧异的等等的部分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下来。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符号要求,但是有一些是共通的:比如用星号标注出重点,问号标注出自己的问题,感叹号标注感到诧异的地方,等等。我在这里给大家看几张图,大家就能明白了——都大同小异。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宜一下子学很多符号,这样阅读的时候会有很大的负担,先掌握3个左右就好。
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这篇文章都说了些什么,它的主旨和细节都是什么。
二、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
圆圈图(Circle Map)
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归纳整理不同的逻辑思维。圆圈图的作用是用来定义用的。因为我们一共会做四个思维导图,所以可以发给学生一张大纸,然后折成一个田字格,在最左上角先画上一个圆圈图。然学生在中间的圆圈写上本文的主题:Tiny Helpers,然后问他们读完之后都对tiny helpers有哪些了解,然后一一写在外面的大圆圈里。这样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就可以了解本文的主旨和细节。
三、词汇
词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3 tiers)
1.基础词汇(比如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词)
2.学术词汇或多义词(比如function这个词除了有功能的意思以外,还有函数的意思;或者像increase这种比go up要高级的表达方式)
3.特殊学术词汇(只有在特殊的学科才会出现的词汇,比如微生物microbe)
首先老师要给学生解释这三种词汇的分类,然后让学生找出来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进行学习。采用的方法是思维导图里的树状图(Tree Map),因为树状图的功能就是分类。
比如老师可以问tiny这个词是属于第几层的词汇,然后写在tier 2上。然后问和它的同义词,但是属于tier 1的是什么词,学生可能会说small,然后写上。最后可以借助字典帮助学生找到tier 3的词汇:microscopic。然后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作者会选择用『tiny』(找出作者的目的也是共同核心标准的要求之一)。
向学生展示完之后,让他们自己自己在文中找一个词,填到另外的树杈中,可以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词汇。然后老师四处走动观察,做一个非正式的考察(informal assessment),看他们是否都掌握了,然后决定是否全班重教,还是把那几个不会的叫出来重讲。最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三层词汇。整个过程就是老师展示(I do)→带着学生一起做(we do)→学生独立练习(you do)。
这是第二次阅读,此次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搞清楚生词的意思,以及作者的目的。
四、视频补充
给学生放一段和这篇文章配套或相关的视频,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之前的圆圈图上再补充更多的细节。因为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和乐趣。
五、气泡图(Bubble Map)
气泡图的作用是描述人或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在第二个方块里画上一个气泡图,写上微生物microbes,然后用不同的形容词(注意必须只能是形容词)来描述它的特点。老师先举一个例子,比如helpful,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标注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因为很多学生会脑子里臆想答案,而不是根据文本得出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做阅读理解题会错的缘故。所以让学生把文章段落先标注出来,然后再在词汇旁边标注出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出来的。可以是原词,也可以是根据那段词自己总结出来的。
然后用红笔在气泡图的下面写上一个句型(sentence frame):
Microbes are _______, because ________.
然后告诉学生,写完了就和同桌用这个造句。老师肯定要先做一个示范,比如Microbs are helpful because they can help break down food. (p6 第六段)。
关于这个句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实现差异化教学。
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就让他们填写 ______ is/are _______.
中等水平就是 ______ is/are _______, because ________. 空格上就填一个词。
高级水平就是 ______ is/are _______, because ________. 然后让学生在后两个横线上可以填更多的词,造更长的句子。
六、多流程图(Multi-Flow Map)
多流程图的目的是解释因果关系。这个多流程图会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都是做什么的(What can microbes do?)。老师在第三个方格里画一个方框,里面写上原因Microbes live in and on us. 然后画一个箭头,写一个结果:breaks down food.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写其他的原因。
然后用红笔在下方写一个句型:Microbes are important because _______ . 让学生练习造句用。
七、树状图(Tree Map)
虽然说还是树状图,但是这次不是用来学词汇的,而是学习文本的,让学生了解都有哪些微生物。先在树状图上写上微生物microbes,然后再在下面写上真菌fungi,告诉学生是在第二段找到的,问问他们还有其他类型的真菌没有,把树状图的其他分叉也写上。
因为文中没有很多详细的介绍不同微生物细节的文字,所以完全可以留作作业,让他们做一个调查,寻找更多的信息来填在树状图下面,让其更加完整。然后可以让他们分享或写成作文。
这是第三次阅读,主要是分析和对比文章中的内容。如果文中没有更加详细的介绍,也可以和泛读结合起来,作为补充拓展阅读。
对比介绍了国内外两种精读方式,具体操作可以根据自家娃和自身水平来制定路线和方针。
交流互助加群微信号alyssa_july
暗号: 花友
加入鸡娃全科学习群。跟一群喜欢鸡娃带娃玩的宝爸宝妈一起,每天带娃打卡,分享好资源。
我认为日常的普通读物的阅读,并没有精读的必要。使用教材,是很好的一种精读方式。这个学期,我们在家自己用wonders上一对一课。首先我仔细研究配套的教案,然后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上课。下面是G5第一单元第三周的课程展示。
首先先来一张这套书G5等级的合影。这套g5,一共有6本,每本书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接下去我们来看看第一单元,它的主题是Eureka! I've Got It!这个主题是关于idea的。
从目录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单元,共分成了5个星期。每个星期一个分主题,比如我接下去要讲的week 3,它的主题就是seeing for yourself。接下去我详细的讲一讲一个week的内容怎么讲。
首先,是一个单元的大主题,搭配了一首小诗。这首小诗,也是很有讲究的。这是一首五行打油诗。它的特点是起始两长句押韵,中间两短句押韵,最后一句长句与开头两句押韵。然后引出本单元的问题:where can an idea begin?讲这一页的时候,要和孩子找找韵脚,还要根据诗歌做一些提问。问题如下:
为什么说idea就像种子?我们怎么样才能创造一首诗?要求孩子从诗中寻找答案。在提问,朗读这首诗前,我们还要引入几个问题,比如,你自己有没有什么自己的idea?举个例子,比如你觉得怎么样可以改善学校的中饭?怎么样可以设计一个自己的游戏?怎么样可以更快的完成任务?最后引出问题:怎么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点子来?接着引出课本上的这首打油诗。接下去我们进入正题,看第三个星期的课程。
左上角,有一个中心问题:体验自然怎么样能改变你的思考方式?。然后我们再看右边,这个星期的主题是close encounter。。Encounter这个单词,是偶遇的意思,我把它翻译为:邂逅。近距离的邂逅~~~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依然要建构一些背景知识。先让孩子朗读一个左上角的中心问题。
先解释自然学家或者是研究自然的人,经常能感受到自然的惊奇,以及自然中不同寻常的动物和植物。自然学家可以从一次次的邂逅中学到很多东西。接下去我们就要讨论这一页中的照片了,照片中这个人的姿态,以及这个姿态的含义是什么。
然后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在自然中偶遇过什么?如果你是一个自然学家,你会怎么描述你这次的偶遇?这个讲完以后,给孩子讲一个倾听的tips,共三点。
接下去要做一篇听力,在做听力之前,要给孩子讲,这篇听力的体裁(Genre)是narrative nonfiction(纪实文学)。告诉孩子纪实文学有几个特点。
里面的文字不一一翻译了,自己辛苦点看哦。做完听力,要求孩子将主要内容复述一下。接下去就是进入正文了,首先是词汇。
词汇的讲解方式是这样的,定义,举例,提问。最后还有一个词汇练习,也是开放性思维回答的。讲完词汇,先让孩子自己看一遍课文。
不知道大家看完了,有没有认识里面介绍的Thoreau呢?没错,他就是《瓦尔登湖》的作者,如果孩子听过瓦尔登湖,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瓦尔登湖和他的作者呀(PS:我家娃就是恍然大悟的那一个)接下去就是对于课文的提问,首先看第一部分,提问:梭罗的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梭罗想找一个他自己的地方?再看第二段,提问:为什么树林对于梭罗是一个更好的地方?再看课文的倒数第二句:梭罗写了什么书?他的书是关于什么的?接下去是给孩子提问的时间,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要带着问题去阅读。ps:我家娃问了一个很精准的问题:loon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loon叫潜鸟,是一种北美食鱼大鸟,叫声似笑。然后,分析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梭罗要去树林?第二个问题:他在树林里学到了什么?第三个问题:你怎么表达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如果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文章大意也就明白了。接下去,又到了一个恍然大悟的环节~~~那就是课文结构:cause and effect。先讲解cause和effect分别是什么意思,代表单词有哪些。然后和孩子讲解这篇文章,也就是梭罗的成长史:因为觉得家庭吵闹,所以去了树林。因为去了树林,所以有了小木屋。因为有了小木屋,他发现了大自然的乐趣。因为他发现了大自然的乐趣,他写成了著作《瓦尔登湖》。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存在的。这就是文章的结构了。
接下去我们要讲的是:这篇课文的体裁:纪实文学。重点讲解第三个特点中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以及为什么第一手资料很重要。
接下去,又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关于词汇方面的,叫做:homographs。首先讲解什么是homographs。定义讲完后,可以问问孩子,你能想到哪个单词是homograph么?(Ps:我家娃和教案里的举例一模一样,都是用了bow),这个单词的释义特别多。Homograph是同形异义词(拼写相同,意义不同,读音可能不同)接下去找出课本中的dove一词,分别讲出两种不同的意义。再写出三个单词让孩子做练习。
最后进入本课的最后环节:写作。
本周的写作要素是:strong words。关于词汇的选择和使用,要尽可能的精确,让人读了以后脑海中形成一幅画。在这部分内容中,回头找找课文中的细节,比如怎么描述梭罗的小木屋。然后再读课本右边的那段习作,首先先读没有经过修改的,然后再读一遍修改后的,通过比较来加深印象。最后,介绍一下书中的角色:梭罗和爱默生做一下拓展。
这是对于普通孩子的课程内容。对于能力好的,还有更进一步的教学,同时这套书还搭配了“文学”课本,可惜我没买到。如果再搭配文学课本,两个小时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教案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我没有放进去,那就是字母组合的发音,以及有连接词的长句。这方面我家孩子已经掌握扎实了,就没有展开去讲。通过我的讲解,会发现,这是一套非常系统的课本,涵盖了听力,阅读,文法,写作,以及发散性思维的锻炼。这套教材不仅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全英语上课,孩子也必须用全英文回答提出的问题。偶尔的专业词语进行一点点的翻译,其他不允许出现中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我的单课展示,对于有能力的父母可以成为一种精读的借鉴,在准备这个课程的时候,面对着庞大的全英文教案不至于抓瞎。这是我研究了一个月的心得,不足之处请大家见谅~~~
我们是用的wonders教材作为精读材料,自己在家给他上,一般两周上六次课完成一篇的内容。现在在上G3,六次课的安排是:第一次,单词的学习和配套的词汇、拼读练习。因为我们之前没有专门背过单词,所以词汇的拼写能力一般,在选择配套的词汇练习时,我也给他挑的是教材配套的中等难度练习题。第二次,主课文的学习,他自己大声朗读,然后我们挑重点词汇、重点段落进行分析,最后回答几个问题、归纳文章主题思想。这个需要提前备课准备好问题(如下图)
第三次,literature配套文章的阅读理解,方式跟主课文差不多。第四次,做wonders配套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两篇阅读文章21道题目一般20分钟左右完成,准确率在90%左右。第五次,语法或写作练习。语法用的就是wonders配套的语法练习题,边讲边练;写作用的是write source G1,这个刚刚开始,使用还在摸索中。第六次,听力练习。之前泛听比较多,小朋友听故事的主要情节还可以,但是有些细节会忽略,所以我选了RAZ来做听力练习。
如何在家自己操作”精读“训练?(前提:不想出去报班或者上网课!)
✔楼主需要从众多书籍上选出一套,注意要是成套的,作为你精读的材料。
一直在做大量的泛读,从初级绘本到分级读物再到初章书,走的也是原版的英语路线,但是我一直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泛读虽然读的很多,意思也都明白,但是长久考虑是不是存在什么弊端需要弥补。于是看到大家在说“精读”!也听身边朋友提过这个词,但是到底如何在家自己操作精读?有没有好的经验给介绍一下!(前提:不想出去报班或者上网课!)再补充一句:在家让孩子做做英语的阅读理解练习是不是也起到了精读效果?
✔精读分二种:
1.小说类
*除了常规,精听,精读
*大部分机构要求消灭生字。
*还有分析人物,事情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同时做预测。可以做思维导图分析一些原因结果
*复述
*生字练习写短文
*写读后感
类似下面这种分析。还有对角色
2.非小说类
*精听
*朗读
*复述
*讨论
*做阅读理解
*甚至默写或复盘仿写
例如这是一篇精读的文章及题目,属于RE4
短篇小阅读理解,我觉得不算精读,只能算练手,就像中文的普通阅读理解一样,不能算精读。比如下面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