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我们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春天: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累积刷完2000本次分级,听完150本桥梁书,我家9岁大童终于入初章了。从ABC到初章的路,我们走了两年多。
说说近况:每次3本单词量在1000的RAZ也愿意从头到尾声情并茂地读完,故事角色的性格也力求通过语气语调演绎到位;还经常给赖床的妈妈读个英文故事。蹲厕所和睡前都要拿着“小白”听故事~开始自读原版。
说说背景:妈妈是典型的文科生,英语是学生时代最爱的科目之一,所谓擅长仅限于会做题……爸爸是自由职业的涉外Software Engineer,因国际会议、客户交流等原因,大学仅四级的内驱型榜样级爸爸硬是把自己修炼成口语优秀,家里经常出现爸爸趴在堆积如山的IT原版专业书籍中刻苦攻艰的情景,背单词练口语,紧张热烈的学习氛围不亚于备战高考。
本帖主角是一个后知后觉的老母亲+一个资质普普通通的娃儿,这里没有骄人的KET成绩,也没有让人惊叹的AR测试值,有的只是两年多来我们一步步慢慢坚持走过的路。再回首,每个细节都发光。记录在此,一为纪念育儿路上老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一段经历,二为感恩回馈让平庸老母亲成长的小花生平台。
#英语启蒙的初衷#
回首老母亲自己的学生时代,读初中时才有英语课,那个时代的英语老师哪懂什么听力优先,更无所谓精读,上课就是默写单词,背课文,翻译句子,做完形填空……老师最擅长讲的就是语法,所以咱学得最扎实的也是语法。由于喜欢这个学科,一路逢考皆高分通过,大学里一口气过了四六级,但是又如何呢?见了外国人能憋出内伤,翻译思维根深蒂固,原版阅读习惯就更别提……
但是我家这个2013年出生的娃儿,他以后所要面临的时代,绝不是只会考试只会做题就ok的,虽然俺们起步晚,可还是希望他能跟原版娃儿沾上一点点边儿。学好英语功利角度是为减轻高中学习压力,放眼孩子的一生,更为阅读、交流,学习异国文化。这就是我们在体制内的应试英语之外,辛辛苦苦辟出一条路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和初心。盖兆泉说,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是用英语写成的,深以为然。
#可是,多么蠢的当初#
作为一名(自诩为)学习型主动要求进步的80后妈妈,从备孕开始就要求自己紧跟时代步伐,泡妈妈群,混迹各大论坛,海淘四大洲……江湖上“英语启蒙”的风自然也从耳边吹过,读过汪培珽、安妮花,追过廖彩杏、吴敏兰……网盘资源整了几个G,但是无一落实。儿子三岁那年,我换了工作,开始没日没夜地瞎忙,这期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听过一些SSS歌曲,刷过培生预备级,泡泡剑桥1和2,biscuit和little critter,five little monkeys,但是只在中文阅读夹缝中星星点点地穿插着一点英语,画风大致是这样,儿子五岁时的阅读记录:
转眼间就到了幼升小,面试时发现同龄小朋友能跟外教自如互动,整个一年级上学期的外教课,儿子都默默选择了坐教室最后一排,玩游戏也是凑个热闹~
再提起英语启蒙正是盖兆泉风很大时,买了她的书,这时候再读真有些追悔莫及。我又翻出大咖们的书来认真学习,边读边做笔记。大咖们的共识就是“听—说—读—写”的顺序不能乱,都在强调“听力先行”,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例层面不断被证实,让人倍受鼓舞。那段时间,所有的个人闲暇都在反反复复翻看达人妈妈们的启蒙帖,一边学习一边羡慕。在学习琢磨推敲过程中,我不再焦虑,眼前的路线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英语这门学科,对智商要求不高,只要方法用对了,陪着娃儿坚持下来就好。老母亲再拿出亲子阅读7年的耐心来吧!
#英语启蒙的行走路线#
四五岁时,不成体系一点分级和绘本,听廖单歌曲→一上寒假RAZ正音,海尼曼练句型---积累2000词学自拼和视觉词----RAZ和牛津树兼顾虚构与非虚构一路爬级至H,做quiz,尝试听桥梁书----继续刷RAZ至L,积累150本桥梁书---入初章。
我们读过的每一篇令人艳羡的英语启蒙帖,原版娃儿通常都踩着这样的成长路线:一岁听SSS 歌曲 —— 三岁积累3000 单词 — 四岁学拼读,读分级—五岁原版自主阅读。
可是,下面要分享的我家大童的故事,时间节点与上面的完全不吻合:三岁时偶尔听了点 …… 四五岁时偶尔刷了点 …… 转眼间已七岁,听力积累刷分级急急走起 ……
好了,时间回到两年前……
第一阶段:一上寒假RAZ AA级历时4.5个月,打好语音底子
前期大量扎实的做功课真心帮我了不少,茫茫书海万里挑一敲定分级RAZ。关于这套包罗万象虚构和非虚构比例刚好的神级分级,相信无需多言。
AA级从pad端学起,刚开始走得并不顺溜,一言难尽。记得溪哥“playground”这个单词听好几遍都读不准,那时每天的心情随系统打分高低而起起伏伏。前前后后我们用了4个半月学完两遍。尽管有民间大神说分级的低阶不要流连徘徊,快速刷过去不回头,但是我们精雕细琢扎扎实实的几个月听音正音,给孩子端正了“好好读单词”的态度,打下了很好的语音底子。后来我读到一位牛妈的帖,她家的低阶刷了三遍而且还是英汉互译着刷过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怎么说呢,别人的经验之谈值得学习,但没必要完全复制,每个孩子不一样。
现在回想一下,AA级真心很枯燥,全是单词,没有故事情节。我家特别听话的小娃儿能乖乖坐着一遍遍听读正音,这个过程中还要忍受老母亲耐心余额不足时的臭脾气。娃儿能陪我“坚守”绝对是七年多来每晚一小时的亲子阅读培养出来的定力。
第二阶段:RAZ+海尼曼,开启“点读”时代,积累2000词
在往A级进阶时,考虑到保护视力果断选了RAZ纸质书,不是妈妈群那种性价比很高的G1、G2合订本,是某宝上那种一级八九十本的小册子,印刷很清晰,薄薄的一小本拿取方便,一次刷十本一大摞很有成就感,而且支持毛毛虫点读。每一级大概120元左右(断断续续买到了O级)。我是从不敢给孩子读的,虽然有人说我发音很正,一个中文环境长大学着哑巴英语过来的妈妈口音能有多正?人家雅思8分的妈妈都不敢给孩子读呢!所以,我只迷信原版音频!!
那时正是疫情形势严峻全面网课的超长版寒假,感恩那个寒假,让我们的大火猛烧有了时间保障。那时一天能点读20本A级或B级,每天上午10本,晚上10本。进度肉眼可见,令人备受鼓舞啊;可惜那些小书不能扫条码,我又没功夫逐个录入,以至于有两级196本没能出现在小花生英文阅读记录里,也忘了记录在朋友圈里~
虽然A级往后开始出现小短句,还是惦记着句子王--海尼曼。当年,海尼曼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哪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引进版呢?可妈妈们不嫌弃,有买某宝影印本的,自己彩印并自制手点读包的,有转二手的……遥想N年前咱入手的第一套分级也是海尼曼啊,但是因图片太朦胧果断倒贴运费给退货了。转身入了牛津树Read at Home系列但是一点没看。多年后我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如果当初肯将就一下,也不至于把英语启蒙这事再延误两年…再入手海尼曼GK,已经有了所谓橘色猫版70本(现在110本了),插图清晰了一丢丢;不愧是“句子王”,每本重复练习一个句型不断变换关键词,非常适合早期英语启蒙。我还从一个牛妈那里下载了句型表,单词表,在每一本小册子上标注了核心句型,这套70本的GK,第一遍按盒子上的序号刷完,第二三遍按句型分类刷的,还结合生活中的实物练习使用句型。让老母亲倍感欣慰的是,有一天溪哥主动要求读《Three Little Pigs》,读得有模有样。这个认汉字各种费劲的熊孩子居然认读单词很顺利,老母亲被惊喜到了。我拍了一段娃儿读故事的视频给朋友,她一遍遍问:“怎么做到的?”这赞叹让老母亲很受用,于是在败分级的路上越滚越远,哈哈哈。GK被公认是海尼曼最经典一级,G1是最精华,接着入!读到好感up up时G2也入了,但是G2的音频比前两级差太远太远了,尤其是点读。
再到后来,G1、G2都齐了,三个级别的海尼曼按照A B C……字母顺序再次排排队,又刷了一遍。
由于习惯的强大惯性,听话的儿子在没人陪读时也能保质保量自主完成:
海尼曼和RAZ低阶是交叉进行的,为了条理,放这说完。海尼曼是我没爱够的一套分级,可惜到G2就没后续了。海尼曼功成身退之后,我把它们妥善安置在心爱的宜家拉斯客小推车上颐养天年。
分级路上的神器没有之一:小达人和毛毛虫两只点读笔,利用率都可达100%。前者声音大兼容性强,音质略,差负责点读祖国版分级,后者音质很赞,血统纯正,负责点读原版引进书。两只点读笔都在儿子英语进阶的不同时期立下汗马功劳!感恩感谢这两位诲人不倦功勋卓著的贴身外教,给个镜头:
第三阶段: 自然拼读+视觉词 走进解码时代
海尼曼三个级别刷完之后仍担心视觉词储备不太够,想系统地学sight words,在学拼读之前迫不及待入了大爱的这套视觉词故事,被插画美到了,配色简直绝了,至今还是心尖尖上的爱:
2级Sight Word Tales1128人有 · 评价193 · 书评19
后面有这种小练习,我读完儿子就能凭着语感答上来,是不是很神奇?
学校的自然拼读课程从小一刚开学就开始了,书上不是说学习拼读之前至少要2000词汇打底才高效吗?我们不够啊远远不够,老母亲仔细规划出每天可利用的时间,刷分级+听歌曲+看动画片,四舍五入刚够2000词吧,老母亲认真做功课选了这套老牌经典自然拼读教材,dao版书非常好用,支持小达人点读,音质相当好。利用周末和暑假,每天学习四页,我们把前四册教材和练习册完成了,还做了错题笔记,可惜第五册烂尾……事实证明没有系统地学完根本不行,很多字母组合溪哥瞎读一气,直到现在,这五册都是我心里的一个缺口,找不到时间补。
都说拼读教材大同小异,其实还是有差距的,牛津出的这套分级更细致,设计更合理,尤其适合小白级妈妈上手。(教材彩色,练习册黑白)
做的错题整理笔记:
我做的阶段小结:
为帮助娃儿学好自然拼读,开工之前老母亲把这本书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
为学习magic E,买了两款魔法手指,装备真的很重要,儿子至今都非常喜欢:
为学习oo组合,买了这种可爱的泡芙小圈圈,例如,写出b k 两字母,再把两个小圈圈摆在二者之间,就拼出“b-oo-k”,其实oo组合并不难,纯粹是给拼读加点料儿,儿子吃这一套。
还有这种字母小饼干,字母轮廓很清楚,没有动物造型干扰,可以拼单词玩,拼出来读出来再美美地eat up。
还买了可翻页自主组合练习cvc三拼四拼的:
因翻页费劲闲置,买前觉得都是刚需,似乎有了这个娃学拼读有如神助,实则很鸡肋,拍图仅作为纪念:
还买了这个支持小达人点读的单词卡,时间表达卡片,词根卡片,太多了,很占地方,也闲置了……没时间……
买了一套店主diy拼读海报,自己还彩印了一套,学完教材用它来检测掌握情况。
这套美国血统的Learning Resources高频词苍蝇拍桌游,小贵,质量和颜值都在线,买来玩了几次:
再回头看,高频词不是多么难以逾越的崇山峻岭,只是一个英语启蒙过渡期,没必要囤太多。海尼曼学到G1,搭配前面提到的颜值超高的sight word tales,基本可搞定常见的高频词,而且读到牛6,高频词仍占60%呢,反复出现反复巩固~
第四阶段:RAZ和牛津树完美搭档,勤勤恳恳积累词汇
做了大量功课,决定选用这两套作为溪哥的御用分级一路刷上去。前者是nonfiction的绝对保证,后者是没有孩子不爱的虚构类故事,配方简直完美!后来我发现很多妈妈也是这样搭配的,英雄相见略同呀。
都说低阶要平行多刷几套,那时还打红火箭、大猫的主意呢,因为价位、时间成本等机缘巧合错过了。
学期中读RAZ DE等几个级,凑单选了大约10本粉猪,原版绘本,苏斯系列,廖单的韵律歌谣,搭配着读:
这期间小花生发帖攒的积分,给儿子换了人生中第一套原版杂志—Highfive~这个杂志难度太跳跃,当时只能读懂几个板块的连载故事。
必须说说我家娃儿最爱的牛津树:众所周知这是江湖上被封神的一套分级,能让孩子读到欲罢不能。启蒙路线规划出来之后,先后刷完家庭版1-6级,33+25册(毛毛虫点读)
最初跟学校版交叉着刷,后来想系统阅读时入手专宠万人推荐的学校版,凯迪克引进的原版真心贵,每本30元+,第一回入了拼读系列和拓展系列,后来发现真心没必要入拼读(拼读教材可替代的太多太多)。于是拓展系列L1一路买到L9,仅这一系列大概将近4000RMB吧,至今都听得见银子哗哗外流的声响啊,哈哈。
那时RAZ在进行卡听,听一句音频要求他跟读一句,短句还好,长句很有挫败感,配合度很高的娃儿后来也feed up了。这时穿插进行的牛津树,才读几本就着迷了,哪怕每页只是Biff got on,kipper got on这样简单的句子,因为有插画和幽默元素的加持,对一直枯燥重复读raz的孩子充满了吸引力。大概第三个晚上,熊孩子开始跟我商量,“我能只读牛津树吗?”显然,从妈妈们那里学来的卡听RAZ彻底搁置。后来RAZ改成只裸听+点读+复习听 模式了,彻底拒绝时只能牛津树当家,一路刷个乐此不疲。
当时做的阅读阶段记录📝
从牛五开始出现magic key,每读一本都是去赴一场扣人心弦的冒险,读到根本停不下来了,越到高级细节越丰富,听到牛9着迷得不要不要的,反复听了若干遍,尤其遇到一个故事分上下集讲述但是听完一个就必须睡觉时,会遭到强烈抗议。
这一年,调整多回的阅读策略~
2020年底,新出了牛津树中国故事版,我抢鲜入了。 难度上正好衔接,而且有儿子最爱没有之一的高铁🚄啊!
同时期还入了大名鼎鼎的key words,总是分配不出时间来读它,闲置了……
孩子在进阶,以前只能眼馋的书开始大肆入手,这一两年,一到618和双11,就大把大把地入原版,盘算着它们何时出场。部分截图:
6.18还入了第一个图书馆和科一,大侦探内特,小猪梅西,宫保鸡丁等
第五阶段:RAZ一路拾级而上,蜕变就在日复一日的低处积累中
牛津树拓展系列刷到9也功成身退,开始专宠RAZ。这是分级个个都出类拔萃、资源铺天盖地的时代,老母亲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始终对RAZ情有独钟,唯有刻骨铭心的真爱才能解释得通。我一文科生简直是被这位全能理科学霸给迷死了。有人说它很无趣,其实RAZ的世界斑斓多姿,宽广而美丽,它为坚持爱它的人慷慨地敞开整个世界:从头上的虱子到远方的桥梁,从历史名人到传奇故事,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每次跟孩子打开一本新的分级,那种新知识带来的满足感和探幽探微之后的欣喜不止一次强烈触及敏感的内心深处,世界无限美好。
记得暑假或周末的中午,被午睡的闹钟唤醒,我们娘俩就坐到沙发上开始了裸听点读—拓展模式。窗外,是小区里的孩子们扛着枪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的嬉闹声,是孩子们挥着铲子给小树“松土”挥汗如雨的酣畅淋漓,或者是“小消防员们”搭救困在树梢的猫咪小淘气的紧张气氛……我家这个听话得让人心疼的小男孩,就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按照老母亲的模式读raz—我也有过纠结和矛盾,啥也不学也放出笼让他疯玩去吧,似乎又做不到。所以日复一日RAZ单曲循环模式被执着地坚持听不懂再来一遍,听懂了复述一遍,没有相关背景知识就先查一下,读完了再找相关书来拓展一下……
例如,读RAZ L级 Colosseum时,可搭配中文书《世界奇迹是怎样建成的》和《时光传奇》系列之《希腊》的相关章节。我们娘俩非常喜爱也非常受益于这种中英文搭配的阅读形式,有时是背景知识的补充,有时是内容方面的强化。
再比如,读到庞贝古城时,除了看时光传奇系列的《庞贝》,还可以借助网上的视频了解庞贝古城。进入H级之后,人文历史开始大幅出现,我们的中文阅读刚好也结束了中国古代史,为更好适应raz阅读,我们同步了世界历史的阅读。
再比如,农奴制度方面的同主题阅读:
刷RAZ的过程中,我们也做过实验,买过蜘蛛网🕸️玩过家家,做过奶酪……
学做计时器:
除了手工,那段时间还完成了十几篇读书笔记(制作皮纳塔)
对RAZ的深爱就是:AA一路追到Z2,争取小学毕业时通关。
8周岁生日我和队友给儿子举办了个人画展,那时我就跟小溪说,等把RAZ读完,五年级毕业时给你办个RAZ分级展,邀请你的英语老师来观展。当初,多么不切实际的梦也做了,哈哈。
补叙---拼读时期:从听力滞后到一路追,拉平!
( 为了跟后文衔接,补记在这里)2020年暑假在姥姥家,正在学自然拼读的儿子一口气能拼完10本海尼曼,能读懂,但是拒绝裸听,因为听不懂——我马上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听力滞后。从那一刻起,我们有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拉听力。像人家牛娃那样一次两三小时俺们做不到,那就每晚至少15分钟,其实算上洗脚刷牙直到入睡,能保证半小时。最开始海尼曼G1里挑出一些读过的好玩的故事,3本各听3遍,后来听raz已经读过的,再后来提前一个level来听,再后来两个level……后来挑战听fly guy……这个时期都是点读笔播放整本书来听的,很麻烦,也坚持下来了。
早上听,晚上睡前听,腻烦了也来个字母积木的动画片……周末安排个Big Muzzy或Duggee动画片,原则上是量有最低保证,尽量无痛苦。
周末上课外课路上大约20分钟,也是听听力的绝佳时机,Buddy Phone耳机完美解决了儿子不好意思外放听力内容这一问题。
早晨上学路上一上车就打开倾听者,这十分钟能听个大概5个RAZ短音频,堵车就多赚一个。
日积月累的力量真心不可小觑,这种天长地久坚持不懈的滴水穿石之功,让RAZ的爬级路轻松了不少。
星光不负赶路人,终于迎来历史性的时刻:
2021.2.5
再贴一张,此处的G1是指G级第1遍,我们每级通常走两遍,每次3遍算是过完一本,溪哥告诉我能听懂百分之多少。到G2完成一本相当于进行了6遍。很多大神说不用重复不用重复,一路走不回头,但是我们普娃儿就是用这种笨功夫才行呀。
第七阶段:RAZ至H,quiz走起,桥梁书初试
从H级开始,大神们所说的精读阶段来临,这个可太专业了,看了很多技术贴不能上手,索性裸听1遍+点读1遍(或自读)+复习听+做quiz。
插叙发生在F级时的故事:外教课 养娃路上踩过的最大的坑!
不是觉得一直在埋头刷分级嘛,坚持看个Duggee都是英语环境了,老母亲口语不好也不能拓展更不能精读,那就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吧,再三做功课千选万选选了JY外教培优,测评定级GKB,囤下60课包,为等一个外教坚持了一个月,排上课真是各种满意,他们的研发团队确实非常非常牛气,后来就因为太满意啊自己手里钱太多(我脑子进水了)在销售忽悠下六月份又囤下60课包,加上了ORT level3的精读课,老母亲精读心愿终于达成……真特么天有不测风云,七月份开始sj的风一吹,大家恐慌jy说缴费的都保证上完,后来呢,先是外教多次请假,接着我们的课没人打招呼没有任何预兆地深更半夜被迫下架,……我们开始建群,痛苦又绝望地维权至今,没人管……18886元烂在里面,被迫换的ai课除了费眼费时间没别的用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悔不当初……至今怀念他们研发团队高出业界水平的地道纯正语文课程,可惜高层不做人啊!实在不愿回忆起这段血泪史,但是这也是英语启蒙路上无法抹掉的阶段。唯一庆幸的是,我没邀请身边的人入坑,否则以何脸面……
刷到H级,也就是通常说的开始做quiz时期,溪哥接受得很顺利。
这是I级的quiz,我们通常只做选择题:
第八阶段:听力开始一路领先,从桥梁书入初章
英语启蒙后期的大功臣,无疑就是倾听者了,我们更愿意亲昵地唤它“小白”。还想再夸一顿,音质还不错,嗓门大,无需流量,巨省电,万年推!自从小白来到我家,晚睡前听力也承包了下来,牛听听彻底失业。
在分级不断爬坡过程中,早晨上学路上10分钟+晚上睡前的碎片时间,我们都规划出来加以利用。我曾计算过,从娃儿开始刷牙泡脚到睡前足足有半小时可以用来积累听力,坚持下来绝对有惊喜!当初俺家娃只会AB C时拜读我拜读前辈们的帖,人家娃儿能听懂Nate the Great,羡慕得要死,如今我们也可以啦:
今年上半年的听单
图上的宫保鸡丁后期也加入听单(忘做标记),糊涂女佣有很多文化梗,怕溪哥get不到没安排上,这个听单后来我又大致按照时间线整理了一下:
更早: Fly Guy ( 15 本)
3.12-3.14 : Frog and Toad ( 3 本 2 遍)
3.19: henry and mudge ( 28 本,最终半途而废)
3.22 : Nate the Great ( 27 本 第一遍)
4.24: Mercy Watson ( 6 本 第二两遍)
4 月份 : 白天 raz 晚上 ORT
3.22-4.2: H 级 ✅
4.3–4.10: i 级 ✅
4.11—4.20: J 级 ✅
4.18 晚听牛 9 ,说“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就跟听中文故事一样。”开始享受着迷原版故事。
4.20–5.19: H2 I2 J2 ✅
期间还复习了古诗
5.19—6.20 : Nate the Great 第二遍
6.20–7.18: Junie B ✅
7.18–8.12: Fancy Nancy ✅
8.12–8.14 Mercy 第三遍 ✅
后来,开学了,没空记录了 ……
三上学期:
学期初复习背诵古文 48 课
1.Kung Pow Chicken ✅
2.Owl Diaries ✅
3.Journey to the West (至92集)
12.11: Ready Freddy (第五遍结束)年度最爱!!!
晚间转向非虚构类:
12.11: I Wonder Why (不喜欢,中途弃)
12.13至月底:
Horrid Henry (听至 19 本)背景音太 noisy ,听不清读得啥了,可惜啊~
1 月 : 卡梅拉 12 本第 2遍
春节有几个晚上中断了 ……
习惯巩固得相当好,不听故事就不想睡觉
2.3: Ready Freddy 第 N 遍 会背的节奏
#RAZ L级后半程:NG2加入#
初章之前的积累作一统计:
分级:海尼曼3个level+牛津树家庭版6个level+学校版9个level(再加1个中国故事版)+RAZ13个level,其他如廖单,苏斯博士等不做统计了。因为RAZ和海尼曼都有重复,加起来足已2000本次。
听过的桥梁书大概150本:
然后,入初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途径Magic Tree House,听了几本,能听懂,但是不喜欢,这个春节又回去听2021年年度最爱Ready Freddy,这是我从盖的书单里找来让他试听的,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着迷了,足有五遍之多吧,几乎可以背下来,经常学用里面的语气语调来讨好妈妈。
22.2.7 My Weird School听起~
2.12 Diary of Wimpy kid并行~
写在最后:一路走来感慨颇多
1. 启蒙路线因人各异:每次有人称赞溪哥发音很漂亮,问“怎么把英语学得这么好的”(其实也没多好,老母亲很有数),我从不敢让人家照搬我们的路子,因为我们从A A走起到享受初章故事的这两年,我写过几十篇个人反思,调整过若干次陪跑策略,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我都会诚恳建议她们读几遍书,制定出属于自家娃的路线,适合才能高效。毕竟,对于大娃儿们来说,时间最紧缺。
2. 江湖上有句话说得真好:“心中有理念,手中有资源,脚下有路线”,领悟透了,再加上执行力,其他的就交给时间。
3. 听力先行,绝对是条真理。
这个帖是我当初做英语启蒙功课时就有的梦想,什么时候也陪娃儿翻过一座小小山,站在山头细数来时景致。小花生里牛娃遍地,我们大童入个章真没啥大不了,就不班门弄斧总结所谓“经验”了,恐怕是教训更多吧。
从没那么谦虚好学,自从做了母亲。娃儿的英语想要领先必须从家庭做起,这两年来不断各种尝试调整,始终铭记“听力优先”四字教诲,感恩前辈们不吝分享!走过弯路做过蠢事,跋涉了好久但不忘初心。
学习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才刚刚出发……
爬级路上顺带有了原版阅读区:
感谢您听我一路细数至此,期待下一次我们在初章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