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一开始看到这张卷,我说惨了,太难了,不禁为孩子们捏把汗。娃昨天回家,我打印出来,问她愿不愿意挑战一下?她说:可以试试。
第一页,基本上,几分钟就做出来了,正确率也可以,我问了问,她基本上知道每道题是考的哪个知识点。比如第一道题四万万,其实是第一章“大数的认识”,这个她已经很熟悉了。第三题怎么植树,也是考察的两点构成直线。其他几道题虽然没有直接知识点,但是基本上也不算难题,只是阅读起来有点意思。娃是喜欢这种题,觉得比平常做的有意思。
第二页乘法分配率这种,属于超纲题,好在娃学过,只要稍微学过一点课外的,都不算难的。特别是后面的大题,比起他们之前做的卷子的尖酸刻薄,真的算是很友好了。
我是比较喜欢这种题的,虽然有很多批评,新华社也出来批评了觉得题太难,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力要求太高。但是我自己的理解是,这种是一种方向吧,数学是可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四万万是数学、挂个画怎么挂的得水平、幼儿园的滑梯怎么设计坡度都是数学(见24和25题)。
总体看起来,我是看的很兴奋的,说实话,娃做题时间挺长的,分了三段80分钟做完,但不痛苦,还乐在其中,并且她觉得这题比平常做的有意思,像是在看杂志。
有错误的地方,不多。她和我一个一个说每一道题是书里的哪一个知识点。只要把题读懂了,她说这题也太简单了。
我是赞同的,之前出很多怪题,毕业了一辈子都用不到为什么要做那样的题呢?慢慢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之美,而且数学并不难才有意思。
但话说回来,我也是理解说这套题难的,因为阅读量大,有一些题对于9岁、10岁的孩子实在是还很难懂。但我觉得,权把这当做一个方向吧,我们要真正在教学上改变这种刷题模式,真正把阅读推广起来,并且让孩子长见识,才是王道。
同时这套题对于真正的数学高水平的孩子确实也不能体现出来优势,因为这套题的难度在于对生活场景的理解和阅读速度,不在于怪题、高精尖的题。
找时间想好好梳理一下数学的学习,以前真的忽略了很多。
#数学之美# ,
#数理化启蒙# ,
#数学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