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专栏:“老李奇葩说”;文章整理来自知乎网友:召耳
水浒好看,就好在细节上。
所谓,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
水浒中有些细节,细思极恐,过于真实,注定只能在书里躺着。
因为有的不能拍,有的不敢拍,有的拍了,也需要人生历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武松这个人一开始,恰恰就是细节狂魔。
而创造他的作者就是细节之神,它冷眼看世间情,笔尖的碎语,诉说衷肠,道尽人性的真相!
且说武松,江湖上有一个问题在等待一个答案。
那就是,从武大被害到斗杀西门庆为止,武松表现出了哪些异于常人的素质?
要说,这个问题很妙,妙在水浒这段情节,以阳谷县的美丽传说表达市井主题。道出了水浒那个众生颠倒,现实世界的本质。
那么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书里,继续我们这期的水浒故事吧。
01
阳谷县的美丽传说
故事,就从武大被害说起吧
这件骇人听闻的谋杀,如果没有武松,将是一场完美的犯罪。
这完美的背后,是集体的沉默,法律的形同摆设,心思缜密的布局。
书里武大被害,可比电视里,精彩,恐怖、暗黑、现实、复杂,细思极恐多了。
电视里,潘金莲毒杀武大,还表现出一丝丝的良心,一丝丝的愧疚。
甚至最后关头,潘金莲下不了重手,还是王婆帮忙灌武大喝下了毒药。
这个美颜开得好,至少潘金莲还有点人性。
可原著中,武大捉奸,被西门庆踢伤后,一病不起,躺在床上,潘金莲是怎么做的?
且看书里是这样写的,“武大一病五日,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不应”。
看看,多狠的心,不给吃的,不给喝的,不闻不问。
接着!潘金莲还来了个杀人诛心,且看书里此处的细节。
“又见他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时便面颜红色。武大几遍气得发昏,又没人来采着。”
脸色苍白的武大,看着潘金莲归来后面色红润,想着自己老婆和仇人干柴烈火云水交融的画面,那能不气吗?
潘金莲是铁了心要送武大走,身体精神双重的折磨武大。
可叹的是,即使这样,武大依然选择原谅潘金莲。
他至死也没想到,这个女人要他的命。
潘金莲要武大命之前,向武大撒了一个谎,并拿出她前所未有的温柔和高超的演技。
潘金莲流下鳄鱼的眼泪,然后道歉。
说自己被西门庆骗了,又说,自己问了一处好药,可又怕武大会猜忌,所以不敢去取。
武大看美人落泪,听美人道歉,想美人回头是岸,珍惜自己,心软了,承诺只要给他治病。武松回来,这事可以只字不提。
书里,这时的细节,每一步都布满了杀机。王婆这个幕后策划者,可真是又狠又毒,又冷静。让人细思极恐。
为了让武大彻底放下戒心,做到滴水不漏。王婆一方面让潘金莲拿着疗伤的药粉给武大看,注意书里此时的细节,是这样的:
“这贴心疼药,太医叫你半夜里吃,吃了倒头把一两床被发些汗,明日便起得来”
另外,潘金莲让武大将药粉放好,武大真信了,高兴坏了,将药粉放在了枕头底下。好一个夜深人静,好一个半夜里吃,好一个盖上被子发些汗,出了事,神不知,鬼不觉。
武大要是大喊大叫,就拿被子捂着他,一句话交代了武大的死法,更是为武大放下戒心埋下伏笔。
而另一方面,王婆让潘金莲,“下面先烧了一大锅汤,拿了一片抹布”,煮在汤里。
这抹布,是预备武大毒发时,七窍流血,用来擦血消灭证据的,另外,这抹布烧出来的水,是混沌的,那砒霜又是无臭无味的,这样一来就更像药汤了。
就问你,绝不绝?坏不坏?
到了半夜,潘金莲将西门庆给他的砒霜倒在盏中,舀了一碗热水,来到武大身边,问那心痛药粉,武大放哪了,武大那急呀,他恨不得马上好啊,就说,在枕头底下,让潘金莲快冲给他吃。
潘金莲,就冲啊,混在一块,给武大喝,武大喝了一口说,大嫂,这药好难吃。这药能不难吃吗,可怜的武大,临走喝的是脏水混的毒药。
且看,书里潘金莲是怎么回的怎么做的。
“‘只要他医治得病,管甚么难吃。’武大再呷第二口时,被这婆娘就势只一灌,一盏药都灌下喉咙去了”
看看,潘金莲。
可没有电视上,喊大郎吃药似的连骗带哄,心里抱有愧疚不安,只有操作如行云流水,心如蛇蝎般毒辣。
下一秒,武大就喊痛啊,难受啊。
潘金莲就用被子将武大全身都捂着,武大也没怀疑,潘金莲淡定地说,给你发发汗,好的快些。
嘴上这么说,心里怕武大挣扎。于是,潘金莲这时就像一个歹毒的狂暴怒汉,
只见书里写,这妇人怕他挣扎,便跳上床来,骑在武大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哪里肯放些松。
终于,武大不再挣扎了,就这样走了。
自始至终武大对潘金莲那可真是无条件的百依百顺啊,电视里做炊饼的是潘金莲,卖炊饼的是武大,可书里,从和面、发面、上锅、劈柴烧水、出锅、贩卖都是武大一个人。
书里,凡是武大出场,必有他挑担子的身影。
这个男人,从一开始,就承受了他本不该承受的重量!
武大用生命唱了一首警醒世人的悲歌。
别去追一匹野马,如果你的家里没有草原。它会在的你头上,践踏出他想要的颜色
别一味的去讨好,如果这人压根就不爱你。它只会骑你头上,让你跪着软软唱征服。
书回正传,潘金莲这时,掀开被子。
见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潘金莲终于有些怕了,她敲了敲墙壁,这是她和王婆的暗号。
王婆问,完事了吗,潘金莲说完事了,王婆又问,处理干净了吗。
书里,这个时候用了一个软字,潘金莲说,手脚软了,没法处理。
这是潘金莲变态杀人的后遗症。
明显用力过猛筋疲力尽,不得不服。
作者笔法的老道,将潘金莲杀人前后,生理心理的细节变化,刻画的细致入微,细思极恐。
再看这王婆,毫无恐惧,说这好办,交给她,于是她将现场处理得干干净净,天衣无缝,造出武大是自然死亡的假象。
接下来,就轮到潘金莲表演了。
大半夜的,潘金莲无泪大声干嚎起来。
这里,作者交代了一个细节。
向我们科普了真哭与假哭的区别。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也不过如此了。
且看书里说,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
潘金莲,干号了半夜,好一个号!这艺术成分多高啊!反正也没人看,发个声,搞个动静,用不着眼泪上场。
不过,很快,潘金莲就提升表演层次了。
天亮了,街坊们闻着哭声,来看热闹了。
众街坊看潘金莲拙劣的表演着悲伤,问武大怎么死的,潘金莲说害心疼病,昨夜三更走的。书里说,大家知道武大死的蹊跷,却不敢多问。
只是出于表面人情劝解潘金莲,死自死了,活的自要过,娘子省烦恼。
简单的一句话,戳破了熟人社会,看似走心,实则冷若冰霜的本质。
街坊们脑中疑惑,心里鄙夷,嘴里流露着同情关怀,走走程序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街坊们倒不可怕,不过王婆说最重要得搞定一个人,这人是正是地方上团头何九叔。
他是个精细的人, 只怕他看出破绽,不肯殓。
原来,这何九叔是个仵作,宋代类似现代法医专业的吏役,被称为仵作”或“行人”,又称为“团头”,另外同行女性仵作,被称作“坐婆”,“稳婆”,专门负责妇女的下体检查。
西门庆说好办,于是他用了一桌酒席,十两银子,一句“九叔不受时,便是推却”的恐吓,把何九叔给难住了。
面对西门庆的威逼利诱,查看武大尸体时的惨状,何九叔断定,武大死于非命。
何九叔收了银子,又怕武松日后找麻烦,于是偷偷的拿了武大的一块尸骨,留作证据。
何九叔是个十分精明的人,他的进退自如两不得罪,十分值得我们找个时间,详细说说他的故事。
那当然是某个日子的事情了,日子就这样过了一个来月,武松终于回来了。
注意,书里此时的细节。
两边众邻舍看见武松回了,都吃一惊,大家捏两把汗,暗暗地说道:“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必然弄出事来!”
好个一惊,好一个捏两把汗,这个细节说明什么,街坊邻居已知道真相。
他们害怕什么,他们害怕两强相争伤到自己,他们掂量着立场想着该如何站队,他们害怕站错队,殃及池鱼。
书里还写,这条街上远近人家,无有一人不知此事,却都惧怕西门庆那厮是个刁徒泼皮,谁肯来多管。
是啊,谁敢冒险去仗义执言呢,谁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反正事情没落在自己头上、人性向来是趋利避害的,是啊,对于苟活的群众,不去害人已经不易。
不能奢望太多。
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好人的沉默只会让坏人气焰十足,直到坏人的下一次出手。
恶性的无限循环,直到江湖上,又多了一个叫天天不应的无助者。可惜阳谷县没有鲁智深,可惜鲁智深的光,没有感染更多的人。
武松要面对的邪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他要挑战的是地方上最强大的实力系统。
02
细节狂魔武松
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武松过硬的素质有哪些?
对于天人武松来说,武力值爆表,拳头过硬!
这个自然不用多说,在水浒世界,想横着走,想江湖上有地位,这是首要条件。
但能打只是莽夫。
让一个人厉害的其实是这三样东西,情绪、语气和行为,所以学会控制它们很重要,武松恰恰是这方面的天才。
就说,武松回家,第一眼看见的是武大的灵位,书里用了两个字形容武松的心情。
呆了!武松自言自语的说道,莫不是我眼花了。
心心挂念的哥哥,没了,纵使万般不信,但已是铁打的事实。怎么办,武松第一时间,调整情绪,喊了声“嫂嫂,武二归来”
这个时候的潘金莲,正和西门庆玩的火热。
慌忙中西门庆溜了,潘金莲可比西门庆冷静多了,她气定神闲的把妆卸掉了,把鲜艳的衣服换成了孝服,开始了她拙劣的表演。
哽咽的假哭起来。
震惊之余的武松,恢复了机警,看着潘金莲拙劣的表演。
他连忙打住,来了一个绵里藏针的三连问,
“嫂嫂且住!休哭!我哥哥几时死了?得什么症候?吃谁的药?”
潘金莲显然是有备而来,她边哭边说着排练好的假话。
“你哥哥自从你转背一二十日,猛可的害急心疼起来。病了八九日,求神问卜,甚么药不吃过!医治不得,死了。撇得我好苦”
短短一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滴水不漏,撇得干干净净。病是急病,什么病,心疼病,吃了药,神仙来了也医不好,她很伤心,很难过。
这个时候,听出异样的王婆,进来了,武松直接无视王婆,又道:“我的哥哥从来不曾有这般病,如何心疼便死了?
一句话,武松不信,但他并没有情绪失控。
这一问,直击要害,还有交谈的余地,如果,他对潘金莲来一句咆哮,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是不是你害的,场面就没收场的余地了。
这时王婆开始表演了,“都头却怎地这般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暂时祸福。谁保得长没事?
王婆好一个见招拆招,什么都没说,什么都说了,找不出任何毛病。
看王婆打配合,潘金莲顺势转移话锋,语带感激,“亏杀了这个干娘! 我又是个没脚蟹,不是这个干娘,邻舍家谁肯来帮我!”
一句话解释王婆帮自己说话的原因,潜台词王婆他是热心肠,快人快语。潘金莲这一句成功转移话题,双剑合璧,确实不一般。
武松依旧没爆发,控制,还是控制!一般人哪里能控制住呢?
武松再补一刀,又追问,如今埋在那里?
一句话,暗藏杀机,问的是埋,武松要干嘛,他要取证!
潘金莲依旧淡定,书里此时是这样写的,“我又独自一个,哪里去寻坟地?没奈何,留了三日, 把出去烧化了。”
这借口,看似完美,实则已经暴露问题,好个独自一人,没办法,就把尸体烧了,这理由,武松能信吗?
当然不信,只听武松又问,哥死得几日了?
看看,这个细节多神啊!
这是武松最后一问,问的是死亡时间,武松的第一问,哥哥几时死了,就已经问了死亡时间,显然武松要印证潘金莲前后有没有撒谎!
整场对话,就是一场审问,潘金莲若是答错一句,就会万劫不复。可潘金莲不是一般对手,她也冷静得可怕,她说“再两日,便是断七”
武松听这话,是怎么做的?
你看书里这时的细节,书里写“武松沉吟了半晌”,好一个沉吟,武松在思考,在分析,感觉不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武松没有问出破绽,可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细,武松真细,控制情绪,对于一个要做大事的男人来说太重要了。
这一回合的交锋,打了平手。
接下来,看武松的一系列操作,你就知道什么是天人武松!
书里写
“径投县里来。开了锁,去房里换了一身素净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条麻绦系在腰里,身边藏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
这句话一个藏字,点破武松表面是披麻戴孝,实则是暗藏杀机,为兄报仇去意已决!
接着,书里又写。
“去县前买了些米面椒料等物,香烛冥纸,就晚到家敲门,那妇人开了门。武松叫土兵去安排羹饭。武松就灵床子前点起灯烛,铺设酒肴。到两个更次,安排得端正。”
这句话,诸多细节。
武松重新准备灵堂,祭祀武大,是反客为主,回家一个敲门,不是推门,是划清界限,是私事公办,让土兵准备饭菜,不麻烦潘金莲,是再无瓜葛。
再接着书里又写,武松跪在灵前说
“哥哥阴魂不远!你在世时软弱,今日死后不见分明。你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托梦与我,兄弟替你做主报仇!”
把酒浇奠了,烧化冥用纸钱,武松放声大哭。哭得那两边邻舍无不凄惶。那妇人也在里面假哭。
一个大哭,一个凄惶,一个假哭,三处细节,不同人物。
武松的声泪俱下,是敲山震虎不死不休的夺命宣言,邻居们听的是虎啸龙吟暗暗发抖,潘金莲的惺惺作态是露出狐狸尾巴的拙劣演出。
深夜,武松睡在灵前,做了个梦,梦里武大说,兄弟死得好苦。
显然,这是武松内心执念的显现。
来了!等到天亮,武松再次找到潘金莲,开门见山,一句灵魂拷问。
我哥哥端的甚么病死了?
潘金莲,当然不会说实话,又反问了回去。不是说了嘛,你忘了,害心疼病死的。
接着武大第二问,那吃谁的药,第三问,谁买的棺材,第四问,谁处理的尸体。
一系列的追问,干净利落,条理清晰,找到证人,问到关键,拿到线索。这探案能力,信息收集,不愧是武都头,太符合人设了。
天人武松的本色,他强者的气质,一览无余。
接下来,水浒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强者必定拥有四样气质:贵气,静气,杀气,痞气。
于是武松找到何九叔,他是最关键的人物。
此时书里的细节是这样的。
武松却揭起帘子,叫声:“何九叔在家么?”这何九叔却才起来,听得是武松来寻,吓得手忙脚乱,头巾也戴不迭,急急取了银子和骨殖藏在身边。
你看,一个何九叔在家么,武松心里有事,表现的是不急不缓,行动上做的是先礼后兵。
这是一种贵气,他低调谦和,是理性和高贵道德的综合体。面对任何人,态度都一致。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何九叔,见武松来寻一个吓,急,说明何九叔心里有鬼,他慌了,但同时,他也做好了两全的准备。
接着,武松说想请何九叔借一步说话,喝喝酒,聊聊闲话。何九叔哪敢不去。
酒桌上,武松一言不发,只顾喝酒,这是心理战术。
且看书里的细节,何九叔看武松不说话,到捏了两把汗,你看,这那是喝酒,这是要命。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沉默效应,沉默是人际交往的补充手段,一味地沉默不语,就会给对方心理压力,灵活地运用沉默,就可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心理效果。
这种效果,产生了一种静气,这是一种别样的气质。一种让人看不透的气质。
这种气质,让人从容淡定,不惊不惧。
但做起事来,这这还不够,书里又写。
只见武松揭起衣裳,飕地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何九叔面色青黄,不敢抖气。心理的碾压,武力上的威慑,已经达到效果,武松终于挑明。
“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我若伤了你,不是好汉,倘若有半句儿差错,我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个透明的窟窿!闲言不道,你只直说,我哥哥死的尸首是怎地模样?武松道罢,一双手按住肐膝,两只眼睁得圆彪彪地看着。”
这是杀气,杀伐果断绝不迟疑。
武松短短一句话,声明冤债有主,与你何九叔无关。一句哥哥死的尸首是怎地模样,是质问要害。
倘若不说实情就要承受后果、逻辑清晰,气场压迫,何九叔哪敢不开口,不过他这人精明,只说武大是中毒而死。西门庆是如何威胁他的。
可当武松问起奸夫是谁?何九叔只说,可以找卖梨的郓哥,整条街上的人对这事,都比他何九叔知道的清楚。
于是,武松在何九叔的陪同下,去找郓哥。
郓哥很聪明,一上来,就猜出武松的目的。于是他谈起了条件。
“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
武松,听出这其中意味,像对待何九叔一样,先软后硬夹枪带棒言语恐吓郓哥是不行的,武松喊了声“好兄弟”,这是破冰拉关系,是对郓哥有孝心的褒奖。
接着拿出实际的解决方案,给了郓哥五两银子,不过,武松对此的解释是:
兄弟,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却才与你这些银子,且做盘缠。
这是痞气,遇佛上香,遇鬼拿枪,人敬一尺,还人一丈,若使绊子,也绝让他站不起。
看看,武松说话做人多有艺术,为人处世不拖泥带水,脾气收放自如,软硬自然,试问有几人能做到。
他这一句话点明,我武松这可不是收买,这是看你有孝心,你为父着想,我为兄伸冤,你我是志同道合的兄弟。
接着,武松又承诺,事情办完,再给你郓哥十五两银,看见没,这十五两才是真正酬劳。
郓哥一看,这人很讲究!便答应去公堂帮武松作证。不服不行,武松这为人处世的手法真高啊!
人证,物证都有了!
那么去县衙!去县衙能解决什么问题?
看看书里是怎么写接下来这场戏的。
03 人性细节的真相
武松说小人亲兄武大,被西门庆与嫂通奸,下毒药谋杀性命,这两个便是见证。要相公做主则个!县先问了何九叔并郓哥口词,当日县吏商议。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得说。因此,官吏通通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显然,西门庆早就买通了县衙上下,法律系统已成了摆设。
所以他们给武松的答复是:
“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问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你不可造次,须要自己寻思,当行即行”
看看短短一句话,充满了讽刺,明明是徇私枉法,却句句不离国法纲纪,逼得武松只能拿出最有力的证据。
且看书里,武松怀里去取出两块酥黑骨头,一张纸,告道:“复告相公,这个须不是小人捏合出来的。”
县太爷一看,这,怎么办?有办法,一个字拖,这种艺术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拖字诀!
知县看了道:“你且起来,待我从长商议。可行时便与你拿问。”
一句话,等着吧,会尽快给一个满意答复。
怎么办,武松只能退下去。
且看书里此处的细节,何九叔、郓哥都被武松留在房里。一句话,事情都这样了,武松依然没失去理智,一般人能做到吗?关键时刻,这两证人,可不能走了,走了要么就被人收买了,要么就被人灭口了。
你看,书里这时又交代:当日西门庆得知,却使心腹人来县里许官吏银两。
武松的物证,成了官老爷们继续敛财的聚宝盆。
怎么办,武松知道这事绝对不能拖!
于是第二天,武松就去县衙催知县拿人!
但是县老爷这一次又是怎么表演的呢?书里说道:“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狱吏便道:“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问得。”
两个人,两句话,同一副面孔,说的是通情达理,但就是没干人事。
一个拿着圣人来背书,却忘了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古训,
一个嘴上说重视人命,却嚷着需要五种证明,来证明,这骨头怎么证明是你大哥的证明,来套路踢皮球。
明镜高悬的公堂,朗朗乾坤,光天化日,冠冕堂皇,一套套美丽的说辞,让相信正义的打虎武松,让有心走合法程序的武都头,尝到了法的味道。
三个字,走不通!噢,五个字。没钱,走不通!
怎么办?武松没有咆哮!没有怒吼!只有淡定,只有从容。
接下来,武松的一举一动,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聪明人。
聪明人做事,都给自己留条后路。
诉求无门的武松,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成为暴走的怒汉狂徒,一刀斩杀奸夫淫妇,来个快意恩仇走江湖。
他要让武大的冤情在阳光下昭雪。
那怎么办?
书里写,叫土兵安排饭食与何九叔同郓哥吃,留在房里,又自带了三两个土兵,离了县衙,将了砚瓦笔墨,就买了三五张纸藏在身边;就叫两个土兵买了个猪首,一只鹅,一双鸡,一担酒,和些果品之类,安排在家里。
武松做事滴水不漏,条理分明,两个证人,忙了一天,虽没结果,但毫不亏待。
其实,从头到尾还有个细节。
更能说明武松为人处世的独特魅力,那就是前前后后,土兵们的卖命跟随,杀人辅助,乃至后来押解武松的两个衙役对他都是毕恭毕敬。
买笔墨纸砚,酒肉饭菜,安排席面。
是要干嘛?
武松,要把哥哥的灵堂变成为兄伸冤的公堂。
于是,他叫来了王婆,叫来了街坊邻居,表面上是请客吃饭,但大家心里清楚,这是鸿门宴。
行凶的,作证的,沉默的,都来了。
武松依旧先礼后兵,有礼有节,有理有据,有法可依。
所以吃了饭,武松就让潘金莲,王婆从实招供,又命人写下证词,留下口供,签字画押、该有的程序一个不落。
但武松知道,就这口供交给县衙,县衙是不会理会的,所以他必须在众人见证下杀了潘金莲、杀了西门庆。杀得明明白白,让他们走得清清楚楚。
留王婆的活命,是要让她去公堂上交代清楚。让更多的人听她干的好事,让她遭受万人的唾弃。
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武松直接把潘金莲的人头扔在他面前。
这一扔是,既分胜负、也决生死的绝杀宣言,一个只会钻石榴裙的浪荡子,怎敌得过赤手空拳就能打死老虎的威武汉子呢?
那么结局是,西门庆被武松当街割首。
从此,江湖上流传了一句警世名言,做人不要太猖狂,不信你问西门狼。
就像书里唱的,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
做完这一切的武松,对着众人说道:
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小人此一去,存亡未保,死活不知。
看看,这是什么素质? 这是敢作敢当。
从武大被害,到斗杀西门庆为止,武松所有举动,所有程序,是非清晰,恩怨分明。
但他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还需要交给法律来做最后的审判,他押着王婆,提着两颗人头,凶器,证词,人证,再次来到阳谷县衙。
可别小瞧武松,那句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这句话,所产生的舆论效应。
且看书里写,此时轰动了一个阳谷县,街上看的人不计其数。知县听得人来报了,先自骇然,随即升厅。
一个骇人,把县老爷面对民怨沸腾的惊恐,刻画的入木三分,眼看自己的徇私枉法即将演变成为不可收场的群体事件。
怎么办?
只能快速升堂,犯罪的王婆一五一十全交代了,证人们也一一证实了。
案件板上钉钉,潘金莲西门庆王婆联合毒杀武大是真,武松动用私刑杀人也是真。
但关键问题是武松为何动用私刑?还不是县老爷目无法纪吗?
所以,如果给武松处以极刑,能平息民怨吗?
那么怎么办,县老爷几番思考,终于有了主意,他把罪状改了,改成:
“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
这一改,改的妙,在古代,所谓杀人案,有谋杀、故杀、斗杀、戏杀、误杀、过失杀六类,号称“六杀”。
《宋刑统·斗讼律》记载,“斗殴者,元无杀心,因相斗殴而杀人者”。
意思是说,杀人者本无杀人之心,只是斗殴之中手上没个轻重,结果把人搞死了,依据宋朝的法律,斗杀是不用偿命的,只有谋杀故杀才要偿命。
那么这一来,武松不用被砍头,县老爷赢了民心,顺了民意,表面上他是袒护烈性好汉,实际上是把自己收受贿赂不作为袒护案犯的渎职行为不正之风给抹了去,将武松私设公堂的事闭口不谈,好像是为武松开脱,实际是替县衙遮羞,什么样的县衙会让一个奉公守法的好青年,不得以犯法为代价,逼不得已将自己化身为法,为自己讨回公道呢?
你看这前前后后好一个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的指鹿为马、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可幸的是,阳谷县有的人听了武松为兄报仇的故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资助武松。这其实是人们心中,对正义的呼唤。
最后,武松也没忘记他对郓哥的承诺,给了他银子。小小的一个细节,让你对这样的武松,无法讨厌,只有敬佩。
阳谷县的故事,结束了,武松的故事,刚刚开始。
阳谷县的武松,是天人,迷倒了一大片男人和女人。
他有强者气质,又有游侠风格,还有智慧思想,协调,组织,沟通,思维,控制力样样超群。
这样的天人,本该大有可为!
却一步步被逼成了杀神,这是为什么。一个人具备能力很重要,环境平台也同样重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讽刺的吧!
十字坡的孙二娘,很毒很美,快活林的日子很疯很快活。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二上十字坡,变成孤胆行者,夜走蜈蚣岭,几番颠簸,喝醉了,被只黄狗扑进水沟,多讽刺,这可是当年醉酒还能打死老虎的汉子。
沉沦,悲哀....往后的日子,只有杀戮,梁山是水泊也是血泊。
多年后的六合寺,武松想着过往的一切,终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