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小花生上分享自己的经验,请容许我在这个英语启蒙的小系列之前自我介绍下:
90后全职妈妈,育有两娃,哥哥6岁,妹妹4岁。复旦小本&巴黎政治学院。公众号:Cecilia漫兮,此系列同步更新。
接下去正文开始:
懒妈妈的方法论
因为经常有小伙伴问我,你们家的娃是怎么进行英语启蒙的,我往往只能寥寥几语和她说个大概,推荐几套书,几个App。
总觉得管中窥豹不得全貌,反而可能会误人子弟,所以有了这个系列,希望大家能有所思考。
作为英年早婚早育,没有老人保姆帮忙,要兼顾家务做饭早教装修,家里还没有矿,每天被俩娃折腾得团团转的老母亲(听起来好像是被全网唾弃的那种最底层全职妈妈了,我看《82年生的金智英》都要感叹她咋那么好命,呸呸呸,还是不要吓坏未育的小伙伴了)
我的当妈格言是: 能偷懒搞定的,绝不会努力;能躺平完事的,绝不站起来。
但我同时也相信另外一句话: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不喜欢做事盲目投入努力, 先确定终点目标,再观察起点位置,复盘手头可获取的资源,然后找到最优直线解。这才是我比较欣赏的做事方式。
那么,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这件事上,我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找到性价比最高,对家长和孩子都最为舒适且高效的学习方式(此处划重点:主要是妈轻松就好),之后的所有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具体到家长的方法论来说,就是:
自认为在这点上,我们的启蒙之路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不一定是效果最好的,但是胜在妈妈和孩子都没有太大压力,没走太多弯路,没花什么冤枉钱,和大多数网上的经验贴比起来确实使用的材料和付出的努力也少大半,基本是水到渠成。
鉴于语言学习对智力的依赖程度不大,所以个人认为我的经验或许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
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条件都是不同的, 盲目的人云亦云,或者看到别人用什么学习资料,报名某个机构就跟风,可能都会导致效率低下的结果。
所以,在这个系列中,我主要想介绍的不是某个动画片,某本书,某个App,我会和大家 分享我选择背后的逻辑。
情况类似的小伙伴们可以借鉴,情况有差异的可以在某部分做出自己的调整。
语言学习的特殊性
我认识的大多数80,90后的家长,已经不再像上一辈那样对于孩子有什么更为形象和具体的期待。
在更加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只希望未来孩子可以有能力成为他自己,攀登上马斯洛需要层次中自我实现的最高级。
那么把这个大目标拆解下来,对于低龄的孩子,我认为家长的任务主要是: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有一个特殊点在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 孩子对语言的习得是有自己的敏感期的。
为什么初生的幼童,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在一年半之后就可以迎来语言爆发期,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从蹦单字到流畅表达的转变?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初阶段会比孩子快一些,但是最后总是达到某个无形的玻璃天花板?
我一直比较不赞成在低龄进行灌输式知识类学习。对大多数幼龄儿童来说,这完全是事倍功半,本末倒置,底层能力的建立比寥寥些许知识重要的多。
但对这类有很明显敏感期的学科或者是本就是组成底层能力一部分的知识, 我认为家长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自主安排学习的时期,除了有必要为孩子搭建学习系统化体系的主干,还需要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像绿叶一样一点一点装点这棵大树。
然后,在孩子能力渐长之后,教会孩子搭建大树的能力,渐渐退出,静候孩子搭建属于自己的大树。
家长自己英语不好怎么办?
可能会有人认为我是语言专业毕业的,所以在教孩子英语方面有一些优势。其实并非如此,我对学习语言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天赋。
我是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进了大学才开始学法语。虽然能在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标化考试中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我从来不敢说我擅长英语或者法语。
一直觉得我的考试靠的大多是记忆+技巧+逻辑能力。加之刻意训练其实非常痛苦,所以练习时间不够,听说能力实际上非常差,遇到外语长文也是会不自觉地抗拒阅读,所以非常羡慕原版娃们的能力。
孩子们爸爸的英语则更不用提了,托福及格线也考不到的选手。但自从哥哥的英语学习迈入正轨以后,我就基本把督促英语学习的任务交给了爸爸。所以,觉得自己英语不太好的家长也完全不用担心, 只要有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的英文能力绝对足够领孩子进门。
哥哥基本介绍
只有对自己有全面的认知才能制定详细的策略。 在小时候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永远是父母。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下我家哥哥的基本情况。
哥哥是14年10月出生,经过自小以来对他的观察,是一个语言天赋中等,最多偏上一点点,数理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物专注力很强,反之就注意力涣散,和大多数男孩一样喜欢动个不行。
和自家妹妹对比, 在语言方面的优势是语音的模仿能力明显比较强,所以从学说话开始,发音就比较标准,口齿也很清晰。
但是短板也很明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男孩晚熟还是因为是个直男的缘故,情商有点吊车尾,很多话的言外之意是听不太出来的, 对于语义的理解能力可能会差一点。
启蒙成果
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虽然比肩不了很多小花生上的牛娃,也没有参加PET之类的标化考试,或者以读《哈利波特》作为里程碑的目标(因为娃根本不感冒这个题材),没有办法很好地量化学习成果。
但仅仅就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目前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来看, 基本可以说已经达到我的初步预期了,能将英语当成学习生产力工具使用。
在英语的学习上我也可以慢慢放手,剩下只需要按部就班和学校配合精雕细琢语言运用技能,以及继续read to learn的路线,等待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螺旋式成长。
分板块来看大概情况如下:
日常听力,故事类和简单科学类讲座听力无碍。目前用英语看动画,听数学、乐理、TED-Ed等课程都没有问题,应该和同龄母语孩子听力水平不会相差太大。
最近喜欢在下棋时候当背景音乐听的Aumsum Time系列
最近有时会听的Ted教育版,主要是分学科的短篇科普
和外教日常交流无障碍,照书阅读也很流畅,发音和语调老母亲自认为比较标准。但是流畅叙事或者演讲没有经过刻意训练,是个短板,主要障碍在于缺乏条理和思想性,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语音语调妈妈还是很喜欢的
大班毕业后的7月进行的最后一次Star测试:GE6.0(相当于美国小学生六年级开学的平均阅读水平)。鉴于美国公立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和这个测试的局限性,我觉得Star测试的结果应该是有一些水分的。
最近一次Star Test结果,GE6.0
经过观察,AR4.0-5.0左右的阅读材料是他可以较好理解的,大概在高章书入门水平。题材方面更擅长直来直去的Non-fiction(非虚构类,主要是科普),对于Fiction(虚构类,主要是故事小说)反而缺乏兴趣
7级神奇树屋小百科 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3429人有 · 评价2099 · 书评3
最近在读的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系列,AR值4.2-6.4,蓝思值550-900L,是他喜欢的科普题材
短板,目前仍然在野蛮生长阶段,没有经过刻意的写作技巧练习和单词拼写训练。能写很长的文章但是毫无章法,处于所说即所写阶段,表述比较口语化,单词拼写主要靠Phonics,所以会有一些错误,但是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特意去纠正。
主要原因是觉得在学前主攻写作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不论从生理(小肌肉发育),还是心理(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都尚不成熟,所以选择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再慢慢进行规范化。
大班的时候记录了圣诞表演的所有台词
大班写的人生的第一封情书,主动写作技能的主要作用是写情书,最近也会让他做一些读书笔记
今天先写到这里,以后几期内容大致预告如下,可能会有些许调整:
Part 2:哥哥的学习时间线,分几个年龄段具体说明选用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和效果
Part 3:双减&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我还要让孩子学外语?
Part 4: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与低龄娃的非母语学习路线
Part 5:家长在选择英语学习资源时需要遵循的基本逻辑
Part 6:另外想谈的几点:母语和外语的相互促进作用;中文思维和英文思维的冲突;电子用品在学习中的使用
Part 7:进入小学后的英语学习方向
Part 8:Q&A
……
另外,语文,数学启蒙系列之后也会有哦,还有一些最近法语启蒙中找到的资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