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英语像听天书?大童练听力为什么这么难

2022-8-16 10:42 原创 · 图片1

更多干货文章,关注公z号"秀秀妈英语启蒙"

上周我发了一条视频,用两个例子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对于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学之后才开始学英语的孩子),听英语可能像听天书。

仅窥一斑还难以知全豹,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大童的英语听力为什么那么难练。(当然,从3岁左右开始磨耳朵的孩子,听力也会遇到瓶颈期,在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也会讨论到。)

大家不要小看听力,它其实是听、说、读、写这四项中,最难教的一项能力(因为难教,所以难学)。我曾多次想过尝试在我的课程中融入听力教学,但最终还是发现做不到。所以这篇文章除了讲为什么难,也会告诉家长朋友们要如何在家带孩子练听力。

听力教学之难,在于整个处理过程在孩子的大脑中完成,过程不外显(不像口语和写作,孩子什么水平,哪里有错误、有欠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听力材料放过一遍之后,也不像阅读材料那么容易回溯、定位,进一步给讲解带来了困难。

而听力理解之难,在于讲者的每一句话,在输出时是以若干单词来输出的,而听者接收到的,确不是单词。大家看示意图:

图片

说者说的是Do you speak English?

而听者听到的,是一串音素(phoneme):

然后才是音节(syllable),然后才能形成单词、句式,最后理解其含义。

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从音节到单词这一步,由于存在连读、失爆、省音、弱读等种种语音现象,在识别音节之后往往识别不出对应的单词。

这句话为什么会变得面目全非呢?

首先,is 和 it 连读,然后it的/t/还省音,is it 就变成了/izi/

然后,hot 和out连读,且hot的/t/浊化成了/d/,且out最后的/t/也省音,hot out就变成了/hɑːdaʊ/(hot本身元音的发音,可能和很多孩子印象中也不一样)。

这么短的、单词这么简单的句子尚且如此,更长、更难的句子听力难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音节到单词,是非母语孩子经历的第一大坎。怎么练?拆分技巧——用出现相似语音现象的短小语料(比如不超过15个单词的句子),反复训练,直到成为本能。就好像开车和游泳一样,虽然练成之后可以成为本能,但在此之前还是需要刻意训练的。

这里多说一句:光明白连读、失爆规则还是没办法听懂的,大家带孩子实际试几次就知道。在实际场景中,规则本身就不绝对(每个说话者的习惯都不一样,比如光“to”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单词,就可以变化出七种发音),而且语速太快根本来不及想规则。所以唯有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把从音节到单词的这一关闯过去

在闯这一关时,可能遇到以下障碍:

· 这个单词孩子还没学过

· 这个单词孩子知道怎么写,但是不知道读音是什么

· 把一个单词听成了另一个读音很像(甚至完全一样)的单词

· 孩子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但由于和前后单词产生的连读、失爆等语音现象,听不出来了

· 讲者有口音,导致孩子听不出来

· 孩子听出来是哪个单词,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把意思理解错了(一词多义的情况下)

闯完这一关,万里长征才开始第一步,接下来从单词到短语,再到从句、完整的句子。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语法或者语块(chunk)的帮助。在从词到句的解码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动词的用法。

比如,我们知道put + something + somewhere这个结构(我们可以把它归入语法,也可以归入语块的范畴),那当我们已经听到了put 和something的时候,我们知道句子一定没有结束,我们要等somewhere出现。

比如,我随手造个句子:Put the clothes that belong to Mike, who is a cousin of mine, in the second wardrobe.

当我们听到“Put the clothes”时,我们就知道,后面一定要有一个somewhere(在这句话中是in the second wardrobe),句子才算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听到这个结构的出现。

从词到句,靠的就是语感。(所以很多人说可以用语块的学习取代语法,我是基本赞成的,这个问题以后细聊)

在从词到句的过程中,需要听者不断地思考、推断、提出假设,再检验、修正。

比如当听者听到/maɪ’treɪn/,到底是my train,还是might rain,是需要上下文来验证的。

再比如,有一句话,我们起初听到的仿佛是“the waiter cut it”,但是讲者又加了几个词“is like this” ,上下文完全不通,我们就要回过头去修正,原来前面不是the waiter cut it,而是the way to cut it.

一直到这里,小童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因为他们从小听到的就是语块,就是/izi/+/hɑːdaʊ/的声音(前面讲解的Is it hot out?)。从音素到音节到单词到句子的这个解码(decoding)过程,他们毫无障碍。

然而真正要理解一段听力材料,光有上述流程还不够,需要从两个方向来理解:

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即上述的decoding这个过程,小童有非常大的优势,理解力可以做到接近母语孩子。而大童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做到轻松解码。decoding的终点,在于把语音转化成信息(一句话转化完成后,孩子很可能会忘记具体的语言表达,只记得这句话要传达的信息)。

另一个方向, 是自上而下的,它需要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和上下文的理解,需要通过语音语调、重音来推断讲话者的情绪、言外之意和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还要把推断、总结出来的内容整合进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在这一点上,大童更占优势,而小童依然需要刻意的练习。(大童必须先把decoding的技能练到接近本能反应,才能分出精力来做自上而下的理解)

对于听力训练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在文章开头我提到,听力教学和训练之难在于看不到孩子大脑中的听力理解过程(很多情况下,做题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准备了一份听力理解自查表,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孩子卡壳在哪个环节了,方便接下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回应1 举报
赞2
收藏9
3年前
能分享下听力自查表吗
发布

推荐阅读

秀秀妈英语启蒙
秀秀妈英语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