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Krashen这个名字,相信对二语习得有所了解的家长朋友并不陌生。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二语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假说,在二语教学界被奉为皋臬,成为各种语言教学项目的核心理论指导。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Krashen教授首次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公开举办的工作坊,有幸跟二语教学研究的泰斗近距离交流。讲座上除了分享可理解性输入的理论核心精神,教授也给我们分享他近些年来对于阅读学习的研究成果。
Dr.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是当前外语学界的最前沿理论之一,他发表期刊论文超过450篇,范围广涵第二语言习得、双语教育、阅读理论等。他最著名的概念是开展的语言习得“五假说”。
除此之外,Dr. Krashen还是自由阅读的积极倡导者,他的著作《阅读的力量》也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引起广泛的反响。
就我们最关心的英语学习问题,我从二语教学研究的泰斗Dr. Krashen教授7.24日讲座及著作《阅读的力量》中整理了以下解答。
Q&A
Q1:
Q1:二语阅读时候需不需要给孩子解释翻译?如果是,比例讲解占多少?
学习一门新语言,是否需要借助于另一门语言?这是启蒙初期在绘本阅读中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孩子听家长读英文绘本听不懂,要不要翻译?答案是否定的,一门新语言在建立最初的语言库时,完全可以不借助另一门语言来学习。每一门语言自成体系,语言学习遵循自己的规律,通过从浅到深、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学习。就像孩子学习母语中文的时候,是没有另外一门语言来帮助的。
现在孩子学英语不再和我们以前传统方法一样,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的原版绘本,儿歌和动画等资源,都是从完整的一句话和一个情景开始,而不再是单个单词开始的。孩子对于书也好动画也好,更关注的是情节,是对故事和情节的理解。因此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单词更多的是放在完整句子或者一个意群里进行理解的。我们会发现,孩子虽然不能准确知道某些生词的中文解释,但他们能够知道该词的大概意思及应用场景,甚至能够用这个词进行造句。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准确掌握中文解释呢?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学英语的方式,会让孩子慢慢形成翻译式英语,阅读过程中形成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习惯。这样一方面阅读速度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上去,另一方面很难培养我们孩子的英语思维。
当然我们不反对孩子查字典,甚至鼓励查英文字典,但不建议孩子养成一见到生词就查字典的习惯。我们更鼓励孩子阅读的第一遍尽量通过上下文和意群去猜大概的意思,让孩子养成更多关注句子和段落大意的习惯。
当第二遍阅读后发现这个词影响了对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可以再查一下字典,此时也不必太纠结是英英解释还是中文解释,不需要教条和僵化。孩子英文能力强的可以用英文的解释;反之,中文解释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那不是很好吗?
让孩子快速回到情节中,孩子会更有兴趣读下去。只要孩子愿意读原版,几个单词的中文解释不会影响孩子的英语思维的。并且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慢慢地过渡到使用英语解释,很多事情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
Q2:
Q2: 阅读中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意思,那在看完书后是否需要特殊记忆呢?还是无须理会?
阅读时如何处理生词,我们已经在上一个问题中回答了。至于阅读后是否需要特意去记忆这些单词,这取决于你的目的。
如果你想快速增加词汇量,阅读结束后,你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生词,从原文中找出例句,放在一起来记忆,因为语境可以帮你记住生词。
但如果并非单纯为了增加词汇量的目的,也并不需要特意去背诵这些生词。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阅读,仅仅通过阅读这件事,你就可以全面提升词汇、拼写、语法、写作和阅读理解力。
Q3: 什么样的书适合自主阅读?什么样的书适合亲子阅读?
所有的书都可以自主阅读或者亲子阅读,只要孩子喜欢,他可以读一切他喜欢的书;只要你和孩子都愿意,你们可以读一切你们喜欢的书。
乐趣是最重要的,因为自由自主阅读(即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是培养语言能力(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当人们开始因乐趣而阅读时,好的事情便会接踵而来。他们的阅读理解力会增加,发现原本难懂的、学术性的文章变得比较容易了。他们的写作风格也会改进,能够写出被学校、商界,以及科学界所接受的文章。他们的词汇量会增加,同时拼写与语法也都会改善。而根据研究结果,不是因为乐趣而阅读的人没有这样的改善机会,他们的读写能力很难达到足以应付现今社会要求的程度。
Q4: 孩子口语听力都还好,阅读与写的能力较差,要如何引导他阅读并积累词汇,为将来写作铺垫?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制造亲近书的机会。当然,“你可以牵马去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可是,首先我们得确定那儿有水。当马儿到了水边,它终究会喝水的。
研究证实,家中、教室中和图书馆的书越多越好,孩子阅读也越多。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给孩子布置温馨舒适的图书角,都有助于他爱上阅读。
另外,家长和老师念书给孩子听也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别人念书给他听,这不但非常有趣,还能提升他的语言水平。
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也很重要。美国阅读专家Jim Trelease认为,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很多研究证实,热爱阅读的孩子都有一本让他打开阅读世界大门的“全垒打书”。因此,多给孩子提供广泛接触不同类型书籍的机会,说不定哪一本就成为了他的“全垒打书”。
此外,我们要为孩子树立典范。不论在学校或在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别人在读书,就会越爱读书。
最后,多多鼓励孩子阅读吧,仅仅是把阅读这件事告诉孩子,就能影响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允许孩子阅读任何自己想读的书。
Q5: 听说读写中的“写”怎样开始?选哪套教材呢?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
“写”的输出要等到“读”的输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培养的,当阅读的积累量够了,就自然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研究结果还显示,写得多不代表写得好,写作频率与写作质量之间并无关系。因此,尽管一些文体和格式是可以学习的,但我们无法通过不断练习把作文写得更好。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通过阅读习得。
但是练习写作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模糊和抽象的想法变得清晰与具体,因此,不断地写,我们会变得更聪明。
Q7: 兰斯值1000左右的孩子,每年精读书的数量大致要多少。原版娃语法十分粗糙,语法知识点学习有时间表和具体的要求吗?
具体的阅读量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和时间,当然是越多越好。
进行原版阅读的孩子语法粗糙,可能是因为他的阅读量还没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于语法能力,我的建议是,不用刻意学习,应该通过阅读自然培养。其他包括拼写、自然拼读、写作风格和词汇等同样如此。
Q8: 兰斯上了1400+,但孩子年龄还不大、认知能力匹配不上阅读水平。最近读书又回到比较幼稚的文本。麻烦老师推荐后续的泛读材料、以及精读方式?
这是正常的。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进展并非是线性的,由简单的故事进步到艰深的故事,有些学生读了较难的故事后又回头读容易的,然后再去读较难的。
至于推荐阅读,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让孩子自由阅读喜欢的书。
Q9: 孩子12岁,阅读量很大但是偏向fiction阅读,对于non fiction 则是不大问津,从小也引导读non fiction 但是就是不爱。目前小说类读霍比特人等等都无障碍,但是实在不喜欢non fiction;这样需要有意识的限制她fiction,并且强制去阅读non fiction 吗?还是继续任其读自己喜爱的类型?
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可以继续任其读自己喜爱的类型。前面已经说过,自由自在阅读对孩子很重要。尽管研究显示,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能培养更高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但自由自主阅读是发展较高阅读能力的阶梯:它既能提供阅读动机,又能培养阅读较深读物所需的语言能力。实际上,研究证明,当读得较多时,有阅读兴趣的主题就会扩展开来。所以,不必担心,给孩子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