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家那个二年级娃是如何从英语小白一路攒下3000阅读词汇的故事。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非常精彩!我会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升词汇量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家娃的背景
我家娃是个调皮的小普娃,英语是从大班才开始启蒙的。现在他在魔都的一所公办小学上学,校内每周有3节英语课,作业都在学校完成。放学后,校内唯一会做就是课本每个单元上完,我说中文,娃说英文,把书本复述一遍。大部分时间,坚持每天阅读Raz分级读物和章节书,还会听音频。
第一阶段:启蒙起步——痛苦历程
(一)天真烂漫的启蒙开始
大班的时候,我琢磨着得给娃开个英语启蒙班,让他早点儿把英语学溜了。当时我那叫一个天真,觉得报个线上外教课,每周上几次,孩子就能轻松把英语拿下,跟玩儿似的。结果呢?那可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选课的时候,我一眼就看中了自然拼读和Wonders GK,想着这得让孩子和外教好好学学。于是,我就兴冲冲地报了名。每次课后,我都跟个小监工似的,逼着娃把课本内容反复朗读。那孩子,刚开始还挺配合,读得有模有样,可没几天,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今天读完,明天就忘,气得我直跳脚,娃也跟着可怜巴巴的,那小眼神儿仿佛在说:“我太难了。”
我心里也跟着难受,可咱也不能就这么放弃啊,那不是白花钱了嘛。于是,我就硬着头皮鼓励他,说:“宝贝,加油!相信你能行!”结果呢,孩子倒是被我鼓励得有点儿懵,又开始磕磕巴巴地读。半年下来,这孩子居然也能开口读了,虽然磕磕巴巴,但至少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我当时那个激动啊,就跟发现新大陆似的,心想:这功夫总算是没白费!
(二)单词复现率的迷思
这段时期,我经常碰到这么个事儿,娃前几天还会读的单词,换了文本就突然忘了。我一开始还纳闷呢,这是咋回事儿?后来,到了分级阅读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单词复现率低导致的。当时我还对外教学教材有点怀疑,心想:这教材是不是有问题啊?咋这么难呢?
不过,好在孩子还算争气,一年级的时候,我用百词斩一测,居然有700词汇量了,小学校内差不多搞定了!当时我那个高兴啊,就跟中了大奖似的,心想:这功夫总算是没白费。可现在想想,当时一年居然每天一小时学英语,也就读了自然拼读的前三本,加上Wonders的六本书,另外完成了几本拼写练习册,总体输入量其实非常少。这要是放在现在,我肯定得反思反思,为啥当初不多读几本书呢。
(三)启蒙阶段的教材回顾
说起启蒙阶段的教材,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1.《Oxford Phonics World The Alphabet》
特点 :这本书看着挺简单,但对于启蒙学起来那叫一个费劲。每次读到字母组合的时候,娃就一脸懵,我得反复解释,有时候自己都快被绕晕了。
总结 :这套书更适合解决单词拼写,而不一定是辅助单词发音。我家娃的发音是靠后面大量看动画片搞定的,所以一定在娃有基础后再上自然拼读课,而且敲重点要避开和汉语拼音一起学,否则两者经常搞混。
2.《Wonders GK》
特点 :这本教材内容丰富,侧重句子表达,但是显然是给母语孩子准备的,才几册书进阶非常快,而且里面扩展部分的文章,难度更大,如果用来启蒙,需要家长辅助才能搞定。
总结 :不适合启蒙,但是有分级阅读基础后可以尝试。
第二阶段:分级阅读 + 听力先行——弯道超车
(一)果断停掉外教课
一年级暑假,我灵机一动,心想:这外教课也不见得有多好,每周三节课,平时在复习,一周也没多少输入量,不如让孩子自己读读分级读物试试。毕竟当时混迹在各种教育博主的群里,自己也算对英语启蒙有了点概念。于是,我果断停了外教课,开始让娃自主阅读Raz分级读物。一开始从C级别起步,每天读两篇,周末再复习一遍。孩子有了前面的基础,读起来倒也不费劲。随着单词积累,有一次娃问我:“go和went有啥区别啊?”我当时心想:这孩子还挺聪明,居然能问出这种问题。于是,我给他解释了一番,也意识到词法还是需要日常积累的。
从那以后,我在娃阅读的时候,只要碰到动词,就会把原型、过去式、过去分词写在书上,让娃读一读。同时,我还增加了名词的单复数,心想:这孩子得多学学,不然以后可就麻烦了。坚持了半年,娃就记住好多常见词,我那个高兴啊,就跟捡到宝似的。
(二)听力先行的妙招
娃半年读到E级别,随着文章越来越长,再用老办法反复朗读,那时间根本不够用,输入量低,效果也越来越差。当时我对输入量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心想:这得换个招儿!于是,我们开启了“听力先行”的模式。
1. 高效输入
听力先行这招,那可真是妙啊!首先,高效的输入,当时娃raz读到E,由于朗读加听音频,每天半小时能搞定1-2本,也就200字的输入量。但是如果听音频,一本2000字左右的桥梁书只要10多分钟,虽然裸听可能会漏掉一些细节,但是只要坚持每天裸听1小时,就算打折扣,那也有7-8000字的输入量了。那一年轻松累积得有200-300万的输入量,那不是妥妥的学霸节奏了。
2. 快速扩张词汇
其次,裸听可以快速扩张听力和阅读词汇。一方面,娃在听的时候通过前后文来猜词义;另一方面,文章也会解释重要的单词。这样一来,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积累,等到阅读时,遇到生词,再把听力词汇转化成阅读词汇。家长也不用天天解释单词含义,这可真是事半功倍啊!
(三)实操听力先行的步骤
如何实操听力先行呢?这里我就概括地梳理一下我家的实操过程。
1. 可理解性输入
每天保证一小时越多效果越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头两个月让孩子听熟悉的音频,比如之前看过听过的书或者动画都可以,也可以亲子阅读来替代。
2. 边听边看漫画书
再二个月边听边看漫画书。这个阶段,娃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内容,同时也能进一步熟悉单词的用法。
3. 直接裸听桥梁书
最后直接裸听桥梁书。这个阶段,娃的听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可以直接通过音频理解内容,进一步巩固词汇。
(四)刻意记忆单词
在导入听力先行的同时,读Raz的速度明显快了不少。每天读2-3篇,于是我们不再要求全文的重复朗读,改成了遇到生词就圈出来,周一把上一周积累的生词抄在小黑板上,用一周的碎片时间让他读一读,自己能说出中文意思就算过关。要是实在记不住,也不强求,反正以后还会遇到,多见几次自然就熟了。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娃有时会突然说:“我想起来了xx单词是xx意思”,看来他也非常接受这种方式。
(五)单词积累的常见问题
这期间,我们还遇到过几个让我“头大”的问题。
问题1:为啥不用英文解释单词?
我试过让娃看raz后面的生词表里的英文解释,结果娃一脸懵,那些长难句,有时我都得琢磨一下,更别说娃了。所以,我果断放弃了直接用中文解释,简单明了,效果还挺好。
问题2:为啥要刻意记单词?
每天就1-2小时的英语输入量,跟国外那种“浸泡式”环境没法比。要是全靠娃自己领悟,那猴年马月才能积累起来?所以,我每天让着他读读记记,结果发现,回头在文章里再碰到这些单词,记忆反而更深刻了。
问题3:为啥不直接背单词书,比如KET、PET、中高考词汇?
直接背单词书虽然看起来很系统,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单词书的单词往往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孩子很难真正理解和记忆。而且,直接背单词书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理解单词含义、找例句、讲解用法,这实在是工程浩大。相比之下,通过阅读和听力积累词汇,孩子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自然地理解和记忆单词,效果更好。
问题4:娃自己还是家长记录阅读中的生词?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参与记录生词。虽然放手让孩子自己记录看起来更独立,但对于小娃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偷懒而忽略生词。我们是这样做的:前期和娃共读每一本Raz,读完后一起确认生词;后来娃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跟不上时,就提前阅读,把可能的生词圈出来,读完后再和娃确认。虽然这个过程对家长来说付出较大,但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就小娃阶段,他会受你摆布,且行且珍惜吧。
问题5:要不要每个单词都掌握拼写?
拼写这事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确实挺重要,但不能把它当成“头号任务”嘛。毕竟,这会儿的小家伙们对英语才有一点点兴趣,要是上来就硬逼着他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那可不就容易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呀,只要孩子能听懂和读懂,保证阅读的兴趣,那拼写的事儿,完全可以稍微放一放,反正学习的路还长着呢,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不过呢,家长也不能完全不管拼写,得巧妙地引导孩子关注拼写规则。自然拼读法就是个好帮手,能帮孩子逐步掌握拼写技巧。就像我家娃,直到中章阅读后,才开始用1000words练习单词拼写。这就好比是娃们在阅读的海洋里先畅游了一圈,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再开始学拼写。这样一来,娃们自己就会读会用,理解意思也能造句,平时口头背背单词拼写,周末把课后练习完成,每天也就10分钟的事。轻松的拼写小点心,既满足了学习需求,又不会让娃觉得烦,娃也就不那么抵触了。
问题6 听过的不读,读过的不听
我家娃一开始就不喜欢raz一本书听完读或者读完听的方式,估计是觉得太单调了。后来我们一琢磨,就改成娃一边听高一级别的书,一边读低一级别的书,前后错开一段时间。这招还真灵,娃不仅不觉得重复了,反而有种老朋友又见面的亲切感。就好比娃在听高一级别的书时,像是在挑战一座新的知识高峰,而读低一级别的书时,又像是在和一个熟悉的老朋友聊天,这种感觉让娃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现在资源这么丰富,对于章节书的处理就更灵活了。口水书能听尽量听,nonfiction和儿童文学尽量读,同一套系可以读几本再听几本,尽量避免重复。这样一来,娃在阅读和听力的道路上就能更轻松愉快地前行,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六)桥梁和初章书推荐
桥梁书我家首推大侦探内特,这套书总共20多本书,每本2000字左右,用词用句偏书面,没有太多不好理解的口语或者俚语,故事也是小娃感兴趣的破案找东西的情节,人物也各有特色。我家从最初的家长读,到中期亲子共读,每周三本,一套书读完单词量增长明显,基本覆盖了RAZ从E到H的大部分词汇。
由于娃第一次读桥梁书,当时还特意和娃一起画了人物关系图,一下子大大提高了娃的阅读兴趣,后来每次和娃一起共读一套新书,都习惯这样做。
初章书我家首推篷车少年,这套书是全文字书,但是初章中属于用词用句非常简单的类型,故事情节是儿童冒险,非常适合首次读全文字书。我家娃坚持读完前二本,后面就顺利打开自主阅读。
第三阶段:章节书阅读 + AI辅助——开挂逆袭
(一)突破瓶颈的策略
到了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发现娃的词汇量增长停滞了。经过分析,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后面的单词越来越抽象,还越来越专业。有些单词超出了娃的认知范围,很难从中文里找到一个准确对应的词语,比如“quality”“culture”“tradition”。于是,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策略1:用中文提升认知
直接用英语来提升认知是比较困难的,娃的英语水平还处于初章阶段,但英语相关的历史和科学类书籍,普遍都达到中章以上水平。于是,从二年级暑假开始,我让娃听读儿童版的通史故事,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少年世界史》,还订阅了《好奇号》这样的科学杂志。这样一来,娃的认知水平上去了,理解抽象含义也轻松多了。
策略2:挑战自主阅读章节书
娃之前都是利用碎片时间听音频,主要是听个情节,细节部分往往随便听听。在桥梁初章时,文章以简单重情节为主,较少的人物环境背景的细节描述。所以这样粗放的听还是很高效的。但是随着进入中章,书中用词更成人化,含义也更深了。要是娃自己听,大概率也就一听而过,反正不影响情节。我一想,这不行啊,得让他多读书!于是寒假,靠着恩威并施,推着他每天看10分钟,开学后每周看一本。
在书的选择上面,我们既引导也放权,由于家门口正好是图书馆,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趟图书馆,娃会为自己挑选几本感兴趣的口水书,如《老鼠记者》《内裤超人》,我们也会推荐他儿童文学,如纽伯瑞获奖书《夏洛特的网》《holes》,还有nonfiction题材,包括《神奇树屋小百科》《who was系列》等。
策略3:AI辅助的惊喜
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了AI这个“神器”。娃遇到抽象的单词,我就让他用AI(比如豆包)去查。AI不仅能解释单词的意思,还能用简单的句子示范用法。娃通过和AI聊天,轻松就把这些单词搞定了。有一次,娃读到一个关于历史的章节书,里面有个单词“segregate”,他问我这是啥意思。我心想,这词儿可不好解释,于是就让他用AI查。AI解释说:“segregate means to separate people or th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especially because of race or religion.”(segregate的意思是把人或事物分开,特别是因为种族或宗教的原因。)娃听了之后,眼睛一亮,说:“哦,明白了。”我心想,这AI可真是个好帮手,比我解释得清楚多了。
(二)词汇量的突破
通过这些方法,娃的词汇量在二年级下学期有了显著的提升。今年4月份,娃的词汇量一下子突破了3000多!我有点不确定,还给他测了Star Reading,蓝思指数605,AR值4.0!这可把我乐坏了,感觉就像捡到了宝一样。
(三)中章书推荐
1.《老鼠记者》(Geronimo Stilton)
特点 :情节风趣,用词丰富且地道。比如不同的“叫”,作者会用“squeak”“shriek”“scream”“snarl”;还有“呕吐”,作者会用“threw up”,非常形象。
2.《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
特点 :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其中除了友情,还有生命的价值,孩子通过阅读,一方面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另一发面也提升了认知。
3.《神奇树屋小百科》(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s)
特点 :结合了冒险和科普,内容相对于之前的神奇树屋变得更丰富更深刻,对于有一定科普基础的娃,通过阅读,一方面积累大量科学词汇,另一方面也扩展了科普知识
4.《Who Was...》《Where is...》《What Was...》系列
特点 :介绍历史人物的传记,语言简洁,内容有趣,非常适合孩子了解历史和积累词汇。记得儿子有一段时间对二战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借来了诺曼底登陆的d-day,后面接着借了偷袭珍珠港,书最后还要二战的主要时间线,虽然这套接近中高章难度,但是挡不住娃的阅读兴趣。
三年经验总结
在过去三年的英语学习长征里,我们一路摸爬滚打,那些曾经的坑和歪路,都成了我们宝贵的财富,要是早知道这些,估计能少走不少弯路。
一. 积累单词核心就是:阅读“打头阵”,背单词“打辅助”
积累单词,那可是英语学习的重头戏。可我们发现,单纯靠背单词书,那简直就是自讨苦吃。一本本单词书,密密麻麻的单词,背起来枯燥得要命,孩子看着就头疼,背了也容易忘。
阅读才是积累单词的大杀器。孩子在各种有趣的故事里去挖掘单词。孩子因为对故事感兴趣,就会主动去琢磨单词的意思,这种在实战中学习单词的方式,比死记硬背强多了。而且,阅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兴趣。
不过,背单词也不是完全没用。在阅读的时候,孩子肯定还是会碰到不认识的单词,这时候,背单词就能派上用场了。但记住,背单词的比重一定要低,不能让孩子觉得学英语就是背单词。要是那样,孩子肯定会被吓跑的。所以,阅读和背单词得“双剑合璧”,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单词。
二. 不同阶段,不同打法
1.启蒙到初章阶段:输入量是王道
在启蒙到初章阶段,孩子学英语还还在新手村,这时候,输入量就是关键。输入量就像是给单词刷存在感,只有让孩子接触到足够多的单词,这些单词才会在孩子脑海里扎根。
那怎么提高输入量呢?我们发现,听力先行是个绝招。通过听音频,孩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大量的语言信息。每小时音频大概有10000字的输入量,要是能坚持每天听,一年下来就是几百万字的输入。有了这样的输入量,孩子掌握单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2. 中章阶段:认知拉升是关键
当中章阶段来临的时候,认知拉升就成了关键。孩子不能再满足于那些简单的口水书了,他们需要通过阅读更复杂的儿童文学、科普历史等书籍,来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理解更抽象的单词。
而自主阅读就是提高输入质量的秘密武器。和听音频不同,自主阅读的速度是孩子自己可以控制的。就像是孩子在驾驶自己的阅读小车,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速度,慢慢品味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积累单词,还能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一举两得。
附上我家的书单
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助到正在英语启蒙中的花友们,做好规划,踏实执行,相信都能培养出英语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