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快两年了两个孩子都已经适应了国内学习生活,有了新的朋友,回头看过去的6年,经验和教训都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长路上的经历。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总结回顾,给未来一些回忆与思路。总结回顾中,梳理出孩子们一路成长过来读过的好书,制作一个“扫盲进阶之路”系列书单,包括英文,法语,科学,艺术。
1.快乐放羊的0-3岁
儿子们小时候没有任何外语启蒙,抱着3岁之前不影响母语的想法,一直让他们快乐成长,没有早教班也没有任何兴趣班,连幼儿园也是选择单位的公立幼儿园,没有去双语私立幼儿园。4岁之前只是带他们看了一些绘本,另外就是男孩从小必备的《轱辘轱辘转》和《忙忙碌碌镇》,书被翻旧了,至今被我收藏在书柜里纪念他们的幼儿时光。还有一本《妈妈我爱你》是亲子阅读最喜欢的一本,但是为了告诉孩子犯错了妈妈也会爱你的,到现在回头看,初心不变,但做的不到位。另一系列他们非常喜欢的是翻翻书,最爱的是小玻系列里那本《小玻在哪里》,百看不厌。
虽然没有外语启蒙,没有早教和兴趣班,但有两类启蒙一直坚持,一是逻辑狗,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从1级到5级,每本不落的练完了。另一项是体育,一岁多滑板,2岁生日送的自行车,3岁轮滑,全是自己磕磕绊绊的自学会了。
2.被动外语启蒙的4-6岁
全家的生活在他们3岁半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变化,孩爸被公派去加拿大🇨🇦,至少3-6年,孩子与我面临艰难的选择。刚上幼儿园的他们,刚适应集体生活,但经常容易感冒咳嗽。我的工作正在关键成长时期,有非常好的工作平台。在全家人的共同商量后,决定老人陪着孩爸去加拿大🇨🇦带孩子,我在北京留守。
作出决定后,我们给孩子制定了全新的学习计划。首先将外语启蒙延后,觉得还是让他们在英语母语国家去接受正规启蒙,二是带他们钢琴启蒙,确定他们是否喜欢,避免加拿大买了钢琴不喜欢学,投入太大。关于音乐启蒙,我们选择了中国儿童中心的钢琴入门课程,非常感谢那位老师,对孩子更有耐心非常温柔,方法也比较生动有趣,10个孩子左右的小班课,还有外国小朋友也来学,氛围很好。上完三个月钢琴入门课程,就果断找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个研究生一对一开始专业启蒙,把起点定好打好基础。
与此同时,孩爸办出国手续,我通过网络研究加拿大教育体系和学区。加拿大小学是从类似国内的学前班开始的,4岁入学,但他们叫幼儿园,两个年级JK和SK,有些学校甚至两个年级混班教学。最终我们选择了安大略省2000多说小学里面排名Top10的小学作为入学目标,孩爸先过去租房子和安家,10🈷️国庆休假一个月,送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过去落脚。送他们入学就像把幼儿园入学重演一遍,第一天还好,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换学校到底意味着什么,老师让我们把孩子送到门外就赶紧走,我都在角落里看他们户外活动。放学后跟孩子交流,在陌生环境里的恐惧和孤独感让我心疼,但是也必须咬牙坚持。但最艰难的时刻却是几天后我假期结束需要回国,那天还是万圣节🎃,他们第一次入乡随俗,跟本地孩子穿上节日道具服去学校上课,但是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我这次送他们上学是要离开很久看不见,所以抓着我不放,哭闹不肯进教室,连校长都被惊动出来沟通,最后校长一番话让我第一次体验了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校长告之我们,他们能努力的都尽力了,由于妈妈今天要回国,他们不愿意上学,学校不能强迫拉孩子进教室,希望我们把孩子带回去安抚。就这样,我们回家带着孩子们,在家跟他们告别。
他们的幼儿园生活是在怎么听懂老师的意思开始的,我们只是告诉他们上厕所怎么说,其他的什么都没教。班上很多华裔孩子,还有两个刚移民过去的娃,正好帮助他们翻译。加拿大学校都有义工助教,一般多是全职妈妈一类在学校帮忙,由于学区华人多,幼儿园的助教义工是这台湾女士,孩子早从该学校毕业多年,但仍旧当义工很让人佩服。她一直在班上和课间帮老师维持秩序,特别是提醒孩子们不要用中文交流,必须说英文。
4岁是加拿大正规教育的入学年龄,所以他们正好跟着本地孩子开始认读学习,没有字母学习,没有音标,直接就是phonics 一类,告诉孩子怎么认读单词,发音规律。学会后,儿子们不认识单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基本发音不会错,这成了阅读的第一步。所有孩子掌握了怎么认读单词后,就开始了单词过关游戏,一共100个单词,10个单词一组,按颜色表示递进顺序,孩子们带回家由家长带领孩子听写,完成一组交回学校领来下一组,全部完成后,给个单词过级小证书,奖励孩子。
这样半年后儿子们能听懂老师说话了,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不会开口交流回答问题。一年后可以简单绘本,但是进步非常慢,回家后依然中文,放学后和华人同学都是中文。我们开始了启蒙路上的第一次反思。
我和先生观察反思后,发现把国内学区教育思维放到儿子们身上并不适用。学校绝对是顶尖小学,整个学区都是华人聚居,由于华人重视教育,纷纷搬来此地,造成这所学校良性循环,生源和家庭教育都很优良。但对于我家的情况,他们不是本地出生,家里有没有英语环境,老人们都不会英文,儿子们班级里面19个孩子15个华人孩子,是所谓的清华班,清一色华人,仿佛没有走出国门。
有了启蒙路上第一年的教训,我们毅然搬家换学校,去了一所排名1000名左右的小学,果然入学后班上20个孩子,加上他们俩才5个亚洲面孔,一个还是韩国🇰🇷孩子。随后的一年,孩子突飞猛进,在家都开始说英文。虽然第一年进步小,但是牛小基本功扎实,单词认读全靠第一所牛小打下的基础,第二年的渣小完全不教,每天放羊没有作业,听力口语问题解决后,我们开始了新的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开启了另一扇世界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