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力是近年最容易让我有情绪,最想说两句的话题。
举例两个失败的尝试:
放学后自由闲逛—上学期有个阶段,我们尝试了让小朋友放学后可以不回家,直接在外面闲逛一小时,吃完晚饭六点准时回家开始写作业。他大部分的时间去了家附近的商场,去了他感兴趣的几个商店(玩具、食品、文具、超市)打样,晚饭通常都是麦当劳或者赛百味打包带回家吃。有一次甚至还和同学一起去盒马试吃了半小时。本意是想把在家磨蹭吃饭的一小时给他自由度,希望这能让他后面的作业状态、效率提高。实际实施的结果就是,他确实很愉悦,购买欲望蹭蹭蹭的膨胀,每天都在买买买或者准备周末去买买买,吃了一堆垃圾食品,天天喝可乐、柠檬茶,几乎很少能在六点准时、静心开始作业。那个阶段的早读和阅读也大大打了折扣。
关门做作业—也是上学期,某个阶段他要求关上房门自己在里面做作业,在他同意之前,我们不能进去。实际实施的结果,我们在外面客厅坐着,超过一个小时没有动静,很难内心没有各种猜测想象;他在房间里做作业,自己很难开始,折纸、拆笔、看闲书、涂鸦、翻箱倒柜……一小时之后,啥也没做,桌上一堆残骸的情况屡有发生……亲子关系在想信任又无法信任,想自律又无法自律的一次次尝试中岌岌可危。
举几个似乎略有成效的例子:
送他一个闹钟—也曾经起床困难,上厕所拖延,早上鸡飞狗跳、催促令人窒息。后来尝试送了小朋友一个漂亮闹钟,每天提醒他睡前准备三件套(理书包、理衣服、定闹钟)和起床三件套(叠被子、刷牙、早饭收拾桌子),其他由小朋友根据时间自行安排。停止催促和唠叨,开始写表扬日记每天夸他每一个进步。一开始小朋友常常忘记三件套,早上仓促忙碌,叠被子笨手笨脚,每天都踩着最后的时间出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七点起床之后这些事完全不用担心了。原来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时间观念,除了三件套,甚至还自己恢复了听新闻和早读十分钟这两件以前天天妈妈念,非常不和谐的事。
周计划—以前to do list天天做,说是尊重他,其实深爱父母的孩子总是会揣测着我们想看到什么来做这张list。实际执行起来,常常玩也没玩着,效率不高还被说假努力。花了很多努力来让孩子信任我们,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让我们信任孩子,尽量减少情绪化的指责、干涉和威胁。钢琴真的停了,给了小朋友莫大的鼓舞。日计划取消,留了个周计划,真正以小朋友的意愿为主,外加了运动、阅读和最晚睡觉时间的要求,我们还时不时的提醒他不要安排太多,给自己留白、留余地,至于哪天做什么,就由他自己去安排了。一开始,也曾有过周末狂补计划的情况,后来降低要求,计划完成80%就很棒,只守了睡觉时间的底线,小朋友反而计划完成度越来越高。
手机和玩游戏—唯一一次打过小朋友是因为半夜发现他在玩手机。信任危机持续了很久,严管控之下,他其实内心愈发渴望,有对电子产品本身的渴望,也有对同学社交的渴望。常常和小朋友探讨如何重建信任,也做了一些约定和尝试。在信任度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开开心心的给自己挑选了一个学生手机,在每周约定的时间开开心心的上B站、打游戏,在约定时间之后也开开心心的要求看看放在收藏夹的纪录片、做个A3000……毕竟,能不偷偷摸摸,谁真的想偷偷摸摸。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作文离题得了个低分,都会让我觉得离得那么扯,好可爱。他不能用优秀的尺子来量,但是他很真实的每天都在成长,我们在陪着他学习和长大,他自己和我们都要接受不完美的他,一如也要接受唠叨、不完美的我们。
讲回那个了不起的妈妈,确实了不起,我自己是绝对做不到这个地步。不过就算能,我大概率也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吧,孩子的手自己能够到什么样的未来,一定是他想够到的那个未来。人生很辛苦,最终等在尽头的都是困难、失败和死亡。我更愿意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祝福他;他累了,想休息一下的时候,给他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