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句话---时光和自然告诉我们,我们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在育儿方面,我一直提醒自己,只要踏实去做,把精力放在如何做上,孩子的成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入小学一年级正好两个月了,孩子没有出现过“一做作业就鸡飞狗跳”的场景,他对小学生活适应的也很快,我想这得益于幼儿园期间养成的种种好习惯---生活作息,情绪引导,时间管理,运动,社交等等,别看这些都跟具体的学科知识无关,但是他们都是能学好学科知识的“源动力”。
几点思考与总结:
(1)上小学前的心理准备。
暑假期间,我们带着孩子特意去参观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目的就是让他在上学之初就能大概明白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从我自身的经历得出,人有了目标才会产生行动力,学习上遇到点困难或者挫折,有目标可以让你有方向感,战胜暂时的困难。参观学校可以让他直观地看到,从他上一年级开始,他就开始长达12年的“好好学习”阶段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会有阶段性的考试和测验。这12年里他会读6年小学,然后读3年初中,再然后读3年高中,最后通过一种叫做“高考”的形式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
对于工作已经十几年的成人来说,我当然明白就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来说,大学并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的起点,人需要养成的是终生学习的习惯。但是,我们不用急于把这些观点现在就强加给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还消化不了。我现在只是需要让他有个模糊的概念——他每天去上学,每天听课做作业是有意义的。
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在听完我的讲(xi)解(nao)后,自己总结出来,他上完的三年幼儿园就是完成“预备级”,上小学就是进入“初级”,上初中就是进入“中级”,上高中就是进入“高级”,上大学就是“专家级”啦😄,so洗脑成功😄
(2)入学第一周,多关注孩子的心情,主动求聊天。
第一周是能否快速融入新环境的关键一周,孩子会在本周内对上学,同学关系,学习和老师的产生重要的第一印象。 下面是我记录的我儿子的“开学第一天”,从中可以看到之前在幼儿园阶段学到的情绪管理技能对于大人和孩子继续发挥作用。
2190902开学第一天
作为小学生的第一天在表面看上去很顺利很和谐的节奏中过去了,我下班回到家,问他今天第一天上学怎么样啊,回复:还可以,第一天没有作业,他在图书角发现了很搞笑的书看-米小圈,学校午餐很好吃(因为有他爱吃的烤肠),就是自己座位靠墙,让他觉得很闷,他不开心。关于座位的事情,老师后来在家长群里解释过--座位会每周整组换一次,而且我觉得今天下雨,天气潮湿闷热,教室里没有空调(有电风扇),小朋友在里面坐了一整天肯定会难受的。
我把这些我认为很合理的理由讲给他听,本以为他听了后就会理解,谁知道他更加不愉快。
我今天在公司也特别忙,一天下来精力消耗殆,但是我提醒自己冷静下来,慢慢弄明白他情绪不好背后的原因。
我问儿子“今天哪里不舒服吗”,儿子指着肚子说“我这里不舒服,觉得有火出不来”,“哦,那你想把火发出来吗?”他看到手头有一张废纸,问“妈妈,我可以撕了它吗”我说,你撕吧,可以撕的粉碎。他开始撕,撕完了把碎纸片往空中一撒,看到碎纸片像雪片一样落在我们俩的头上,他哈哈大笑。我问他,现在肚子里还有火吗?他说还有一点点。我把他拉到他的愤怒选择轮旁边,告诉他“这里都是你自己列出来的(我只是帮忙写字)方法,你现在还想选择哪一个呢”, 他选择了“到妈妈怀抱里聊天”,于是我抱起他,像小时候那样一边轻拍他,一边跟他聊天“宝贝是不是觉得一整天都带在教室里会很累呢?”他马上接话(说明我说到点上了)“是的,我都没时间出去玩”,我继续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小学生活确实与幼儿园不同,妈妈刚上一年级时候也觉得坐在教室里一整天好累啊,老师还要求要做端正,腰挺直”他一个劲点头,“而且最近老是下雨,老师也不能让你们在外活动,更要命的是(故意说的夸张点,以引起共鸣),你放学回家也没在外玩,户外运动全部没了,你当然会觉得难受了,现在妈妈提供两个选择:一是我们在家里打球,二是穿上雨披和雨靴到外面去踩水玩,” 毫无悬念,他选择出去踩水,于是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一个妈撑着雨伞,拿着手机手电筒,一个娃在小区低洼处有积水的地方开心的踩水玩。
玩的差不多了,妈妈故意问他“你现在还觉得座位让你不开心了吗”“妈妈,我早就忘啦,哈哈”
所以说,座位问题只是问题的表面,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个小孩还在慢慢适应小学生的生活,他需要足够的户外活动去释放一天在校的紧张。
---解开了开学第一天的“心结”,后来的日子就顺顺利利了,他告诉我小学比幼儿园更有趣,他喜欢上小学,他给出的原因之一是--小学有课间十分钟,幼儿园没有😁
(3)做整理书包清单和养成自己整理的习惯
开学前一天带着他一起做了下面的整理书包清单,并教会他如何整理,此后的每一天都是要求他写完作业自己整理好书包,按照课程表装好明天要上课的课本和作业本,有体育课要带好绳子,有美术课要带好绘画工具等等,目前这个习惯他已经养成。中间有几天他想偷懒,试图让我给他收拾书包,我就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拒绝了他,后来他再也没叫我给他收拾书包了😜
(4)小学生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真是可以贯穿人一生的技能,越早学会越好,可是也没那么容易掌握好,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们得时不时根据外界变化来重新调整时间安排。比如孩子后来被选入学校手球队,每天早晚要训练两小时,于是关于学习的时间规划就得重新调整。由于有了幼儿园期间对于时间管理和做计划的体验,即使遇到调整,他也可以很好的适应。
(5)关于要不要提前学习拼音
孩子上小学前我就听说一年级拼音上的特别快,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结束了,就我们班级实际情况看,真的是这样,所以大班的家长提前带孩子了解一下拼音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是不是要提前上那种拼音衔接班,要根据每家情况不同来决定。我来说说我们家的情况,我没有让孩子提前上过拼音班,但是他学习拼音的整个过程很顺利,现在看来就是我做对了几件事。1.在他幼儿园大班刚开始时候买了一套《魔法拼音国》和《学拼音儿歌77首》,我们时不时就拿出来当绘本读(注意是多次看,不是看一两次),孩子很喜欢,我想我做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对学拼音充满了兴趣,也觉得有趣(绘本里自带拼音卡片可以拿来做游戏)。
2.在他跟着老师学拼音的那个月里,每天陪着他紧跟老师的节奏学习,每天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3.每天早上陪他上学的路上,会跟他一起玩点拼音小游戏,比如我说一个声母,我们俩比赛组音节;比如,我们路上看到什么就用拼音拼出来,等等,只要家长有心,各种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小游戏都可以玩。
(6)坚持运动与阅读
写到这一点,不得不感慨,上小学后孩子的时间真的紧张,没有大块时间阅读,开学的第一个月,晚上的亲子阅读几乎就是全部停摆的状态,第二个月开始有点时间,但是也不可能像幼儿园那么充足了。值得安慰就是孩子已经开始自主阅读,每天会带本书去学校,碰上自习课就自己看看,另外现在学校也都重视阅读,中午时间也会安排他们去图书馆阅读。
不管怎样,办法总比困难多,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
运动方面,每周一到周五在学校跟着手球教练训练,周六户外疯跑,周日一个半小时课外篮球课。足矣。
(7)考试与分数
上小学后,对于家长来说,我们肯定会关心考试和分数,而对于刚刚接触考试这种形式的一年级小豆包来说,他们懵懵懂懂,所以给孩子“启蒙”考试是怎么一回事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既不要让他们害怕考试,也不能让他们觉得考试无所谓。进入学科赛道了,会考试是一个必需技能了,到目前为止孩子也经历过几次考试了,成绩都还不错,总结的经验如下,不一定对,用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①告诉他考试的作用不是用来跟别人比较分数高低,而是用来发现自己没学好的知识。
②自查很重要,第一遍快速浏览看看是不是漏题或者有被误擦答案的题目,如果还有时间,检查答案。
③时间分配好,暂时不会的题目先跳过,等做完其他的再来做,这样不会浪费时间。
④仔细读题审题,不用急着下笔写
(5)拿到试卷,先通篇浏览一下,看看共有几页
(6)先写班级,姓名,学号
(7)确保会的都能做对(训练细心)
一二年级正是各种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即使会觉得辛苦点,也要坚持陪伴。
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与一年级小豆包的妈妈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