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英语启蒙中走过的那些弯路-讲座回顾

2019-6-17 12:45 原创 · 图片9

昨晚,切妈在微信群作了一场关于英语启蒙规划的讲座,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现在把讲座内容整理了一下:

启蒙过程中的弯路

首先,我相信很早部署英语启蒙规划的家长,大家本身都有着不错的学历和教育背景,家庭之中也有学习的氛围,因此对孩子也有着很大的期望。但有时候,我们没有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安排,或者说把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给了孩子,破坏了正常的语言发展规律,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误区一:零基础启蒙上自然拼读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英语的启蒙,本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她选择的第一套教材是自然拼读Phonics,学习26个字母,并准备了单词卡。大家知道,这么小的孩子,就算教他们阿拉伯数字12345,他们也只是小和尚念经,却不会真正用来数数,那么学习字母也同样如此,我的朋友每天回家抽查孩子指认字母、指认单词卡片,孩子很快就失去了兴趣,那家长也因此认为孩子还不适合开始启蒙,之后就浪费了一两年的时间。

说到自然拼读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有的家长认为自然拼读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把基础打好了再去开启阅读,但首先,这样做会使零基础开始的孩子学习变得十分艰难,因为自然拼读是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在学,而母语的孩子在四五岁开始自然拼读前,已经累积了相当数量的听力词汇,那么当他们学习了拼读的法则之后,就马上明白了这些单词的意思。

比如他之前已经知道了dream,现在知道dr的发音、eam的发音,再这么一拼,就知道dream的意思了,学习完自然拼读之后就能很快过渡到自主阅读。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脑海里,事先没有这些单词的音和意思的输入,那么即使读出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拿着书念得很流畅,但是读完后提问时却发现他们几乎没有读懂书里的意思,这也是因为虽然打好了拼读的基础,但理解没有跟上,也只是在小和尚念经罢了。

误区二:过于强调语法和单词

另外一个误区,就是过于强调文法,死抠语法和单词,简单来说,就是在用我们以前的方式学习英语。比如我一个朋友带着5岁的孩子参加了一个每日一则对话的打卡活动,每天老师会在群里发一段五六句话的对话让大家学习,然而相关的讲解就要讲上20分钟,比如It’s time to take a bath. 现在是洗澡的时间了,老师会给大家解释bath这个词的两种词性和意义,time to do sth的搭配用法,it这个词在句首的几种用法。同样,孩子很快也失去了兴趣。

误区三:过于依赖机构和外教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过于依赖机构和外教。有的家长把孩子很小就送进了机构,在外教的带领下蹦蹦跳跳了两年,但是到头来发现孩子除了会哼几首歌、会认几个单词之外,几乎没有长进。

其实说到英语学习,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声音,有的人说外教一对一最好,可以创造浸润式语言环境,有的人说自然拼读大法好,见字就能读,有的人说背诵新概念最粗暴有效,其实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但为什么学了没效果???

我想说的是,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和应对方法,试想一下,零基础的孩子,每周两次外教一对一,每次35分钟,大家鸡同鸭讲能有多少有效输入??

有的家长觉得纯外语的环境才能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但英语思维的前提是首先要有思维,没有母语作为辅助,做不到完全的理解,又何来的思维呢

同样,在机构每周一到两次的学习,如果回家没有持续的输入和巩固、每天的练习,那么学习的效率是相当低的。

如何规划英语学习路径

好,以上我们聊了聊之前许多家长反馈的走过的弯路和误区,那么接下来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规划孩子的英语学习路径呢?我想,家长们首先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点:心中有目标

我从孩子3岁开始给她英语启蒙的时候,还没有想过以后要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路线,但是就我自己多年在外企工作和在国内外生活的见闻,我的想法就是,学习英语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让他们通过这门语言去打开视野、丰富认知,并学习先进的思维方式,比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青少年领导力等等,这些都是在国外有着良久的沉淀积累而在我们之前的教育模式中所欠缺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给孩子定下了所谓“原版娃”的路线,那么这条路线具体是怎么样的,我们稍后再说。

第二点:脑中有理论

如何磨出英文耳朵?启蒙用哪些绘本?如何挑选分级读物?语感又是如何培养?

我们家长在安排孩子学习道路的时候,不但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他设定最合适的方法。

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家孩子的优越表现,而乱了阵脚,盲目跟风买了一堆书、报了好几门课,但我想说,天才儿童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我们要掌握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事情,对各个敏感期有大致的概念,然后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和与老师的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家长,孩子还刚刚开始听力输入阶段,他们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跟着念出声、做到百分百的输出,这不但是不现实的,也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第三点:手中有资源

关于这一点,也是我极力推荐现在的家长们尽早开始,在3~5岁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开始启蒙。因为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资源十分丰富,像牛津树、海尼曼、RAZ这些国外的经典教材,以及各种原版动画、音频电影,还有外教的在线课堂,在国内也都唾手可得,这在我们以前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这些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充满了童趣,十分适合低龄儿童的认知水平,能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大了,他的母语能力已经很强,认知水平已经很高,但是英语学得晚,水平低,在他这个认知年龄,相对应的母语孩子的读物都是章节小说了,用他自己的英语水平却只能读国外幼儿园的读物,你说他愿意看吗?所以,如果孩子能在3~5岁就开始学习英语,那么他就会跟随原版书一起成长,他的语言能力就越能达到或者接近母语水平
 

另外,现在体制内的孩子上了初中后,数理化学业加重,我看到一些小学就考出FCE的孩子这时就体现出了早学英语的优势,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足以应付体制内一直到高三的英语教材,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数理化上面了
 

第四点,脚下有路线
 

前面提到的“原版娃”的路线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尽量用学母语的方式去学习外语,做到听力先行,累积足够的听力词汇后再通过分级阅读、自然拼读等形式,将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开启自主阅读然后与此同时,再进一步多听、多读,进一步积累词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能有的家长听到有的孩子小学就读哈利波特了,感觉这些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离我很远,和我家孩子没关系。事实上,方法得当,并且坚持下去,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有人都能做到

具体的路线制订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具体的方式方法,以及用过的一些材料。

3岁磨耳朵

3岁起我开始给她磨耳朵,在网上寻找来了当时比较热门的廖彩杏绘本儿歌,像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之类,还有一些经典的儿歌像Old McDonald,不但一有机会就给她听,也和她一起唱跳、跟着儿歌做动作、学习小动物的叫声。我认为这样才是有较的输入的方式,如果只是把音乐作为背景音,不给孩子解释,那么音乐就等同于噪音,是没什么用的。同时,我会在平时创造双语的条件,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我会说,蛋蛋egg,调羹spoon,渐渐地我发现,孩子虽然还不太会说,但已经明白了这些英文单词的意思。

4岁初级阅读

从4岁起我买来了牛津树oxfordreading tree,整个系列有12个级别,作为入门我先买了1~2阶,至今我都很感谢这套教材,因为这套书充满了童趣,不像国内的童书动不动就要讲道理,它幽默活泼,孩子看得欲罢不能,每天睡觉前都要我读上四五本。

使用这套分级阅读材料,每本通常我会念两三遍,第一遍,用中英文双语来讲解,确认他能理解每句话和重点生词的意思,比如有本书提到Giant,可以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告诉他这是”巨人“的意思,跟孩子一起模仿巨人”咚咚咚“走路的样子,也可以重复”Giant -- 巨人 -- Giant“来加深印象。

到了第二遍,读到Giant的时候,可以停下来问,还记得Giant是什么吗?如果孩子想不起来,可以提醒他。从第三遍起,就不要再带入中文了,全部用英文读完一整册,或者不停顿地放完整个音频。如果孩子还是想不起Giant的意思,这次只能用模仿巨人走路的样子,或者笔划巨人高大的形象,来提示他。

这样,一个星期就可以看掉十来本小册子,然后我会把原版的阅读音频找出来循环播放,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她听到一些句子会扑哧笑出声来,我就确认她已经能听懂这些句子了。

5岁阅读拓展

花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看完了牛津树1~2级之后,原本想马上入牛津3~5阶,但是我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后,发现相比1~2级还是有比较大的跳跃,倒不如趁这个时候给她横向拓展一下词汇和巩固一些常见的句子,于是我又买了培生幼儿英语、海尼曼、RAZ作泛读,所谓泛读呢,就是凭着她的兴趣走,多读、快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形成一种语感。而这些分级材料的特点,就是没多少情节,每本只有一两种不断重复的句型,简单易懂。同时海尼曼、RAZ这些教材又是偏百科知识的,对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生活常识也很有帮助。

等做完这些横向的铺垫之后,发现再过了几个月,孩子也能比较轻松地读牛津3~5阶了。那么我在这里说的轻松读,是指她不需要借助太多的中文辅助,能很快地理解整本书的意思,也会念一些单词和简单的句子。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时间节点有些不同,所以这个时候(5岁不到),我也没强求她要把整本书都念下来,只要她能看懂,能体会到乐趣就可以了。其实,一直到大班,开始读牛津8~9级时,她才愿意把整本从头到尾念完。

6岁初桥梁、初章

大班念完牛津树9、海尼曼G2、兰登第三阶、还有加州一年级教材之后,我给孩子测了一下AR水平测试,这个时候她的阅读水平大概在2.5左右,也就是美国小学生二年级第5个月的阅读水平,于是我找来相应水平的章节书,比如疯校My Weird School,Junie B Jones等等,她也能比较流畅地阅读了。现在到了小学二年级,可以阅读像Harry Potter,Holes等这样几万字的章节小说,而现在我要做的只是帮她寻找相关的图书和音频资源,已经基本不需要我带着读了

经验总结

回顾了一下孩子启蒙的这几年,我觉得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是遵循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3~5岁的时候大量的听力输入,兴趣第一,在这个阶段不强调认字和指读,主要让她积累听力词汇量。有了这些基础后,在5~6岁再强调自然拼读的规则,找一些简单的练习册或者拼读读物,掌握第一批单词的认读,同时继续保证听力的输入,听一些较高级别的绘本、看一些原版的动画片,让她开始过渡到自主阅读;而现在上了小学,她的认知水平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准,再开始强化拼写、开始接触语法和写作

第二,  是在启蒙阶段尽量做到亲子陪伴。

帮她寻找资源,有计划地安排每天的听读的内容。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这样做很辛苦,但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在选好教材规划好之后,每天亲子阅读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但是每天在家花20分钟,这样坚持下来的效果,远胜于每周去机构蹦蹦跳跳一小时。另外,还建议大家在家里设置阅读区域,给孩子创造每天阅读的环境,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相信在前期家长投入越多,后面就越容易放手。还有妈妈老是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好怎么办?自己有口音怎么办?一句话:学啊!就算我自己,就算当年考过专八高口、在美企呆了十多年天天用英语开会写文档,依然是跟着孩子念绘本,才知道原来河马的全称叫hippopotamus啊!原来天王星叫Uranus海王星叫Neptune啊!到现在,娃开始看哈利波特、开始看希腊神话,有些生词也让我开始汗颜,我和老公也会每天翻翻单词书、坚持每天读英文的网站。所以,是该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们再次学习的机会,就算对英语没自信的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点读笔、一起听音频、一起开口模仿啊!而且现在的这些分级阅读教材,比我们小时候的Han Mei Mei and Li Lei有趣多了,我们常常和孩子一起被逗乐。

第三,  是不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抬阶而上。

不用盯着一套分级读物,以每一两个月就升一个级别来沾沾自喜,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缺啥补啥,既有精读,又有泛读,既有垂直进阶,又有横向拓展。举个例子,在牛津树读到5~6级别开始,书中不再只是简单的日常生活小品了,而是引入了Magic Key这个神奇的物品,带着孩子们上天入地,穿越历史和未来,那么如果没有一点科普常识和历史小知识,是很难读懂这些故事的。就算一味地让孩子念,他们可能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这个时候,我就会给她找来像国家地理百科、DK百科全书、以及一些相关的视频,跟她一起看一起讨论,这样才是真正在阅读中收获知识的过程


回应2 举报
赞17
收藏92
6年前
牛5以后需要补什么认知。我怎么没感觉到什么历史科普这些啊
5年前
怎么加微信
发布

推荐阅读

Chelsea妈妈
Chelsea妈妈
2010
作者热门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