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来自360百科)。
总之一句话,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是成语呢?成语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其实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来自360百科):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了解了成语的概念和特征,就来谈一谈我家是如何利用听、读、看、玩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引导小朋友进行成语学习的:
1、听成语故事
小朋友喜欢听Michael钱儿频道,每天晚上如果能按时上床就奖励两个睡前成语故事,稍微晚点上床只能听一个成语故事(为了让孩子早点上床,妈妈也是很狡猾滴,哈哈)。
每晚听Michael钱儿频道的成语启蒙时间,与Michael钱儿小朋友一起学成语,听钱儿爸讲成语故事,再用成语造个句子,变成了我家小朋友睡前的一大乐事。
当然,除了这个公众号,还有很多讲成语故事的音频,凯叔讲故事,喜马拉雅等APP也有很多类似的音频可以利用起来。
小朋友的成语造句,“半途而废”:妈妈用手机看了一半小说,不看了,我说你怎么能半途而废,于是她接着看完了。(你妈是有多爱用手机看小说啊,哈哈哈哈)“道旁苦李”:我和爸爸看到路旁只有一辆小黄车,肯定是道旁苦李,有问题的小黄车,走到近处一看,果然轮子瘪了。
2、读成语书籍
小朋友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成语故事书籍,就成为学习成语的一个最佳的路径。
阅读学习,不仅认字,知道某个成语怎么写,是哪几个字组成,书中还有释义、出处,以及配套的成语故事。当然还可以玩一玩成语接龙的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