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叨叨有道,更多文章请关注公号。
叨妈从小就喜欢历史,历史提升认知眼界格局,这也是真正有价值之处。
所以叨叨很小的时候,叨妈就让叨哥接触历史了。
对于孩子来说,接触历史的第一次阅读基本都是历史故事,谁不喜欢听故事呢?尤其更加喜欢打打杀杀的男孩子们对于历史故事基本是没有免疫力的。
所以叨哥的历史阅读进展的特别顺利。
叨妈曾经每晚一小时人肉读完了《上下五千年》,读到口干舌燥,至今喜马拉雅上还留有叨妈的录音,堪称废妈。
而随着时代的推进,更多不废妈的历史阅读方式出现了,说起来真是现在家长们的福利呀。
接下来我讲下我所推荐的历史进阶阅读:
STEP1:先搞清楚历史线索。
读历史,首当其冲是了解整个历史的脉络,历史脉络简单来说就是了解朝代更迭先后顺序、大事件发生的年代以及各个朝代的起止时间。
因为更多以漫画讲诉历史阅读书籍,所以孩子的历史阅读可以从5-6岁开始了。
《假如历史是一群喵》《赛雷漫画中国史》《混子曰漫画中国史》都用幽默有趣的漫画把中国历史的脉络做了大体的勾勒。
有心的爸妈还可以在B站上找下《假如历史是一群喵》的视频,视频每集都不长,5-10分钟估以内,也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
当然如果希望稍微多的细节阅读中国历史,且孩子已经实现了自主阅读,可以选择文字稍微多一点的《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和林汉达版的《上下五千年》。
如果理解更强的也建议读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他最出名的书是《丑陋的中国人》,这套《中国人史纲》反而知道的人不算太多,我喜欢作者幽默的写作风格,把严肃的历史写的好读有趣。
读完这些书,除了历史脉络以外,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细节知识。
葛剑雄的《中国历史地图》是一种把历史和地理绑定起来讲诉历史线索的书籍,除了历史线索也顺便熟悉了中国疆域发展史。
STEP2:结合语文学习内容,深度了解某个板块的历史。
“所谓读懂诗人才懂诗”这句话衍生一下就是“读懂历史才懂作者”,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读懂的前提,是我们要了解作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背景。
如果你不了解唐朝的科举制度,你就无法理解《上李邕》中李白自荐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张狂诗词,自荐不搞点标新立异怎能有存在感呢?
不了解旧中国那屈辱的100年历史背景,怎么能够理解鲁迅先生要写“狂人日记”呢?
对语文课本解构有多深刻,你对历史的背景就要有多深刻。
当历史脉络建立之后,可以选择校内课本集中度最高的文章开展专题历史阅读。
举例来说幼升小的孩子接触唐朝诗歌是最多的,那么就专题读点唐朝的历史。
我们也开展过唐朝的专题阅读,《隋唐定局》《安史之乱》、《长安客》、《假如穿越到唐朝》《康震讲古诗词》。
除了阅读我们也看纪录片,去年出的《千古风流人物》里面不少唐代诗人专辑,看完一遍,你能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
孩子进入5年级以后接触到民国作品会更多,没有对那百年屈辱史的了解,很难理解到鲁迅、老舍、朱自清、萧红透过作品想要表达什么?
尤其是学生们普遍最怕的周树人。
刷刷《觉醒年代》,读读《历史深处的民国》也许能够拉近你与这些作家的距离。
STEP3:
如果有余力且对历史兴趣度很大,可以尝试分专题的阅读历史。
我喜欢用听音频的方式学习历史。
最近搜索到《赵冬梅讲中国史》音频,北大赵冬梅从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三大方向讲诉了历史。
和叨哥之前阅读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是按照时间线索,而是分专题拉通整个历史来讲,如果读过吕思勉《中国通史》对赵冬梅的这种讲诉方式就没有违和感。
叨哥居然神奇般的要和我一起听。
而我也趁机把吕思勉《中国通史》塞给了叨哥。
同样讲中国历史,按时间线索和按专题线索的书是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
写在最后:
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们太幸福了,无数的资源化解了家长和孩子们阅读历史的负担,还等什么?选择你心仪的书,带着孩子们读起来吧。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