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趟北京之行,刚好是跟一个朋友,她是非常有经验的初高中语文老师岳姗姗一起出差,再加上去了豆神教育的总部,学习参观。和MAX的男神们,豆神教育的赵王爷,爪老师(全国最好的语文老师之一了吧)见了个面,讨教了些问题。写下这个总结文章,给大家。
文章很长,建议先收藏,再观看!!!
学前语文学习重点
如果你问一个专业的学业规划师,语文更难还是英语更难?懂行的都会说,其实语文更难。而语文因为是我们的母语,很多家长却往往把它忽略了。
大家看一下上面这个图,这个是高考的英语和语文成绩分布图。可以从图中看出来,由于现在的父母对英语都非常非常的重视,所以英语的高分段学生的分值比例呈现是个倒三角形,而语文却往往被忽视,是个正三角形。
所以我们行业内有一句话叫做:英语是筛选会不会规划的家长的,数学是筛选学渣和学霸的,而语文就是区分学霸和学神的。
道理很简单,但凡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在中等及其以上的,拉开分数的一定不是数学和英语,而是语文。
到底什么是语文
到底什么是语文呢?语文=语+文,其实就是语言逻辑+文学素养。
语言逻辑需要培养理性脑,文学素养需要培养感性脑。当然文学素养里面也包含了理性思辨的部分,所以也是有理性脑的部分。
也就是说完整的语文,应该是让我们兼具理性脑和感性脑,让我们塑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我们增强幸福感的。
语文分为输入和输出,输入就是体验生活,阅读他人的经历;输出则是将这些输入内容的经过化学反应,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待世间万物,有一套自己既定的逻辑判断和理解。
语文要过三关。学前识字关,小学阅读关,中学应试观。这就引出了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重点之一,学前的重点一定是识字关,是要让孩子在学前大量识字的。
学前识字观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踩雷的方式啊。在MAX小时候,我给他采用叫顺序阅读方法。
就是先认识字儿,再组词,最后造句。这样的后果,就导致孩子的兴趣非常不高。所以那时候常用的软件和书,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叫四五快读。
如果你现在问我,我给我们家二宝会采用什么样的认字方法的话?我会采用逆序认字法。
就是通过现在比较成熟的语文分级阅读的书籍,把文字放在阅读书段上,以重复复现的方法让孩子认得。只可惜在max那个时候还没有语文分级读物的概念。
顺序识字和逆序识字,它俩的具体的区别可以看上面这张图。
那有很多家长问了,识字类的软件能不能用?我的答案是可以用的。比如像洪恩识字、熊猫识字这种都可以,但是不要把它当做主线。这跟英语的习的方法也是一样的。英语的词汇放在动画片儿中,放在分级读物中去解决。
APP类,618都有大促活动,如果有需要,可以加我私信(wuwang412)备注“团购”领取。
分级做主线,识字用软件,做配套。
阅读的几个阶段
说到了阅读,其实孩子阅读一共其实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撕书期。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喜欢撕书是正常的,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选择孩子用布书,或者是直接纠正他的撕书行为就好了。
第二个阶段叫翻书期。这个时间段孩子不太认字,或者认字儿了他也不喜欢读字,他会大量的去看画,然后去翻书。
很多父母在这个阶段容易问孩子:你看不看得懂?这是极其错误的。翻书期的孩子,家长不要去打扰,不要去打扰,不要去打扰。有的孩子翻书期会很长,家长要学会等待。
第三个阶段:图画期和故事期。在孩子幼儿的这个阶段,父母要跟上去给孩子做一些亲子的阅读和共读,去探讨这个绘本。
最后一个阶段才是符号期。这个时间或早或晚,每个孩子不同,但是大体在4岁左右。
关于亲子阅读的坑
如果你的孩子在一二年级或者是三年级,你还在给孩子大量的主要去做亲子阅读的话,这个坑是一定要避的。
亲子阅读是帮助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的一个方式,但是记得这是一个过渡行为。可千万不要以为是越长越好。
亲子阅读是叫被动输入,而阅读这个行为,自主阅读这个行为是主动探索的过程。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年级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妈妈读一页,孩子读一页,妈妈读一页,孩子读两页,慢慢过渡到妈妈读一页,孩子读三页,就是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过渡的。
关于幼小衔接
总有很多家长的孩子是在中班升大班,千万记得一定要去上幼小衔接❗。不是别的原因,而是要通过幼小衔接去扩大孩子的识字量。
当我们见的孩子多了,你会发现很多低年级孩子数学不好的核心原因不是数学不好,是语文不好。核心的问题是:题读不懂,落字,丢字和串行。
经常有父母把数学题再给孩子读一遍,孩子就会做了。这类数学的问题,不是数学的问题。而是语文的问题,是识字量的问题,是阅读理解的问题。
初高中语文
如果是5-6年级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针对性提升,尤其是有小升初择校压力的。
初高中阶段相对更好,因为孩子的经历更丰富了,学校试卷也做得不少,结合逻辑思维,用归纳来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事半功倍。
初高中阶段,看书资源可以偏向于多投喂一些更有深度的书本,当然不要抱太大希望,想想咱们初高中的时候喜欢看什么。把看书当成一个爱好,才能更持久。
这个阶段,多了解一点历史,看看纪录片,看两三部好的历史电影之类的,对文言文学习了解背景是有一定帮助的。一般语文好的娃高中是吃老本的,高中阶段主要是通过经历和阅读,让自己的三观变得更成熟,进一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成绩一旦上去,持续一段稳,那么后面就难掉下来了。
关于应试作文
有很多家长总是对应试作文不太理解。其实作文≠应试作文,写作更不等于应试作文。
应试作文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结构清楚、主题鲜明的体现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同时一般还带有文采要求。
因为有限制,有束缚,所以很多孩子们都不愿意写作文。
写作,一定是我们有沟通表达的欲望,我们才会去动笔,不一定就是写文章,也可能是找人聊天/拍视频/写书/编剧/拍电影,这些都是和写作相通的。
语文很大,大到无边,但不需要标准化考试,它是塑造我们精神世界的。
而应试语文,它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因为是标准化考试。所以最大限度地撇掉个性化的部分,保留共性的东西。
即便是主观题,作文也是考共性的内容,既然是共性的部分,其实就很简单,标准化考试有标准化答案。
应试的阅读和作文都是可以短期提升的。短期提升的前提就是,孩子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可以进行抽象的深度思考。
理论上来说,我判断孩子阅读作文能短期快速提升的标准是:
1、语言表达流畅,几乎没有错别字;
2、书写比较工整。
有这两点在,再加上答题逻辑的加持,提升就会很快很明显,少则半个月一个月,多则半年。
如果咱们孩子卷国内教育,那么小学阶段,让孩子把基础打牢书写工整,以及尽量多看书(纯爱好),是比抓阅读作文更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生活体验。
有的家长认为就是一定非要去哪里玩打卡,其实不是的,真正的生活体验。而是在玩的过程当中,孩子需要对ta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思考。
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孩子可以思考名胜古迹修复的意义,可以结合不同地方对遗迹的保护力度,来思考背后的原因。再比如在路上散步,可以停下脚步,去观察一朵花开,一只蜗牛慢慢爬,去观察自然界的哲学。
小学阶段,我非常鼓励孩子平时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相比较看到了什么,我认为想到了什么更重要。因为这是塑造我们每个人不同精神世界的材料。
小学作文主要是纪实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加上非纪实的想象文,可以不用那么纠结非要都写好。
因为中考作文只考写人写事的记叙文,高考是考议论文。都侧重孩子对人对事的看法,观点提炼。
小学能基本文从字顺,就差不多了,如果比较焦虑的家长,可以报个作文班,避免自己发疯。
应试作文,我也还是坚持“真”,这是第一位的,就像做菜的食材,食材好,其它烹饪技巧和调料,都是锦上添花。
现在中考的作文,最简单的打法,就是准备5篇左右不同素材的自己的文章,考场上,直接改开头结尾等用上。
高考作文,也是有一定的捷径的。孩子要想真的提高的作文水平,肯定是要花不少时间去练习和打磨,对于初高中生来说,性价比不高。真正热爱的娃,会挤时间出来写,但这是ta的爱好,人家喜欢写,没法比。
总结起来就是:小学阶段尽量不额外做试卷,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熟悉字词句,广泛涉猎。作文头疼的可以报个班。
小学高年级开始,可以考虑攻一下阅读理解,找懂的老师点拨,尤其是有小升初压力的。小升初暑假,到初中阶段,可以攻一下阅读和作文。熟悉一下应试逻辑,提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