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的诗词启蒙
路上,我本着不浪费时间的原则,随口念几句诗,目的是希望能不断勾起他的回忆,进行巩固复习。当中偶尔穿插几个不太熟的诗。有的念的少点,但他也有印象。
(一)如梦令 李清照
雨后的早晨。我就顺口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两句早上念的时候漏了。不应该。当时自己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只觉得词莫名就短了,原来是自己的记忆出bug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家伙比较好奇,就问什么意思。
我就开启了胡说解释模式,主要是用小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词句说明。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但是呢,是雨下的小,风比较大。这个词人,就是一个老阿姨,她喝了点酒,就早早地睡了,可是她虽然睡了很大一觉,还是觉得有点头晕晕的。这时候,她透过窗帘门帘,看见院子里的海棠花,(当时漏念了几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就跟身边的人说,你知道不知道啊,现在的海棠花是绿叶多红花少。
小家伙对“绿肥红瘦”不太理解,就跟他解释,绿肥就是绿色的叶子比较多,红瘦就是红的少。他说红瘦是“怪兽”。我说这个瘦是胖瘦的瘦,难道你是“怪兽”吗?他咯咯地笑了起来。
然后,我继续问:“你知道为什么下过雨刮过风后,那花儿是绿肥红瘦吗?”小家伙想了想说:是因为下雨了,叶子和花儿在生长。哈哈,他的出发点对了,可是意思理解反了。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生活经验,不知道花儿容易被“雨打风吹去”。我说:那生长的花儿是花苞,下过雨会生长。可是那些已经开放的花儿呢,雨水打在上面,大风一吹,会怎么样呢?小家伙这时可能渐渐有点领悟了,说:会落。
拓展:1.作者介绍
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词人。她生活的年代比较动乱,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就是当时的宋朝被北方的金人给打败了,都城被金人占领了,于是国王带领臣民只好向南,一直到长江以南,建都杭州,金人才没有再打过来,这个时候国家就变小了。后来的人为了区分这个年代,就把之前的宋朝称作北宋,把南迁的宋朝叫做南宋。
李清照非常有才华,就是非常有知识,懂的很多,能写很多很好听的诗词。
还有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植物知识
海棠花,蔷薇科苹果属。也就是说,她和苹果是近亲。以本市的物候而言,海棠的花期是阳历的三月底四月初。初花应该在3月20几号,盛花期在4月中旬。
海棠是一种花灌木,或者是小乔木。花色娇嫩,有很多品种。我们最常见的观赏种类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现在公园里还引进很多其他品种,如王族海棠、红宝石等,开花时,满树繁华,灼灼其华,美丽动人。
3.诗词链接
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诗人——苏轼,他也写过关于海棠的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二)寻隐者不遇 贾岛
后来又说了《寻隐者不遇》,其实以前也念过,但是没有反复重复,他可能没有印象。于是,我念完后,他可能是感兴趣了,就问我什么意思。我发现,他一旦感兴趣了,思考了,就开启了“什么”和“为什么”模式。于是我就尽量通俗形象地给他讲了一下。
寻隐者不遇。就是作者去找老朋友,去找一个住在山里的人,古时候,人们把住在山里比较隐蔽的地方的人叫做隐者。不遇呢,就是没有遇见,没有见到他的老朋友隐者。
松下问童子。诗人来找老朋友,没遇见,但是,他遇见了一个人,是谁呢?是童子。就在松树下问这个童子:“你的师傅呢?”
童子是隐者的仆人或者是帮他看门拿东西之类的小朋友,童子,就是儿童、幼童。像你们,都是儿童,稍微大一点,像毛毛哥哥他们那样,上学后,就成可以帮忙做事情的童子了。童子虽然小,但是能看门,能帮忙拿东西,长大了,就变成强壮的劳动力,可以帮助隐者做很多事情了。
言师采药去。这个童子回答说:我的师傅采药去啦。言就是说的意思。我们常说的语言,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诗人这时候还不死心,还想问师傅去哪里采药呢,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可是这个小童子不知道啊,就回答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在这个山里。但是到底在哪个地方,白云大雾弥漫,我也看不见,不知道他在哪里啊。
小家伙表示听明白了。于是,我引申一下,问:“那这个小童子为什么不让诗人回家去等一会儿,喝杯水歇歇呢?是不是因为诗人是个陌生人啊?我们可以让陌生人进门吗?”小家伙很干脆地回答“不可以。”
拓展:1.作者介绍 贾岛,唐代著名的诗人。喜欢写诗。那个著名的“推敲”典故(就是故事,后来的人们常常用这个典故来说写诗文的人比较用心),就是由“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 “推敲”讲的是(以下百度):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没有闩,也不能鲁莽撞门,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2.植物知识 松树。英文pine,常绿乔木,叶子针形,故而叫做常绿针叶树。因为这个树冬天常绿不落叶,大家都很喜欢他,觉得他代表了一种凌寒的精神。
3.诗词链接 我国的陈毅将军曾经写过一首《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三)菩萨蛮 大柏地
因为是雨后,所以我顺口又说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舞当空”。跟小家伙掰扯起来。我说,这个讲的是什么啊?小家伙想了想回到:“是彩虹。”赶紧表扬,“对,是彩虹。”
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彩虹有几种颜色呢?”这时他很干脆地说不知道。我说咱们数一数,于是我念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伸出手指数一数,数完后,小家伙很自豪地说“是七种颜色。”当然还是表扬了:“对。七种颜色。所以人们把彩虹叫做七彩虹。”
那接着,我想可不可以问问他彩虹的形成过程或者原理呢?这样岂不是把物理知识也给普及了。于是继续问:“那你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小家伙倒不含糊,说:“是因为下过雨,那小水滴生成的。”他以前看过相关的书。这次说的也算靠谱,但是实质没有说出来。我就提醒他“原来我们看的神奇校车里面有本《点亮彩虹》是怎么说的啊?”“呃,不知道。”小家伙可能是感受到压力了,很干脆地打混了。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看小家伙也不反感,就接着讲:“彩虹是雨后,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雨滴小水珠上,小水珠就像三棱镜那样,把阳光折射出七种颜色。那她会存在多久呢?”“一直在。”呵呵,儿子这时候就是胡乱回答了。“彩虹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太阳出来啦,水分很快就蒸发了,那彩虹也就消失了。”
拓展:1.菩萨蛮 ·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2.什么是词牌名
菩萨蛮是词牌名。这个是一种格式。就像我们吃饭一般用碗,喝水用杯子那样。用《菩萨蛮》的词牌作诗词,那里面的句子就要符合词牌的要求,比如能写几句,押什么韵。换一个人,也可以用这个词牌作词,内容不一样,但是句子的长短,是先写长句子还是先写短句子,都是一样的。
因为儿子年幼,故而说的不深,浅尝辄止。
3.彩虹的形成
这就涉及到物理知识和天文气象知识了。
一般是夏季雨后,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雨滴小水珠上,小水珠就像三棱镜那样,把阳光折射出七种颜色,形成的弧形光束。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另外,彩虹出现的位置也能预示接下来的天气是晴天还是会继续下雨。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这个补充内容的版本,等晚上回去,再跟儿子掰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