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打开小花生,发现涨了很多粉丝。应该是因为昨天小花生公众号发了一篇我的采访的文章。大家从公众号来到小花生,应该是希望了解一些细节的内容。
接下来我就会对公众号的一些内容做一个简要的说明,然后再说一下,大家如何去找具体执行路线。
01 关于采访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是编辑电话采访我后整理的,所以有一些熟悉我的家长能看出明显不是我的风格。本人有自己的圈子,小花生只是作为我一个平时记录孩子每月学习进度的工具,小花生的公众号我也早早取关。
当编辑说要采访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拒绝的,然后听说可以语音采访,时间也不长。我觉得如果把自己经验分享出来,可能会对其他家长有帮助就答应了。
采访一共分为两轮,第一次是45分钟左右,后来又有10来分钟左右的补采。
在第1次采访中,我拒绝提供我的个人信息、毕业院校、孩子所在的地区以及获奖经历。主要谈了一些辅导孩子的经历,后来在第2次补采中特意问了这些信息。我也没有明说,只是大概说了一个范围。也说孩子经历不值一提。
现在比赛都被取缔,那个奖还是一年多以前考的,今天迎春杯都取消了,迎春杯的配图也是错的。并且我没有说考了几年级的二等奖。我也没说是年级第一,只说了绝大多数是满分,稍微有常识的家长都知道,现在都不让考试了哪里有第一。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挺有意思的,首先想确认我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又把我提供的信息做了一些加工,模糊了真实性。
那个Top3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个,毕业后还在老提自己学校的往往是混的不怎么样。在看到初稿之后,也明确提出要他们删除这个说法。包括我重点了关于高思导引系列,主要的做题就是导引,但是他们把主要篇幅放在了摩比爱数学。
其实这个套路我很清楚,在采访之前心里其实已经有一个人设。所有信息都是让预订的人设上去贴近。总结起来,这两次采访的结果就是,最终发布的文章成功的避开了我所有的干货。
02关于小花生
我在采访中明确反馈,小花生的APP越来越差(当然是我个人的感受),包括公众号“号称”百万粉丝,但是文章的阅读量还不及一些20万粉丝的阅读量,这里面其实有个逻辑上的问题,如果文章阅读量高,那么这个粉丝数就经不住推敲,如果粉丝数高,那么就是打开率低。
首先是公众号的干货偏少。我猜测大部分编辑和产品经理应该是没有小孩,所以一些思路还有一些话题明显是不符合家长的需求的,不是不是水平的问题,编辑很用心,但就是没有阅历和共鸣。
打个比方,就像你看春晚,里面是有一些尬聊与过时梗,虽然春晚收视率比较高,但是口碑一直很稳定。
03关于细节
既然大家来了,肯定是冲着干货,总结一下,路线就是:高思课本+高思导引,以及部分大白本。
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可以看一下我书房里面所有奥数书籍,另外我有一个专栏是关于奥数的,也可以读一遍。如果想看一些更早的文章,可以去公众号“睿爸小屋”找一下匿名爸专栏那里面有20多篇,可以慢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