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金!
这一点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对于英文的学习,家长 也开始重视起孩子的原版阅读,分享着娃从分级读到章节书的成果,亮出各种版本的自定义读书表,其共性就是阅读量大(一年500本以上)。
这也让我回忆了一下雨果子的英文进阶路。我似乎都感觉不到他为此付出了什么,3-5岁时,读书从来看心情,想读读不想读就不读。尽管如此,3岁半就能自主阅读、5岁读桥梁、6岁读初章,似乎也不输牛娃太多。
所以明明玩着就能进阶何必鼓励鸡娃!被迫的努力不及小朋友靠内驱力自发推动着学习进度来的有效。(尤其对于学龄内的小童)
以下,简单说一下我是如何配合小朋友读书的,他又是怎样无痛进阶的。
我们在启蒙的时候,是需要考虑到小朋友年龄的,这直接决定着我们陪读的方式。
雨果子在3岁时,闺蜜恰好邀我带孩子去体验他们创办的美式夏令营。我便只身一人带着小朋友飞去了上海,也是在那时雨果子开始正式接触英文。
从此后,他的英文就像开了挂……
半个月的夏令营,我并没指望一个3岁的孩子能学到什么,可偏偏雨果子对英文的敏感度超出了我的预期。不知道老师有什么魔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让孩子如此爱上第二语言!事实证明好的启蒙的确是兴趣持久的最佳保障。
夏令营结束后,为了保住孩子学英文的热度,我投其所好的接连数月给他播放英文儿歌(以视频为主),雨果子也是边听边看边学边唱。
我首推视频类儿歌,这种形式最好的地方在于TA是以动画的形式去呈现,能很好的帮助小朋友去理解歌词大意。也正是这种卡拉ok式的画面与字幕的同步伴随,让雨果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早早的具备了认读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他在3岁半时就可以自主阅读的原因。(我群里的很多妈妈都推荐Super Simple Songs的音/视频。)
我们在陪读时,可以用手指指着文字读,阅读过程中常和孩子进行互动,引导孩子预测结果,说出自己的想法等。
当然,平日里除了儿歌,我也会把他读的书(贴纸书、创意绘画书、思维训练游戏书、分级、绘本等)、桌游、玩的ipad、看的动画片,反正只要是他常接触的,都会被我统统换成英文版,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小朋友有更多的机会去习得。
为了鼓励小朋友阅读,还可以用READING LOG让孩子自己做记录,适合低幼。
3岁-5岁的小童是完全可以用母语方式去启蒙第二门外语的,小童学英语不需要智商只需要接触。平日里无意识的可理解的输入、兴趣优先的方式介入,隐形的方法去习得语言,就是无痛进阶的最有效手段。
如果父母的英文不够好,那么报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雨果子也不例外。学龄内的孩子建议上线下课,学龄后考虑时间成本可以转成线上。
3岁的雨果子在线下课上了1年多以后连跳了2个级别,这其实也要得益于他的自主阅读年龄早,不自觉就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而基础启蒙课程对他而言节奏过慢,也就不适合了。所以,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进行课程调整。
放几张小朋友普遍在读的分级对照表
牛津树
RAZ
分级及部分桥梁、章节书的级别对照表
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除了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外,理解能力也要同步增强。而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其实还是源于词汇量的不足。雨果子读书遇到生词时,基本上是根据上下文去猜词的,实在影响理解了,就会给他搬出儿童英英词典。这也是增强早期阅读的又一个有效手段。其实在他3岁时就已经在玩儿童字典了。
之前写过的“3岁就可以抱着字典玩了!”这篇里推荐了从启蒙、入门到高阶各种不同难度的便于儿童记忆的大百科似的字典。
雨果子在5岁之前,我没给他买过中文书,毕竟是母语,日常的听说接触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中文虽然被我忽视,但不代表他不识字,只是那个时候的他仅有1000汉字打底,远低于他的英文词汇量,所以在阅读表现上,他明显英文更强势。比如,字幕出现中英双语的情况下,他是以识别英文为主的,解码英文的速度要比中文快一些。
5岁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会拼音+识字1500左右),我才开始买中文书给他,发现之前被我绝对忽视的中文,他一样可以拿来就读,有拼音会更流畅些,也不需要陪读。
现在6岁了,中英文都读初章。其实,只要孩子储备够了一定量后就可以逐渐适应文字增多、篇幅渐长的章节书。
其实,5岁半以前,我基本没发力,更多的是培养兴趣陪着玩,现在考虑到他就要上小学了,外加今年莫名多了从寒到暑连休的超长假期,半年不用去幼儿园也给了我加强培养他学习习惯的机会,从原来的主要靠“习得”变成了“低比例学得+高比例习得”(6岁左右的小朋友可参考)。
随着孩子“学得”的能力增强,英文原版阅读就可以不仅仅只停留在泛读的阶段了,小朋友在输入向输出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精读↓↓
“原来真的可以精读到掘地三尺!” (这一篇里以国家地理《Ants》做了精读举例)
其实,我们的母语就是精泛结合,一边巩固, 一边积累的穿插配合下得以有效提高的。语文课就是精读,要求我们读懂词汇、句式、背景、隐喻……强化阅读技巧,培养好的语言感受力、表达力和写作能力。课外书就是泛读,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从量变到质变。
精读为泛读打下基础,泛读巩固和发展精读的成果。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阅读都应该精泛交替配合,打组合拳!
雨果子3个月精读了以上几本。
每本书都有阅读指数介绍。
期间还同时泛读了以上几本,
和《Nate 1-15》、《神奇树屋1-28》、《老鼠记者1-20》(正在读),基本以每天一本的进度就这样从桥梁读到了初章。读的同时也伴随裸听(雨果子的听读不同步,一般都会听力引导阅读)。
还有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书,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建议,如果书有配套的动画片,可以考虑先让孩子看动画,一般情况都会比较容易接受甚至爱上,到那时再读书接受度会高的多。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年龄及认知水平和读物不够匹配,也会造成读不进去的情况,也许放个一年半载,书就被捧起来了。
雨果子看《老鼠记者》书之前,就是先看的动画片,看他超喜欢,我才给他买的书。《内裤超人》的动画片,他就觉得一般,也许是还没有上学的经历吧。总之,我们在为孩子选书的过程中,也能更了解孩子的喜好。
想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在原版书读完,结合AR进行阅读理解测试。
我们给孩子选择的每套书都是基于家长要先了解内容及难度的情况下,才能给孩子选准级别。太难读不了,太简单没意义,处在阅读的舒适区又提高慢。所以,如果你能选出既不很难,又稍稍超出阅读舒适区的书,还真的是不太容易呢,这的确是需要我们做些功课的。
这里推荐几种选书方式:
1、以孩子兴趣为主,尤其是小中童,更多的是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
2、利用美国权威Star Reading阅读测试,根据报告值为孩子选书。
3、根据读物给出的蓝思指数或AR值选书。(如下图)
放一个别人总结好的哈。
以上就是我的陪读经历,似乎在阅读这件事上雨果子用到我的时候真不是很多。这也说明以培养兴趣和获取知识为导向的家庭原版阅读,是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作为家长,我们在小朋友的英文学习阶段,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规划师、老师、陪读陪练,最后是资源提供者。 而需要我们投入时间最多的其实就是启蒙初期,从0到1总是最难的,最需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的。当孩子能自主阅读时,只要你能筛选出那些好的适合娃的读物就好。
让孩子学好英文,不需要我们多懂英文,只要我们懂教育。 以上这些仅是比较适合我家小朋友的学习方式。你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别人的方法都是参考,适合自己娃的才是最佳的方案。
3-5岁 的小童,学第二门外语更容易轻松无痛的进阶。
6岁 起步,由于习得和学得的能力都增强,也是能够快速入门追赶小童的,但口音也许就不容易那么地道了。
7岁 以后再启蒙,那时孩子的中文已经强势,会有排斥英文的可能性,学起来也要比小童困难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