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历史拓展-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春秋-01

2016
2022-12-2 14:23 原创 · 图片14

放在最前面

书海浩渺,经典无数,尤以史书,最滋养孩子。5000年中国历史,留下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这些中华文明的历史璀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孩子从小读历史,能够从历史人物上学习做人,理解为人处世的原则;从历史故事中获得见闻,拓宽眼界,辨别行动方向,树立人生目标。

从小培养孩子读历史,实际上是让孩子站在先人的肩膀看世界,以史为鉴,启迪智慧,熏陶大格局。这是很多父母无法身传言教的,却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

周末抽空安排历史主题,第一次插链接,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之前写的历史启蒙绘本推荐帖,本周历史进行的是春秋主题,我可以带着拓展阅读,让孩子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靠老师的拓展了。

https://www.xiaohuasheng.cn/blog/80260b4be5858588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 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幼儿趣味中国历史绘本 春秋战国 [3-6岁]2903人有 · 评价871 · 书评1陈丽华明天出版社 / 2019-06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美绘版 春秋故事585人有 · 评价314林汉达 雪岗 编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18-11


漫画上下五千年: 春秋争霸545人有 · 评价302 · 书评3洋洋兔 绘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3-06


给孩子的国宝档案2-从春秋到东汉538人有 · 评价124狐狸家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22-2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称“郑庄公”。

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领兵与之战于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时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史称“繻葛之战”。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庄”,故史称“郑庄公”。

在执政期间,政治上,郑庄公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郑庄公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郑武公(?   ―公元前744年),姬姓,郑氏,名掘突,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   。

周幽王被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务时灭亡虢国,嫁女并杀死主张进攻胡国的大臣关其思,袭灭麻痹的胡国,使郑国逐渐强盛,为郑庄公小霸奠定基础。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

公孙子都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很受郑庄公的宠爱。孟子曾赞扬他说:“不知道公孙子都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没长眼睛的人。”公孙子都平时恃宠骄横,且他武艺高强,箭术高超,百发百中,无人可比。他一直对颍考叔非常不服气,总想显示自己比颍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郑国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

这年夏天的五月。郑庄公在王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但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却为了争夺兵车而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目中无人,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考叔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眼看就要攻破城门。公孙子都看见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非常嫉妒。他觉得不能让这么大的功劳被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

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后面会射来冷箭。这位勇猛的老将军一个跟头摔了下来,气绝身亡。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颖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到了卫国,于是,许国的国土便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虽然郑庄公后来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颖考叔,但怎么也狠不下心来严厉惩罚他。同时,郑庄公又觉得如果不惩罚那个暗害颍考叔的人,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鲁庄公(公元前706年10月5日―公元前662年8月11日),姬姓,名同,为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任君主,鲁桓公与其正妻文姜所生嫡长子。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携文姜出访齐国,鲁桓公发现妻子文姜与其兄长齐襄公乱伦私通而斥责文姜,最终齐襄公派人将妹夫鲁桓公杀死,鲁桓公长子姬同继任鲁国国君,是为鲁庄公,在位时间为前693年-前662年。  

公元前686年,弑君自立的公孙无知(齐前废公)被国人杀死,鲁庄公因支持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继任齐国国君,从而与在莒国流亡而抢先回国即位的公子小白(齐桓公)结怨,次年,齐、鲁干时之战,鲁国战败,鲁庄公被迫处死公子纠,并将管仲押回齐国。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从而带领鲁军击败齐国。左传经典篇目《曹刿论战》即记载此事。

公元前681年,齐、鲁柯之会,多次战败而失地的鲁国将军曹沫(疑是曹刿)在盟会上挟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所占鲁国土地,齐鲁签订盟约,自此,鲁庄公在位时期,齐鲁关系相对和睦。 

鲁庄公有三位兄弟庆父、叔牙、季友,他们的后代在鲁国政坛世代承袭执政之位,势力逐渐大过国君,控制鲁国,被称作三桓(即三支为鲁桓公后代的家族)。


卫懿公卫赤(?—公元前660年),姬姓卫氏,卫惠公之子,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八任国君,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60年在位。

卫懿公继位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喜好养鹤,竟赐给鹤官位和俸禄,因此遭致臣民怨恨。公元前660年,赤狄攻打卫国,卫懿公兵败被杀。

记下来发现内容比较多,感觉一个周末做不完,但是又是值得记下来的,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然又是拖下一次,坚持吧!


回应2 举报
赞4
收藏18
1年前
真好,感谢分享!学习了
1年前
anyamom 真好,感谢分享!学习了
谢谢支持😁一起历史启蒙
发布

推荐阅读

Outlier
Outlier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