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网
带孩子读书学英语的地方
下载App
公众号
登录
注册
首页
阅读打卡
英语启蒙
精华专题
写日志
回到顶部
阅读习惯培养
现在的孩子,该怎么读“大部头”,用“听书”的方式可不可以呢?
现在孩子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随着时代在悄然改变,“听”的资源越来越多了,但叶开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专门反对了“听书”的方式,认为不利于深度思考和专注力培养。大家怎么看呢?
展开
读过大部头的孩子与众不同——与一位妈妈的对话
2019-10-09
举报
我来说说
写日志
共30条
热门
最新
同龄人
木二朵
8岁
13岁
5年前
想法
我很认可听书的行为,这和阅读书籍或者说阅读大部头部冲突。甚至听书可以推动看大部头。
先说听书的优势:
一:节省眼睛,现在孩子学业压力大,接触户外少。看书过多增加视疲劳,用听书分散一下缓解眼睛压力。
二,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车上不方便看书,但是可以闭着眼睛听书。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40分钟就是孩子听书的大好时光,因为他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就听得更专注。我的大儿子能在不到一年从零基础到初章书的听和读,这种碎片时间的利用非常有效果。
三,很多的主播声情并茂,故事讲的绘声绘色,更能让孩子感受故事的戏剧性趣味性。这其实是低龄孩子领略书籍魅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四,听书,尤其是知识性的有声书,比如科普历史宇宙什么的,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些基本常识。我的孩子非常喜欢历史,最早从听凯叔讲历史到三国演义,林汉达讲春秋,到墨爸讲世界史,到希利尔世界史。每一部他都反复听了许多次。不敢说对于历史有了很系统的认识,但是对于不少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都混了个脸熟。曾经在前段时间的一次家庭对话中让我颇为惊讶。我觉得一个刚刚七岁的小朋友来说,他能从前后文推出这个结果我还是很惊讶的,因为我这个历史盲完全没有概念。
另外,由于把林汉达讲春秋听了许多遍,我和他一起读论语和那本《给女儿讲论语》的书的时候,对于里面出现的管仲,季康子,周公,等人物他心里有印象,听论语也能听得津津有味。这也算是个意外收获。
但是,听书相比看书有他的局限性,在之前那篇文章也被拖出来批判了的,比如认为听书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没有停顿,不利于大脑思考,等等诸如此类。
尽管如此,我认为,只要在听书的同时坚持读书,那么,听书的局限性并不能影响孩子的阅读。
听书并不妨碍读书。相反,在我的经验里,听书促进孩子的nonfiction大部头阅读。我前文讲的孩子听历史。在大邦把凯叔讲历史听了好多遍之后,我买了一套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陈卫平的,一共十四册,当时他刚五岁对多一些,刚开始文字书阅读不久。但是我看了这套中国历史,文字描述本身还是比较平实,趣味性不强,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来说吸引力不够。所以我前半部分我是给他念的,他非常愿意另一个角度去听中国历史故事。我念他听,他也不说话,我以为他不感兴趣。结果后面好几本他自己看了起来。除了最后基本近现代史,他确实不感兴趣没读,前面的唐宋元明他是认真看了的。后来我又买了凯叔讲历史和三国演义的配套书籍,他听过多次音频,书到了他也要去翻阅,没有系统阅读完(我也没强求,因为书上的字很小,我也不是很愿意他读)。
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孩子需要获得各种信息太多了,现在的孩子阅读时间太少了,那么我们把一些知识信息类的内容用听书的方式获得,把一些需要思考的观点类以及名著类的的书籍才以阅读的方式去体会,将会大大提高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效率。在听书的同时,继续看有质量的书。何乐而不为哦!
展开阅读全文
1
57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一点一点一点
8岁
14岁
5年前
想法
听书和阅读可以结合起来。
对于我来说,我是中文系毕业,语文教师一名。平日工作忙碌琐碎,但又非常喜欢阅读,听书就解决了我很大的问题。
例如,李野墨的《平凡的世界》,非常棒,我曾经听到开车忘了下五环,完全沉浸再美好的意境中。
还有,喜马拉雅中《采桑子》(田老师)《巨流河》(傅淳播讲),这些音频都非常精美,虽然是免费的,但是质量特别高。
另外,我儿子也喜欢听书,我们买了两年凯叔会员,儿子最初迷上了《故宫里的大怪兽》《草房子》后来一路听凯叔讲历史,凯叔三国,凯叔封神演义,神奇图书馆。
我们一般都是开车时候,睡觉前,吃饭时听。
目前看,听书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听力词汇,也能提升文学素养。但是,如果想要应试,就需要反复听,落实写。
展开阅读全文
赞
16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海绵姐姐
14岁
5年前
想法
听书是一种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有些孩子并不那么“乖”,不会听从大人安排的阅读内容,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比较排斥。同时他们又还不具备自己挑选书籍的能力。这时如果通过听书这种轻松的方式来了解某些作品,有助于拓宽孩子的阅读氛围。其实,绝大多数爱书的孩子都是从亲子阅读,也就是“听妈妈读书”开始爱上阅读的,怎么能说听书不好呢?简写版青少版也是同理。
此外,听书让听众不得不逐字听,避免光看情节,不看描写;光找好笑的部分,不注意整体的节奏;急于看到结局,忽略了过程的铺垫…等等。
朗读中的抑扬顿挫,也是一种艺术。阅读的流畅度取决于孩子划分意群的能力。多听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习成熟阅读者的断句,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和朗读者。
但是,在孩子具备自主阅读能力之后,有必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不同的阅读技能(提炼、猜测、想象、联系,等等)。当孩子的阅读速度远远超过听书速度的时候,对于他爱的书,他自然会愿意去“啃”。
即便如此,谁又能说听书和读书是对立的呢?走路上学可以听书,车辆行驶中可以听书,排队等候时可以听书……在无法手捧书本阅读的时候,听,也不失为一种爱书者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1
14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秉烛夜行
5年前
想法
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哪个地方不是快节奏的,也几乎没有哪个人不是被裹挟着往前(除非特殊职业——作家的生活可能需要慢一点),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还有应试教育下的孩子们。“听书”是一种无可奈何下的却也是快节奏下的首选学习方式。
读大部头得有个前提,时间充裕。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学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因此,阅读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的心智尚没有达到能读大部头的程度,这个时候,选择听大部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对后期的“读”能做一些知识铺垫,而且“听”的音频,如果质量好的话,其声音里隐含的丰富情感仍能被感知,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能“耳染”到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甚至能体会到演读的人所带的语气对故事的影响。
而且,我觉得对小孩来说,先听再读,会对故事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总之,听的前提是,音频的质量要好。最好是老派的那种有学识的演员录制的音频(我个人非常欣赏王刚,最近听的李默野的也不错),还有专业的播音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兴趣的可以去喜马拉雅上听听《巨流河》的音频,音频人的声音充满了感情色彩,不知不觉中,感觉和她相通了,你在感动落泪的同时,似乎也看到她的双眼朦胧。很遗憾,没有记住那个播音人的名字)
再说说我们,小学还有阅读时间,但至从上了初一来,每天几乎都被时间占满,只有星期天才有会儿时间,但通常这点儿时间我会让位于运动,毕竟整天学,没有锻炼,身体吃不消,我也担心孩子长期不运动会导致肥胖,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学校很多孩子不是那种正常的发育,都是那种坐得太久,中下部非常肥的孩子,如果不看脸,很像一个成人,而且是肥胖的成人,体型糟糕透了。这样下来,整个阅读时间也许只有上床前的那块儿空当,通常是朗读几篇散文,或者读读指定的书目。为了弥补阅读的不足,听便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睡觉开着音频,只到进入睡眠。早上一起床,就打开音频。真的是争分夺分地听。
我想,一味拒绝听书的人,估计是在现实中没有亲身体验过。
展开阅读全文
赞
14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红线624
11岁
5年前
想法
为什么要把听和阅读割裂开来,非此即彼呢?明明听和阅读就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有好看的书就看,有很棒的音频就听,我们可以一起阅读法布尔昆虫记,也可以听钱儿爸讲封神榜,这些都不冲突,多样化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好看的动画片也是可以看看的。就像大人阅读听书看电影一样,我会阅读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也会听蒋勋谈文学史,同时我也会看碟中谍这样的电影。只要是好东西何必在意形式。
我和孩子每晚都会进行亲子阅读,中英文都有,她几乎不认字,都是我来读,不知道这算不算听书,反正图片她是能看的,哈哈。有时候也会陪她细细地看图,提点她文字部分的关键字,让她去感受,问她一些绘本故事逻辑的问题,让她自己思考。睡前也会放音频给她听,有时候是小猪佩奇的动画音频,有时候是钱儿爸讲西游记封神榜,小时候还常听张爸爸讲故事,被逗得一直乐,还会抱着小熊优比一直听,或者一边玩玩具一边听。
我是一个阅读爱好者,不可否认,书本这个载体,无可替代。哪怕电视音频再绘声绘色,阅读带来的体悟都是其他形式没办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在现代人繁忙的生活中,在做家务时、等公交车时、入睡前,放个音频也不失为一种享受,也能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阅读是每个孩子不可或缺的,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音频也不赖。两种形式都可以用起来,音频用来放松和培养兴趣。阅读用来深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1
10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晨曦2016
16岁
5年前
想法
大部头的书,我家读过很多。如果孩子一本大部头没读过,可以负责任的说,不是时间紧张问题,是阅读能力不够的问题。
大部头书的特点是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人名太多不好记。我建议如果没有大部头阅读基础的孩子,可以先看哈利波特,情节吸引人,把那7本读透了,达到看电影无中文字幕也能完全理解后,基本阅读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找孩子感兴趣的大部头,如果数量上达到三五十本,量变就能产生质变。效果一就是孩子能见缝插针看大部头,二是不怵头看大部头,三是阅读能力提升导致阅读速度加快。
我们作业很多,每天读半小时,一本《红星照耀中国》也读完了。我家尤其喜欢看外国文学,那种四五百页甚至大卫那本上下册加在一起达到900多页的书也能读的津津有味。
阅读只有达到有能力读大布头的书,才能堪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7
4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Yxm典哥儿
2岁
5年前
想法
首先听书,当然是不可能替代阅读文字书籍的。
文字是非常神奇的一种创造,听觉和视觉盛宴,都替代不了文字阅读带来的那种深层的、特别的感受。或许是因为,听觉和视觉的东西都包含了更多的“他人信息”,带有一些强迫意味。而文字阅读,是比较纯粹的自我的、自主的一种行为吧。知识的内化,文字阅读肯定是主要途径。
但是,听书,在引发我家孩子文字阅读的兴趣方面,也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一些书,孩子原本不喜欢读也不肯读的,但是通过听音频后,不用我再次推荐,他自己就主动捧起来看了。用听来激发出孩子的兴趣,再把兴趣重新落实到文字阅读上,这是听书带给我家孩子的福利。比如历史的启蒙,比如原版西游记的阅读……都是先听再读的。
还有就是碎片时间的利用。很多场合不适合阅读,但是又无所事事,这时就可以用来听书,提高时间的利用。
我家肯定以读为主,以听、看为辅。
专家发表观点,不是站在任何一个孩子的角度考虑的,也有局限性。
怎样效率高,怎样适合自己的孩子,就怎样来。
展开阅读全文
7
2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葱妈
16岁
5年前
想法
个人体会,听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优秀的音质加精彩的内容同样能激发孩子事后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我孩子一开始对历史无感,可是自从听了林汉达的历史故事音频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不仅看完了林汉达的书,还连带着读了好些历史书籍。听书听到精彩的部分,可以全然不知周遭的事物,很是专注。建议听书就用较碎片的时间,例如吃饭时,在车上,在路上,既保护了眼睛,也增长了知识。对于低龄孩子来说,作为知识的启蒙就很好,慢慢长大后就可以进入深入阅读的模式。
林汉达 东汉故事
春秋故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三国故事
战国故事
西汉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提到的图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三国故事
林汉达 东汉故事
西汉故事
春秋故事
战国故事
4
4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Yearling
9岁
5年前
想法
没什么不好。演播得好的有声书,听来也是一种享受,比如李野默,刘杰、原野和央广的一些播音员,都播得很好。
而且听书会放大文字的瑕疵,如果赘词赘句过多,听的时候反而更敏感(我是这样,其他人是不是不知道)。
中文的空闲时间(比如做家务or通勤期间)听听,解放眼睛,利用碎片时间,没什么不好。
英文有声书,播的好的不计其数。基本BBC的广播剧,听起来都很有意思,反而那些作者自己播的,干巴巴没趣味。总之,如果选对材料,听书是阅读的有益补充。
P.S. 用来听大部头可以不可以,我认为没什么不可以。但现在很多人写听书材料,会把大部头名著删改一遍,要么就是选到不怎么好的译本。
所以,归根结底,如果听到某本很喜欢的书,还是可以自己找书来看看,毕竟听和看是两种感受,或许收获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2
4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晓兔
15岁
5年前
想法
关于听书和看书,我觉得各有优劣吧。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到人类的大脑更易于接收听觉信息,因为语言是最先出现的,文字是后面才出现的。而且文字作为更高形式的叙述载体,需要用到大脑更多的“带宽”。举例说明,婴儿最先接触到的是语言,通过语言,孩子能了解到父母的意图,周围的事情。这是天性,不需要刻意地学习。但文字不同,孩子需要刻意地学习,而且可以学习得到的成果也不尽相同。有人很容易就能学会生字、读懂文章,有人则需要很长地时间。
对于听力优先的孩子,你不能说听书她就没有理解和梳理,只是这些事情没有落实到笔头上,更不容易被别人看到和了解。我记得多年前听过一个真实案例,讲到美国一个有名律师,他从小就有阅读障碍,哪怕是做了律师,他更倚重的也是跟当事人沟通,而非是阅读卷宗。可他打官司的胜率却高于一般律师。人们发现,他可以在倾听中梳理出清晰的人物关系和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各种关系了解得更简单明确,从而提出独特的辩护角度,每次都能获胜。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听并不一定都是娱乐,深入地听,其实跟深入地读其实效果一样。
但现实中,我觉得对读的要求更高。比如考试,孩子需要读题;新买个电器,我们需要读说明书以便更好地安装。所以读这项能力,对于现代人而言,其实更为必要。能不能读懂文章、读懂题目,对于学生尤其重要。而且这项技能还需要学习,才能做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读故事比听故事更为重要。
读大部头的书,其实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是很难有什么乐趣可言的。他们甚至都理解不了语言之中的各种感情。就拿《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故事举例。我在六年级就读过家里很老版本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很清晰地记得当时读的时候有多么无味,完全不如古龙的武侠小说对我的吸引力大。只是因为我爸妈没收了所有的武侠小说,漫画书也看得厌烦地不得了,再加上那会我很想借由读过这种书,在小伙伴中显示一下我自己的“高深”,才味同嚼蜡地读完了整本。但世异时移,当我陪着三年级的女儿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其中的人性的光点感动得泪流不止。可我的女儿就如同我当年一样,只是在读,只对个别情节有点小兴趣,其余都觉得很无所谓。我个人感觉,虽然好像全世界都在推崇要读大部头,但对于没有丰富感情经历的孩子而言,《简爱》中的爱情与尊严,他们是理解不了的。但因为这种问题,孩子就不需要读名著吗?这个我也是不太赞同的。我认为孩子爱读的故事,是能对她有深远影响的。所以我觉得名著还是要读的,但题材一定是要选的。很深的题材,只能亲子共读,符合孩子认知的题材才是合适孩子自主阅读的。
展开阅读全文
1
3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389973
15岁
5年前
想法
有人是视觉学习者,有人是听觉学习者。不同人,听和看给他印象不同,不能说谁就是绝对好。
我自己的体会
年龄小的时候,听,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式。看和听给小朋友的印象差不多。甚至可以说,听,更好。因为要保护孩子的视力。
到了年龄大一点,需要抽象,深度的学习的时候,看的方式应该会更好,留给思维的时间多一些,因为可以随时按“暂停”键,转向思考,甚至写写画画。
但我也想象,那些记忆力特别好,甚至能分层记忆和思考的人,也许还是能用听的方式来进行深度学习。但臣妾是做不到的。
再说一个观察小总结,不知对错:听,从广度来说,收集信息挺好;看,更适合深度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1
3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MNW
10岁
12岁
5年前
想法
因为我骨子里就是理科生吧,不同意专家的观点。
自身为例,从小不喜欢阅读,基本上没读过一篇文学名著,但是很喜欢听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都说听评书学到的。我觉得不阅读的唯一缺点是文字能力差些,写文章文笔不好,但是却没有局限我的任何思维。相反那时候我朋友专注于各个外国名著(爱情的),我当时很羡慕,后来觉得也不过如此,跟看言情小说没什么区别。
不阅读并不代表我不思考。小时候我的日记经常是听书感想,很多书里的环节都让引发我很深的思考。即使不阅读,因为听到的,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我也可以把它们综合整理,归纳概括,并不觉得比阅读的人少很多。
当然这是我理科生的想法,文科生就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5
收藏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小欣欣欣
14岁
4年前
想法
我觉得听的方式非常好。
第一,不用费眼。现在孩子课业任务重,课外班比较多,也难免接触到手机,电视这些电子产品,真的是做什么都需要用眼,业余时间不多。而且现在冬天夜长昼短的,户外玩耍时间大幅度缩短了,更需要解放眼睛,给眼睛减压。。。。。。
第二,能更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家里随时开着公放,户外头戴式耳麦。同一个作品,多听,反复听,能记住的效果其实比读书更好,我家之前每天听文言文,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整篇能背下来,能背下来就有思考的时间,琢磨某个词什么意思,有一天问我齐大饥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再把对应的书拿来,一下就记住了。比起单做练习册,我觉得这种方法的效果更深,记忆的更长久。
第三,好的音频文件,朗读者情感丰富,角色区分明显。小孩子学习能力强,能很好的模仿出音频里的效果,这个大人徒增羡慕。我女儿天天听dragon masters,模仿里面Griffis说话特别像,简直就是原声,我听着哈哈笑,她也觉得还玩更愿意听,天天重复着学。
最后,我觉得听,相当于在阅读之前给孩子打了一边底,相当于语文学习的预习。能更好的,更有效率的阅读。
把眼睛解放出来更多的读百科类的书吧,这种书听的话效果没有小说,虚构类的还好。
展开阅读全文
1
2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Pocoyo wang
14岁
5年前
想法
我个人是很赞同叶开观点的。
首先,我不反对听书。相反,很多个早上,我都会让孩子在早上听英语。再小一点时,还会在熄灯后让孩子听听包括像凯叔讲故事,声律启蒙一类的音频,既当做催眠,又听了故事。
其次,听书能不能代替看书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一般故事书,听听音频代替看书未尝不可。但是大部头书不适合听过音频就算看书了。
同样,我觉得叶开不是反对听音频,也不是认为听音频就学不到知识。他主要是大力提倡孩子读大部头的书,或者说读经典书。这点我非常赞同,而且我觉得像大部头的书或者经典书不能通过听音频代替阅读。经典书所涉及的深度广度选非普通故事书可比,需要读者细细品味甚至反复研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音频中,读者在读书过程中难免会加入个人的理解,既影响了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还容易被误导。我想这也是叶开不赞成看经典书的简写版或者青少版的原因。其次,音频的速度很快,听音频时常常还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稍稍分神或者外界的高分贝就把很多好的内容忽略了。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大部头的书,能让孩子多进行深度思考,对不同类型多学科的大部头书的研读,孩子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大大提升。仅仅只是听是不可能进行同步思考,更不要说深度思考了。
因此,孩子到了上小学阶段,要尽量少通过听音频代替看书,逐步看上万字甚至十万字的章节书,直至大部头书。这个观点我不但赞同,而且正在鼓励孩子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3
收藏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ATM1999
16岁
17岁
5年前
想法
现在的孩子,该怎么读“大部头”,用“听书”的方式可不可以呢?
现在孩子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随着时代在悄然改变,“听”的资源越来越多了,但叶开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专门反对了“听书”的方式,认为不利于深度思考和专注力培养。大家怎么看呢?
🙄🙄🙄回答,看书和听书不是非黑即白。特别是中文。
特别在路上车上,听音频坑定比看,要方便 。
专注力培养和深度思考,我个人觉得输入方式不是那么决定性。不爱思考的娃随意翻翻未必比听书的更有深度了。而专注力,呵呵,看书走神的也不是没有。。
再说,听和看并不冲突,不是说一个听音频的孩子就不看书了,不过是因环境不同做的调整。再扯下去,就好比不写读书笔记不算读书的调调了,真没必要这么一刀切。
对于我娃,复杂一点的历史类的书,听会加深理解。回头相关书籍再看的时候,印象更深。
展开阅读全文
2
收藏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灰灰216
13岁
17岁
5年前
想法
听书没啥不好啊,事实上听书又不影响看书,尤其所谓的大部头,听了肯定也会再花时间看的。
按我家大孩子的习惯,听书也是很放松的娱乐活动,她有自己喜欢的声音,之前最迷Stephen Fry,最近几个月由于热爱魔戒系列,又喜欢Rob Inglis了~
不过我确实有点疑惑,我们的四大名著有好的有声书吗?试过三国演义,真的很容易听睡着,难道是我的原因吗?
另外,叶开把hp和西游记相提并论我真的不敢苟同,大家对大部头的定义还是有点差异的……
展开阅读全文
1
1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ZDZX
9岁
5年前
想法
听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肯定不能超越阅读本身,但是说小学后完全放弃听,有点矫枉过正吧。
低幼儿童多数以听看为主,主要还是不认识字,但有了识字基础,肯定会以读为主。
就我个人感觉,喜欢的书,我肯定会仔细阅读,听肯定是满足不了的。
至于说到专注力什么的,大部分孩子听音频的话,都是在玩一些不需要太伤脑筋的东西,像搭积木,玩粘土之类的。🤣还有一种是边看书边听,这种只有英文这样操作过。
我们没有专门坐那里一动不动地听,因此,专注力这方面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说对某本书内容的深度思考,那肯定读过比听过更有深度感受,某种程度上,听是阅读的补充,有助于阅读,也是阅读的兴趣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赞
1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三语娃娃小西
15岁
5年前
想法
同意叶开老师的看法,在家里我也一直避免听书这个活动,碎片时间我家也是坚决不利用的,孩子需要碎片时间。
听书与亲子阅读是有区别的,亲子阅读的时候我们把书拿在手里,孩子和我坐在一起,有任何问题她随时打断我,还可以看书上插图,就只作为亲子活动也是十分有益的。
有阅读障碍的孩子需要听书这项活动,其实阅读障碍比例很高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听书与听力理解练习也是有区别,我们会做听力阅读理解练习,一般文章都不太长,不会是大部头,那个是对于考试的一部分必要练习,因为我们有听力理解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2
收藏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codingirl750
10岁
13岁
5年前
想法
我觉得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一定会不断改变的。从结绳记事到现在的富媒体,别说音频了,以后直接脑电波传输也不是不可能。
文字作为信息载体的历史比较长,所以善于使用这种方式获取信息的人就等于比较高效,会学习,但这和专注、深度思考是不是有必然联系呢?
我觉得越能适应技术发展,善于利用先进工具,学习效率越高。
人之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提到的图书
人之彼岸
19人有 · 3人读过
郝景芳 著 / 中信出版社
2
收藏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小可猫可咪
15岁
5年前
想法
现在的孩子,该怎么读“大部头”,用“听书”的方式可不可以呢?
✔先说说背景情况:本来我家一直坚持看书很好,每天都读书。关于名著,都曾经听书,听过几个版本,本来3年级应该顺理成章开始读纸质书。结果突然三年级下学期,来一个全区抽测语数外+科学。我是觉得平常心就好,但学校领导可不这样想,领导压力给老师,老师压力给孩子,结果放学变晚,作业卷子变多,压根儿没有时间读大块头😓
所以,只能听书,一是,三年级眼睛太累,必须休息一下眼睛。二是,每天时间紧张也就洗澡时听听。
但叶开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说的
“听书”的方式,确实不利于深度思考和专注力培养。那么怎么办呢?现在孩子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随着时代在悄然改变,“听”的资源越来越多了,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一些书可以用听的方式,一些用看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赞
收藏
评论
收起
暂无评论
发布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问答
中英文阅读怎么平衡
330人回答
幼儿园孩子阅读量过千册,是现实可行的,还是言过其实?
186人回答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带孩子阅读的,从读哪些书开始的呢?
181人回答
带孩子读英文书,你会用中文做解释吗?
112人回答
坚持亲子阅读,你收获了什么
109人回答
功课好忙,孩子每天能保证每天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吗?
108人回答
相关日志
谈谈阅读模式及精读书目选择(小学篇)
赞386 · 收藏3048 · 评论41
给你的免费电子图书馆~libby(overdrive)
赞150 · 收藏1436 · 评论118
面条妈带你来精读,原来在北美,孩子的阅读理解是这样教(一)Author's Purpose
赞178 · 收藏1410 · 评论42
美国老师都在用的13种阅读技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赞201 · 收藏1789 · 评论36
家庭自鸡实操:幼儿园小班学习总结及规划(语文篇)
赞153 · 收藏1153 · 评论73
和六岁的儿子开展“精读”收获满满
赞294 · 收藏1202 · 评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