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Raz那是老朋友了。幼儿园中班学完一轮自然拼读后,因为需要大量的、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尝试了Raz,从aa开始,一路读到现在的N级别。历经4年多,现在孩子三年级了。一直不离不弃,相互陪伴。
Raz不是唯一一套阅读材料,但却成为我们的主线任务。其他还有绘本、分级、章节,也穿插着一起,为辅。作为主线,从aa到z2,29个级别,螺旋式上升,每个级别70-80本。内容包括人文,社会,历史,地理,大自然,科学,故事等等。低级别刷词汇量,高级别学知识。就是因为这个级别多,足够刷好几年,更容易形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阅读。
Raz aa到J使用的是Abc reading 这个app,当时买了2年的vip,app真的很香,生词可以翻译,可听读,整本的翻译也有。有quiz,可语音听题。。能做到轻松学英语,省妈!后来没用完,J级别随着字数的增加,字的大小相对小了。担心视力,K开始用的纸质版书。
一开始aa到D,5个级别用了3个月,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挺友好的,图大,字少,句子长短适宜。但是E级别读了一半儿发现难度和孩子当时的水平不匹配了,主要表现在生词多。每天读书畏难,果断喊停!后面又加入了其他分级如《兰登1》,《I can read 》,《培生》和绘本进行横向拓展,目的就是提高孩子的词汇量。
做法:自己尝试拼读,大声朗读。听音频但不同步进行。读到之前已经听过。
半年后幼儿园大班重新把RAZ E级别拾起来,每月一个级别直到进阶到Raz i,又是5个级别。历时5个月。
做法:大声朗读,不认识的词汇可查。从有quiz开始就每本读完,完成quiz任务。80分以上过,80分以下在返回去看一遍课文。 配套的音频可以一直作为听力材料,往后听。
RAZ J。因为i结束后开始抓孩子的输出了。做牛津树的复述,读了一些桥梁书和章节书。时间有限,raz进度就慢下来了。从难度上讲并没有什么变化,一直是缓慢的坡度升级难度。
RazK。这个阶段就开始每天一本。读了2个来月结束。内容上又开始学着难了,外国的历史人文整个都是懵的状态。生词也是剧增。但是依旧坚持着,每天读一本。不懂得就自动跳过了,效果也不是很好,看不懂的那几本学了和没学也差不多。这时候我知道又一个瓶颈期来了。问题出在:认知和生词。生词好办啊,反复多次重复。认知只能等慢慢长大,有尝试中文讲讲,帮助理解。
20年9月,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期间读的书,集中在寒假期间大火猛攻。包括《科1》,《学乐科学》,《树屋》等。
Raz K第二遍:纠结K吸收不好,又重新来过。每天一本,2个多月结束。有了第二遍的加持,好多了!生词阿尔法蛋扫。
RazL M N。(现在N第三本合集马上结束。)
从L开始换了策略。之前是整个级别大循环,每天朗读一本。现在是每本分级读到没有生词了结束再做quiz,换下一本。这期间有一遍过的,也有读 10遍的。平均是2-6次不等。遇到生词用阿尔法蛋扫,跟读。我没给孩子统计生词,也没单独攻词汇。每天朗读一遍,人为让生词反复出现,帮助记忆。
补图:24.2.10
M级别同样的方法,用10个月读完了整个级别。平均每本3-6次不等。这样2个级别下来,孩子每一本都把生词清掉。虽然战线拉的很长,但是扎实。 M开始就没在提前听过音频。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想单纯的阅读。听的懂≠读的懂。另考虑考试卷子上的阅读题,也没有听力带读这回事。
读到N明显觉得每本读不了那么多次就可以过了。分析是LM两个级别夯的比较实的结果!慢有慢的收获,进阶流畅。 而且节省时间,每天早上10多分钟晨读搞定。读过几次的,熟练度增加,用的时间还会更少。
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字数越来越多,晨读朗读一遍挺累的。遇到的fiction 的书在默读。遇到生词再大声跟读。
这个寒假外教课福利局安排了8本Raz P的精读课。课前需要预习:朗读1遍+quiz。理解的也很好。
说说我们简单却最直观的阅读心得:
1.遇到瓶颈,别焦虑,试试横向拓展,放一放。
2.坚持下去,有计划的进阶。不怕慢就怕站。
3.巧用电子设备,可跟读可quiz的abcreading ,听音频的千读,翻译词典笔等等。容易执行才能更好的坚持读下去。
4.配套精读课,纪录片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