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惯例,每年尾声时,会做个总结,盘点一年的过往,展望新年的期许……这一年,娃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参数值得吹捧,忙碌而又平淡的一年就这样匆匆而过……
一、与数学爱恨情仇的纠缠
从二升三的暑假开始,注定是与数学爱恨情仇的纠缠,这也预示着三年级辛苦基调的开端。
数学就是听了都会,一做就废,知识点哗哗讲完很快,真正吃透用活很难,上手做题,方知深浅,真懂假懂,高下立见,不自己动手,都是空中楼阁,转瞬塌方。
暑期连上10天学家五暑的课程,第7天,把娃干崩溃,哇哇大哭😭😭。老母亲确实有点虐,在老师作业要求的基础上翻倍题量,同时去看相关章节的创新课,再加深夯实一轮,看到题目先暂停一起探索思路,不论是否做对,有个思考撞墙的过程,再看讲解才能理解透彻。3小时的课会分几天学,老母亲还会连续几天提问巩固相关模型,让娃做到烂熟于心。
遵循大道至简理论,把眼前题目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去解决,任凭题目千变万化,最后都会打回原形,变回课本上的母题。把基础知识形成浓缩的“组块”,掌握迅速从长期记忆中调取运用组块的能力,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堆砌“组块”的办法就是透彻理解和反复练习。超前➕练习,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超前多少取决于娃的接受程度,练习多少取决于娃的熟练程度和耗时长度。
摘出错题,隔2天再重复做一次,保证闭环管理,累计一章要搞到6-7小时,这样虽慢,但很扎实。娃手忙脚乱,却成长很快。时间啊时间,就是这样耗光的。
2025年,本着在扎实的基础上尽量超前学的基本方针,立足当下,厚积薄发。
二、YouTube是学习各学科的强大外挂,同时叠加英语技能包。
看热闹也好,学英语也罢,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网络学习各种新奇的知识,广积粮,兼顾提升英语之外的其他技能。不知不觉间,培养语感,说到底是一个量的积累。
语言是无法通过直接教授学会的,学习英语的正确方式不是通过背单词或语法书,而是通过你感兴趣的真实信息来学习。无论你对什么感兴趣,都用英语作为工具去了解它。尽快脱离虚构类爽文读物,用非虚构类材料替代,我们用油管,也是激发娃的兴趣,就是本着搂草打兔子的心态,收获原汁原味的英文。我们没有大块时间去搞英语,目标就是三年级以考促学,考完FCE后收手。
考试只是路过,能力才能带娃走的更远。
三、学校按部就班。
既有满分的辉煌,也有测试失误的挫败。不过分关注校内成绩,为了几分的得失,付出双倍的努力,得不偿失。
一个人的文学底蕴,不是回忆小学时候哪次期末考试语文考了100分,而是在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文化之根。
这一年花时间精读史记,娃也慢慢有了文言文的语感。
这一年,娃成熟稳重了许多,处理班级事务驾轻就熟,对班级的管理拿捏的恰到好处。积极、自信、阳光、开朗,是老师给娃的评价。
学历只是站上大平台的敲门砖,为人处世之道才是在这个平台能攀多高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口才、较高的情商、圆滑的处事之道,都是日常潜移默化要锻炼和积累的技能。
全面发展,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只是让娃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参与,都有一席之地。
希望小学阶段,爹妈还能有话语权的时候,在我们的培养鼓励下,娃的精神世界能丰富、自信、富有挑战。到了中学,爹妈没有发言权,娃可以放开手脚,自由拼闯。
四、令人疯癫上瘾的篮球课和令女生尖叫的街舞 表演
上学期学校有篮球课,娃连拍球都不会,5男5女10人拍球跑比赛,娃这个跑步小能手都能落选。暑假,娃强烈要求报篮球课,一个假期疯狂给自己加课,娃爱上了篮球🏀,人已疯癫,教练们也给力,轮流纠正他的动作。老母亲已经脑补出,几年后娃在球场打球,一群女生尖叫的画面🤣……
年末文艺表演,班级场地有限,视频演出。娃街舞其实跳的不咋滴,在娃的软磨硬泡下,老母亲使出毕生所学,给娃街舞视频做出各种特效、炫技,使娃的表演引来全班尖叫,效果超好,老母亲的形象在娃心里又高大了一寸😎。
五、旅行--身体和灵魂,要一直在路上
旅行的短暂时光,总是像五彩绚烂的烟花稍纵即逝……
你的生活是我远道而来的风景。
为了延长旅行的感受,我会提前规划,提前的时间点取决于上一次旅行的结束时刻。一次旅行结束后的空虚感,必须用下一次旅程来填满。
锁定目的地,慢慢细细的研究,一点点揭开陌生地方的神秘面纱,占据了出发前的美好时光。人始终保持快乐,有期许,有谈资,有文化熏陶。准备的越充足,玩的越轻松、越开心,回程后的照片视频剪辑的越享受。
每张相片里留下的,都是旅行中独一无二的记忆,每每翻看视频,总能勾起全家人当初的快乐、窘迫,一起谈笑风生,共同回忆,仿佛又快进⏩️游走了一趴。所以下次行前准备的更起劲儿,形成闭环,这恐怕就是旅行的意义。
(一)西双版纳,值得每一个孩子去感受
3月末的西双版纳,清凉苍翠的雨林,高耸入云的树干,不绝如缕的虫鸣,置身其中,满心的新奇和欢喜。
我们从中科院植物园到望天树野生雨林,从俏皮的蝎子到绚烂的蝴蝶,从黑夜中发现满地蜘蛛的荧光绿眼睛,到寻而不得的发光蘑菇,有激动也有沮丧,但是没法停止的是对下一个发现的渴望。
我们穿越版纳的原始森林,化身小小冒险家,飞檐走壁挑战丛林飞跃,爸爸吓得哇哇大叫,小孩哥行动迅速,勇敢前行;我们探访距离老挝边境60公里的勐远仙境,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涉水徒步、溶洞探险,感叹丛林杀手绞杀榕的狠辣,惊叹喀斯特溶洞暗河奔流,直面和发现隐藏在地下世界中,终年神秘黑暗的生态系统。
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观察了昆虫要轻轻放回原处,知道植物的种子不可随意捡拾,知道鲜艳的外表下潜藏着危险,知道新奇的未知就在前方等待探寻,要勇于探索,保持敬畏,偶有打扰,绝不逾矩。
好奇是孩子们头上的星辰,保持勇敢,永远前行……
(二)当期末与红叶撞个满怀
京都,自带雅致的古都
奈良,拥有大自然庇护的神祉
大阪,历史与现代并存的日本第二大城市
在京都这幅巨大的画布上,日式庭园与红枫相映成趣,为这场觅秋之行,奏响恢弘的开场曲……
当全网的小学生都徜徉期末各区近三年考卷的海洋中,我们挟持润哥逃离苦海,去狩猎日本的红叶。娃敬我是条汉子,我被同事称为最不靠谱的妈。如果不想让娃叛逆,那恐怕就要比娃更叛逆……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去日本,不同的是,这次是从2人出游,追加一小只,变成三人成团。
我们运气爆棚,被我们捕捉到红叶狩,偶遇姗姗来迟的那一抹红……
一切都因为这三年变得模糊,连做攻略这件事好像都生疏了,曾经最依赖的网站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被分不清软广告还是真实分享的小红书替代,疫情真的让旅游业大洗牌。
因为疫情,太久没有出境旅行,上次的出境游还是2019年末,娃刚满4周岁的新加坡➕大马游,娃说,上次的仅存记忆是环球影城把爸爸吓发烧。环球影城于我家好似魔咒,第一次新加坡环球娃爸发烧;第二次北环,润哥发烧;此次,我们为了大阪usj做了万全的准备,备足退烧药,结果娃妈没发烧,改为呕吐。看着飞天翼龙在头顶呼啸而过,晕车了,看都看不得,就算这样,也硬着头皮陪娃在环球泡了2天,每天以狂吐🤮收场。
抬头便是一抹红……
娃倒是尽兴而归,赶上了马里奥园区的咚奇刚项目第一天开业,闭园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两天都熬到大家挺不住离开,独享夜场环球,润哥各大热门项目全部横扫,哈利波特更是玩了6遍。
拥有国际化视野,理解多元文化的孩子,可以自信地谈天论地,面对一切。此次旅行发现娃的大问题,与外国人交流,不会变通,说话声音小,并且喜欢用长句子,对于英语蹩脚的日本人,就是噩梦,无法沟通。
反倒是娃爸,日语夹杂英语夹杂肢体语言,倒是如鱼得水,沟通的异常顺利。娃回国后,立志苦学日语,要在3个月之后,杀回日本,一雪前耻……
心中有丘壑,眉间作山河。
2025,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