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做了一些研究,感觉自然拼音更适合年龄小的孩子,国外也是从小朋友三岁左右开始学的,年龄越大,对英语越有基础,学习phonics的效果就越差。
最近我读了Marva Collins 的书,书中主要阐述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其中也谈到了phonics 的教学。刚入学的孩子都会说话了,所以当他们开始掌握了发音规则之后,就能读出一个生词,然后根据这个读音和记忆中口语的读音相对应,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这个新词,就像楼主说的family的例子。所以孩子的学习进度是突飞猛进的,有时简直是一日千里。
那么如果一个孩子在没有family这个读音记忆的时候,他在读出这个词的同时还必须学习这个词的意思,学习速度自然就慢了。当然这不是年龄的问题,不存在是否某个年龄段更有效果。
Jessica0115 最近我读了Marva Collins 的书,书中主要阐述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其中也谈到...
请问一下,Marva Collins说的是针对外国孩子还是本来就说英语的孩子?
她是位美国黑人教师,在70年代的芝加哥地区,黑人孩子普遍经受贫穷并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她鼓励孩子们学习phonics,在短时间内那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如中国解放初期的扫盲运动。她的教育成果令教育界刮目相看,后来两任总统请她出任教育部长,她均婉拒,因为她认为她的工作岗位在教育第一线。真令人敬佩!
说回中国的孩子,学了phonics,好处肯定有,比如看到一些简单的单词就会学着去发音,boots, moon, cook, look, hook, hood,等等。我想至少不会有什么大的坏处,但是要说像英语国家的孩子那样起到扫盲作用进而学习阅读,应该不会那么容易。一个孩子学会了oo的发音,下次看到 wood,他读出来了,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他还是不能如愿地进行轻松阅读。国内的很多机构夸大phonics的功效了,可惜很多家长对此并不十分了解,总以为花了钱孩子就能学得会英语。
我的孩子一直上双语幼儿园,老外老师时来时不来。平时规定孩子,如果看电视只能看卫星频道的英语节目,如果玩 ipad,只能听看英语故事,尽量让她有个语言环境以增加语感,最近还是打算带她回一次美国充电。但是就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怎样在国内的环境里学好英语是个难题。
Jessica0115 她是位美国黑人教师,在70年代的芝加哥地区,黑人孩子普遍经受贫穷并得不到良好的...
国内的孩子学好英语也不乏成功的例子,我奇怪的发现这些例子无一例外的都是由家长自己教出来或者自己想各种办法让孩子学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现在的孩子不是为了自己学英语,而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要求在学英语。
这样的心态下,他们有可能学的好吗?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为了“谁”在“学什么”,只要让他对英语书、英语动画片感兴趣,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吸收的。比如女孩子可以看原版 Dora,这是编排得非常好的动画片,发音标准,逻辑清晰,比喜洋洋要精彩有收获多了。然后创造语言环境,父母自己在英语上不够力但是在财力上很给力的话,请外教是首选,定期带孩子去英语国家旅游,让孩子感受英语不是课本上的教条,很多人讲着英语生活着。孩子会慢慢觉得学英语不是在学习,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就那么自然轻松。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这样的。
Jessica0115 她是位美国黑人教师,在70年代的芝加哥地区,黑人孩子普遍经受贫穷并得不到良好的...
Marva Collins, 我记得了,读过她的故事。
Jessica0115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为了“谁”在“学什么”,只要让他对英语书、英语动...
英语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才算够呢?我觉得我们的英语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如果目标比较清楚,路径也会清楚些。有的人觉得能和老外对话就行了,有的要读懂杂志,有的要听懂新闻,有的要说写得漂亮,有的要做到和老外中语言水平高的一样水平。目标不同,是不是做法也不同?
个人认为无论目标是什么,方法都差不多。每个阶段,每个层面的英语学习都是不矛盾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什么程度才达到满意是因人而异的,因需求而异的。一个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和一个在美国生活工作的华人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感受是不同的。
对于中文,我们每天在看在写在用,每个人的中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会说我现在每天还在练习中文呢?因为学习和使用融为一体了。那么对于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怎样有效地学习并将学习和使用融为一体呢?这是一个大课题。
Jessica0115 个人认为无论目标是什么,方法都差不多。每个阶段,每个层面的英语学习都是不矛盾...
的确如此。问题是在用方面,我们这种学习方法效果很差。不过日本人英语也不好,是不是还是语种的问题。我们东亚人对英语接受上是有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