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习惯,包含了3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二是思维习惯,三是生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和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然说得有些绝对,3岁、7岁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也说明儿童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孔子说:“君子不器。”
我的理解,“器”是一种有形的东西,比如某种容器,一旦有形,就容易满,容易限制住自己。这样被限制住的直接后果就是——深度和广度不足,格局小,容不下什么东西。在孩子教育的布局中,也要防止孩子过早被“器”限制住。每个孩子走的路都是不一样的,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很早就一头扎进细枝末节的学习中,只知道埋头拉车,不懂得抬头看路,那么自己走了弯路也全然不知。我常说,小学就是地基工程,这个地基挖得有多大多深,直接决定了盖楼的宽度和高度,是盖个小平房还是摩天大楼,看你的地基怎么样。之所以把“习惯”问题写出来,是因为娃在上学之前,我就确定了目标——帮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的首要任务,把习惯养成,在头脑中固定下来,把她推上正确的轨道,我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君子不器”,去琢磨格局、眼光、思维方面的问题,而不会在学习的细枝末节上耽误太多。
学习的三步骤:
掌握——了解基本内容或想法
扩展——分析及加入个人经验或知识
应用——身体力行,分享应用的实例
成长的三层次:
依赖:围绕“你”的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你。
独立:着眼“我”的观点---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伟大的前程。
一、学习习惯
小学1-2年级的重点任务,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年级养成,2年级巩固。学习习惯有很多,我挑重点写。
1.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不再赘述。从小开始,刻意培养(思想上刻意,行动上自然)孩子爱读书、勤读书的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定点阅读,经过2-3年左右的培养,阅读应该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入脑入心,就像吃饭喝水玩耍一样自然。别再问我阅读习惯该怎么培养,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完全在于你怎么引导,怎么陪伴,动脑动心好好去体会琢磨。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依我看,这个标准定低了,估计是考虑全国各地的情况取的平均值,最少要乘以2),我娃一二三年级的年阅读量在500万-700万,四五年级的年阅读量在800万-1200万,她并非是不走脑子的看书就看个热闹,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得不说,阅读对她思维的塑造、性格的塑造、气质的塑造起了极大的作用。
2.适应老师的习惯。孩子一生要遇见很多老师,不可能个个老师都合心合意。绝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不好(即便真的不好),而是教育孩子,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这很正常,没有老师能适应所有孩子的要求,所以孩子要学会适应老师。老师只是引路人,是教学者,家长要学会“补台”——比如这位老师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字词句,但是对阅读不太重视,也没有什么章法;那位老师注重阅读,但是对基础知识要求不严,这时候家长就要挺身而出,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补上“阅读”或者“字词”这个台。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而自暴自弃,伤害的是自己。
3.听课的习惯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严济慈曾这么形容过听课的重要性——“听课,这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父母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找找原因,培养听课好习惯,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要教给孩子:第一,做好物质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笔记本、学习文具,有时还要准备好模型。如果等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再找这些,不仅会浪费听课的宝贵时间,还会打乱听课思路。第二,做好知识准备。这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法来实现的。预习不等同于自学,不要求把新内容全部弄懂弄通,只需清楚明天的课程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地方自己不明白,带着问题听课。如果把预习等同于纯粹的个人“自学”,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而且会影响听课质量,从而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产生。第三,做好心理准备。上课铃一响,就应该兴奋起来,专注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听课遇到问题,先做个记号,继续听课,下课后马上问。第四,注意老师的提示语。“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和重点。另外,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孩子,最低线是要保证80%的孩子学会,所以自己的孩子有弱项(比如作文太差、计算不行,字词不行),下来要想办法自己进行补弱、拔高。不能什么都指望老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4.复盘的习惯。具体说,就是“学而时习之”,及时复习和总结,具体可查看之前写过的《聊聊我和娃的“学习跟进法”》。要遵循学习规律,当天任务当天清。学完一堂课、一个章节,一本书,把学到的信息、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把错题进行总结归纳,方便大脑进行记忆、存储、提取。同时,要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形成知识网、完善知识体系。
5.认真读题和考试的习惯。具体看《普娃的数学学习日常》。里面有读题的方法和步骤。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整个学习生涯要面对大大小小无数考试,要善于从考试中总结经验,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6.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乃至步入社会生活是十分不利的,而且这个坏习惯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了。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生活的点滴中影响、告诉孩子什么叫遵守时间、什么叫不磨蹭不拖拉,什么叫今日事今日毕,还可以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为孩子制定一张时间表,比如今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背单词比昨天快了3分钟,都记录下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叫进步的“可视化”,人都有心理暗示,一丁点的进步都要让孩子看到,看到上升的曲线,他会为之努力的。
除此之外,还有书写的习惯、高效作业的习惯等等等等,一二年级是需要家长费心思的,学习中所有的细节都要一点点教,但是,孩子一旦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后面你会很省心,真的,很省心。
二、思维习惯
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要加码进行思维培养了。思维习惯也称思维传统。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较大影响的思维模式。我们没有上过*花思维,*思训练,娃的思维培养,是在阅读中,在生活中,在具体的应用中一点点积累并固定下来的。她的各科老师一致评价:一看就是阅读喂大的孩子,有主见、有思想,爱思考,非常稳当踏实。总体来说,以下几个思维品质是我比较注重的:
1.专注力。当孩子在专心干一件事情的时候(玩积木、过家家、看书等等),尽量不要中途打扰她(喝口水吧,吃个水果吧......)。孩子接触新事物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神经元链接的过程,神经元链接点越多越好。娃3、4岁的时候,亲子阅读1、2个小时都没问题,玩积木、过家家,也很少受到打扰,当孩子完全沉浸在一种状态的时候是非常享受的,对神经元的发育链接非常好。
2.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或者难题,一般都是娃自己想办法,实在想不出来了,才会求助于老师或者家长。不要不经过大脑、不经过思考张口就问,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发现很多人有这样的问题,拿到一个资料、发现一个问题,连想都不想,直接提问,问题层次很低,一看就是不思考脱口而出的,长此以往,个人是得不到成长的。
3.透过现象看本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时政问题(这也是中高考文科类出题母本)引导娃,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美国打压华为、HK问题、祖国妈妈建造航母目的等等一系列时政热点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每次给她讲完,她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领略大国智慧,了解世界运行规则,提高认知程度。其实,世间事,哪有那么简单的?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对以后看人看事、学习工作都有好处。
4.多角度看问题。一个是时政,一个是解数学题,通过这两方面引导娃多角度看问题。比如:针对社会热点,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站在对方的角度看,换位思考;针对数学,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
5.反思总结。具体看《如何让娃更优秀?聊聊闭环思维》。
三、生活习惯
我培养娃生活习惯的核心,是“好好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特别是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好好爱自己,珍惜自己作为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一个健全人的心理,通常有自尊,自爱,自强的三项内在力量,当一个人真正懂得爱自己了,心中才会充满幸福感。如何爱自己?想买啥就买啥?想吃啥就吃啥?想干啥就干啥?NO、NO、NO,这不是爱自己,这是作死。爱自己的前提是完全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阳光的生活状态。
1.规律作息。娃从小就觉少,但是这并不妨碍规律作息,会休息才会学习。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保持规律运动。
2.健康饮食。每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贪凉,不贪甜,低盐低糖、荤素搭配、精粗搭配,喝温水、勤喝水,吃当季水果。从小就是这样,整个家庭的饮食习惯健康,娃也会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娃很少喝饮料(毕竟是孩子,过年过节或者家庭聚会的时候、运动会的时候会喝一点),很少吃汉堡披萨饼干蛋糕等高油高热量食物。
3.注重仪表。注重仪表并不是臭美,而是生活的基本态度。养成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发育的必要条件。 勤剪指甲、勤洗手、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每晚泡脚......保持衣服整洁朴素、大方得体,保护好皮肤和头发,做好防晒。
4.待人礼貌。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温和有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比如,见到熟人应主动用“您好”等文明语言来问候和打招呼;和长辈讲话要用尊称和敬重的口吻;注意饭桌礼仪,正确使用餐具,不能高声喧哗、乱夹和乱丢食物;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买东西要排队等等.。礼貌贵在真诚,是对他人诚挚的尊重,同时亦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巧妙方式。
教育孩子非一日之功,要天长日久才能见到效果。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定力和智慧,帮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