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业堆积如山,幸亏我们早有准备,不用再为语文和英语发愁...

2021-9-17 21:17 原创 · 图片37

发表在小花生2021年3月3日的公众号上,当时有其他公众号联系转载,因文中有替写作业的内容,没敢同意。

—————————————

初中作业堆积如山,幸亏我们早有准备,不用再为语文和英语发愁...        
 

原创  上弦明月半  小花生网   3月3日

图片

每周四的“真实英语故事”栏目,我们都会给大家讲一个花生娃的成长故事。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一位15岁的双语牛娃。中文读得懂《飘》和《三体》,在国家级刊物《儿童文学》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图片

《儿童文学》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团中央联合创办的国家级刊物、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少儿纯文学杂志

英文基本实现“阅读自由”,《哈利波特》早早过关,现在想读啥读啥。中考完全没问题...

图片

一个字,牛! 

这样的花生娃,她的成长过程中又有哪些特别之处?花友 @上弦明月半  讲述了她们12年的“双语长路”,读下来,我们发现这份经历其实非常接地气,走国内应试路线的家庭应该都可以参考。

感谢花友  @ 上弦明月半   !

图片

本文由花友 @上弦明月半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坐标深圳,家里有个15岁,目前正在上初三的“大龄儿童”。看到这儿,花友们估计都懂,这是一篇时间线跨度很长,长达10多年的分享帖,要从我娃刚会走路开始讲,讲到她升入初三...

想来想去,这几年咱们小花生APP 里涌现了太多英语牛娃。相比之下,我家娃的英语算不上特🐂的。没考过剑桥英语考试,只是在小学毕业前通关了《哈利波特》,现在高章书随便拿来就读。

图片

《哈利波特》第4部内页

难得的是,她算是社区里最“老”的那批花生娃了。前路漫漫,其中有许多坑我们踩过了、也跨过了。今天,就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跟花友们聊聊,一个原版娃的十几年成长过程中,该怎么平衡“语文、数学、英语和兴趣”,才能做到上初、高中后,每一样都拿的出手、每一样都不拖后腿。

3-6岁:幼儿园阶段

中文强势,英文全靠双语读物,娃能说简单英语了...

我和队友从事的工作,都是和“钱”打交道的。队友在金融行业,工作极其忙碌,基本上他从不碰娃的教育和学习,偶尔才会“诈尸”。在娃上初中以前,我还在银行有着一个不低的职位,相对来说也没空鸡娃。

所以,不同于众多双语同时启蒙的花生娃。在小妞上小学前,特别是进幼儿园之前,我对她的英文教育不怎么上心的...           
中文为主:大量输入、引导输出,女儿6岁时就能自主写作了...          
反而我曾经是大学老师的父母,给了娃良好的中文启蒙环境。娃 从一岁左右开始,就玩着二手的汉字积木和外公亲手制作的识字卡,跟着绘本念童谣,亲子共读《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嘟嘟熊》和《巧虎》等等。         

 

图片


我很喜欢给娃订杂志 ,因为我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父亲下班时我跑向他,打开他公文包翻杂志的那种乐趣... 不知道你们能体会不,就像开盲盒一样,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很庆幸的是娃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每个月她收到新杂志时,都像 意料之中早有约定的旧友重逢般地欢欣雀跃。          
 

图片


输入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输出,这个道理和英语启蒙一样。 娃从两岁开始,初次显露出了话痨特质,从早到晚,一张小嘴叽叽喳喳讲个没完。除了日常对话,大多都是只要脑子里蹦出来了什么想法便说什么,跟眼前的情况没半毛钱关系。          
而且由于还分不清楚现实和想象,思维无拘无束地跳跃得厉害,完全不按套路来。因此经常把一本正经听她说话的大人搞得一头雾水,然后望着她那期待回应的小眼神无言以对,支支吾吾。          
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老人们便有些忧虑:她这样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会不会因此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无法与外界有效地交流沟通,说话时还是得说真正看到的、听到的、别人能够理解的。不过,我们家还是基本保证了娃的言论自由,娃后来和很多小朋友打交道的方式,也变成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图片

娃在小时候,除了阅读就是户外,才能一直保持视力到小学毕业


后来在幼小衔接时,娃在幼儿园大半学习了拼音规则和一些汉字。为她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由口头到书面是一道坎 ,虽然有丰富的口头创作经验,但是不会写的字、速度赶不上思维、原本用语调动作就能轻松表达的意思没法转化为对应的文字等等都是难题,对娃的热情造成不小的打击。          
 

图片


这个时候,我能够提供的帮助有: 教她使用录音先记录,再整理;买漂亮的本子,激发她的写作兴趣;一起讨论情节发展或接龙,开拓思路,引导她准确用词;不必局限于纯文字形式,鼓励她以漫画的表达方式来讲述故事;也不时与她分享自己在写作中的趣事和收获...          
从此,娃踏上了中文自主写作之路,乐在其中,一往无前。那时,她才不到6岁。          
 

图片

《莉莉猪的梦想》

能成一只鸭子的话,莉莉想,能自由地在水(里)玩,这多好呀!但是,莉莉是(一)只小猪。能成一只小鸟的话,莉莉想,能在树上开心地唱歌。但是,莉莉是一只小猪。莉莉长大以后,不当小鸟,不当鸭子。她当一只猪,一只能干地(的)猪。

英文为辅:中文带动英文,双语读物打开了英语启蒙的大门...          
中文启蒙的同时,我们也间插着教一些英文字母和单词,娃主要用来自娱自乐。她后来接触英语句子时,在汉字的识字量和中文阅读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无需亲子共读也能顺利地看中文绘本,这也注定了她的英文原版阅读之路必然是在中文阅读的基础上开始的。          
娃快三岁时,进了幼儿园。 我和娃爸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没有名校情结, 只有四条硬性原则:周边环境安静、户外设施足够、室内干净整洁,最重要的是离家近。为此我们放弃了行程15分钟、必须经过立交桥洞才能到达的公立园,转而选择步行最多5分钟,学费是前者3倍的私立园... (没错,就这么一个理由)          
 

图片


说实话,师资这事儿我们没法考量,能看到的都是别人亮出来的,咋可能有破绽?于是,娃就进入了这个 每周有半天外教教学的幼儿园。从此,能开口跟外教老师简单交流成了娃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是巧合,娃因此明白了,英语是拿来用的,而不是单纯的未来应付考试。          
接着,我入手了 《新东方泡泡英语》 和 《小橡树》 等... 由于当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用绘本来启蒙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全看我当时的体力和心情,根本做不到天天亲子共读。          
而选择这些中英文对照的绘本,也是方便她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自行对照着进行中英文的阅读。这些绘本的中文,有的放在页面下方、有些放在最后面。 娃自己阅读时,先看英文,不懂再找中文,循环往复;晚上睡觉时则听音频,复习故事内容,学习正确发音,巩固白天的记忆。          
 

图片


娃自学的效果还不错,我就继续购买了  《培生英语》 、 《米莉茉莉》 、 《贝贝熊》 、 《苏斯博士》 和 《攀登英语》 等成系列的中英文绘本和分级读物。以及故事与颜值同时在线的 《小猪兄妹》 和 《小狐外传》 ,可惜后面两套没有找到配套音频...          
 

图片


这些书,就是娃上小学之前主要的英文阅读资料。在这一阶段,因为我分身无术,她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中文上,英文的进步虽然缓慢,但始终保持着兴趣。到上小学时,娃的词汇量比起很多初中生来说都要大了...          
 

图片

《攀登英语》内页


6-12岁:小学阶段 语、数、外全面开花,我们在小学毕业前搞定了英语...          
娃上小学时,我们也压根没想过择校的问题。 就读的小学就在幼儿园的正对门,小区里有认识的家长花钱走了关系在名小上学。我们只觉得风雨无阻地天天早出晚归,家长和娃都好辛苦,实在不适合我们这样贪图享乐、意志不坚定的人。          
娃升入小学之后,我意识到保持她足够的内驱力、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比较重要的。于是,我们开始了“长期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管理...         

比如,2020-2021年的这个寒假,我给她做了这样一张表。 预期的学习内容做了哪项就勾哪项。如当天完成情况不佳,则在其他栏备注说明。 一般我们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          
 

图片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年后,我们回了老家,娃自感学习进度落后,自行制定了具体到时间段的计划表,作为参考,与表一合并执行。内驱力爆棚啊...          
 

图片


具体的操作方式,参照日剧《我,准时下班》,将每天的任务写小纸条 (娃贴在书立上) ,完成一条撕一条。          
 

图片

  语文兴趣高:中文强势,娃小学六年发表文章、征文获奖合计近100次...          
娃在期刊上发表或征文比赛中获奖有接近100次了 ,其中三分之二刊登于中国作家协会和团中央联合创办的国家级刊物、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少儿纯文学杂志《儿童文学》。          
中文阅读这个事儿,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有两点一定要注意:          
第一,阅读习惯,很多时候不是娃自己不想读,而是从小娃就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家是从小时候开始熏陶的,所以阅读习惯这儿不成问题;          
第二,阅读兴趣,我给娃“喂“过去的,除了必读清单上的书,都是我自己读过的、觉得不错的书。一本童书如果能打动成年人的心,打动娃也大多不成问题。当然,如果挑了一些认知水平过高的书,咱们爸妈还是老老实实跟娃一起读、讨论吧。          
除了书之外,我还是保持着给娃订阅杂志的习惯。小学语文开始要求写作了,提升写作能力,阅读名著名篇是公认的必经之路。但我发现用好作文杂志也是一项相当有效的方法,可以摘抄、仿写,写好了还可以去投稿。整个小学阶段,我最偏爱的一些中文杂志👇...          
 

1、《乐智小天地》

2、《少年科学画报》

3、《童话王国:侦探幽默大本营》         
 

4、《儿童文学童年版》

5、《作文通讯初中版》

6、《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版》

7、《小星星作文100分》 

8、《三联生活周刊》

9、《儿童文学少年版》

10、《小学生作文》

11、《少年文艺江苏版》

12、《少年文艺上海版》

13、《我们爱科学少年版》

14、《博物》

15、《科幻世界少年版》

16、《中国国家地理》

17、《科幻世界成人版》

*排名越靠后的杂志,适合阅读年龄越大、建议阅读年级越高。         
 



英文用时多:音频、电影和译本,帮助娃踏上了原版之路...          
娃升入小学之后,我懈怠了,小学英语实在是简单。很长一段时间内,娃都还是继续读简单的分级读物和绘本。大火猛攻之类的,根本没有进行过...          
开启原版阅读的契机,也是她一年级时在法国凡尔赛宫的纪念品商店,发现了一本让她爱不释手的原版绘本。 这本绘本讲述了法国末代王后  Marie Antoinette 和她的小狗  Moi  之间发生的故事,书里的插画色彩丰富而清新,娃对它一见钟情。          
然而没有中文版,于是退而求其次,买了勉强能看懂的英文版。从此,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英文原版阅读之路。 瞧,兴趣还是很重要的...          
 

图片


之后,我们还买了很多先读过译本的英文绘本,比如 《Brambly Hedge》 和  《Peter Rabbit》  ,插画是典型的英伦清新自然乡村风格,对娃而言,这些书在视觉上的审美意义已经超出了文字内涵。          
 

图片

《Peter Rabbit》内页


还有,涵盖科学与人文,兼有趣味和严谨的美国国家地理系列书目...          
 

图片


小学低年级时,有位妈妈推荐娃看 《Peppa Pig》 ...          
 

图片


不过,这个动画片实在是低于娃的认知水平,审美也超出了她的底线。所以动画片没看几集,绘本和音频倒是能接受。后来,我给她买了全四季两百多本的英文绘本给她平时看着玩。          
至小学低年级段结束时,她已经把《攀登英语》的最高级别读完了...          
 

图片


后来,我遇见了 小花生社区 ,才算真正带娃走上了原版阅读之路。          
 

图片


起步比较晚、中文很强势, 有利之处就在于,娃的认知真的很够用。有弊之处,也是娃的认知真的很够用。 挑书,找到她会感兴趣的书,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她读懂、读透。是我在小学高年级段主攻的任务...          
第一,原版书的配套音频。 为了促进小妞的英文综合运用能力,所有的英文书,我都尽量找到配套的音频资料给她晚上睡觉时听,作为对阅读的巩固和听力训练。          
有过多次买回她不喜欢看的英文原版书的教训后,我发现了一个判断是否应买某套书的好方法,那就是给她听音频,先从听开始培养兴趣,若能渐入佳境,看书便是水到渠成之事;若对音频都产生排斥,接下来必然不会有好结果。          
比如,之前看 《神探夏洛克》 留下了犯罪破案故事很沉重严肃的印象...          
 

图片

结果,《Cam Jansen》 买回家后放了好久她都不愿意看,后来勉为其难地同意先听听音频再说,结果没想到一听就入了迷 , 一鼓作气把 10 本全部看完。从此不仅实现了英文阅读从分级读物到纯文字书的跳跃,还开启了对推理的兴趣,四处搜刮同类题材的小说。          

 

图片

《Cam Jansen》内页          
但这招并非对所有英文书都管用,比如《神奇树屋》,读到这套书时她已经上三、四年级了,在她眼里这就是有着两个带主角光环的傻白甜的说教故事,无法忍受。          
 

图片

《神奇树屋》内页


第二,大IP原版书的配套电影。 典型的就是《哈利波特》, 看完电影后,娃对原著产生了兴趣,再买书、配上音频。 每当看到熟悉的情节、喜欢的桥段,娃就会兴奋地欢呼,一边重温记忆,一边寻找书中与电影里台词的区别。有时碰到搞笑的词语、骂人的话或是咒语,她便如获至宝,赶紧掏出小本本记录下来。          
 

图片


第三,原版书的中文译本。 看过好的中文译本之后,再找英文原版的事也时有发生,比如 《Horrid Henry》 、 《Anne of Green Gables》 和 《The Secret Garden》。          
因为故事情节甚至某些对话已烂熟于心,读起来自然驾轻就熟,更加专注于语言的细节,时时发出惊叹声“原来这个意思是这样子表达!”...  有时还会吐槽一下译本上对某些地方的生硬翻译。不过,能如愿以偿地找到对应英文原版书显然是不常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图片

《Horrid Henry》内页          
直到小学毕业时,娃基本上可以自如的阅读英文中章书,不为英语考试发愁了。现在上课跟着捋捋语法,其他的都没问题。         

 

图片

《Anne of Green Gables》内页          
数学难度大:时间用的最多、拿满分好难,每天都有举一反三...          

我也实在的承认,如果要给语数外三科排个序,论学习兴趣:语文、英语和数学;论学习难度:数学、语文和英语。坦白来说,就是个人天赋,后天的努力能补足一部分,但做不到极致,也没法和🐂娃比。          
文科都可以靠编,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所以娃只能每天扑在举一反三里,沉浸在刷题的海洋。          
 

图片


后来发现,在家做作业都可以全对, 为什么一上考场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粗心两个字当然是最简单省事的理由,但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粗心的原因五花八门。要想数学考试时减少低级错误,尽量拿高分,一定得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排除丢分的隐患。          
比如,数字抄错,-2抄成2。原因: 瞬间记忆误差,疏忽大意。解决办法: 读题时,把数字一个个勾出来。          
排序题看错数字,1.2看成1,2。 原因: 题目中的数字的小数点和逗号的区别不明显,易混淆。 解决办法: 画长竖线区分。          

还有统计数据时数错数,本来在某区间内是20个数成了19个,即使其他区间数对了,最后的计算结果还是错。 原因: 画圈数数数花了眼。 解决办法: 数一个划掉一个,划掉数字时画斜线不画圈。            
总归,小学阶段只要努力追赶,三科得满分、接近满分,都是容易的。  

图片

家里的其中一个书架,摆满了娃读的书...          
12岁至今:初中阶段 作业堆积如山,幸亏我们早有准备,不用为语文和英语发愁...          
娃上的小学是九年制,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初中与小学也就隔着一条马路,有过街天桥相连。历年小升初被掐过一遍后,仍有部分尖子生和本校的教师子弟选择留下。初中毕业升入本地最好的几所高中的比例是10%左右,以往的毕业生中也不乏佼佼者就读于藤校。          
这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加之距离近,无须起早贪黑。中午还能回家吃饭午休,甚为理想,遂把择校一事抛之脑后,照样吃喝玩乐,再没为小升初发愁。          
但升入初中之后,尤其是初一下学期,娃学校的作业量骤增。 生活渐渐地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作业越来越多,睡觉越来越晚。之前每天晚上娃写作业我看书,写完作业还能一边吃水果一边闲聊简直成了痴心妄想。          
我和娃已经由“陪写作业”进化成了“一起写作业”。 娃每天晩上写作业的第一道程序就是进行分配,哪些自己做,哪些我做...… 
 

就好像日本作家安房直子写的一篇童话《谁也不知道的时间》: 渔夫良太想练习敲太鼓但苦于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于是嫌弃自己无聊的时间太漫长的老海龟决定每天分给他一个小时,因此,良太的一天变成了二十五个小时,他的技艺也因此大有长进。          
总感觉,对我家娃来说,我就是那只老海龟。将我的一小时直接叠加到她的二十四小时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因为我的参与,她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可能确实减少了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用来作什么呢?答案是:睡觉。          
看着这堆累死累活到崩溃都写不完的作业,我颇能理解目前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娃 现在唯一的幸福感来源大概就是比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都睡得早,尽管还是睡不够。          
 

图片


中、英文阅读都要卡着碎片时间,挤一挤才有。现在她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想读的书,中文名著、英文小说... 徜徉在书海里,何其幸运!          
回头想想看,幸亏中文启蒙够早 ,幸亏中带英、踏上了原版阅读路 ,幸亏娃有充足的自驱力 。 要不然现在的 语文作文、英文考试,都够娃受的了。她算是提前结束了三分之一的中考任务...          

最后,提一句。我们爸妈其实都很希望娃考试每科满分,英文读写能像中文一样顺畅。但期待始终是天上的星星,虽然很难达到,但指引了航行的方向。有时孩子学习努力,不见得都是出于内驱力。也可能是来自外部压力...          
比如,我娃努力学数学,其实并不是喜欢数学,而是因为要应付考试。她就不是天赋型选手,只能勤奋补拙,即使这样也很难拿到满分。 帮孩子调节 心理压力, 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很重要。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与大家共勉。          
------------全文完----------- 

后续见   
 

其实我只提供了素材,辛辛苦苦遣词造句成文的是小花生英语编辑小冰,内容基本属实,细节稍有出入。

附采访提纲以供学习。       
 






回应8 举报
赞61
收藏352
4年前
加油加油努力学习
4年前
特别喜欢大童妈妈们经过超长时间验证的经验分享😘
4年前
写的不错, 但<中国国家地理>对阅读真的有帮助吗, 里面的文笔印象很一般
4年前
鲨鱼5698456798 写的不错, 但对阅读真的有帮助吗, 里面的文笔印象很一般
非虚构阅读nonfiction
3年前
哈哈,牛妈好,我依稀认出了你们的幼儿园~
3年前
萝卜蹲 哈哈,牛妈好,我依稀认出了你们的幼儿园~
?我们幼儿园前几年重新粉刷过了
3年前
好棒呀,我头痛中文,中文故事严重摄入不足
2年前
感谢分享,给有小娃的我们指导。
发布

推荐阅读

上弦明月半
上弦明月半
作者热门日志
不参加辅导班,照样赢在中考  赞275 · 收藏1376 · 评论104
初一,妞的语文从掉队到逆袭  赞132 · 收藏890 · 评论69
学生习作投稿新手指南(更新)  赞65 · 收藏438 · 评论32
这几步,开启小妞的自主写作路  赞101 · 收藏325 · 评论36
美美的手抄报  赞62 · 收藏280 · 评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