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绘本、分级绘本、桥梁书、章节书都是些什么鬼?英语启蒙路上到底要买多少书才够?
之前我写过两篇关于英文启蒙的文章原版阅读之路和度过入门期。接到好多问题。
比如,英文启蒙到底从哪里开始?
比如,为什么买了绘本还不够,还要买分级绘本?还有,桥梁书、章节书又是个什么鬼?
再有,买了书孩子不看怎么办?
最重要的问题,花了这么多钱,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
“英文启蒙”从哪步开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有个更重要的问题想问,那就是:
“你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因为大部分宝宝起步是大致类似的,零基础,非双语环境,但是最终目标却各不相同。
有的只是随大流;
有的是希望小朋友在学校学之前有所接触,不致一无所知;
有的希望是在幼升小时加个码,能过得去面试;
有的家庭已经定下了未来升学走体制外路线,那英文是个绕不过去的坎,能多学点是一点;
有的可能走体制内路线,但是希望孩子有原版阅读的能力;
……
这么多各不相同的目标,再加上各家财力各不相同,怎么可能选择同一条路径到达?
当目标每提高一点,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和精力都成倍增加,包括孩子,包括家长。
先定一个小目标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家的小目标:原版阅读,milestone就是《哈利波特》。
我在原版阅读之路中提到,当孩子能读《哈利波特》时,意味着其英文原版阅读将得到质得的提升。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文本阅读,都将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由。
我为什么定下这样的目标,主要是艾酱未来的升学路很大可能是走体制内的,但是我却贪心地希望她与此同时,还能get原版阅读的技能。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得益于小时候阅读习惯的培养,我读中文可以说是一目十行,小学两年级看中文的《傲慢与偏见》,两小时就看完了。到了高中看英文版时,我已经看了无数遍中文版,算是熟读于心了吧。拿着字典硬啃了一个月都没啃下第一章,有时候是单词的问题,有时候是语法的问题,有时候是文法的问题,每个单词都认识,就是不懂为什么放在一起是那个意思,最后还是放弃了。当然,我自认英文学得不差呀,至少考试考得还看得过去。为什么读个原著那么痛苦?
因为我们用来考试的英文,和native用来口头使用、书面使用、文学创作的英文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不能读名著,你总能找到优秀的翻译版,还不是太大的问题的话。等到了大学,等到教授们开出了原版参考书目的时候,那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如果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还是希望孩子出国深造的话,原版阅读也是个绕不过去的坎,而这部分体制内学校不会教,也没时间教,我不希望艾酱长大了再来后悔,那只能靠从小开始的积累。
讲了那么多,全是为了说明目标的重要性。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开始英文启蒙这条“长征路”之前都想一下,我们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们家里有什么?在路上我还需要带上什么?我要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过去?
“长征路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没错,英文绘本只是我们英文启蒙“长征路上”的交通工具,唱儿歌是,在外报机构是,看原版动画片也是。
选好目的地远比你的交通工具是飞机还是自行车重要的多。不然岂不是南辕北辙。
只不过在选好目的地之后,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能更有效率地到达。
如果你只是想去村口溜达一圈,却听人忽悠买了张飞机票,就……对吧?有钱人也不能这么做啊。
就算是同一种交通工具,那也有车型和品牌不同。我们今天主要讲讲原版书的分类。
原版绘本
我们的部分英文绘本
大部分小朋友的英文启蒙都是从一本本经典的原版绘本开始的,它们图画精美,故事有趣,文字优美简单,却又寓意深刻,是小朋友接触英文,喜欢上英文的最好途径。
但是原版绘本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连续性。
即使世面上流传着各类“专家书单”,我还是觉得并不科学。毕竟每个绘本,都是独立的绘本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对于native的小朋友来说,不照书单读都没有问题。但我们不是native啊。
可以类比一下,我们给小朋友们讲中文绘本时,当然不需要小朋友读过《四五快读》认识字、知道语法,因为我们有着天然的中文环境,孩子本来或者早晚能听得懂。
但是对于非英文母语的孩子来说,如果纯靠原版绘本输入习得英文,没有科学设计过单词出现频率,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句型的不断重复,时态的逐渐增进,小朋友的习得效率就比较低,且效果不明显。
所以靠经典绘本喜欢上英文,可以;
靠经典绘本构建构世界观,可以;
靠经典绘本丰富阅读体验,可以;
靠经典绘本实现自主阅读,很难。
这一点只能靠分级来实现。
分级绘本
我家的分级书们
分级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地设计了单词、句型、语法等出现的频率、次数,帮助孩子迅速掌握4000个常用单词,以及基础句型,可以最高效地实现自主阅读。
鉴于分级阅读主要是用来习得sight word的,我们基本可以这么类比,分级绘本就是native小朋友的《四五快读》。
只不过人家的识字书更成熟、更科学,分类更细致,而且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兼顾艺术性。
买了分级绘本后还需不需要买绘本书?
我认为是要的
首先,在分级上认了字,最终是为了可以自主阅读。你可以通过孩子对其它绘本的阅读,了解及检测孩子对单词的记忆情况。
其次,原版绘本的文字优美度,远高于分级,也高于、中文翻译。这对小朋友未来的英文写作是有好处的。我之前在安全感绘本中举过Guess how much I love U的例子。
即使是本科普绘本,人家也考虑到了文学性,我举个例子:
出自Usbourne的Peep inside系列
章节书
章节书,通常针对的是7-10岁儿童的中级阅读故事书。根据难度,还要再细分成初级章节书(初章书)和章节书(中章书)。
初章书还是以常用词和基础句型为主,比如其中的代表作《神奇树屋》,单词不偏,句子结构简单,内容较正统。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而中章书用词更为丰富,句型结构复杂,需要一定的理解力,比如老鼠记者。
再往后还有一类高章书,也有的分类里直接归成了青少年图书,比如纳尼亚、比如哈利波特。
桥梁书
桥梁书应该出现在分级绘本与章节书之间。它是孩子从家长陪伴下的阅读到独立阅读的第一步,也是从绘本到章节书之间的过渡。
因此,它的最大特点是:
配图变少、文字变多;
以文字内容为主,而不是以看图作为理解的主要途径;
书本大小从适于亲子共读的大开本,变成可以随身携带的正常开本,方便孩子独立阅读;
书本页数明显增加。
比如经典桥梁书《温妮女巫》,大家感受一下难度:
四类书的分类及优缺点基本已经讲完了。
分享一下我们家的路径
一、入门期
使用经典绘本,帮助孩子接受英文
二、大量输入期
分级绘本:大量输入,熟记sight word,熟练掌握phonics
绘本:作为辅助,巩固sight word,培养对英文文学性的熟悉度
三、迈向自主阅读
使用桥梁书作为过渡
四、自主阅读
帮助孩子挑选优秀的章节书,实现原版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