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6:16在微博上发布的文章,还上了热门。就这个话题展开,小学阶段有哪些重要的学习行为?不谈地球人都知道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课外阅读、兴趣爱好、运动健身等等(知道与做到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这篇文章只说具体的学习行为。
学习的本质其实就三步:输入-消化-输出
那些眼花缭乱的学习方法无非就是围绕这三步来:怎么做,输入的更高效、优质,消化地更彻底、完全,输出地更熟练、准确。
学习的输入就像搭积木,按照图纸一块一块垒起来;
学习的输出就像拆毛衣,找到线头一部分一部分拆出来。
【一是吃透知识点】
不放过任何不清楚、模棱两可的概念。
课本上的公式、定理、概念,要完完全全吃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思路,去反复推导公式定理,知道来龙去脉,知道涉及到其他的知识点,全部弄得清清楚楚,直到能够熟练推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实践、应用。这个时候,慢就是快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如果连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都不熟悉没吃透,似会非会模模糊糊,结果就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步一步埋雷。
例如:
小学语文中的记叙文六要素、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表现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这些基本的概念模糊不清楚,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理解。
小学数学中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式的概念及性质......这些基本的概念、公式搞不清楚、稀里糊涂,必然是学不好数学的。
【二是有步骤有条理】
小学数学课标上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逐步学会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这一要求,其实是贯穿了整个K12阶段学习的。很简单的一句话,蕴涵了很多信息,所以在娃的学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去做。
所有科目的学习,考查的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执行力。
何谓“有根据”?具体在答题中,要认真读题,划出关键词和信息点,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能对应题干的信息点(知识点),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何谓“有条理”?答题时,根据题干给出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解题,每一步都是根据题干信息点的顺序来安排,层次清晰、解题规范、逻辑合理。
语文的阅读理解、历史、政治的材料题,同样如此。
研究问题,就要学会分解问题,按照问题的可能和必要程度,把问题分解为很多小问题。比如学开车,教练会让我们先学踩离合,然后起步、倒车入库、侧方位、s路线,最后是道路驾驶。教练把开车这项技能,拆分成许多小环节,以便快速掌握这项技能。
娃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己分解问题,把问题分解能够接受的最小部分。分解成多少个部分合适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数学的压轴题,是很多知识点的集合综合,我们就可以按照题干信息,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拆分,就像警察破案,抓到一个小线索,由此展开调查,顺藤摸瓜直至找到答案。
【三是定期总结归纳】
在前两步,我们对问题进行拆分,排列次序,然后一一去解决。当我们把所有的小问题都解决完了,大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这是时候要总结、归纳、反思,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薄弱环节,形成自己的知识网,这个网织得越密越结实,就越有利于初高中的过渡和深化。
总结归纳能力是初高中的制胜法宝,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一是课本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尤其是历史、道法等文科科目,背诵记忆的内容多,需要梳理脉络。看课本、看目录、看章节、看黑体字,做出思维导图,一级一级分解知识点,才能对课本脉络有全面的掌控。
二是模型/模块的总结归纳。
比如理科数学是模型,小学阶段图形模型、比例模型、时间模型、面积模型等;初中阶段的几何模型(全等变换模型、旋转半角模型、最值模型等等)、函数模型。
比如文科历史是模块,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思想与传统文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农村土地政策调整、近代西方思想解放等等。
按照模型、模块去总结归纳、反复演练,才能形成知识网,举一反三。
三是答题套路、方法的总结归纳。
比如理科数学的解题规范、技巧,答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比如语文阅读理解、历史道法的答题术语、套路的总结归纳。
应试是一种能力,我们要训练这种能力,并且把它融会贯通。
四是错题的总结归纳。
刷了那么多题,不总结不归纳就等于白刷,做的都是无用功。
刷题等于是将知识点进行“实战演练”,就等于上战场打战,不总结不归纳不反思,你就没办法仔细分析并做出改进。记录“实战经验”可以帮我们把原本看不见的成长变得可视化。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下一步该怎么办。
把这学期的错题本拿出来,还有复习阶段没来得及整理错题的试卷、练习册,错题用红笔划出来。针对错题,有3个步骤:
1.读题。判断这个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在旁边注明“教材第*页”。
2.翻课本。找到这个知识点对应的位置,迅速看一遍
3.写思路。思考的每一步都写下来,特别是卡壳的地方、出错的地方,用红笔详细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4.找同类。找这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找出来3-5个,做。
在这个过程中,对任何拿不准、不严谨、模棱两可的地方零容忍,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
真正有效的错题整理,它的核心不是去抄题,而是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分析思路。分析题目出错的原因,在错题集上呈现你的分析结论,整理你的思维过程、补全薄弱的知识点,积累实战经验(做题的经验)----这个过程才有意义。
【四是良性学习循环】
带着孩子踏踏实实的执行这些学习程序,让孩子知道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是怎样的,当把这些学习程序坚持下来稳固下来,学习成绩的提升是一方面,由此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是更加重要的一方面。
闭环学习程序: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总结。
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当孩子进入这个闭环,形成良性循环时,成绩就出来了。过程好,结果自然好;过程有问题,结果自然有问题。
每个环节的重点,参见文章《学霸为什么各科都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