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这是一年前的问题,不过还是很想回答一下。因为针对初章阅读,我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在我们第一次接触初章的时候,虽然词汇并不难,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心智,对人物经历的感同身受,细节的赏析根本不行。所以带着满满的疑惑搁置下来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接触到了一套美国全日制学生的教材,并开始学习。半年后重新捡起初章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初章还是像raz这样分级,其实都是课标学习内容的巩固或者拓展。对应每个年级AR 区间的阅读材料,故事的背景都和学科接触到的内容息息相关。
文章中涉及的知识点:历史、科普、地理,甚至数学引发的搞笑思考都和孩子们每天学习的东西息息相关,疯校里面对数学的思考常让孩子捧腹大笑。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一些经典的事件,某些歌曲的由来,某些学习中有趣的误会...
第二次捡起初章的时候孩子的契合度很高,几乎疯狂到每天睁开眼就要听,晚上做梦都会梦到。k-2年级(5-8岁)的主人公的故事仿佛就是为她而设定的。
所以我们目前的策略基本是,学科过一遍,raz刷一遍,saz,树屋百科、who was看起来,最后回到章节书中大量听,大量读。故事类的章节书会以孩子的心智和阅历推进,并不着急一朝一夕,喜欢的章节书可能刷上好几个月了。
最后总结一点,我的心得是:了解书、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