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2-15 · 图片1

“开口”究竟是什么标准呢?

是一句“This is XX(名词)”打天下呢,还是只要心中所想,就能用英语准确说出来,才叫开口呢?

我家孩子在美国幼儿园上学。期末报告里,老师用这几个级别评估孩子的英文表达:

L1: name and describe。命名或描述具象或者抽象的事物。比如“There is a cat on the hill.” “The ball is smooth.” “I am happy.” 通常对话只有一回合(大人问孩子答),或者不是对话(孩子自己主动说)。

L2: express and respond。孩子能表达自身想法的同时,也能给出合理的回复,让话题进行下去(至少4个回合以上)。和L1的“无脑答”的相比,孩子需要听,会问,同时可以专注在正在讨论的话题上。

L3:create and retell。编故事不是随便说,要具备基本结构如“5W+1H”,剧情发展要符合逻辑。复述内容不是背诵,而是在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语言说出来。另外,L3对创作和复述长度也有要求,具体标准我也不清楚,但从小R的反馈来看至少小于8句应该是不达标的。

L4:debate and discuss。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使用多个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discuss则难度更高,要考虑到不同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用论据证明。

L1,L2这两个级别,个人认为影响开口的主要是孩子性格。愿意说的,知道3个单词“I”,“like”,和“XX”就可以完成一次L1表达,不愿意说的,听力水平G1以上了照样蹦个单词,就算赏脸了(我娃班上这种孩子不止一两个)。这两个级别吧,积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心理层面上的工作,提升孩子开口的意愿,增添孩子开口之后的正反馈。当然心理建设也针对家长:接受并尊重孩子性格,不焦虑,静待花开。


至于L3级别,对孩子的要求有:
1)英语理解能力,不只是对话语言的理解,还有书面语言的理解。
2)词汇和句型的积累,只有积累足够才会复述而非背诵。
3)基本逻辑框架的认知。无论是“5W1H”还是更难,要明白说话不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而是重点清晰,结构合理的表达。

这些要求,显然比L1,L2高了一个层次。

我们老师曾经说过,光靠生活中的语言互动,语言能力最高只能到L2。因为生活会话中的词汇量和句型太少,无法支撑起理解和复述书面文字的需求。另外,大部分家长在聊闲天时是逻辑不足的,无法给予孩子足够逻辑方面的引导。所以想要达到L3级别,最重要的就是大量的阅读,而且是题材海量的阅读。老师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孩子没听/读过500个完整(基于书面的)故事,就不要谈L3。我个人觉得并没有很夸张。

至于L4级别,其实已经超脱英语这个范畴了,哪怕用最擅长的母语去debate and discuss,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很好的完成。L4的重点在于逻辑和认知。

针对L4,孩子需要 1)大量的非虚构类阅读 2)多“辩”的机会。3)等待。对小朋友来说,即使积累再多,认知成长还是要遵循正常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家长没有必要急于求成。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英语要积累到什么程度,孩子才愿意开口?
L1,L2级别,孩子想说了,自然就会开口。
L3级别,孩子书读够了,自然就会开口。
L4级别,孩子年龄到了,自然就会开口。

其实就这么简单。

至于这几个级别的分界线在哪儿,可以分享几个小R的数据:
2024.5:阅读Raz F, 口语L1 working on it (不达标)。
2024.8:阅读Raz J, 口语L1 working on it (不达标)。
2024.12: 阅读Raz M, 口语L3 achieved(达标)。

我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两件事:
1. L1, L2是否达成的限制因素不只在于积累多少。如果孩子不想说,即使有G1的阅读能力还是不会说。主要影响开口的是性格(比如小R一直就是个话非常少的孩子)。
2. 达成L3需要的阅读积累大约在Raz K-M之间。

我拜读过小帅爸爸的原文章,受到他提到的“石化现象”很大的启发。我感觉避免“石化现象”的出现,口语能力至少要在L3-L4之间,至少L2是绝对不够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需要800L以上的蓝思值,也是非常准确的预测,毕竟L3的最低要求也得是Raz K了。

以上。
回应3 举报
赞28
收藏67
2月前
感谢分钟一手资源。
关于石化现象,国外研究也很多了。国外研究的主要是在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情况(即二语环境)和在中国学习英语(即外语环境)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研究发现一般小娃在英语环境学习英语是不存在石化现象的,当然从小长大的更不存在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普遍出现在12岁以上才进入到英语环境的二语学习者。这点看你家小R是不存在英语石化现象的哈。
2月前
感谢您的科普,学习到了很多。看来学习英语的低龄小朋友们是不容易出现石化现象的,不过在大体思路上我感觉和您的看法相同,即开口这个动作不那么重要,如何正确且高质量的开口才是关键。再次感谢。
16天前
要开口,看 Susan 教英语,全网免费,且高效。就是家长学习要跟上。
发布

推荐阅读

22个月
8岁
想法
难道是我说的?我的意见是不要让过早的开口,而非"才愿意开口"!
现在关于石化现象其实研究很不深入,不像可理解性输入那么大家普遍认可,有些人也建议多开口和早开口,不过看到大部分研究还是建议晚点开口,因为确实观察到很多在英语环境的外语学习者因为过早的开口导致了口语表达中存在很多语法问题。
结合以上研究,加上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建议还是晚点开口为好。。
另外,因为英语语法时态对于国人来说是最难的,因为英语中的时间概念在我们汉语中几乎是没有的,这个其实是我...
4 2 1
11岁
想法
抓口语和什么时候乐意开口说 这两个貌似侧重点不太一样。抓口语,主打是家长的意愿。什么时候乐意开口说,是娃的意愿。
在没有外语交流环境下,家长很难抓口语,主打听力输入就行。报纯外教课应该算练习口语的一个途径。
不费钱的途径,主打就是听,听到足够的量,自然能输出。我家娃幼儿园时期,那输出简直张口就说,就和one day day you see see 的差不多,编故事一套又一套,词乱用,乱编,慢慢地,开口越来越少,开口也越来越斟酌。到现在,因为喜欢的故事(wings of fire),能听上五个月,复听了两...
10岁
想法
孩子愿意开口说英语受多种因素影响,积累程度只是一方面。

在词汇方面,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300 - 500个词汇,像颜色(red、blue等)、数字(one、two等)、家庭成员(father、mother等)这些基本词汇后,能够简单地描述周围的事物和人,孩子可能就会更有意愿开口。

语法上,了解基本的简单句结构,如主语 + 谓语 + 宾语(I like apples.)这种程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减少表达时的障碍,增加开口的自信。

同时,孩子对英语文化...
7岁
10岁
想法

题主讲的和那位花友讲的不是一回事。

我恰巧拜读过那篇帖子,关注了那位爸爸。他提出如果过早地抓口语,有可能会造成口语的石化(我把百度定义贴在下面了),所以应在孩子输入量足够大,达到听力自由后,再开始抓口语。不得不说,这位爸爸的思考还是很有深度的,从一个方面回应了最近讨论度比较高的原版娃高开低走的问题。

口语石化的表现形式
‌基本水平石化‌:学习者只能使用最简单的词汇进行交流,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中等水平石化‌: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对话,但大多数句子都有明显的语法错...
10岁
想法
孩子学习英语并愿意开口说的程度因人而异,但通常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 1. **语言基础的积累**
- **词汇量**:孩子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通常建议在300到500个常用单词和短语以上,才能在日常交流中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 **常用短语和句子**:除了单词,熟悉一些日常对话的常用短语和句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能让孩子在交流中更有信心。

### 2. **听力理解能力**
- **听力训练**:通过听英语歌曲、观看英语动画片、听英语故事等...
10岁
想法
小浪是在一百集wow English,二百多集小猪佩奇,其它杂七杂八的原版动画差不多二百集之后逐步开口说话的。半年时间后。
4岁
想法
两个问题。
1.什么时候愿意?
那得看娃的特点,既然是愿意,那就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但一般来讲,装逼是人类天性,听得够了,有表达欲了自然就会开口。小龄娃只要开口就夸夸;大龄娃不知道,可能也要夸夸吧,但也可能害羞,按性格来吧。
我们每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带给我们惊喜,2岁多听SSS的时候直接蹦长句;3岁多主动和驻班外教哈拉;
2.什么时候突击重点抓?
我觉得有一定积累量了,会更高效,训练强度和密度都会比只能yes or no来的更强。或者有条件的暑期出去插个班国外待两月,效果很明显...
7岁
17岁
想法
2岁半开始听儿歌,妈妈读绘本,听绘本音频,指着周围的东西跟她讲英语,两个月左右开始输出
10岁
想法
并不是积累到什么程度,孩子就会愿意开口开口这个事情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一两个因素能够决定的。我们家别说英语不愿意开口,连中文都是不愿意开口的。其实累积的已经足够了,什么都能说,但是就是不开口。我们家中文是两岁多,因为他实在是不说话,没办法,只能找了一个收小小孩儿的幼儿园把他送去了。很神奇的,只上了一天半,他就从不肯开口说话,变成了什么都会说。所以英语虽然他不愿意讲,我倒也不算着急。
13个月
9岁
想法
因人而异。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就是害羞,明明能说,就是不敢说,怕说不好,怕口音不纯正。。。这种情况就得多听,建立信心。
有的孩子不会几个词也敢说,哪怕只是重复老师的话。。。这种情况不着急上口语课,多积累,能真正聊出内容来,从聊天中能学到新知识的时候再开始外教。避免只动嘴不动脑。
红豆大红豆
红豆大红豆
2020
作者热门分享
关于学龄前数学练习册的一点拙见  赞36 · 收藏143 · 评论4
育儿路上交过哪些智商税  赞41 · 收藏68 · 评论5
关于学龄前数学启蒙教具的看法  赞25 · 收藏77 · 评论3
分情况  赞31 · 收藏41 · 评论5
一篇关于“代写作业”的详细经历  赞22 · 收藏39 · 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