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盲妈妈如何启蒙音乐,可以按照这份”清单”抄作业了

2022
2024-6-15 10:36 原创 · 图片14

-非音乐专业的短指妈竟然说这样的大话?我想那是因为,小白大概还是要比专家,更懂小白吧。

短指妈没入门前的错误做法,看你占了几条?

  • 孩子随着喜欢音乐自己跳,我只观看没怎么互动。
  • 认为自己不懂音乐,教不了孩子。
  • 把希望寄托于大一点了上培训班。

  在育儿的道路上,随着我对启蒙越来越深的了解,按低幼发育的特点,圈定了暖暖定制的启蒙思路

  • 语言类先行,尤其是英语小学阶段达到高考水平已被很多妈妈证实了。
  • 音乐和绘画的创造力,舞蹈的柔韧度在9岁前基本消失,这种有窗口期也有是先行。
  • 数学科学类和大脑发育极其相关,由认知水平决定的类目先打个照面然后静等花开

  直接上短指妈这种普通家庭可复制的启蒙路径

  • 英语、大语文语言类启蒙都是为先,重输入和互动;
  • 音乐和绘画美育类是听和看为先,重观察和聆听;

  就是把阅读、音乐和自然美育(观察)融入到暖暖生活中。按照这三方面我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营造的家庭环境,有效运用碎片时间。有时间我会一个个写出来,今天是音乐篇,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分享启蒙目标和重心,方法和手段

启蒙目标

  高大上的说,就是能把音乐当成母语一样,始于本能,学习时符合发育规律,能将其融入生活;

  接地气的说,就是听过几次的歌曲能哼哼出来不跑调,听过几次的流行音乐无谱能弹出来;

  郎朗那种级别的钢琴家实属万里挑一,我更羡慕“青军的老铁”,几岁的孩子,技法虽有瑕疵,但不看谱能弹出大部分流行音乐,还加入了自己灵动的变化,小小的人,让人爱的不行。

图片

抢着听“青军的老铁”弹琴,都愿意做他家客厅里那条鱼

  •   我不想让暖暖成为只会刀工的厨师,没有味觉;
  •   我不想让暖暖成为只会临摹画师,不会创作;

对待考级

  考级的考察点是一首曲子的熟练度,枯燥的练习会让大脑这个CPU基本用不上,只是提升手指机能,和操作工、搬运工类似。所以短指妈的目标没有定在考级上。

  但放弃考级但并不意味着散漫的学,考级生那么用心还大把坚持不下来的,别说检验指标不明确的我们。更要用心

启蒙理论

      没有理论的支撑,所有的实操都是无头苍蝇,但短指妈研究下来没有一种理论和教学方法从头用到尾,在特定阶段用不同的教法,更贴合短指妈在家自己教。

  • 戈登教学法 0-2岁启蒙的理论基础

强调音乐熏听越早越好,提供环境从家庭、父母开始;

  • 奥尔夫教学法 2-4岁提升兴趣的绝佳工具

学习过程中强调创造、即兴、游戏式精神,融合各种艺术(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多种形式,符合孩子当下的爱玩特性,接受度很高;

  • 柯达教学法 5岁左右

用手势辨认音高,首调唱名法,礼节奏谱法,还有很多曲式、合声、首调等教学方法,更像一个工具箱

  • 达乐克洛兹教学法 贯穿全程

强调节奏律动教学,以身体律动来强化节奏教学。很适合家庭操作,当做亲自游戏也是好的。

  • 专业教学法(哈哈哈) 短指妈退居二线 6岁以后

无论是合唱团还是入手一门乐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至此以家庭环境为主转为课堂为主。

0-2岁 听为主 互动为辅

  胎儿出生一直到两岁,这段时间是孩子接受“声音”(如语言、音乐)影响的黄金期;两岁至五岁属于次黄金期;

  暖暖一出生听的都是英文童谣,短指妈那时的观念停留在英语启蒙上,但还好语言和音乐有共通之处。暖暖听了大量童谣。

  • 10月龄就开始用点读笔点童谣听;
  • 14月龄迷上了有声书。各种动物的叫声,水流声,车喇叭声。
  • 16月龄会随音乐左右摆头,身体下蹲站起;

选择听的曲目

-以下观点来源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郑又慧

  • 如果不会选,就以古典音乐为主,推荐莫扎特和巴赫;
  • 古典音乐、民乐等,宝宝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音乐品位。
  • 选择结构单纯旋律明显单一乐器还有助于熟悉每种乐器的声音;
  • 强弱变化太大、情绪太激动的交响乐、协奏曲不适合;
  • 各国、各地区、各个时代的民俗音乐,可以开阔视野;
  • 儿童歌谣而非流行歌曲
  • 除了钢琴曲、交响乐,本地的演出、歌剧都可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 少儿音乐教育指南486人有 · 评价27 · 书评7郑又慧 著作家出版社 / 2014-09


图片
磨耳朵推荐的曲目

听音乐小tips

  • 时间:除了睡眠外,可以随时随地播放;
  • 方式:不要求坐着安静欣赏,各种状态时都可以听,除非在打闹;
  • 音量:不要太大,不要想着盖过孩子的玩闹声强迫孩子吸收;
  • 器材:不用很昂贵,利用手上现成的;
  • 反复:同一个曲子可以反复听,不同地环境可以反复放相同的曲目

把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中  

不同场景播放特定曲目,还可以借此培养幼儿规律的生活习惯。郑又慧女士举例,

  • 餐厅放优美的=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 起床放节奏清新的,睡眠放安静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
  • 客厅游戏放明朗愉快的=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 车上=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

  为此家里有的确是增加了不少播放设备。玩游戏时放火火兔,吃饭放小米音箱,起床和睡觉用河马睡眠仪。。。

图片

  暖暖不抗拒刷牙是从粤语的刷牙歌开始的。洗澡放粤语经典儿歌《洗白白》。一段时间形成习惯了,一放音乐,宝宝就会主动去刷牙了。教宝宝收拾玩具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图片
一放《刷牙歌》,暖暖就开始刷牙了

自制摇晃乐器

  将一些大小、薄厚、颜色、形状、材料不一的饮料罐洗干净沥干水分,分别加入不同的豆类、米、小石头等,然后盖上瓶盖,摇晃就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如同各种乐器。

图片

  还可让孩子闭上眼睛,听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是大豆,还是米?有些声音非常相似,要仔细分辨才行。这是训练听力,即音感的免费“教具”。

  材料随手可得,宝宝大一点还可以领着孩子做,寓教于乐,既是玩具又可以当乐器,且是很好的手工艺品,一举数得。

音乐互动

  在婴幼儿早期启蒙中,多感官刺激占大部分,唯独耳朵(音乐)的刺激常常是孤立的。宝宝长大一点后听音乐才会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就是听觉的想象力。听觉想象力的孩子今后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敏锐度都会更好,也就是我们说的乐感会更好。

  也就是说光听还是不够的,是要主动听,听完后调动其他的感官一同参与到“听音乐”。

  比如,可以随着节奏哼唱、拍手、跳舞,因为只有当身体其他感官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时,我们的大脑才会“认真”接收信息,去尝试理解音乐传递的感受-即音感

  有没有音感这点,和英语学习可理解性输入类似,光磨耳朵是不够的,要配合画面和感觉一起输入,多情景多器官应用。

互动游戏

  由于两岁前身体发育的原因,可互动形式比较少,更多的是放在两岁后。暖暖在2岁前加入了奥尔夫的敲击为主的简单乐器,有:手鼓、木琴、木鱼、沙铃

图片

  市面上的小玩具钢琴要保证音准是准确的才可以,我没有辨别能力所以就算了。玩过的游戏放下面参考

  • 放一堆类似锅碗瓢盆或玩具,让暖暖随意地敲敲打打,建立不同声音的感觉。
  • 听到什么声音,经常12、123或1234边听边打拍子,让暖暖建立节奏感。
  • 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简单的摇晃头脑或者身体;
  • 听音乐时,短指妈描述感受,如流水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像城市的喧嚣还是农村的宁静……

2-4岁 听为主 互动为辅

 2岁后,随着暖暖身体大动作的发育,互动效果会好很多。和英语启蒙的原版路线相同,两者都是一直要维持“听”。音乐启蒙在2岁后加入了哼唱互动,而英语启蒙在2岁后加入了开口说。

泛听为主 精听穿插

又又又和英语启蒙撞上了,音乐启蒙也需要泛听和精听。

泛听为主

  泛听大量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培养孩子音乐耳朵。先多听,对她喜欢的、听得懂的东西,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

精听穿插

  在泛听的基础上精听。挑选孩子喜欢的,听地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寻找感受,引导她如何具体地去欣赏一段音乐,或者去比较两段音乐的不同,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让孩子对音乐从无意的聆听到有意地欣赏。

只有输入才有输出,只有感知才有表现 ,学龄前重要的真的不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点击跳看。 

父母打前站

  精听时涉及到一些情感的引导,如果家长懂一点音乐的元素,那就再好不过了。

音色

  不同的音色就是不同的声响。碗和杯碟轻轻碰撞的声音;炒菜的声音;扫地的声音;小伙伴说话的声音;开门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生活中的音色实在是太丰富了,只要你是个有心的家长,你一定能比短指妈发现的更多。

节奏

  简单说来,就是生活中那些规律的,有律动的声响。比如扫地的声音;走路的声音;呼吸的声音;心跳的声音……这些都是一些有规律的律动。这样的稳定节奏,都是孩子初期认知节奏感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跟着儿歌翩翩起舞,可能最早就是一两个动作的简单重复,但都是节奏律动的体现。这样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的,当你想开始的时候,一场音乐启蒙就开始了。

  我相信大部们看官们和我一样,到这里就有点虚摸不到抓手了。用我的实战经验推荐给人欠,可以提前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初级:喜马拉雅《嘉天: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

一百多集都是免费的。节目选取一些经典的作品,进行一些讲解。通过讲解能关注到一些自己可能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我自己就是在听这些节目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开始真正愿意聆听古典音乐了。以前都得逼着自己听的。

喜马拉雅《嘉天: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

进阶:耶鲁公开课——《聆听音乐》(Listening to Music)

  入门级音乐欣赏指南,帮助我理解不同时代及文化中的音乐,发展并提炼聆听技巧。我从来没这样快乐而又自信的聆听和感受音乐。

进阶:耶鲁公开课——《聆听音乐》

  有书有公开课。书的好处是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解析书上会呈现得比较清晰、更加系统。公开课显然更加丰富生动。喜马拉雅也有公开课的录音。

音乐互动游戏

    短指妈系统了解音乐启蒙前只知道手指谣音乐律动。可能是各大平台这两种类型的视觉效果比较好,博主比较爱推。

    手指谣:就是随着音乐做各种手部动作,短指妈从10个月就开始了,但暖暖不看,2岁以后可以互动了效果才好起来。

    律动:一般是边唱歌边全身做动作。音乐律动的儿歌多是旋律和歌词比较简单的歌曲。第一次接受是被这首Aramsamsam种草的,歌词中没有一个词汇,都是由音节组成,非常适合初学说话的儿童,其动作和节奏也配合得近乎完美。 这首儿歌的“玩法”很多。

  • 第一遍时,孩子们可以用较的速度唱
  • 第二遍,在家长的带动下稍微加速
  • 第三遍,速度更快

伴随着歌声,孩子们一边锻炼肢体,一边体会节奏的变换。

    还有其它的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在家就可以做,简单到短指妈没意识到,这样就是音乐启蒙了。

1、聆听生活里各种不同的声音

并辨别声音的种类,感受高低,快慢,清脆,低沉等不同的感觉;

2、聊听到音乐后的感觉

对于孩子特别喜欢的儿歌乐曲等,可以一起吟唱,甚至夸张的表演出来;

3、一起打节拍

听不同的音乐或者各种儿歌,顺口溜,押韵的内容,都可以配合节拍,不用要求孩子一定要在鼓点上,大人示范正确的即可,孩子会喜欢这种有节奏感的方式,并且开始自己的尝试;

4、适当的环境下听一些节奏旋律经典的古典音乐

比如适合夜晚睡前安静的乐曲,适合户外的轻松愉悦的乐曲等,如果孩子表现出了明显兴趣,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感觉和想法;

5、根据乐曲编符合节奏的小故事或者描述一个场景

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节奏的轻重缓急,体会音乐表述的情节。

6、手指舞

就是边唱歌边用手指做动作,是一种很好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在短视频网站上特别流行,但在短指妈实操后发现,一定要选难度适中的互动,要不然就是家长单方面投入了。流行只是因为视觉表现出来的效果好,容易吸粉,并不代表是互动的主要方式。

7、骑马游戏(Kniereite

就是家长坐在地上,孩子坐在家长的腿上。家长在歌唱的同时,按着节奏摇动腿部,使孩子感觉像是坐在马背上一样。如此一来,可潜移默化地将节奏感传递给孩子。

8、热身运动

任何乐器的学习都是要配合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做下面的亲子运动可以给要学乐器的孩子热身

  • 亲子簸箕车——家长抓着儿童的双脚,儿童以双手着地走路,训练手臂的力量。
  • 拍皮球——左右手互换,以练习放松手腕,并可加强训练力量比较弱的手。
  • 对墙托球——对着墙壁丢球或亲子间相互丢接球,在丢球、接球之间,练习控制手掌、手腕的能力。
  • 两手做不同的动作——左手拍大腿,右手揉大腿,然后互换。

重心是创作与探索

    无论是像短指妈一样在家自己带,还是上一些早教机构,都要注意创作探索模仿三者的比例。特别上机构的,从商业角度出发,现实而功利性比较强,希望短期见效、立竿见影,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模仿是必要的,但必须快速跳过,进入探索期,让孩子带着模仿时所依稀记得的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进入创作期。若孩子一直模仿方式的训练,孩子的思考模式会被僵化。这也是我们小白家长的优势,因为不太会教,放手的空间就比较大,这样反而更好。

    这点和绘画极其相似,绘画也要求前期不做任何技法的学习,只是让孩子观察,天然自发地培养。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3362人有 · 评价308 · 书评69(日) 鸟居昭美 著;于群 译漓江出版社 / 2010-11

4-6岁启蒙 系统培养

机构可报可不报

  当暖暖还是婴儿期,我关注的是奶粉广告。一旦进入四岁,短指妈估计就是忙于寻找才艺学习的资源,相信大部分的兴趣班也都是开启于这个年龄。

四岁应该要选乐器了吧?NO

  乐器还是有些早了,身体发育的限制还不能将乐器发挥到最大效能。

  • 精力不集中-无法长时间听课;
  • 空间观念薄弱-无法辨别过于复杂的线条,读乐谱写字的能力尚未具备 ;
  • 时间观念薄弱-对于抽象的拍子暂无计算能力;
  • 判断推理能力薄弱-调号拍号音符还无法辨识;
  • 思考数理能力薄弱-第几线,第几间的关系无法掌握;

音乐启蒙重心

  2-4岁短指妈会带暖暖辨别乐器,听旋律。进入4岁后,决定5-6岁要入乐器的家庭,还是要系统学习视唱练耳,这样基础才会更牢。不打算入乐器的家庭,懂一些音乐基础,成人后无论去朋友唱KTV,还是平时哼个小调,或是自学一门乐器、去听音乐会,都是容易很多。

  台湾郑又慧老师在这个年龄段很推荐的团体课(非一对一),例如视唱练耳课程,特别是合唱团

以后学乐器最好先上-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可以改善"五音不全"、唱歌容易跑调、弹琴忽快忽慢,总是不对拍、读谱慢,总是看错音等问题,先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后面学习乐器的难度就大大降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学乐器但仍旧想学音乐的家庭可以上-合唱团

  唱歌对于学习音乐是很重要的,人声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然乐器,小的时候让暖暖多唱歌给全家人听,然后尽量的吹捧鼓励她。从她听的次数最多最熟悉的儿歌开始唱,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让她跟着节奏唱,渐渐的节奏就会准起来,把音唱准了。 

  但只想在小时候打个音乐底子(没给暖暖音乐启蒙,总感觉万一错过一项她的才华呢)长大后想学乐器能自学(小时候就别霍霍短指妈了,给我多留几年寿命)的家庭,推荐上合唱团。合唱团的内容也包含视唱练耳,好处一个都不少;

  • 乐理知识都学,一样都不少;
  • 不用入手乐器,经济实惠;
  • 家庭和谐,母慈子孝,没有练乐器的鸡飞狗跳;

游戏中学习

无论是报班,还是自已带,尽量做到无痛学习。有英语启蒙经验的家长都知道这个道理。

    另外,一周一两节英语线上或线下课不能够解决英语学习的所有问题,音乐也同理。一周1-2次课,课前课后都有许多东西要做的,仅仅凭借上课的40分钟就是天方夜谭。家庭的力量还是不可或缺。

    音乐的无育学习主要体现在以游戏的形式,认识音名、唱名、一条线、一个间、音符、时值,和孩子一起学,做成扑克牌的形式,唱名和音名对对碰,音名排火车等等。

    尽早熟悉音名,上课的家庭也要在家自己多练习,课上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同理,表情记号也是,虽是洋文,但是孩子记东西是按图形来记的。多见就能记住。

图片
学习音符前,引入圆形


图片
学习“小节”和“五线谱”的前引入线条


图片
学习“五线谱”前,引入房子和房间

多感官参与记得更牢

以讲解两个音符C(Do)和A(La)为例

    把C拟人为一个叫Cemi的小姑娘,A是Anna,而五线谱则是她们俩的房子。然后在地上放五根线,之后提问,Cemi住在哪? 孩子就会跳到Cemi的“房间”,非常形象生动的讲解了这两个音符。

图片
Cemi和Anna在自己的房间里

视觉化形象化比喻

以讲解节奏为例-用音符标出节奏的快慢

老奶奶走的很慢,被孩子们标成二分音符,即两拍;

赛车跑得很快,无疑被标出是八分音符,即半拍。

图片
用事物本身特征表示节奏的快慢

听觉化形象比喻

以讲解节拍为例-小动物的读法打拍

德语老师会按照德语单词的音节,如猫在德语中读作Ka-tze,两个音节。刺猬读作I-gel,同为两个音节。因此在读猫和刺猬时,要连续拍两次手,视为两个四分音符。

图片
按节奏拍打出小动物的名字

    家庭实操时要求家长稍懂一些基础知识,之前有推荐过两个家长入门级课程

  • 喜马拉雅《嘉天:十分钟古典音乐》
  • 耶鲁公开课——《聆听音乐》(Listening to Music)

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文化

  音乐最大的作用就是抒发情感,传递情感。在家里怎么实操呢?其实并不难,有歌词的讲歌词,没歌词的讲背景,讲作曲家,结合孩子的年龄,深入浅出即可。寻找日常所接触的每首音乐背后的意义,教育孩子体会情感。

重要的事说三遍!

重要的事说三遍!!

重要的事说三遍!!!

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一定是去塑造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孩子要通过音乐,去看天,看地,看人生,看世界。


回应3 举报
赞13
收藏83
3月前
哇,还是第一次接触音乐启蒙的内容,感谢分享
3月前
含鲍朵朵 哇,还是第一次接触音乐启蒙的内容,感谢分享
最近和音乐,绘画杠上了,看了法布尔昆虫记又盯上了自然研学,疯狂搜索。。。还有半年就两岁了,正面管教还得安排。。。当妈妈就是回炉改造啊
6天前
谢谢,一直在找关于音乐跟绘画启蒙有关的内容,感觉分享
发布

推荐阅读

短指妈
短指妈
2022
本文目录
01/ 启蒙目标
02/ 启蒙理论
03/ 0-2岁 听为主 互动为辅
04/ 2-4岁 听为主 互动为辅
05/ 4-6岁启蒙 系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