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溪把这个暑假能不能躺平的话题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每一位花友的回答我都认真看了,且都点了赞,“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很开心收获了这么多花友的关注和讨论。感谢大家的捧场。
我也来再挣几个积分,不能瞎了小溪的一片真心和爱心。
说实话,整个阅读过程是一场盛大的回归。回归到了我的无能无力无用的人生底态。在鸡娃圈喊躺平,简直就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不自量力。但我对无能的反制也立刻升起来了——也许这是非常棒的开始。把甚嚣尘上的内卷与焦虑撕开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去看到我们虚弱的内心,冰冷无趣的空空如也的内心。
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品吗?孩子是我们的工具吗?孩子到底是什么?
不触及到自己内心的东西都是无意义的。用脑“辩”和用心“辨”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我们根本不懂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爱我们自己,或者说我们是在有条件、有分别地爱我们自己。优秀的自己我爱,差劲的自己我不爱;勤奋的自己我爱,懒惰的自己我不爱;自律的自己我爱,躺平的自己我不爱……对自己尚且如此苛刻和挑剔,如此分别和分裂,那对孩子呢?
有趣的是,孩子是用潜意识和我们生活的,我们却用明意识与他交流。所以心心相印才会难。就好比,你在和队友抱怨:跑了十家菜摊比对才挑到这么又便宜又新鲜的菜快把我累死了。队友却说:多花几块钱又穷不死你。都觉得自己说得没错,但一个在索爱一个却无视,不打起来才怪。
从明意识的角度,和孩子讲道理、用各种规则和激励机制去约束,你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是要“锻造好钢”。从潜意识的角度,你在训斥我、你不信任我、你在耍我在和我斗心眼儿,孩子感受到的是伤害。这就是无法心心相印的原因。也是无法做到“一个懂得”的根源。
那么我们再回到“四个自由”,我不能让孩子手机自由,因为我尚且做不到自律,孩子自己怎么能控制?再说眼睛不要了吗!我不能让孩子睡眠自由,晚睡影响长个。我不能让孩子饮食自由,胡吃伤身。情绪自由?那符合君子品行吗?
从明意识角度,父母的想法都是出于爱。从潜意识角度,父母的做法全是控制。你是更相信自己的明意识还是潜意识?你相信谁,就听谁的就好。没有谁能改变自己,只有南(墙)老师、棺(材)老师、黄(河)老师才行。
控制的背后全是恐惧啊!因为我们没有“信”,对孩子更没有。人本圆满,遗憾的是我们不信。我们只信孩子像树苗是必须修剪的,他(她)天生是不好的!必须管理!必须约束!必须有规则!
这些规则的背后是我们孱弱的内心,充满着焦灼、不安、恐惧、受伤。因为我们就是被修剪、被管理、被控制长大的。我怎么能背叛父母的教育方式?
如果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人生的自由、幸福、自爱就相对渺小到无力。反之亦然。追求的目标决定了路径的选择。
以前听林巨老师说到:要把好学校让给别人,把985、211都让给别人!我觉得他是家底殷实、自视清高、不接地气。如今才明白他真正的良苦用心。做一个“真”人到底有多难。做一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