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认为“阅读”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说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也曾经非常困扰。
我曾经盲目追随论坛上推荐的各种国外的绘本,在Amazon或者当当上搜索儿童读物里星级最高的各种读物,然后一摞一摞地搬回去塞满家里的书橱。
渐渐的,我发现他的识字量已经挺大的了,大部分的日常用字他都认识,我自己想来也应该要让他自己独自阅读了。但是实际上开始得并不顺利。
我曾经反复对儿子说:你看谁谁谁,比你还小呢,都自己看书了,你怎么不能自己看一本书呢?
我曾经粗暴的要求他每天吃晚饭,必须自己看一本小画书。
我也曾经因为强迫他一个字一个字指着书上的内容念出声来。
结果发展到每次让他看书,他就哭丧着一张脸,或者干脆边哭边看。面对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我无奈的停止了这样的“阅读训练”。
我差一点点就又要开始给孩子下结论:他一定没有阅读的天分。
机缘巧合,我的思路因为儿子自己的要求被打开。
虽然儿子不愿意自己独自阅读,但是我们保持了从小开始睡前讲故事的习惯。但因为他睡觉太晚,我想换一种方式:他躺在被窝里,我读给他听,书目由他自己选。没想到他竟然要求我读《西游记》给他听!
家里只有古文版的《西游记》,于是我就尝试着读给他听。每次读半回。其实我想儿子只是希望我坐在旁边陪他睡觉而已。。。即便听不懂他也乐此不疲,因为他常常会问:妈妈,唐僧出来了么?铁扇公主出来了么?
于是我开始在Amazon上找各种版本的《西游记》。 最终我锁定了一个漫画版。初衷就是因为简单、直观。第一次我只买了一本《西游记》作为尝试。
买回来后我每晚读两章给他听,没想到他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非常集中,算得上是爱不释手了。有一天,我和他爸爸说话说了很久,突然发现好像很长时间没有听到儿子的声音了,一回头,发现他竟然自己坐在小桌子前,一页一页仔细地在翻看那本漫画《西游记》。这让我非常惊喜。之后每晚在给他读书的时候,他会自己先预告一下:妈妈,你今天要读XX回,XX要出场了。这本漫画甚至跟着我们一起去台湾转了一圈。
读过了《西游记》儿子要求我把剩下的三本都买回来。我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照办了。现在他常常会特别骄傲的对别人说:叔叔/阿姨,你知道吗?我看国四大名著呢!我妈妈小时候都没看过!
这之后我又按照儿子自己的要求买过《植物大战僵尸》的画书让他自己看。这在过去,我是完全不可能给他选择这类读本的。但孩子的反应让我看到,大部分的读物没有太多的好坏之分,父母的引导很重要,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偏见去衡量孩子的选择。就这样,孩子的阅读之旅慢慢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其实我只是想说,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不求功利的耐心陪同,一开始的亲子阅读很必要。孩子的独立阅读随着他/她年龄的增长会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其次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书本。不要代替孩子选择。我很早以前就买了《神奇的校车》回来,但是自己认为内容太多太复杂不愿意拿给他看。一直到大班了偶尔被他自己看到拿出来读,没想到也是一发不可收拾,基本每一本书都反复读了十遍。而我之前却低估了他的理解能力。而同样的,我买回来的另一套网上备受推崇的绘本系列就非常不受儿子的欢迎被束之高阁了。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找到自己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很重要。
最后,不要把阅读当作一种任务。它的确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每天保留一些些共同阅读的时间,哪怕就是睡前的10~15分钟,长年的累积也会有很好的结果。
对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件事情上,我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还在继续一点点探索,吸取别人的经验,任重而道远。只是当发现一些孩子的进步时我很惊喜,并写下一些文字记录这些进步同时反思我之前的错误,也给大家提个醒,愿与大家共勉。
(P.S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Wonderful_Moments 和我一起分享一个普通妈妈育儿过程中的不断探索点滴感悟,记录生活中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