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上周和晶姐一起在宝藏群的分享记录。为这次分享,我们足足整理了将近5000字word....
今天分享的框架为:
1、RAZ以及各个印刷版本介绍;
2、晶姐以及能哥读raz的现有经验分享;
3、raz官方主题研讨方法及资源介绍;
4、raz超全资源分享。
一、raz介绍
RAZ被称为“神级”英语分级教材,是reading a-z的简写,按照阅读难度进行分级,从AA到Z2,一共29个等级,大概有2400本书。RAZ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天文地理,虚构,非虚构,属于英文版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0基础,难度螺旋式上升,坡度缓,便于建立小朋友的阅读自信心。
在正式说raz分级阅读系列之前,我们简单提一下,RAZ的自然拼读,一套一共64本,包含68个Lesson的内容,通过这套phonics训练,让小朋友达到见字能读的水平,同时做好阅读的准备。所以如果计划让孩子自读分级,可以考虑先读一下raz的自拼系列。
下面我们来说raz的分级书籍。
Raz官方的级别划分:
我们一般购买合集的时候书商的级别划分:
gk,ABC
g1, DEFGHIJ
g2, kLMNOP
g3, QRST
g4 uvw
g5 xyz
g5+
官方的级别划分标准:
定性角度:包括文本内容的可预测性,文本的组织结构难度,插图,图表,认知要求;定量标准包括总字数、不同单词的数量(比如我们读低阶会发现大量重复单词,可能一句话只有一个词不一样);高频词的数量,句子长度和复杂性。
Raz的文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建的,因此坡度很缓,基本可以“无痛”升级,相比牛津树的难度跨度,对于0基础宝宝更友好。
RAZ是线上的,原版是不配书的!但在国内,因为家长们的需求,印厂就开始印刷配套的纸质书。同时,学而思引进了版权,上线了阅读系统(ABCreading),并出版了部分可点读的书,但比原版数量少很多且价格贵很多,所以我们暂时不介绍学而思引进的raz。但是ABCReading 这个app大家可以考虑购买,我们家用来纠音,娃还是非常喜欢读的,群里也有很多小伙伴在打卡。我们主要介绍书商印刷版本。(以下各版本介绍群内分享了,本文省略)
二、RAZ的阅读方法
RAZ各大公号各种大V牛娃麻麻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个主流的路线大概就是亲子读,一路网上刷,配套高1-2个级别的音频磨耳朵。这个路线我虽然没有尝试过,但是很多牛娃经历过,效果也是不错的。关于raz的亲子共读,大家可以在群里咨询下有经验的妈妈。
也有网传的三遍法,亲子共读一遍,自读一遍,做quiz一遍~
一般的建议是:
1-2岁的时候,RAZ可以作为基础读物,当做闪卡也合适。
2岁以上,家长陪同磨耳朵共读,RAZ每本书的句子之间都是相似的,便于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
3岁,过渡到小朋友自己读简单的句子,进而读整本。3岁可以慢慢加入自然拼读元素。
5岁以上,加入Quiz做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我和晶姐的路径:
一、轩弟从头开始和远哥高级别开刷的RAZ路径(以下为晶姐口述内容)
轩弟三岁左右开始读RAZ,一直按顺序读的,没有跳过,刚开始是我陪着读,发现他单词基本上都不认识,只能我读一句,他读一句,达不到自己朗读的目的,于是开始啃莎林高频词,从开始的每天五张,到每天10张,然后到每次读一个级别,越来越顺畅,220张单词卡啃下来,弟弟自己读AA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我们每天早餐的时候,RAZ磨耳朵,把头一天读的全部听一遍,当天要读的听一遍,然后读的时候再纠正错的单词,不熟的单词和不会的,我会让他拼读5-10遍,全部能自己读下来就过,第一轮过后,再返回来继续读第二轮,第三轮,
AA级别啃的时间最长。过了至少六轮,然后才到A,到A的时候,发现RAZ的坡度真的很缓,基本没什么难度,BCD自读都没大问题,E的时候开始多了人名,对娃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我没有要求他必须记住人名,理解就行,后来证明多读几遍也是可以记住的,现在还在读E的第二轮。
关于读的量,弟弟一开始每天读单本,变成五本,然后十本,然后自己读上瘾了,就十五本,从每天的30分钟慢慢到40分钟,1个小时,都没压力。我们是每天读新的几本,然后复习旧级别的几本,阅读量滚动增加,从没间断过,一直坚持到现在。
不过也不建议一直在低级别徘徊,弟弟每个级别过完几轮以后,就不再要求读了,不过我也不会撤掉,就摆在他的学习桌前,他经常会拿出来读一下,每一个级别都有几本他特别喜欢的,特别是跟食物有关的,经常都是抱着不放。
哥哥先啃的牛津树,现在开始给他把RAZ过一遍,主要是RAZ包含的词汇量大,内容更广泛。因为时间有限,哥哥就是早上的时候听为主,把一周要读的RAZ音频全部听一遍,然后周末的时候集中读完,做Quiz,不会的单词写在便利贴上,贴纸那一页,Quiz能作对,就算过。
我给哥哥买的合集,从G1合集开始买的,也就是哥哥是从D级开始刷的,难度对他来说有点不够,但是为了扩充词汇,所以我坚持让他不要错过每一套。有一次弟弟认识的一个单词,哥哥不认识,因为那个单词是在C级别出现的,所以还是建议从头刷起,奠定单词功底。
关于英文绘本到底要不要翻译,我自己觉得没必要纠结,学英语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文,既然中文是我们的母语,翻译出来孩子更好理解,下次见到相同的,他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我一般都会翻译,如果弟弟自己读的时候理解了,那就不翻译,看他懵逼的,我就会中文翻译,比如alpaca,直接告诉他就是羊驼,记住就好,等于中英文都学了,何乐而不为。
个人建议RAZ从AA开始刷起,就当做系统的过一遍词汇,为高阶段阅读奠定牢固的基础,3岁前以听为主,3岁以后开始独立阅读,这套被誉为开口神器不是没有道理的,基础句型反复听和读。
二、能哥的RAZ之路
我们家绘本亲子读,分级主要是自读。这个也是跟娃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哥哥是偏视觉型的娃,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音频完全忽略,还会主动要求关掉,这点我觉得他应该是遗传队友,因为队友就很不喜欢我用大量时间播放英语进行所谓的“磨耳朵”,他认为需要且有必要有安静的时间给娃留白和思考。但是老二就会主动拿点读笔,这点点那听听,只能说因娃而异吧。
我们从三岁(去年6月)开始读廖彩,大概是11月份开始,到今年1-2月份我们先拿下高频词,也是从今年1月开始正式读raz,利用早读的20-40分钟目前完成了a-E级别的泛读,F进行到30本。
我们就是按照艾宾浩斯来读(我们a-D是星标,e后面是礼盒装,我可以把表格分享来),就是第一天,第二天,第四天,第7天和第15天,相当于每本书5遍,目的就是让他反复熟悉单词句型,开口朗读,并在第四第五遍开始插入一些简单的讨论,经过最近线上课,口语星球的强化练习,他对于提问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了,但还没达到可以进行主题精读的程度。
我这么读纯粹是因为懒,懒得记到底读到哪里,就表格每天按部就班。Ab级别我们每天5本新的,C开始每天3本新的。按这个进度差不多1个月可以完成一个级别第一遍,全部5遍差不多一个半月。
这是我们raz早读记录,还是蛮有成就感哈~
根据raz官方的测评,级别评定或者升级别需要三个部分,我们家目前只能完成1,能够独立朗读;2的部分最近有些进步,但没有做到每一本复述,3的quiz完全还没有做。所以,我们距离真正F的水平还很遥远。所以虽然他已经读到F,但是我依然计划从A开始带他每个级别选择至少10本左右进行精读训练。
三、后续计划以及raz官方精读建议分享
以下内容可能难度比较大,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按需安排。
RAZ作为“神级”或者说“教科书”级别的分级材料,仅仅是“读”肯定是不足够的,但是如果出于积累词汇量,培养语感的角度来说,读读就行,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RAZ官方的精读设计。
RAZ我一直是计划进行精读的,但是娃本身语言能力弱,还不是太配合,所以raz的精读我暂时没有进行,目前的精读还是以外教课为主,最近加入了国家地理和美幼课本,我初步计划是下半年开始以主题的形式加大精读和讨论表达的强度,raz官方给了一些主题学习的参考,也提供了相关的模板。
官方的主题讨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问题:
在开始主题讨论前,完成KW的部分问题,在主题学习后完成LS的部分汇总
2、确定所需的阅读资源并在阅读中带着问题去理解。
3、思考讨论完成主题问题汇总梳理
我同时下载了一个官方给出的主题学习例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这个是G2级别的,主要讨论问题为:如果你是巧克力生产商,我们如何生产更多的巧克力?
主题问题和主要参考阅读材料
其他配套的阅读资源整理:
我想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出我们所谓的“刷”分级,和官方所给的“阅读水平”隔着一个鸿沟。但是目的不同,大家利用分级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下,分级它可以学到什么程度。
我同时还下载了raz官方给出的全套初级思维导图工具,这些也是大家可以提前去了解整理,在带娃精读的时候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阅读策略导图,阅读理解导图和单词学习的导图。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raz被称为分级阅读的王者,不仅仅因为它体量大,而且因为它的深度和配套资源的全面。官方还提供了详细的教案,以大部分小伙伴都买了的最简单的aa为例,在我们看来简单的几个词,真正的“阅读”要做到什么程度?教案可以说手把手教了。比如,这里的阅读技能,比较对比,连给娃的例子都提供了。
还提供配套练习纸
这些资源我等下都会分享来。还有raz的精讲课程。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学习,只能引导。引导就一定要走在前面,要去了解和选择适合的资源。自己心里要有个大概的框架,这套资料我们计划利用到什么程度。RAZ我们现在只是接触了一个皮毛,仅仅是皮毛,在词汇量和句型积累上效果已经非常明显。但就我个人的意见,我希望娃的学习和阅读不能仅仅是皮毛。我们可以去“刷”量,但哪怕一周一本,一个月一本,也一定要尽可能地在孩子理解能力可以达到的时候去完成精读的练习。
这些书囤了,不要浪费,坚持读。资源的收集能力,知识的串联能力,思考的深度都是在不断地训练中加强的。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群里的大家能够一起做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四、资源分享
1、Raz全套资源(pdf、音频、教案、精讲等)
2、官网下载的思维导图以及主题学习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