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目标是要和大目标结合的。我们单位有几个清华北大毕业的。取了她们的经,总结起来就是这句话:小学搞定英语,初中夯实语文,高中冲刺数理化。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语文吧,我从小阅读量大,感觉自己的语文水平,初中就定型了,高中只是古文上有所提高(或者说我再没找到提高的方法)。很多人有同感,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专家做实验,让他家初二初三的阅读量大的子侄,去参加语文的高考,居然得了120多分,让这个教育专家感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是有问题的。这个专家很有名,回头我查到案例发给大家。我清华毕业的同事也说,初中基本上语文就达到120多分的水平了,我之所以高考130多分,那是我为了上清华,把每一个考点捏碎刷题得来的。
可是我同事是在数理化都已经达到顶尖水平的情况下,最后一学期为了冲击清华才去这么做的。一般人浪费这个时间去强化语文,去获得这么10多分,又累又不划算。投入在数理化上,方法得当,你可以获得100多分的提升。你明白高中冲刺数理化的意思了吧。意思是主要精力要投入在拉分效率高见效快的数理化上啊。
回到英语,我们高考的时候,大多数不错的孩子,都能上120多分。可是那些英语学霸,能考130,140多分,你问她们学习经验,她们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的。人家从小是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她们是凭借语感去做题:“我就知道该选这个,你问我为什么,我不知道啊!!”你那个时候,想学到人家的境界,也来不及了。这可是十多分啊,我们那年,有些关键分数段,一分砍掉几千人。而这十多分呢,其实是小学阶段决定了的,你小学外语不过关,将来就是想达到120分的水平,也是要经过很大的努力的。何不早早动手,让高中空出时间来强化数理化呢??
到目前为止,我闺女每次期末考试都是满分,这到没什么可骄傲的,很多同学都能做到。唯一可骄傲的可能是这点:她从来不专门准备考试,真的是老师说的那种学到一定层次,顺便考一个满分的情况。考前该看什么书,还是看什么书,该出去玩的时间了,还是出去玩。有一次我说,考前磨刀,不快也光,你从来不背单词,要不去过一遍这学期的单词吧,她诧异的看着我:有必要吗?再说,我也不需要次次考满分啊,失误一两分也好,正好充实错题本。好吧,学校的东西对她太简单。我观察过一次她做FCE模拟题:哦,这个简单,读完直接选,哦,这个阅读篇幅较大,我仔细读读,嘴里念念有词,那个好呢,就这个吧。我旁边接了一句,从语法角度,不是吧,结果人家白我一眼,看答案,她是对的。我只好匿了。
关键是小学阶段抓英语又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规律的,当然,如果你家孩子是12岁就能理解微积分的那类,又另说。小学阶段培养好良好的语感,听说读写达到和同龄英美小孩接近的英语水平,是可以做到的。不只是为了高考分数,不只是为了出国这个可选择性,就是为了大学能轻松点,也必须在小学阶段抓好英语啊。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个别专业课都请外教了。20年过去了,国家国力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理工科专业,就我们的了解,稍微好一点的学校,都会有几门专业课是外国专家来上,人家自如向外国专家请教问题,你干瞪眼,想想这个场景,我是不愿意再享受了。当然也不愿意让我的孩子经历这样的尴尬,特别是在她还有可能性的时候。还有各个稍微好点的大学,各种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你外语不好,评估下来,机会就丢掉了。
总结各位学霸的经验,结合我闺女的情况,我们慢慢清晰了小学阶段的计划:一二年级听说突破,建立英语思维;三四年级大量中英文阅读,提升阅读水平;五六年级强化数学抽象思维,为中学打好基础。
但是,这个清晰也是逐步的,我们当时也有点想等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再来强化英语听说的。这个时候,转折点出现了。改变我闺女英语学习状况的三个关键老师,在两个月时间里,同时登场,还好我们两个家长虽然懒惰,但也及时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