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年少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中年老母亲的非工作时间几乎全是和娃捆绑在一起的,感谢我们家的娃,成就我的“乐意”,也是双向奔赴的爱之一,你们在闹,我们在笑,愿你们慢慢长大。明白内啡肽的重要性,就不遗余力地带娃多运动了。况且搞运动是最具性价比的亲子育儿活动。
回望2023年,跟着(带着)娃们一起搞运动,有室内有户外、有集训有散装、有刻意为之有放羊自由。这些点点滴滴成就了我们弥足珍贵的快乐记忆。真是要特别感谢外公外婆和不偷懒的自己,队友嘛,成长的空间还很大,但也是个合格的司机,一并致谢。
可恨自己日常拖(没)延(时)症(间)星人,没有细细记录每次活动,年终总结的时候记个大概吧,不能辜负爱的日常。鉴于家里的特有情况,我会记录上平时我带着玩的侄子侄女的一部分内容。
二、燃起好奇的光 激扬前进的路——我们参与了
(一)羽毛球初体验。暑假,连着两周,每天早上一个半小时。合适的机会就报名了,这也是第一次专门报班搞球类。是队伍里的最小两只,报名不为羽毛球技能,就为练体能和接触新鲜事物。没给儿子报幼儿园的暑假班,给他找点事儿做消时用;正好拉着姐姐跟着一起有个伴,相互照应促进坚持下来。从挥拍、到接球,老师勤勉,小伙伴从陌生到熟悉,穿插着喜闻乐见的游戏,每天都看得到进步。没开始前,略担心年纪太小,坚持不了,也有学不到什么的顾虑,没想到俩娃每天都很期盼上课。每天上班的老母亲也盼望着群里分享的孩子的动态。最后老师还给每位同学录了结业视频,老师喂球,逐个接球,肉眼可见的成长。老母亲确实有点感动,觉得这钱花的值。
(二)篮球初体验,后续报了年卡常规班。篮球是每天紧接着羽毛球上的,各一个半小时,中间休息半小时。在没有空调的大体育馆(配有大电风扇),最热的夏天早上,每天湿身好几次。之前担心娃们抗拒或太累,万万没想到,娃们乐此不疲。甚至与羽毛球相比更爱篮球。原因只有一个,好玩!因为篮球课上老师安排团体小游戏、小竞赛更多。可见,对低幼娃来说,学什么不重要,帮助他们坚持下来更重要,而“好玩”是一个很重要的加分项。培训班的老师深谙此理,并运用自如呢。篮球课每位娃都送了一套运动服和一个篮球。孩子们就天天要求穿这套运动服,因为身份认同?因为喜爱?后来报了年卡班,一当然是培训老师的营销,二是这次短短的两周集训,让我和队友有机会认真思考了“报班”的种种,利弊优劣。因为自己做不到带娃天天运动,就交给机构吧。幸运的一点是,篮球馆够大,机构允许我们报两个娃(老大老二),同时带上老三老四在旁陪同。俩大只在上课的时候,俩小只也带着在球馆自娱自乐,在空场地上练习拍球,大人还能在边上打羽毛球。真是最大化发挥了报班价值了。两娃合计报了一张年卡,每周一次课,小学生姐姐周中晚上不行,就安排在了周末。从此周末乐逍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今年下半年开始每个周末总有一个半天被篮球课吊住了。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三)街舞。2022年年底的时候报了街舞班,这是儿子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兴趣班。报班最主要的理由是:体能+节奏感。也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运动魔镜。娃真的很心动。第一个阶段,每周两次课(都安排在周中晚上),每次一小时,娃每次前往上课都迫不及待,回来时都非常开心,而且几乎回来就表演给我看(当然是在我的彩虹屁加持下养成的好习惯)。经过6个月的启蒙班练习,参加了露天公演(第一次上台、作为队长)、一人商场助演(因为队友都没有来)、地方性大型比赛(集体参与性质)、也顺利考了级,真酷啊。
暑假里集训和常规课一起的时候,遭遇第一次情绪波动。上课前哭说不想上了,上课后却开心。持续了两周时间。最初的热情开始渐渐消散趋于平淡,但儿子确实还在坚持,这点我和队友感到很欣慰。还有一个原因,考级过后升班就换了一拨小伙伴,很后来了解到基本都不继续跳了,大多数是为了幼小衔接去鸡文化课了。小娃的友情,好是真的好,散得也很快。自然地,新的班级也遇见了新的朋友,慢慢活络起来。双十一的时候,和队友考虑再三,最终续了个大课包。可这阶段儿子很抗拒,一正经谈,他就明确表示“不报不学”,原因是上课耽误他和妹妹一样在家自由痛快地玩了。最后老母亲下决心还是坚持跳。学一年就歇菜,等于没学。体能+节奏感律动+音乐,样样都深得我心,况且儿子很喜欢唱歌,街舞的伴奏曲都能唱。过了一个月左右,儿子又慢慢恢复喜爱的状态了。
(四)爬山、毅行。春天爬了地区最高峰,沿途的风光、山顶的辽阔,还见到了翱翔的鹰(来回有三只,真是太幸运了),娃们兴奋极了,上上下下一点都没喊累。年末参加了8km毅行,亲手接到每个打卡点的小礼物是促进娃们赶快走的最佳利器。全程四个娃都没有哭、没有要抱,有小情绪时也马上能够调解,始终跟着队伍。3岁半到7岁半的娃,给了老母亲我莫名的冲动和勇气,要不明年带去武功山走一趟?除了这两次“大”行动。平均下来,几乎每两个月就有一次附近的爬小山体验(今年已经大大降低比率了)。除了最小的妹妹,基本能够一鼓作气到顶,见识过“无限风光在顶峰”的美丽,爬山对娃来说新奇感越来越少,明年得安排新的目的地了。
(五)其他榜上有名
1、游泳。确切地说,是玩水。因为没有彻底抛开装备给娃游过。今年没去室内泳池,专门开拓户外的水坑和河流了,大自然的馈赠真是太美了。买足了泳圈、泳衣、跟屁虫、水枪等装备。天热的时候一到周末就带娃出去,一去就是小半天,专门泡在水里。为了躲避烈日,经常性地早上去一趟,接近中午回家;傍晚去一趟玩到天黑。即便如此,暑假过后,大人小孩都黑了两个色。2、溜冰。室内场馆。因为轮滑的基础(虽然都是自娱自乐自学成才的),第一次接触溜冰就上手了,开始摇摇晃晃到最后的自在,太开心了。3、滑草。公园草坡日常性活动。4、足球。下半年真的玩得多了起来,俩兄弟对抗地起劲。棋逢对手的妙,养娃更是如此。5、跳绳。全靠娃自己,最初是看着姐姐跳也想跳,从年初的几个,到突然的连续十几个。在幼儿园,老师某一天用app给娃一分钟测试了,真正的完整第一次一分钟,跳了70多下、虽然是断断续续的,但对自发的娃来说,老母亲发自内心地要给你一个大大的赞。6、旋转。不知道正规学名叫啥,类似测试飞行员的旋转技能。是在无动力公园初见,每次去都要玩,边玩边大喊,刺激极了,四个娃下来,小妹妹能坚持的时间最长。其他活动比如商场里的幼儿攀岩,只玩过一两次,忽略不计了。
三、静待一树花开——我们收获了
(一)更棒的身体。四小只都如此。全面放开后,上半年,初阳都是几乎没症状或睡一觉就好的状态。下半年,没有遭遇各种流感。
最直观、最受益的是小姐姐的学习状态变化很大,所有的老师都有强烈的感受,运动让她更健康、更专注。
(二)直面挑战的勇气。哭过后依然行动的不放弃。
(三)遭遇情绪波动的接纳。
四、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我们将这么做
1、轮滑、骑行,2023年都没怎么推,只偶尔进行了几次。对这两项来说,2023年几乎遗忘了,低幼时的优势全无了。2024年,想主推,要重拾。趁孩子们不大,不那么“害怕”,以后往跑酷方向推一推。
不能枉费了花“重金”买的自行车。先是网购了凤凰的16寸可折叠车,自己组装不说,还很重,娃骑不了,出门去后备箱也放得很艰难。因为对平衡车牌子的某德国品牌16寸2辆,一辆红、一辆蓝色,110-130娃适用。自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的工具真的能事半功倍。
2、日常常规训练不足。篮球课后的日日练习很缺乏,导致运球的基本功不扎实,目前全凭一腔热情牵引着而已。老父老母也比较佛系,对运动课上没有太强调。大人的“身先士卒”的榜样作用也没有发挥。2024年,一起加油啊!
3、常记录、多记录,这是对老母亲说的。多复盘、多聊天,加深娃对所经历的一切更深刻的记忆。
散记:
多巴胺。方知胺的正确读音是an四声(音同“案”)。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昆虫屎壳郎的“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音四声音“浪”,因读错的人太多了,到了第6版就改成二声音“狼”了。这是今年儿子听《酷虫学校》时听主播念“浪”,一查才明白还有这一出。学无止尽啊。
#运动成长
赶最后一班车交作业,千万别学我掐点才来参加征文。回头来加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