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墨云印
这个支撑读可以,我自己试了下,正好抵着下腰,是舒适些,
坐这个她腰没那么驼了,自己觉得舒服
就是叶黄素天天逼他吃
文言文最专业的学习,应该如何?
我先说说我为什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我高中花一年半,浏览一遍战国诸子百家所有作品,是所有。第二,我已经系统写完《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庄子》《史记》《三国志》等书的笔记,起码260万字。每种书的注本阅读至少10种,《论语》《庄子》等不少于50种学术专著。第三,我系统录制了《道德经》《论语》等课程,逐字逐句讲解。
这不是吹牛,而是为了有别于“理论派”——一些段位极低、自己都读不专业的人,却对如何读书指手画脚,我懒于应对,故而不得不炫耀自己,实属无奈。
回到问题,文言文最专业的学习,应该如何?
第一步,肯定是跟好老师从经典读起,读3-5本即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不仅要读,要理解,而且要对何为学术争论,有基本的认识,并且从三行对译到更高段位的笔记,有过很多实操。
第二步,自己有一定的课外阅读。《资治通鉴》《史记》《聊斋》《唐传奇》都可选读,哪怕是《三国演义》亦可。英文的规律是,一个词出现20次,这个词就可以被记住。同样的道理,一个文言文的词学生能灵活应用,其实也需要很多次出现。泛读,其功效就是如此。
第三步,到初中,精研教材,对虚词、语法,和比较复杂的学术难点进行深度探究。(注意,必须到初中,小学无法完成。)精研的对象,课内文章足够。读《史记》,不可能像课内文章一样那么细的钻研,但课内文章就应该这么细。
第四步,刷一定的题目(中考和高考都要刷题,中考以江苏、浙江为最难,天津、北京等为最简单。)
第五步,任何古书,能寻找注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皆可钻研,并独立完成笔记。
如此,文言文大成。
我家主菜是知识清单+教材全解+网课,两套课本算辅料。@Apple爸-2012-粤 天天练或洋葱的视频可以当预习用。
看视频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让她看教材,理解概念,和Ben妈说的差不多@Apple爸-2012-粤 知识清单更合适
初中物理和化学怎么预习?初一娃先说顺序,物理先开,化学随后。
都可以用洋葱筑基。物理用宋泽穹~有4轮:预习、正式、自招、中考;化学用洋葱筑基,重难点用陈谭飞~有3轮:预习、正式、中考。
语基部分,看自己差哪部分就盯哪部分先,我们做的时候是每个部分每周3-5题过了一遍
语文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训练,我们意外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跟老师节奏,每天、每周,每两周都是固定的学习内容
@丞妈2010山东 每天刷一篇现代文阅读,一篇古文阅读,大年三十也不间断,三年就无敌了
@果妈+2012+江苏 初中语文推荐五哥的课,我看了蛮多套,系统性实操性最强的是五哥
我家现在踏实五哥中, 我家对五哥的课态度最认真。笔记很详细。@乐子-2013-湖北 小学刷周计划刷不动,初中先学了五哥语基的课,再刷周计划,轻松多了,也觉得周计划语基很好用。
后来自己做了一些阅读理解题,有了点量。
再看五哥语文的批注阅读,就能学有所获
我们也是主动要求暑假加五哥的课,觉得基础知识讲的比学校的透彻
之前是做了一定量的阅读理解题的,才上五哥
对阅读理解套路有点心得,五哥厉害,点明了一些迷糊地方
五哥我家听了阅读批注,孩子说有用
@帅帅妈-2011-浙江 语文我打算暑假开始看五哥的,大语文熏陶路线感觉对我娃是一种浪费,还不如打直球应试。
我们之前每天看五哥,阅读基本不扣分。后面生地考试,停了两个月。现在做阅读又回到解放前了。
@杰妈-2011-福建 这本一个年级一本 不分上下 我们学校在用
中学语文考试也是套路,理解烂熟概念-->看懂例题例文-->刷题不断反刍概念
暑假学校语文老师推荐了鲍鹏山的《寂寞圣哲》,把儒墨道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故事化的创作,娃还挺喜欢读的
语文老师说作文立意可以借鉴
@T爸-2010-苏 语文不是玄学 有一本鲍鹏山写的寂寞圣哲,以故事形式讲的诸子百家的思想
讲思辨,首先要讲逻辑,古代墨子的逻辑学就是很好的素材
两千多年前的东西方大贤的思想,都是中学作文的良好思想素材
语文文言文:
@Apple爸-2012-粤 真没必要,你先把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上的注释全背,每篇文言文会翻译,做到字字对译,管用。
@Apple爸-2012-粤 真的,我家就是。七年级时文言文是大问题,到八年级开窍了。其实就是积累够了。注释+句式
三年下来,感觉最大的感慨就是数学一定要孩子保持热爱,尽量学到极致。英语最好是保持原版同步。大家一起加油88
哄着孩子刷题,还是要给他一些激励。他遇到一些计算量比较大的题,要用整整一张草稿纸算出来的答案最后是正确的,那他也会收获很大的成就感。如果刷一些难题。及时的对一对答案,有时候做三道题就对一次答案,或者做五道题就对一次答案,增加对答案的频次,就像打怪一样。打一个怪,马上就要掉一个东西,掉一个装备,这样他才会有兴趣继续去刷下一个题
哲学类可以先从中国儒墨道法百家诸子学起,对校内也有帮助,苏菲的世界@果果妈-2010-浙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青少年哲学入门书
苏菲的世界有漫画版,苏菲确实不错,通俗易懂,整个哲学史都介绍了
@狐桑-2013-昆明 有看过这本书特别好的一本书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理解起来并不难,适合现在初中生看,尤其现在中考历史 道法出题越来越灵活,孩子在答题时还是需要有些哲学思辨在里面的。
前两天毛爸总结了思辨入门要从学会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开始,我推荐一本书《像苏格拉底一样提问》,可以作为思辨入门的书籍
@头妈+2011+上海 最好是家长也读一下,然后和孩子一起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效果最好
或者欧亨利、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也不错
欧亨利的小说挺好,我家听邵鑫解读过一篇,是啊,每篇不长,但是故事很有哲理
直男阅读的专注时间我观察过,不超过半小时,所以我娃只能先读短篇
我们语文老师也推荐欧亨利、杰克伦敦的书,契科夫
我想给他找那种适合男孩子的主人公人生成长型的世界名著:
基督山伯爵,红与黑,堂吉诃德
物理初中就力学和电学两个难点。不能都攻克高中就没必要选物理了。
初中物理不要看成绩(100,95这样差别不大),要狠抓受力分析。甚至可以拿高一上的物理不做题,只做受力分析。当然,需要有靠谱的老师纠错
@饼饼爸-2010-福建 太对了,我家之前做葛根讲义上的受力分析,做完感觉力学明白了很多
平时晚上背完地理历史政治,也没时间了,只能做几道数学题
第一轮学习买了洋葱物理半年卡,过完初中全部基础知识点,配套完成本地教辅《启东作业本》(四册)(校内同步练习册)。
第二轮,听网上某老师的录播课。共282小节,每节1小时左右,2021年3月-2021年7月,学期中每日1节,每周末4节,假期每日3节。
第三轮,刷五三(八年级2册,九年级1册,中考1册),能做对百分之八十的题目,同时错题二刷。
第四轮用万唯的《尖子生每日一题》,这个属于中等偏上难度,好多题目自己想不明白,只能看讲解,到现在还没刷完。
------------------------
我感觉小时候多看启蒙绘本、动画片、纪录片真不是浪费时间,《万物运转的秘密》有绘本书,有多集动画片,而且动画片还有英文版,看完对力学有个基本概念,又给娃看动画片又给物理启蒙还能练英文,血赚啊!
@悦儿爸-2015-安徽 太牛了,学习新初二物理给个建议?新手上路洋葱+一套教辅
我娃说张婷实验部分讲得特别细,但基础知识没讲那么细,他会去b站看于总来补全一下。
有人说张婷讲课语速慢,我问娃要不要加速,他说不用,这样正好给了他思考的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我们的教材引出公式的方式是,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知该公式。看了张婷视频,才知道这个公式是可以推导出来得。
@danniel-2012-北京 先学好数学,物理用不着太早搞,提前一个假期或者一年都合适。具体根据孩子,小高或提前一暑假都没问题,节奏根据自己取舍。张婷或者学而思的几位老师都可以。
@舟爸-2010-河北 舟爸,你家高中物理用的谁的课
洋葱+夏梦迪,洋葱理解概念,夏梦迪深入五三刷题
最好是初二结束前学完初中代数,然后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开高中物理,时间比较从容
1:对于不搞竞赛的孩子,初中物理提前1年是极限,再长学完就忘光了
2:初中物理,对概念的理解很重要,内涵和外延,我首推洋葱物理,我是受益者
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danniel-2012-北京 反正我还是推荐洋葱(我不卖洋葱)
我娃目标只在中高考,所以物理张婷+于总课觉得挺好,在学完第一轮之前不考虑换课了。想竞赛、自招之类的这个难度好像不够。
我们期末数学100
第一轮是洋葱,第二轮徐德值
我们就是按部就班的普娃
肯定系统学完了再,这个又不是普通练习册哪可能一遍学一遍做呢
小绿本属于培优类型的
@涵涵妈-2011-江苏 嗯嗯,看过几次安利小绿本了,考虑过完整个初中物理后试试做。
@头妈+2011+上海 化学我推荐个快速的,天天练app里化学短视频+初中化学知识清单,刷几张中考模拟几张中考真题就差不多了。
省心英语安卓和苹果版本可以通过官网 https://ncechina.com/app 进行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学习几轮?
笼统的说,初中物理比较简单。
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比初中数学的范围小,难度低。初中数学课外可以扩展很多,但是初中物理课外扩展很少,稍微一扩展就是高中物理了。
初中物理的提前学习线路,总结起来,大概有三条路:
1:就学一轮,一轮钻透,至少达到中考压轴或者自招难度。然后高中物理。
2:学两轮,第一轮基础,第二轮拔高,然后高中物理。
3:就学一轮,浅学一轮,达到会做基础题(五三标准),然后高中物理。
上面哪种方法好,不知道!反正都有支持者,都有走得通的孩子。每个人只能走一次,也无法比较。
没有绝对的好坏,但是有相对适合自己的路子,哪条路适合自己还需要各位家长在实践中找。
能不能跳过初中物理直接学高中物理?
我见过很多人在群里问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在答这个问题。
我的理解是:学习程序上可以跳过,但是学习内容上是跳不过去的。
你可以直接学高中物理,但是学习每个板块之前,老师肯定会给你先铺垫相关的初中物理知识。
从教学体系上,物理和数学是不一样的。数学初中学完了有理数,高中大学会就不会再学了。但是物理,初中是力电光热,高中还是力电光热,大学还是力电光热。
所以从实践上,直接跳过初中物理,学高中物理是行得通的。但对老师和孩子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舟爸-2010-河北 感觉我娃还是得两轮,走第2条路,第一轮在7年级前结束基础轮,7-8上学期第二轮拔高,8下初高衔接,9上开始学高中。这还是建立在初中不太叛逆愿意学的基础上,还得其他科都顺利推进没有短板,想想都头疼。
@Ben-2010-温州请问基础课上的谁的课?力学光热是杜春雨
电学第一轮那个学而思老师曹旭阳
质心张婷本来也没打算都听,原本就想听听滑轮算了,结果发现还不错,干脆全听了一遍
物理用新观察+新方法,物理的话,新观察的题目比必刷题好很多,拔高我家用的新方法,
早上又遇到了高人
新观察唯一恶心的就是答案,都是略😂¥但是题很好
指点,物理去刷非凡物理,化学叫我去刷崇德竞优卷,哪位有这样的电子版,发我先看一看适合不适合
我以前让我儿子自学,都是自己看书,思维导图梳理,然后就是自己做题讲题了
数学:5升6暑假开始学初中就完全来得及(不搞数学竞赛的话)
个人感觉罗胖子的几何讲的挺好,我家妞儿跟着学了相似,全等,四边形这几个章节,初二的几何过渡很顺畅,成绩比较稳定。
我很喜欢听罗胖子的直播,
强调答题规范性,有些知识高中需要,初中不教,罗胖子会教
数学可以先搞计算,初一数学主要是计算,而且计算是初中的核心
我们是按模块学习的,用的学而思网课,录播课,创新班,兴趣班等。我们是想冲高中自招
还有关注过来人的经验,提前借鉴准备,对孩子的学习真的很有帮助。我就是在吴群里听有些家长说因式分解很重要,建议提前练习,于是提前有意识地听了些这方面的课,让孩子做了相关的题目,真到这个章节的时候,孩子适应也比较快,即便偶尔有波动,调整的也比较快。我感觉有经验的家长就像名师指路,我们听话照做,真的能事半功倍,比自己瞎摸索省时省力太多。
@phia-2011-成都 我家有点自学能力的,我们小时候很爱看书,马小跳学数学一直看的,那个时候我们这班型从敏学,勤思,通识,创新,我们上了一期敏学考试满分直接跳了通识,后面跟了一期就是创新,算是他自己小时候就肯研究题目,我们常常把书里讲的题目自己抄下来做的,很小就会主动学习数学。
要辩证的看二级模型,模型是归纳产品。基本功扎实,二级模型是利器,基本功漏洞百出,二级模型会误导。是否是利器取决于是你用它,还是它用你)
@早早-2011-江苏 听说我们这初中步骤分扣挺严的,他现在小学校内考试严格起来都要被扣步骤分,上次期末考试最后一题正常应该用他们刚学过的方程来解,他老人家嫌写字多了点,用小奥方法做的。虽然判他对了,但是事后也警告了他,因为期末考试是全区统考交叉改卷的,外校老师判的卷,是有可能判他答错的。
@广东2010--宇妈 广州几个名校家长说学校布置做大培优,自家再刷核心考点,可以覆盖中考。一般情况下,广州市中考数学比省中考数学卷难一点。
之前在别群讨论过罗胖子家课,广东的受众很广,名校生也在看他家课,认为击穿当地中考没问题;但是湖北尤其武汉(罗胖子大本营)的家长有一部分认为罗家课包揽不了当地中考,得上点竞赛难度的,听得我瑟瑟发抖。我们搞到罗胖子的难度就差不多了,不用向武汉市看齐,也就没关注
只要混群一段时间的,应该对常见的经典资料有所了解了,刷题选啥材料还是得根据自己情况来,如果就是针对压轴题,同步的(新思维/大培优/核心考点-->新方法),中考综合的(于新华/广猛说题),大专项的(尖子生夺冠-->千题解)
所以 几何天天练 是不是就特别好 一题多解
只要高强度大量的训练,主动输出,才能大大增加大考中真实环境解出难题的概率。
新思维最好是都做了,题量并不大,如果来不及,至少可以挑和学校章节对应的章节精刷
教孩子怎样检查第一步:看“有没有遗漏,第二步:看“有没有看错,第三步:看“答案是否合理”。这一步最难,其实有很多题目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查。如检查解决问题时,要学会将所求问题当成已知条件,通过计算看是否能推算出题中的一个条件。
核心归纳:自己捣鼓,自己画图,画图是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秘诀的秘诀
我家草稿是乱麻,因为这个吵了好多回。在我给她买了分格的名校稿纸后,终于有效果了。自己也从之受益了。乐意老实写了
@丞妈2010山东 自学的话,初中最好还是需要搞到新思维大培优这个难度再开始高中比较好,因为校内基础难度确实有点弱,不足以支撑高中数学体系
@程爸-2010-山东 请叫您,平几天天练是不是需要学完所有几何内容才能开始做这些题。
@Lily妈妈-2010-山东 学过一遍利用价值更高,发现很多种解题方法都是四边形或者圆,这些都没学的话,方法少了很多
这些我是要求一定烂熟,条件反射的,大平方就用快捷方法算
每天花个几分钟,做个十来天就基本烂熟了,光背孩子容易皮
严选600是4年级暑假跟几个小孩老师4年级群的群友一起刷的,大概不到8成的对率,其实效果是不好的,但基本算啃下来了。因为我们没有系统学过奥数,只靠天天练app+学而思秘籍来做一点浅奥,所以严选600啃得很辛苦,但对娃的毅力和抗压性倒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娃觉得严选600的题目基本上可以做出来了。
经过我们当时4年级群的讨论和实践,从三年级开始系统学奥数的娃到四年级暑假应该是能做严选600的,啃不啃得完是看个人安排和毅力了。
之前丝滑+王若钊的组合,特别好,王若钊的声音也好听
小四门:
@广东2010--宇妈小四本 一本涂书更好些
@ICB-2012-江西
你家儿子真好,你说刷题就刷题吗?分享下有什么妙招吗?首先,游戏周边,手办,代练,都满足他
然后灌输一个观念:虽然现在个别科目相较班里某些同学,略有优势,但是必须要通过刷题来保持优势,天才如博尔特都要在跑道上练到吐。如果只是提前草草过了一遍基础知识点,根本不能算是优势。
装x使人进步,他自己想在班里装,回家就要多练
英语:
三年时间自己操作足够无痛把孩子拉到高位。金钱损失点无所谓时间是无法倒流的
物理:泽哥好
电磁部分,我家 5年级就学了,因为这个模块是独立的
当时,学而思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有一个课,貌似是曹旭阳老师,上来先讲电学,
初中物理一轮网课,市面上留出的,综合讲授水平和配套资料,我还没发现有比张婷的好的。至于有孩子嫌张婷声音这事那事的)。那就没办法了,聚焦点最好不要放在这方面
@头妈+2011+上海 张婷的课是比较少的,初中用47节课讲完全部初中物理并一定拓展培优。拖沓地方可以拖着看,网课不一定非得从头到尾看
物理自学,光看目前校内教材哪怕加本全解,也是没多大效果的,题目不会做的还是不会,教考分离是常态,教材只是导入知识点概念,一定要跟着题目走以题为纲,家长如果没时间指导,录播课是比较适合大多数孩子的方式,录播课大多就是讲题课,讲义体系很重要,也要灵活利用,不一定从头看到尾。可以直接做讲义题目比较简单的就一掠而过,可以挑着难点看查漏补缺。
张婷课我孩子开始有看,后开主要就是做讲义和练习了,个别地方拖着看下,不过是因为有我给答疑孩子懒得看了。没家长答疑有些地方就需要孩子自己多花点时间反复看。
我存了一套陈潭飞的课,但是没看。之前就看天天练和堂豆,配知识清单,用中考模拟卷测了两次都有95左右,想着就算过关了,然后就有一搭没一搭地看高中天天练。 如果陈潭飞的课只是基础带点拔高,就不打算让娃看了。要不看难度高点的课,要不就找套高中基础的课看。
化学我并不想让娃那么早开始学,是他个人兴趣爱好,但我要考虑中考各科平衡无短板问题,还有学太早忘得快要再学一遍的效率问题。
初中化学偏记忆,高中化学难的,动态平衡物质结构和刚入门的物质的量对孩子来说难度都大
我们这的中考理化都相对比较简单,数学难度飘忽不定,还是要把理科重点放在数学上。同时文科都不能拉胯,目前感觉不知道怎么启蒙的就是道法了,预估初中这科会是短板,不爱背。
化学提前学的必要性不大,除非精力时间太充足或竞赛,可以先了解下科普
我娃二年级开始喜欢化学,自己找书找纪录片看,把化学课本当科普书看。®不过现在也说化学不用学得那么超前了,偶尔看看,精力放在数学物理上比较多了。可能也是因为高中化学太难了看不懂,之前说有机化学好难。
@M妈—2012—滇 不鸡化学啊,开始就是他自己找书找纪录片看,天天练里的化学视频天天看,我只当科普开拓眼界用,后来发现好像真的学会,就用中考模拟卷测试了一次95吧,隔一个学期又测一次还是95/96,就不管他了。之前是有点反对的,觉得太好高骛远了。
@酒窝妈-2010-皖 知识点积累主要靠知识清单,数理化都给他买了。课本也买了两种,不怎么看,但参考书用了。初三化学的确很简单。
请教群友们,自己提前预习初三化学,有什么教辅适合预习,我感觉光看课本有点浅@石头妈-2011-北京 可以配合教材帮一起看
知识清单怎么使用的,新知识学完做过基础练习后再用清单,还是直接用清单
@orange妈-2009-江苏 知识清单没有题目做的,就纯看。其实化学我都不清楚他怎么学的,知识清单还是缠着我买的,中考模拟卷是买知识清单赠送的。®®有阵子发现他带去学校的软面抄里写着画着一堆化学式、结构式、方程式,方程式还配平了,问了娃说都是下课时间写写画画的,上课老师盯得紧不敢做无关的。
新买了初中物理的《知识清单》,看着挺清楚的,没买全解,怕看不过来。手里还有必刷题里小夹册《狂k重点》,提炼知识点
@梁宇轩爸爸2010海南 之前听过一些人推荐也买过科探和科学发现者,新概念物理也买了。目前只看完科探,但是孩子只是自己把书本看完,好像还是挺多东西不理解的。你们太厉害了,新概念物理直接能上手学了,主要是爸爸也牛
历史:
@晨妈-2012-西安
《给孩子的二战史《
《历史深处的民国》
这一部让我娃在听上面实现了历史从低幼化到正史的跨越,以前是看成人版的历史书,但听的全是《写给孩子的xx史》。
@沁沁2012-安徽 用我们本地的领跑或者全品,最基础的那个
优先搞数学然后是英语每一天,语文和小四科要轮流预习,最好固定做题。一天一节就行。
据我自己的经验
小四门啥都不用买
平常认真听课,完成作业
期中期末考试前刷两套往年的本校本区的题,跟着老师复习
大考前刷题,就够了
我买的小四门知识清单,落灰了
@果妈+2012+江苏学而思刷透1000已经结束了,求推荐
计算高手,运算能手
@葱妈-2012-广东 练因式分解的书有没有推荐的啊,计算高手,大培优,小蓝本都有了
直到高考后才能明白,老师曾经说过的高中六个真相。
1、语文弱去不了清北
2、数学弱去不了985
3、英语弱去不了211
4、理综弱去不了一本
5、手机阻挡了去本科
6、游戏阻挡了去大学
@程爸-2010-山东 好的,自学数学的时候是直接看书,还是再加上洋葱数学视频课要好点
我家主菜是知识清单+教材全解+网课,两套课本算辅料。
先说顺序,物理先开,化学随后。
都可以用洋葱筑基。物理用宋泽穹~有4轮:预习、正式、自招、中考;化学用洋葱筑基,重难点用陈谭飞~有3轮:预习、正式、中考。
一般是春夏季节,生发季节,皮肤代谢快,维生素是参与皮肤代谢维护皮肤细胞修复更新的。小孩长得快,一些疙瘩啥的很可能就是缺乏各种元素导致的。和成人的皮肤病啥的不是一回事。
历史:
历史的温度我家差7,其他都看很多次了
历史的温度看着特别厚,实际上特别好读,一个一个人物的小传,一本很快就看完了
@胖胖妈-2011-吉林 我家超喜欢这套书,六七我都不给他拆封,拿到手交作业啥都不愿意搞,就光看这书。
在看那套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娃说好看
袁腾飞的书,跟历史的温度,我一起买的
@NN-2013-湖北 袁騰飛 講到被閉嘴了
都没报课,数学一直自己看书做题的。英语用的新概念。物理准备泽哥的
@danniel-2012-北京 先学好数学,物理用不着太早搞,提前一个假期或者一年都合适。具体根据孩子,小高或提前一暑假都没问题,节奏根据自己取舍。张婷或者学而思的几位老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