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大班,下半年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
我忽然想理一下,这几年到底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于是,我对这三年孩子的成长,复了复盘,结果,值得反思。
目录在此:
一、幼儿园时期的儿童身体、心理发育特点。
二、我们该设定的目标。
三、我做了什么。
四、遗憾的部分,及其原因。
五、总结规律。
六、形成《六六成长文档》。
一、幼儿园时期的儿童身体、心理发育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应该处在:主动性对罪恶感的阶段。
孩子会依靠自己进行主动的探索,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是在创新,给予赞许鼓励,孩子会形成勇敢、大胆的品质;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是在捣乱,从而讨厌、限制,孩子会产生自责、内疚等胆怯的品质。
此阶段,孩子的发育速度非常平稳,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
(一)生理和运动能力。
1.粗大运动发展。
身体协调能力,促进速度、敏捷性、力量和平衡能力。
2.精细运动发展。
手和手指快速精确的动作和协调能力。
3.知觉运动发展。
认知能力、身体意识、空间和方向意识以及时空定位。
4.健康和安全
健康方面:刷牙、洗手、睡眠、营养食物、牙科检查、疫苗接种……
安全方面:辨别潜在的危险,家庭安全规则,安全座椅,安全玩耍注意,学习全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姓名、求助方式。
(二)从心理发育来说:
1.自我概念
儿童对身体功能、能力有所认知。“我长大了”,“我能系鞋带”等等。
从自身经验和对他们重要的人的态度中,发展出自我概念和自尊。而这种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将互相影响。
如果这段时间发展出低自尊,会导致习得性无助。
2.自我行为管理。
如果你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那你就错了。孩子体验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从愉悦、兴奋、伤心,以至绝望。
他们开始学习情绪,并了解如何表达它们,并开始用某种方式调节他们的情绪,也意识到了情绪对其他人的影响。
3.社交能力。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社交能力。儿童逐渐开始增长对他人的意识,并且有选择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或不交流。
游戏为友谊的发展、社会知识、技能以及社交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媒介。
4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倾向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理解,他们开始享受与他人交流所带来的满足感。
4.友谊。
孩子发展出以下的一些社会交往技能:
启动社会交往——维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5.亲社会行为。
孩子在学习识别他人感受,他们会做出利他行为。
6.道德。
6岁以下的儿童对规则缺乏关注或只有有限关注,处在前道德阶段。
7.性别认同和性别发展。
3岁左右,孩子为自己贴上“男孩”或“女孩”标签,5-7岁拥有了性别恒常性。
对身体抱有浓厚的兴趣,想知道宝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男孩女孩不一样。
8.认知、语言、阅读能力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小于6岁的儿童还不具备复杂的心理活动和逻辑推理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依赖于知觉。
对数量、长度、体积、质量,还不具备正确的理解能力。
9.词汇发展。
从孩子开始讲话直至6岁,平均孩子每天能学习和记住9个单词。
10.读写能力。
个体获得读写能力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依赖于他们早期的语言和读写经历以及他们加工信息的方式。
二 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设定的目标是:
如需表格,可在公众号首页发送“幼儿园全面目标”,即可获得下载地址。
三、我做了什么。
(一)生理和运动方面
粗大运动发展:
每天会保证户外自由活动时间,整体来看,六六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不错。
精细运动发展:
从3岁左右起,经常会买一些手工类的玩具,也开始拿着画笔画画,目前折纸、用剪刀,画画方面都不错,手工做的很好。
健康方面:
刷牙:养成三分钟习惯,早晚一次,饭后漱口。在建立漱口习惯时,让六六当家里的漱口提醒官,孩子还是会主动提醒大家。三分钟则是主要靠一个小沙漏提醒,要孩子培养好习惯,还是需要好的方法,合适的工具。单靠大人提醒会比较烦心。
洗手:回家后,吃饭前,厕所后洗手。疫情期间,尤其回家后一定要用洗手液,用七步洗手法。
睡眠:一般在10点之前睡,上学期间9:30入睡;睡觉前会讲一本书,还会和妈妈聊天。
疫苗:接种较为准时,近期完成了6岁要打的两针——白破加强1针次、接种第4剂流脑AC。
(二)情绪、社会性发展
情感能力:
孩子比较内向,最开始也会觉得太内向了而有些着急,现在自己在调整心态,接受她这样的性格,同时鼓励她在自己舒服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从小为孩子建立一个朋友圈,孩子喜欢交朋友,主动性方面不错。
自我行为管理:
从小陪着孩子看情绪类绘本,对情绪还是比较敏感。1岁多会说姐姐不陪我玩,我很生气,5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嫉妒妈妈对别人好而哭过,对自我情绪认知感较强。
作为妈妈,有时会忍不住发火,但一定会和孩子确认两件事,首先,妈妈也有不对的时候,第二是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爱她的。相对系统地给孩子上了情绪课,告诉孩子有负面情绪很正常,和孩子一起制作了生气轮,但基本用不到。
孩子本身情绪相对稳定,也有可能是没有遇到太大的事情。
社交能力:
团体方面,从小六六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明显感觉这样的交流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很有帮助,不仅能跟同龄孩子玩,小的弟弟妹妹也能一起玩,回老家了和哥哥姐姐也能良好互动,还会跟大姐姐聊自己喜欢的男生。
社会方面,我日常尽可能地会组织一些社区活动,比如除夕夜讨糖果,平常的跳蚤市场,圣诞活动等等,孩子和其它孩子一起参加,去邻居家拜年,还自己组织过公主舞会。
性别认同:
通过《小爱的故事》《我们的身体》等绘本来认识了自己的身体,明确了小背心小短裤的地方是别人不可以碰的。
现在如果爸爸在家,换衣服会主动关门。
男孩可以玩芭比娃娃,女孩可以喜欢奥特曼,不设置性别限定。
认知、阅读:
体验:经常带孩子去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多元智力:
首先是语言和逻辑智能,因为这是小学后学校会特别注意培养和考核的,等于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具备的智能吧。
语言智能:喜欢阅读,听故事,也做过一些小诗。上过小主持课,但感觉语言能力或者说表达欲望有限。
逻辑智能:在空间、形状方面主要通过阅读绘本,数学棒等方式体验,并不是属于数学很感兴趣的孩子,但会愿意去探索方法,很喜欢逻辑狗。
其它智能:
孩子上过和体验过的兴趣班有:跳舞、画画、小主持人、英语(中教和外教都有)、尤克里里、感知运动、轮滑、羽毛球、书法、棋类。
目前在持续练习的有:画画、书法。
打算正式上课的有:游泳、羽毛球。
开始启蒙的有:宇宙启蒙、历史启蒙、地理启蒙和哲学启蒙。
对历史和哲学方面很感兴趣。
孩子在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空间智能方面不错。语言智能和运动智能尚可,逻辑智能和自然智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其实这涉及到长板与短板理论。家里的主要培养目标还是优先培养优势智能,打造长板,加强语言和逻辑智能,应对考试,而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其它智能给予机会培养。
词汇方面:因为喜欢阅读和听故事的原因,词汇量相对丰富,今后在聊天方面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语言的学习:中文是第一语言,目标是掌握中文的听、读、说,逐步引入写作。我觉得自己的母语要踏踏实实地学好,学深入,了解文字和词语的深刻涵义,再辅以一到二门外语,这样更能帮助孩子认知自己的国家,也认知这个世界的不同文化。
第二语言的学习:2岁起开始英语启蒙,形成学英语说英语的习惯。目标主要是希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去说,去交流。现在每天能说一小段英语。
读写能力:
环境:家里客厅就是书房。书房里有她专用书柜。
机会:创造读诗、读绘本和练习书法的机会。在阅读中学会认字,我觉得这个是认字的最好办法,现在每天中午睡觉前会一起读一本卡梅拉,我读一页,她读一页,晚上则是她朗诵一首诗,需要看着字读。
工具:各种笔、各种纸,无限提供。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然而也有一定的忧虑,因为太过充足的物质,也许有时候孩子不一定知道渴望是怎么一回事。在富足与缺乏之间,其实有一条探索之路。
书籍:孩子在客厅有一个书柜,摆满了,她的卧室有一个书柜,满了,床旁边有一个书架,满了,现在床头柜也都是书。就是收拾会很麻烦。
四、遗憾的部分
原先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然而,回头一看,发现还是有非常之多的遗憾。
粗大运动方面:没有进行专业有一定阶段的体育训练。个人感觉,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学会克服困难的努力,学会坚持,体育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户外运动时间保证了,但缺乏系统的有目标有结果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以后还是需要补上这堂课。
知觉运动方面:这方面更是直接就给忽略了,各种感觉,音乐活动,统统缺席,特别遗憾。
原因:与父母的认知有关。人只能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所以作为父母,还是要不断地学习。
安全方面:现在回想只能说是自己运气足够好,没有遇到过大事,但实际上,其中也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回家拉了半个月肚子,孩子从高处摔下来过,在幼儿园防骗演习中连续几次被“拐”走,孩子有在小区到处找妈妈的经历。这些都是靠运气。5岁以后,慢慢给她树立关于安全方面的家规:比如去小伙伴家玩上厕所一定要关门,和男孩子玩不可以锁门,不能跟其他人走等等。给了她一个不用的手机听故事,密码是爸爸的手机号码。每次看到小区群有孩子弄丢了爸爸妈妈,就会和孩子强调一遍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
亲社会方面:孩子会有害羞的表现,在日常礼仪方面有所欠缺。
原因:父母本身性格也不是特别外向活泼的人,在这些方面重视程度较低。
语言能力:虽然平常陪孩子时间比较多,但可能对孩子要求也相对较高。现在发觉,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能一直和孩子保持一个沟通的渠道,不断地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甚至适当示弱都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言能力强的孩子真的是很厉害,既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又能引导别的孩子。
原因:引导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阅读方面:科学方面的东西接触较少。
原因:父母都是文科生,科学思维受限。
英语:中间有一段时间挺怀疑英语到底有没有必要学,耽误了一段时间。现在想想,当时如果一直坚持,肯定效果要更好一些。
原因:犹豫其实挺浪费时间。
五、总结规律
父母的自身认知、性格、学识、文化倾向、教育能力、教育方法、理念都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拓展自身视野、思维,而不是觉得,我做到这个程度很好了。
如果幼儿园再来一次的话:
我们会更加鼓励和肯定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
引导孩子的表达,培养表达能力;
增加科学方面的阅读;
坚持学英语;
一定会让孩子学游泳;
一定会让孩子学奥尔夫音乐;
多看儿童心理学的书;
亲身示范,做到日常基本礼仪;
六、六六成长档案。
这部分记下来,给她存档,等她长大了再看,会是什么感受呢?
同时也给自己做一个参考,希望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本文理论依据出自《儿童心理学:0~8岁儿童的成长(原书第6版)》。
首发:公众号 系统育儿研究所。
公众号介绍:
六妈:哲学硕士,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系统地思考问题,两大特质:爱思考,懒。
女儿六六,今年六岁,爱好:看书,交友,思考如何让妈妈不那么懒。
此公众号主要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六六的学习阅读经历以及一个孩子成长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有兴趣,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