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
2014
发布于 2025-01-17
这种都是在哗众取宠博眼球的。他只说了一个数量,但是他没有说质量。一本书,什么样的书算一本呢?100万字的算一本书,10万字的也算一本书,一个字不写,只有图画的也算一本书。64开的有一本书,32开的有一本书。16开本的书同样也有,到底什么样的算一本儿,他说的这个数量是指哪一种呢?
回应4 举报
赞19
收藏
3月前
同意
3月前
将将 同意
这也是这样想的,完全看量,就失去了看书的意义
3月前
完全同意,看了多少书不等于吸收!
3月前
人家文章说的很清楚,2000里面,其中1000为图画书,500为桥梁书。
发布

推荐阅读

5岁
想法
先说结论完全可行,要做到也不容易。 小学毕业前读完2000本书,在大家看来很容易实现。我先不说泛读还是精读,也不说阅读的效果,仅仅是这个阅读量

大中城市90‰以上的孩子能完成;小城市也分两种,经济发达的地区80‰左右的孩子能完成,经济欠发达地区50‰到80‰吧;大量农村能完成这个阅读量的他们家庭早就搬到城市去了。
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的基础设施、经济、教育以及人的思想意识天差地别,导致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像我所在的闽北山区小县城,有些家庭甚至拿不出一本课外儿童读物(想不到吧),我家娃幼儿园小班时学校开展读书...
匿名花友
想法
小学阶段读完2000本,完全可行 小学阶段读完2000本,完全可行(如果你不是要求大部头的话)!还可以把目标再拔高点😉
我家小朋友6岁以后才开始阅读打卡(6岁以前也看书,但看得不多,也是当年大朋友偷懒,躺平摆烂😂),现在三年级,累计已读1449本,包括但不限于绘本,近两年也开始涉猎字数较多的桥梁书以及儿童文学类的纯文字书。
匿名花友
想法
刚仔细去看了下文章,这个老师的阅读是包括1000本绘本的,这个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我家妹妹幼儿园大班都2000多本了,姐姐是从记录开始比较晚,读的基本都是有厚度的书,也就是大概三四年级开的记录的,加上之前读的肯定也超过了。#亲子教育#
7岁
想法
读完2000本书 读书2000本,这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数量。
我很仔细的读了原著的文章,作者总结的是读书的数量,数字的字量;我觉得他的重点在于多读书,不在于读什么。
但是呢,大多人想知道的是,2000本,需要读什么,怎么去读,如何去读,读者的感受和读者吸收了什么,还有就是对学校的影响。
毋庸置疑,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一件好事,至于读什么怎么读,也因人而异。所以,这个2000本的概念,只是一个数的概念吧!他强调的还是读书习惯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
4 2 1
10岁
想法
据俞敏洪说他大学生病一年,在医院看了800本书,仔细想想,令人咂舌,一天两本多,还不是小说。中国人大多数一年都看不了25本书,就是2周一本,甚至包括小说。这个数据也是俞总在一次给济南教育工作者演讲时做的现场统计,当时现场大多数人都是老师。
匿名花友
想法
单论数量的话,那真的是轻轻松松可以做到,而且也不用等到小学毕业,不算在家看的书,光是从幼儿园起每周去半天少儿图书馆,小朋友看的都是绘本,一上午随随便便就一二十本,一年52周,这个乘法是人都会做,到幼儿园毕业时已经超额了。
4岁
想法
我觉得说的挺真实的,也是可操作的。
其实还是看前期家长愿意不愿意亲子共读。
做好了,孩子爱上阅读,这个量都阅读可以说亲亲松松。
我娃现在每天都有亲子共读,他喜欢我也喜欢和他一起读,挺有意思的,亲子关系也更加好了。
而且现在娃看见大人有事会自己默默的在一边看书。当然也是绘本,书图多字少的。我们也不会去干涉他看的书会不会太幼稚。
慢慢的发现他识字量也在稳步前进,他爱看的书几遍几十遍的看,字都能读出来(已经去别的绘本,或者单独拿出来验真了,能认出来)。所以他看低幼的书看多了字也自己...
6岁
想法
要说量的话,我和其他花友的意见是一样的,2000本书的阅读量,小花生里的娃大部分都能做到。我刚去看了下我家娃小花生的记录,到现在已经有6000多的阅读量了,如果只是让孩子热爱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的话这个量的效果已经达到了。但这个量仔细说起来和文章里说的数量的计算公式其实是不一样的,文章里只看到提到了一个“1525+N”的算法,具体的书单没有看到,不好说能不能做到。单从阅读数量来说,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阅读活跃度,但我个人认为量的多少并不总是直接等同于阅读质量或对未来...
6岁
8岁
想法
我觉得如果是绘本的话,那就太简单了,有的时候我们家孩子绘本一天可以读10来本。但是如果是那种纯文字的书籍,那么我觉得2000本反复吸收反复应用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只要保持阅读习惯,我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11岁
想法
两千本书并不难完成,但是要考量下是怎样的书,如果算上绘本等真的很轻松。如果是大部头的,目前还看不出来。
另外高年级只泛读也不够,还是要加精读。无论是上精读课还是精读手册,讨论这种,很必要。
目前打算听听邵鑫的精读课。
华侨城
华侨城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