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想那么快写这篇文章,但是最近魔都奥数届发生的一件大事“督促”我得把隐藏在细节里的魔鬼找出来,免得它日后跑到光天化日之下行伤天害理之事。
这件大事就是魔都奥赛之王——亚太杯奥数赛险些死灰复燃。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魔都的奥数赛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四大杯赛,这其中又以亚太杯为王中之王。亚太杯不但名字霸气,难度更是无人能及。因此它的获奖证书被誉为含金量最高,是一块强有力的择校敲门砖。
2017年初,魔都有关部门对奥数产业施以重拳,四大杯赛关停了仨,从此江湖上不再有亚太杯,中环杯,小机灵杯的名号(仅存的走美杯因为主办方是帝都机构,魔都无权取缔)。
没曾想,才过了不到一年,有关部门的禁令言犹在耳,亚太杯不但卷土重来,而且是强势回归。首先是名字不变,还是叫亚太杯,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其次是题型不变,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变的首先是难度,本来就是变态难,现在还要更难,25道题目里面有10道题是用英文出题,必须用英文回答;变的还有主办机构,原先的亚太杯只有一家机构主办,这次是四家机构联手,强行闯关。
听闻此消息,圈内圈外都震惊了,大家都在打听,这是不是暗示着有关部门的整治行动已经告一段落,亚太杯的复辟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雅典娜的封印已经解除?伏地魔重回霍格沃兹?
好在有关部门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心和政治敏感性,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约谈了四家主办机构并做出最终决定:一停办,二退款,三书面承诺绝不再办。
接下来重点来了,某家被官方认定为2016年度魔都优秀教育自媒体的公众号在评论此次亚太杯复辟事件时做出了如下的结论:奥数这种竞赛确实到了人人喊打的状况了/全民奥数终将成为历史,这将是少数人的游戏/奥数不管如何挣扎,都将像夕阳一样,虽然万般不甘心,终将离开主流市场。
我去!连我一个公认的“反奥数分子”都说不出这样斩钉截铁的话,官方认证的优秀教育自媒体怎么就凭着停办一个杯赛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一定要见微知著,特别是来自官方、半官方看似不合理的声明一定要认真研读,里面必有深意。我闭上眼睛,梳理着整个事件发展的脉络,慢慢地,我发现头脑里面一片敞亮,我好像明白了!
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成果,咱们还是问题导向,从一个个疑问中逐渐寻找出事实的真相。
一、机构们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强启亚太杯?
这个事情怎么想怎么不可思议!本来办杯赛赚钱就像在地上划几个格子收停车费一样,属于低投入高回报的暴利产业,操作起来特别简单:题目是买的(也可以是抄的),场地是租的,雇几个临时工当监考,再花点钱印点奖状,齐活了!接下来就坐等收钱就行了。
但是问题的实质是,就好比没有人可以随便在马路上画停车线一样,办杯赛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给予资质才能准入。如今有关部门命令禁止办杯赛,而教育机构们不但不安分守己,息事宁人,居然如此嚣张地忤逆自己的衣食父母,其中必有隐情。
真正的原因还是要从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说起,拳头确实重,但还是留有活口的:三大杯赛停办之后,真正相声匿迹的只有小机灵杯,亚太杯和中环杯都通过改名换姓,缩小报名范围等方式曲线救国。有关部门对此心知肚明,但没有赶尽杀绝。除了三大杯,其余一众野鸡杯赛照办不误,有关部门也没有痛下杀手的意思。
这必然引起各方的猜测:有关部门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会不会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做个样子给各方一个交代而已。
快一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答案。作为一个看客,我是很乐意等下去,看看究竟是什么结果。但是作为当事人的奥数产业从业人员,他们等不起。一来迟迟不让办大型杯赛,损失的是原先一本万利的真金白银;二来魔都的家长们已经开始议论,三大杯没了,剩下的这些野鸡杯赛还要不要报名呢?有没有实质意义呢?三来重点中学的招生办也在嘀咕,回头递上来的都是些野鸡奥赛获奖证书,我是该收还是不该收呢?
这样拖下去对奥数产业绝逼不是好事,因此魔都奥数届决定铤而走险——强启亚太杯,这样做一方面是展示自身的肌肉,一方面也是试探有关部门的真实意图和心理底线。结果嘛,要么向死而生,要么死个痛快,免得像现在这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种做法好比拳击比赛里的刺拳,篮球比赛里的试探步,一旦得手必然伴随着连绵不断的后招。可以想见,如果有关部门在亚太杯复辟事件上听之任之或者反应迟缓,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必然是难以估量的。
奥数届的这次强行试探也算有了个结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和亲官方公众号的结论都明确地表达了至少在魔都的一亩三分地里,对全民奥数的清算已经启动了,且势头是不可逆的。
二、《演员》or《原来你也在这里》?
从年初重拳出击打击杯赛,到年底及时出手遏制亚太杯
复辟差不多有10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有一个群体一直表现非常活跃,他们的名字叫做“家长代表”,他们对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是持明确的反对态度,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名校在选拔学生时由于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从而走向更不透明,更不公平的筛选机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媒体反复地表达希望奥赛回归的想法。
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本来嘛,无论这些家长们的想法是否合理,是该允许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从年头闹腾到年底,还不带停的,让人不禁生疑:这些家长,你们不需要上班吗?你们不需要指导孩子的学业吗?就这么较着劲地和奥数死磕,至于吗?
直到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我才恍然大悟。请大家观赏这张截图,这是魔都某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某位家长的采访,能看出什么问题来吗?似乎没什么问题,一位忧心忡忡的父亲,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取消奥数竞赛成为拼爹、拼条子的牺牲品。人之常情啊,没毛病!
那是你,啥都看不出来,换了我,一眼就瞧出了里面的猫腻——这张脸我认识!如果大家看过我先前的文章《听风者——存在的总是合理的》的话,应该记得里面写到过一位自称魔都排名前五的奥数名师。没错,就是截图里的这位大哥。
怎么会这么巧,采访学生家长正好采访到奥数名师头上去了。当然奥数名师并不是不可以接受采访,但是你为什么不在镜头面前介绍一下你的真实身份呢?如果电视机前的观众知道你就是吃这碗饭的,你的这些煽动性的话语所起到的效果是否会打上那么些折扣呢?
套路,一切都是套路!有多少人参与到了这场演出里?电视台是真傻还是装傻?细思极恐啊!此时该起音乐了,薛之谦的《演员》还是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您看着办。
三、围而不剿还是围点打援?
有关部门对于全民奥数的处理方式确实耐人寻味,明明可以一网打尽,实际上却呈现出一副围而不剿的态势,这才引发强启亚太杯的反抗之举。
我努力地站在有关部门的立场上,怀着最大的善意去揣测其中的意图,最终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关部门看出来魔都的教育产业实际已经被奥数所绑架,不得已到了重拳出击的地步。但是考虑到奥数依然形成了一个产业,那就意味着吃这碗饭的人不在少数,如果直接重拳打死,恐怕会引发其他的社会矛盾。奥数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是良莠不齐的,相当多的从业人员一旦离开这个行当是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的,就这样流向市场就是对全社会的不负责任。
此外几乎所有的名校都以奥数获奖证书作为选拔人才的刚需,如果直接完全取缔,对于名校的招录工作就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奥数没了,新的取舍标准又没有建立起来,总不见得真的拼颜值吧?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在处理的过程中既要有霹雳手段,又要有菩萨心肠。
基于上述考量,有关部门在处理时采取了戒急用忍的策略,看似是围而不剿,其实是围点打援:首先取缔大型杯赛,按住全民奥数这头蛮牛的牛头,不让疯牛乱舞。至于剩下的散兵游勇,不用宜将剩勇追穷寇,用时间换空间,就让他们自己作死自己,慢慢地就会尘归尘,土归土。
你看市场上现存的这些野鸡杯赛,本来在题目质量、组织能力、证书含金量等各方面就存在明显的短板,久而久之自然会慢慢边缘化,遭到家长和名校的唾弃。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谁想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做出重启亚太杯这类的开历史倒车的举动,有关部门也不会手下留情,坚决打击,斩草除根。
这样想来,我不禁要为有关部门打call,对于全民奥数的处理真是艺术性和原则性兼顾。其实从亲官方的公众号的评论我就可以预见奥数产业未来的下场——小范围玩玩可以,但是还想像现在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可不行!
尾声:小心提防伏地魔的魂器
我不是教育届人士,但常和圈内人打交道,如果把教育届人士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一类是从业人员,我对前者是尊敬的,对后者是不相信的。
基于奥数产业高额的回报率,从业人员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富矿,一定会血战到底,像亚太杯复辟这样的逆流之举还会继续上演。
同样我们必须警惕,全民奥数在魔都遭到了强力打击,但在全国范围内还在越演越烈,就算哪天上海做法推广到全国,甚至宪法里明确规定不许搞奥数,也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太平无事了。
《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为什么那么厉害?因为你即使消灭了他的肉身,他还是可以通过自身分裂出的魂器继续兴风作浪。即使未来的某一天,全民奥数在全社会的高压下成为了历史,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欢呼,而是转身四顾,看看奥数的魂器在哪里,不把他们全都揪出来消灭掉,这个游戏就没有完结。。。
如果我的观点和内容能够引发您的思考、对您有所助益,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michaelIedu(学爸米盖拉)或者个人微信号migaila(米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