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关于如何引导学龄前儿童数学的启蒙,我一直是家庭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养育姐妹俩十多年的过程中,我深感数学启蒙的重要性,在姐姐四岁左右,她对拼图非常感兴趣,我当时很感慨,写下了《拼图是孩子最好的智力游戏》的文章。由于我本身曾是中学数学老师,有着一定的严谨态度,所以想写关于前龄前儿童的数学启蒙文章,迟迟不敢下笔。后来妹妹的出生,又开启了新一轮数学启蒙的执行计划,在2016年我又对思维导图的学习有兴趣,所以再养育妹妹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用思维导图为主线,全方位地开启了亲子阅读、手工活动、节日主题、及古诗、科学、历史地理的启蒙,小朋友动不动对我说,妈妈,我们一起做个思维导图吧。在养育妹妹的六年里,目标越来越清晰,执行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也希望我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能给予各位妈妈们启示。
关于家庭数学系列,我会分为,学龄前儿童篇(零到六岁左右)、小学篇和初中篇三部分。
在写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启蒙系列文章时,我其实也挺犹豫的,到底是按年龄段来写,还是按数学思维方法来写或是其他的形式来写等等。
学龄前儿童(零到六岁左右)数学启蒙的系列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来写,前两章是写关于数和形,因为数学是数和形的统一。后三章是关于数学启蒙附带的思维训练、及介绍一些书籍和有效性的建议。
第一章 从数数开始,培养孩子的数感
第二章 发现图形之美、感受几何之魅力
第三章 浅谈如何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
第四章 关于数学的绘本故事及家长必备看的数学书籍
第五章 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启蒙,家长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建议
我觉得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小循环多反馈,螺旋式上升的,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更是这样。多注重兴趣点的挖掘,给孩子时间去观察、体会、探索,花时间去帮助孩子内化,学会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这才是数学启蒙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 从数数开始,培养孩子的数感
原文如下: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所以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启蒙一定要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对于学龄前儿童才更具体、更直观,也会更加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我记得小朋友对我说过一句话,具体的内容忘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妈妈你告诉我的事情不一定能记住,只有我自己去动手做了,我才记得牢。的确是这样的,我始终认为,孩子要有观察、体会、参与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比知道结果重要的多。
如何正确地打开学龄前儿童的启蒙路线,除了要孩子参与体验的过程,还要关注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家长应该在生活中适时地进行引导,过程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孩子在发现、观察、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好奇心,还会开启科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启蒙。
一、在生活中从数数开始:
1、从数数让孩子感受对应的关系:
孩子们的数学启蒙最初是从数数开始的,一岁多开始讲话、学走路、上楼梯时,我们大人就教宝宝们开始数数,一个个地数1、2、3、4⋯慢慢大了,两个两个的数1、3、5⋯ 或是2、4、6、8…还可以跳着有规律的数1、4、7⋯ 或5、10、15⋯ 在数数中体会到数字的变化,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这些数数的游戏,在生活中随处可数,开始一定要结合物品进行,用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数字。我记得姐姐在不到两岁时,就会数1、2、3⋯ 最后能一口气能数到10,有一次,我问她这有几个苹果时,她居然是一口气数到10,我才发现孩子对物品和数字没对应起来了,数数要和物品一一对应,这就是孩子最初建立的对应关系,告诉孩子物品指一个数一个,到最后一个物品就是数到几。
姐姐到了二岁左右,对数字特别敏感,喜欢认车牌号。那段时间喜欢上了天线宝宝,看到红色的车说是小波的车,然后一个个地念车牌号,乐此不疲地整天念车牌号,顺便把英文字母和数字都认识了。
我记得2008年春节,姐姐刚刚过完三岁的生日,我们带着她去了趟云南旅游,在丽江古城吃饭时,有人感叹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用筷子吃饭,而且还用的那么好!就问道你几岁了?没想到姐姐伸出三个小手指头,下午另一个游客也问到同样的问题,她却是左手伸出两个,右手伸出一个手指头,第二天再问这个问题时,就改成了左手一个,右手两个,而且这两个是岔开的手指头。哈哈,姐姐的幽默把人家逗乐了!当时也把我给惊到了,刚刚三岁的孩子,已经对数字3有了自己的认识,明白了3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出来,1+2=3、2+1=3、1+1+1=3
等到了四岁前后,孩子再抽象成数字符号,会有写数字的欲望了。印象中姐姐写数字比较顺利,但是妹妹有了自己的创意写法,
(在四岁半左右,自己一口气写的数字,从1写到14,无师自通的自创数字体系)
当时给妹妹只渗透数学的兴趣,没有教写数字,她完全是在自学自悟出来的,我还反思妹妹为什么能把有些数字、英文字母能写反,是因为刚四岁那段时间,迷上了一款几何桌游,是拼各种图案的,在拼的过程中理解了对称性,于是英文字母和数字有了自创的品牌设计。
(这张是在五岁十个月写的,也是无师自通一口气写到100)
2、让孩子体验数字在指尖上舞动:
到了五岁前后,孩子会利用抽象的数字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开始了算式的学习。我记得小朋友在四岁十个月会自己思考琢磨,两个二加起来是多少?两个三加起来是多少?两个5加起来是多少?然后自己用手指比划着数,得出结论非常开心。然后继续研究3个5相加、4个5相加是多少? 最后一脸自豪地总结到,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4个5相加是20,我表现出非常惊讶的样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她对我说是数手指得到的,非常骄傲地说,我厉害吧!后来她考我,问我2个5相加是多少? 我就故意磨时间在思考,她就趁这工夫在心里默默地算,其实也就是在心里数手指。我故意在思考之后说错了,她可高兴了,告诉我结果是10,然后不屑地对我说道,你还是数学老师呢?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充分体验数手指的快乐,感受数字在指尖上的灵动。如果你认真去观察,会发现小朋友数手指会出现三个阶段:
最开始的阶段是两个数都是从1开始数,然后把刚才两次数的指头放在一起数,又是从1开始数的,数到10时不够用,会借用我的十个手指头,这个过程会经过一段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小朋友发现不需要我的十个手指头,她在数完10之后,会继续用自己的手指头倒回去再数,也就是对自己的手指头反复再利用。
第三个阶段是小朋友数手指不再从1开始数起,而是从第一个数后面的数字开始数起,只数加数,数到几答案就是几,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能节省手指数。最后一个阶段,虽然不用手指了,但她在心里数手指,在她"思考"过后基本上说出正确答案。
关于数手指,好像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印象中姐姐小时候数手指的情况较少,记得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会用到手指的。而且数手指的每一个阶段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我是在观察妹妹数手指头总结出来的。的确她在一次次地数手指中,不仅体会到数字在手指尖跳舞灵动的样子,而且数手指给她释放出一个研究的空间,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所以一定要孩子去体会这个过程,自己去发现琢磨,给孩子试错的时间,孩子也会慢慢地喜欢上这样的研究过程,还会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大胆猜想,然后保护他们的兴趣,鼓励孩子去应证自己的结论,我觉的这才是数学启蒙的重点,这也是孩子们最初有着探究精神的宝贵之处。但往往孩子在最初的数手指头,被我们简单粗暴地伤害了,我们会不满地对孩子说道,这么大了还数手指,这么简单的题还数手指。孩子在这样的伤害语句中体会不到数字的快乐,只会越来越紧张,见到数字就头疼。
小朋友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后,兴趣点被提高了,还继续问我100个5相加是多少?她当时很好奇,难道需要好多个手指头来数吗?我说,这就是要学乘法了,因为加法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必须开始学习另外一种高级的运算,这就是乘法,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样的回答,会让她知道数学的学习是有关联的,还会进一步期待乘法的学习。
3、数字的学习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一个过程,一定要在生活中去感受:
小朋友在五岁十个月开始,喜欢研究数字的组成,自己通过卡片的摆拼发现了每个数字有不同的组合,比如8的组合,可以是8个1相加,可以分解成1和7,2和6,3和5,4和4,还可以分解成4个2,2个3和1个2,3个2和2个1,2个2和1个4,2个1和2个3等等,玩的不亦乐乎,这些完全是她自己得出的结果,她边拼边总结,我都一一肯定,她玩的甚是开心。
让孩子体会数字的快乐,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让孩子多方位地感受数字的变化。
(小朋友当时用的是英语单词卡片,我在厨房做饭时她在旁边拼的,边拼边总结,变化的太快,来不及拍照留念了,昨天又让她用扑克牌来演示了一遍,也算是复习了。)
在小区里散步遛弯时,常看见一些狗狗,她就喜欢看狗玩耍,每次都追问我,为什么我们家不能养一条狗狗? 省去回答她的一万个理由⋯在看狗玩耍的过程中,我们就边聊天边进行数学的学习。她会说,妈妈你看有2个狗狗在追着玩,另外3个狗狗坐在草地上,我就问她总共有几只狗狗?最开始时会一个个地数,然后会在心里数,后来都会脱口而出了。这都需要一个过程,让孩子通过具体的实物来数数,再抽象出算式2+3=5,然后再看具体的结果。
有时她也会通过颜色来分类,妈妈,你看有一个黑色的狗狗在坐着,两个花狗狗在跑着玩,两个白狗狗在吃东西,我就会问她,总共有几只狗狗? 她发现1+2+2=5,为了让她感受到数字5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得到,我会继续进行引导,刚才我们没走近时,我老远就看见这里还有一只狗狗也在这里和5只狗狗玩耍,后来主人带它回家了,把那只狗狗算上共有多少只?她会说6只呀,因为1+5=6呀!我又趁机追问,原来这里总共有6只狗狗,走了一只,还剩下几只狗狗呢?她回答到,5只呀,因为6-1=5呀。这样小朋友发现了5可以通过6-1得到,不仅可以从加法上考虑,还可以从减法上得到。我告诉她,还可以从乘法、除法,乘方、开方中得到,会在以后的小学和中学中继续学习。
平时在吃饭时,我就让她拿筷子,小朋友能拿对,我让她告诉我,要拿几双筷子?她说我们我们家是四个人,当然是四双筷子呀!我继续追问道,四双筷子又是几根筷子?她想了想说道,四双筷子就是八根筷子呀。我说,你是怎么算的?她说,一双筷子有两根,我们家总共有4个人,所以是4个2相加,2+2+2+2=8。我不仅表扬了她,而且还告诉小朋友,乘法就是加法的高级运算,这个8还可以利用乘法得到2x4=8。有时我也会拿4双筷子或者5双筷子让她来分配,去感受除法和余数的意义。
平时在玩耍中进行这样的数学游戏,一是孩子不觉得枯燥,二是反复进行这样的问答,孩子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慢慢消化吸收。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不仅锻练了思维能力,思考力也得到一定提高。家长切忌觉得有些东西对孩子太难理解了,就会浅尝辄止了,那样就会切断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告诉她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有研究问题的求知欲,这样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和乐趣。
4、数字的理解力和阅读有关:
姐姐在五岁左右,能由1+1=2能举一反三知道了10+10=20 、100+100=200,由3+5=8明白了30+50=80,由12 +5=17举一反三得到22+5=27,122+5=127,2322+5=2327,由6-2=4知道60-20=40,有时还会出题问我,我就故意答错,她就会运用实例来教我:你看小宇妹妹比我小两岁,当我六岁时小宇就4岁了,所以是6-2=4,这一点非常的难得呀!
妹妹最近开始提出100-99、100-98⋯100-90的问题了,经过自己研究后她发现100-1=99、100-2=98⋯100-10=90,所以100-99=1,100-98=2,100-90=10,而且她还发现1+99=100、2+98=100⋯10+90=100,小朋友通过加减运算能体会到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她觉得数学真的是很好玩,我也为她研究的精神点赞。
我觉得数学的理解力是和阅读量有关,只有孩子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孩子的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举一反三地运用,找到成功的喜悦,这绝对是良性循环的。我在教学中也发现,凡是理解力好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都是不错的。
我记得姐姐小时候常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数学很有趣!是呀!这样枯燥的数字在孩子眼里却是一个有意思的游戏,能让她感受到数字的魅力,找到其乐无穷的源泉!
二、在生活中理解数字:
一定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数字的重要性,感受数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数字的变化,理解数字的含义。
数台阶
在上楼梯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数数字的游戏。可以一起数;也可以孩子数一个,你数一个;还可以每人说两个、三个、五个⋯游戏规则可以自由发挥。
日历
墙上挂的日历是最好的学数学工具,孩子通过数学认识了很多常识,一年有十二个月,妹妹知道了我们每个人在哪个月过生日。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知道了大月、小月、润月。知道了一个星期有七天,认识了1到31的数字,但经常会把13和31认反了,会把21和12认错,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一定要好好保护孩子的认知欲,要鼓励和耐心,孩子就是在一次次地试错中学习的。
车牌号
这是每个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大了之后,还可以玩把车牌号码的数字加起来的算式游戏。
限制车速
妹妹四岁左右开始研究有限速的牌子了,经常要提醒爸爸开车的速度,还时不时看车里的指示牌,能看懂爸爸的开车速度和油箱情况,会友情提示爸爸的车速需要减慢速度,以及该加油了。
电话号码
姐妹俩小时候,我买了不少费雪牌的玩具,特别是电话玩具有坐机的,也有手机类型的,还配有音乐的功能,极大调动了小小孩的积极性。姐妹俩在小时候都喜欢玩打电话的游戏,一人分两个角色,一问一答的,很有意思。姐姐说话早,我记得两岁半左右就把我们的电话号码记住了,会自己用座机给我打电话。
电梯里的数字
孩子会通过电梯显示的数字来判断坐哪部电梯,在按下需要到达楼层的那个数字键,来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扑克牌
姐妹俩都喜欢玩扑克牌,最爱玩斗地主,有时也玩大压小、射门游戏,最初从认识扑克牌开始的,知道了除大小王,每个数字共有4个,分别是黑桃、红桃、梅花和方片,共有13个不同的数字,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玩扑克游戏,学会按大小顺序来理牌,锻炼记忆力。有一次我们玩斗地主,自己一人是地主没赢,还哭过鼻子,后来还通过自己的记忆进行复盘要求重打。
公交车(地铁)
小朋友都喜欢坐公交车,姐姐小时候喜欢坐公交车的原因是因为坐的高看的远,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和建筑。孩子通过几路车可以认数字,有时小朋友也会把顺序弄反,比如25路车说成52路车,把321说成123,我觉的这也需要慢慢来,告诉她几路车的数字需要从左边开始念起。我觉的真是每个孩子不一样,记得姐姐在刚刚两岁时对左右分的很清楚,经常和我玩指五官的游戏,妈妈说五官孩子指出来,或者孩子说五官妈妈指出来,她会具体到右眼睛、左耳朵,后来在新浪写博客认识了一批妈妈们,她们的孩子差不多和姐姐大小,有一次讨论左右的问题,我才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分不清左右,还有七八岁的孩子有时分的也不是很清楚,我当时还不以为然。没想到现在六岁的妹妹,有时也会分不清左右。
还可以和孩子交流,从起始站到终点站都经过了多少站,从我们上车的这站到下车的这站需要坐几站?这些问题都可以和孩子在车里聊。
钟表和货币
通过钟表和货币不仅让孩子认识了数字,还了解到新的一种进位制,时间是六十进制的,而货币是十进制的。知道每个国家所用的货币是不一样,有人民币、美元、欧元等等。
平时还要在生活中给孩子渗透时间概念,通过计时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做事不能磨叽。
书中的页数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让孩子自翻页数。绘本故事基本上都不厚,孩子翻的也快,家长讲的也快,而且这也是让我比较享受的一段亲子时光。最让我发愁的是让我讲《丁丁历险记》,每一次讲的我头晕眼花的,所以经常一本书要分好几次,她就要求这一次从第几页讲到第几页,下一次讲哪几页,今天总共讲了多少页。不仅在阅读中认识了数字,还学了加减法。去年在喜马拉雅上找到了《丁丁历险记》不错的音频,我终于解放了。
测量工具:
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家里的温度)
体温计(测量体温的)
测量长度:皮尺(卷尺)、儿童尺子
测量重量:体重计
带孩子了解一些测量工具,比如温度计和皮尺,教会孩子使用和认识,并明白测量的目的性,了解一些换算公式。
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每次买东西我要看生产日期,教会孩子学会看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特别是买食物一定要选择最近日期的,学会选择,做出判断。
超市:
让孩子逛超市,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产品的大致价格、价格写法。相同类型的产品也会有不同的价格。比如买矿泉水,她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有时她让我在超市收银台等着,她去拿需要的东西,告诉我每样东西的价钱。有时我会故意说,钱带的不够,有样东西别买了。她会说,用微信付帐就行了,哈哈,骗不了孩子了。节日期间,超市会有优惠活动,也可以让孩子对打折有所了解。
有一次在家里玩买东西的游戏,她是卖家,我是买家。我问道,这件东西多少钱?她说一百块钱。我嘟囔着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些。她说好吧,一块钱。哈哈哈,要是卖家都像你这么爽快就好了。最初玩这游戏时,她觉得标价五块钱是最贵的,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十块钱是最大的,后来是一百块钱是挺贵的了,后来知道了还有一千、一万。直到有一天,她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觉的非常非常棒,她问,妈妈,在这个星球中(排除外星空)最大的数字是几?最小的数字是几? 知道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在这浩瀚的数字世界里,找不出最大的数字,也找不出最小的数字。后来,我们还通过数轴来理解,我会在第三章谈思维能力中再具体讲解。
银行:
带孩子去银行,不仅让孩子了解银行工作的性质,还要告诉孩子一些储蓄和货币兑换的知识,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的数学启蒙,从数数开始,一定要把数字生活化,多方面涉及到、多维度思考,教孩子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家长是数学启蒙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孩子是参与者和探索者。
下一篇是几何篇《发现图形之美、感受几何之魅力》,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