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An
2011
发布于 2018-07-07
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要先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读初章?

第二,什么时候开始读初章?

先看第一,以前其实完全没桥梁书和初章书的概念,在加拿大看到这类书叫做easy to read。这一类书其实是个过渡,从图片书,到纯文字书,到包含更多内容书籍的过渡。通常字数不太多,难度也不太大。读初章的目的不是吹嘘娃几岁看树屋了,也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较哦你们6岁看初章了,我们也要看。读初章和分级一样,只是阅读进度中的一项,为了向自主阅读经典,知识类,或者阅读畅销热门话题书,进行过渡。注意,是阅读进度! 不是考试进度!

再看第二,什么时候开始看初章。很不负责但很真切的一句话就是,等孩子能力准备的差不多了开始读初章。这个能力指什么呢?一是指词汇量,二是指阅读速度,三是指理解能力,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如果拿起第一本初章书(说少一点,就4000字左右的),能一气呵成的一次看完(不管是默读还是读出声音),不觉得无聊,如果有机会去做ar测试题正确率在80%以上,那么就说明能力到了。生词一页不超过5个(或者理解力语感强大不认识词还能贯穿上下文正确理解),阅读速度70~80/min以上(慢速朗读速度,允许一些疙瘩)。只是为了跟别人比赶进度,火候还没到就看初章可以吗? 当然也可以,但没太大意义,硬啃下来也不表示英语阅读就多牛了,而且能力不到读会很痛苦,除非对内容抱有异常兴趣。所以还不如继续读分级和桥梁来做积累。或者多听用听力积累。看到有些人看初章一天看一个chapter,反复朗读背诵等等,这真的是没什么意义的,还不如反复朗读分级了,一本分级还比一个chapter字数多,还故事内容连贯,还语言严谨。

看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对初章怎么读应该可以有些概念了。

初章的阅读,大部分来说就是泛读,读到什么程度?读到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想看下一本,读到能了解故事情节文章脉络(家长不好把握的就去做ar测试),读到平时或者看别的书时能recall之前书中的内容和情节。这是泛读。泛读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容易,但是只要能力到了也并不难,泛读只要求一遍,一遍做不到上述要求,要么说明能力没到,要么说明内容不喜欢(也可能说明看书不认真)。不要觉得泛读就学不到东西了,对于语感的积累,泛读更有优势,因为泛读有量。另外泛读构成了两大阅读至关重要的能力,第一是阅读速度,第二是理解能力或者也可以说逻辑能力。快速的阅读,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阅读,意味着要有自己的猜测预测,根据上下文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然后不断校正。在快速的阅读时依然能理解全文就必须有把握重点的能力,通过做题了解自己是不是有遗漏的点。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远超语言能力和书籍内容本身。

偶尔的初章阅读,可以做精读。但这里必须说明,很多人自以为的精读做法根本就不是精读! 精读主要是针对内容而言的,无关单词语法,更无关背诵。原版阅读多的好处,主要是积累语感,提高速度,和自然积累单词量,这个中文阅读是一样一样的。假如说中文看纯字书的孩子(特别还是口水书),家长还在一边要求朗读出来,一句一句的认字,一句一句的讲语法,还要求一段一段背诵,能想象吗? 可为什么到了英语阅读,那么多人就又不约而同的开始我们自己以前学英语课文的方式了呢? 不是反对背诵反对背单词,但要分分清楚背什么什么时候背! 教科书,包括新概念朗文这种值得去背,为什么? 因为这都是非常正确经典的用法。甚至一些分级比如牛津树海尔曼也可以去背,因为它们也是比较考究的。而初章,里面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有时候甚至故意写错的单词句法,更多不那么严谨的,背了有意义吗?拿个极端例子,原版的哈利波特,大家可以去看看里面的人都怎么说话的,还有Roald dahl的作品里,里面怎么说话的,得故意咬一截舌头才能念。

初章的精读应该怎么做呢?因为初章基本没啥经典性的内容,所以精读可以分两块,一种是知识性内容拓展。比如树屋就很适合,打个比方,第一本恐龙,就可以引出侏罗纪白垩纪恐龙种类生活灭绝猜想化石等等,后面比如讲美国独立战争,讲狄更斯讲达芬奇,等等,都可以扩展很多,这个很容易做,孩子有兴趣引入树屋fact那套阅读就好。一些别的初章,很多也会塞知识进去,很显然就是为了吸引家长,比如Andrew lost比如dinosaur cove,里面都涉及很多知识点,相应补充科普类读物展开即可。

初章因为不是经典,所以对于故事背景,作者看法等等之类的一般不需要展开(这才是真正以后精读的核心,对应中文阅读理解),第二类初章精读办法就是理故事架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写作。但我个人觉得,对于低龄孩子,写的能力和读的能力差异会很大(这也是语言学习正常情况),所以用初章来做架构分析略显复杂了。更适合的办法是,在读初章期间,用分级桥梁或者绘本,来做故事架构分析,和retell,因为情节简单容易归纳,也更好理脉络。或者对一些内容简单明了,而且孩子很有兴趣的初章,也可以做一下分析,如果理解能力还不够的,也可以通过这个提高理解能力,但主要这还是为了写作铺路。和中文写作略有不同的是,我们对低龄孩子的写作更注重修辞和精美词藻,美国对写作更关注观点和文章架构思路。所以中英文阅读的精读,也很明显可以看到区别,中文我们摘抄好词好句,英文我们做思维导图。后者我觉得更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提高写作的思路。然后如果写的能力已经很牛,可以照着思维导图架构来进行仿写。

以上是我对初章阅读的看法,我们能从开始初章阅读后3个月半只脚踏入高章(哈利波特),基本说明这个思路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另外这3个月阅读期间都没背过单词,只是通过多看接触,词汇量自然攀升到6000多也说明至少想做到看到认识理解意思,没有必要刻意背诵单词。

语法管语法正正经经学,不要和阅读混一起。
回应1 举报
赞12
收藏360
2年前
思路清晰,值得参考,谢谢分享。
发布

推荐阅读

4岁
11岁
想法
很遗憾这是一年前的问题,不过还是很想回答一下。因为针对初章阅读,我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在我们第一次接触初章的时候,虽然词汇并不难,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心智,对人物经历的感同身受,细节的赏析根本不行。所以带着满满的疑惑搁置下来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接触到了一套美国全日制学生的教材,并开始学习。半年后重新捡起初章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初章还是像raz这样分级,其实都是课标学习内容的巩固或者拓展。对应每个年级AR 区间的阅读材料,故事的背景都和学科接触到的内容息息相关。

...
15岁
想法
我们最近才进初章。和牛娃不能比。在这里只是交流一下经验。不喜勿喷。

我们家最近才开始树屋的阅读。所以就以树屋为例。树屋的学习分为精读和泛读。

精读是赶着机构老师走。选了一套书中的三本。现在刚刚开始第一本。老师会做详细的讲解具体到每个生词句子。会要求通篇读,部分章节有选择的背诵。

泛读是针对剩下的书。要求是先通篇听。一般我会要求他听的进度快一些,读的进度稍慢。读指的是默读。比如我们最近在自己看第15本,听第24本。为了保证默读的效果,我们开始的前6本书是要求看完了用中文简...
15岁
想法
我家属于可以进入初章,但一直没有进入的(我觉得很多有趣的分级没有读完,太可惜,要多读读),比如听无障碍,看也可以,但兴趣不如分级大,我觉得与孩子习惯有关(他中文都很喜欢看有图片的)

我认为,中文英文方法应该差不多,我不打算初章做啥精读,就随他兴趣,开心阅读,至于人物的性格,故事结构,我也无法帮他分析,最多与孩子讨论一下。

我曾用科普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做过精读,但不是传统意义的背单词,背诵,抄写……

从读let's read ...
14岁
17岁
想法
我的意见,让娃先泛读,然后家长让娃用四句话总结每一章的内容。我反复试过后,觉得很有效果!
14岁
想法
我们还没有到自主阅读章节书的水平,可以自主阅读像mercy waston、Amelia Bedelia、Nate the great这类桥梁书,这些我们都是作为泛读材料,看完如果小朋友愿意讨论我们就讨论讨论,不愿意也就这么过了。目前在精读的是wonders G2,每个单元的课程包括了phonics、reading comprehension、listening comprehension、new words and grammar、main article reading等。...
15岁
想法
我自己觉得,如果已经到了章节书阅读的阶段了,和狭隘意义上的学习没什么关系了。这个时候就是大量阅读了。

这个阶段应该是“自由阅读”,没有学习目的的阅读。只有以阅读为目的的阅读。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感同身受的文字,震撼心灵的语言,这些都是自由阅读的目的。

我认为初章应该这样学习。
16岁
17岁
想法
请问大家初章书如何学习?

如题,请问大家初章书都是只听一遍,还是反复听、吃透为止? 大家会帮孩子做一些拓展吗?还是由着孩子自己听自己看?

🤔🤔🤔回答,我们出章都是听一遍。。。。一个系列都好多本啊😱,听一遍都快没时间了。。。。

目前初章看我要求娃读出声来。
14岁
想法
我们水平还没到这阶段,我是来学习的。不过给闺女买的fly guy 和图三都非常爱看,一本接一本停不下来。我打算还是继续刷分级,时不时买一套初章书让她看一看,慢慢自然过渡到章节书。
14岁
想法
还没进入初章,目前准备读牛九,也读别的觉得有趣的书。现在不着急进入初章,感觉火侯还没到。想横向拓展,把基础打牢点儿。如果进入初章,我想可以选几个喜欢的精读,如果是我,我的标准是她听了后自己能读给我听,能跟头随录音跟读,起码要做到这个。因为初章一本内容就比较多了,都搞细致不可能,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大多就粗略读读。
9岁
想法
纸片人斯坦利、树屋、小屁孩日记、奈特,都准备看了,等有心得了再写😀
Vivian-An
Vivian-An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