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的高中时光过半,我越来越庆幸在她小时候报了各种兴趣班,培养了一些闲散的爱好。
糯米的学校相对宽松,即便如此,等穿过夜色回到家里,她也已经在学校度过了15个小时。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糯米回到家,往往会先弹拨一会儿尤克里里。
尤克里里是她新学期的选修课,再加上适合自弹自唱,因此成为了不二新宠。
周末,或者不上晚自习的日子(请假放松),她会从小破站找教学视频,学一首新歌,边弹边唱。
除此之外,她往往还会花大半天时间画画。有时,她连续好多周末捣鼓一个作品,发一发小破站,多数时候只是随心所欲地画一画。
前两周,她忙着设计班徽,参加学校的班徽设计比赛。
每当看到她抱着iPad 窝在沙发里专心画画,我都特别感动,觉得这样全然投入的时刻很美好。
糯米也常常分享这些特长给她带来的快乐:在学校乐团认识了新朋友,一起八卦、吐槽;堂而皇之地躲过晚自习,去活动室排练;随手画的卡通小人被同学珍藏……
多少孩子的高中只有学习,而这些兴趣爱好使得糯米能够实实在在地触摸生活。这多好啊!
我们有个错误的观点,认为高中的任务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之外的任何事都会导致分心。
许多家长会跟孩子说:“现在弄这些闲事纯属浪费时间,等你考上大学了再学不迟!”
殊不知在高强度、高压力之下,快速放松才是重要而稀缺的本领。
中学的孩子每天都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同科目轮番上场,要听课、做作业,更重要的,大脑要整合知识,搞定新问题。
倘若换做我们大概率是学不动的,3、4个小时就极限了。
我的亲身体验是,一天忙下来,晚上只想躺平刷手机——倘若不想办法放松大脑,接踵而至的就会是失眠。
孩子们正处于大脑迅速成长的时期,脑力持久,活跃度远超我们。可是即便如此,也耐不住日久天长的持久战,仍会疲惫不堪。
如果不找到有效的放松方式,孩子就会像一根长时间拽得很紧的橡皮筋,失去弹性,想松松不下来,想再紧一紧却抻断了。
在学校里,不乏这样陷入苦学的学生:学习效率低,疲于应付各种功课;只知道机械地刷题,很少反思学习方法。
更糟糕的是,每年,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学生突然就无法上学了,陷入休学困境。
需看到的是,很多学生尽管没到抑郁、焦虑休学的程度,却早已陷入心理的亚健康。
在大学的心理咨询室,我常常听到这些从高考拼杀过来的佼佼者说,“老师,我那会儿不知道自己焦虑/抑郁了。”
孩子们在高压中习惯了,麻木了。努力学而学不上去,结果是自己无比挫败,却被老师、家长说娇气,不够努力。
许多孩子会自救,撒娇耍横,向父母争取放学后刷手机的自由——倘若没有这样的放松时间的话,人就要疯了。
当然,更好的选择是奔向兴趣爱好,无论音乐、美术、书法,还是运动,都是学生们放松的法宝,是对抗高压环境的良药。
即便下了晚自习很晚,也不妨允许孩子写一会儿书法、弹一会儿琴。这样心无旁骛、屏气凝神的时刻,多么宝贵啊!
这些闲事看似占用了睡眠时间,实则让身心得到放松,让睡眠质量更好。
放松不仅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提升专注力、记忆力,还能促进无意识思考,激发创造力。
这不仅是被脑科学家反复科普的,也是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千万不要剥夺孩子放松的权利。
https://mp.weixin.qq.com/s/3uIgNUs1-zdeUd93t1Uz2g
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他在学校之外有生活、有乐趣。
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