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抛弃春晚的不只是年轻人,连我们的父辈也开始抛弃这项节日传统了,他们的抛弃更彻底,年轻人还以吐槽的方式与春晚藕断丝连,而离开电视机的长辈们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从仅剩的几个相声、小品来看,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质量的确一年不如一年了。和几年前大家集体怀念赵本山不同,如今,大家已经接受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日子,也接受了语言类节目的弱势地位。赵本山的年代,春晚是制造流行语的地方。而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提炼出新的表达方式,春晚语言类节目变成了对上一年流行语的总结。幽默来源于意外和惊喜,当意外不再意外,惊喜也只喜不惊时,幽默就要大打折扣了。
真的有点怀念1998年,甚至更早时期春晚的小舞台。灯光、布景并不精致,但台上有陈佩斯、赵本山、赵丽蓉、费翔……也有突然蹦出来给人惊喜的丸子头王菲和唱着《花样年华》的梁朝伟、张曼玉。
更重要的是,电视机前有还没老去的老人们,有待长大的孩子,有美登高冰激凌和不小心掉在地上“啪”一声吓坏大人的摔炮。
那些年的电视机还是个方盒子,盒子里外都有温度。今天,我坐在大个头液晶电视前,只有两只睡去的猫相伴。 而电视机里,乌泱泱全是人,我却再没多记住一张脸。
春晚这盘菜已经凉了,吃起来又尬又寂寞。零点一过,我就抛弃电视,投入包饺子和打麻将的人群。毕竟,有人气儿的地方才是年。
节选|春晚这道菜,我再也不吃了
作者|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