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我发了一篇文章聊了孩子英语学习的方法路线的问题。
写那篇文章之前,我读了十多本孩子英语学习方面的书,并且着手实施了两三个月,也见到一些初步的成效,才敢动手写文章。
一晃又过了两个多月,孩子依然走在这条英语“学习”之路上,最近甚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之所以对“学习”二字打引号,其实还真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学习,一没背单词,二不学语法,甚至连书都没怎么看,这个过程孩子也不觉得痛苦。
前几天晚上跟孩子聊天,我说你感觉你是在“学”英语吗?他说没有,就是听听故事,很开心啊……
这使我对这个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又多了几分信心。并且据我所知,那些自己在家给孩子“鸡”英语的,80%以上也都在用这个方法。
这个英语学习路径的特点是:
父母的英语掌握程度是无所谓的,即使父母一句英语不会说也没事。很多父母害怕自己的英语不好,会成为孩子英语学习的天花板,总想给孩子找外教,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在陪孩子学习英语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教练”,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给孩子“喂”适合他目前英语水平的资源。当然如果父母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那是更好。
相比各种报班,这个路径所花的钱是很少的。在早期,就是找各种音频、视频为主,某网盘和B站都有大量资源;到一定阶段,买一些纸质读物训练阅读,把听力词汇转化为视觉和阅读词汇,实在想省钱各种电子版也有很多;后期的拼写、写作交给学校也可以。
有条件的给孩子找个口语陪练,比如菲律宾外教也没多少钱。口音问题无须担心,因为前期孩子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成型的口音,不会被带跑。或者系统地学一学语法等等也都是锦上添花,非必须。
唯一非花不可的钱,可能也就是Raz一个账号的钱,某宝,年费60元即可。
不用逼着孩子跟读练口语(事实上口语也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听出来的),不用逼孩子学自然拼读(有足够听力基础自然水到渠成),更不用逼孩子背单词(未来有考试需要时可以突击强化)……
我们这代人学英语比较痛苦,现在的校内英语学习也仍在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其实这样学习的效率并不高,所以,确实是时候反思一下,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换一条高效且无痛的路径了。
我自己用不同的软件测过好几次词汇量,基本在8000~10000之间,应该说我跟孩子比词汇量有绝对的优势,他现在的词汇量我保守估计应该不会超过4000。
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起听一个故事,他听下来后复述大意基本没什么问题,包括一些细节上,而我现在好像已经快要跟不上他了……
那些坚持用听力切入,走原版路线的孩子,很多把Raz刷通关后,8、9岁的年纪做高考英语卷,一般听力接近满分,阅读等扣分也不多,差不多在130分以上好像问题不大,140好像也不是遥不可及。如果真能保持好这种状态,想必原版娃到高考时上140+的概率是很大的。
按照我们在学校学英语的路径,大多数人学了N年英语之后,还是听不懂美剧,看不懂无字幕的英语电影,也基本也开不了口。
如果没有较长时间的海外留学生活,多数在国内所谓英语学得好的同学,也基本停留在“读最拿手,写作勉强,听力不行,口语更差”的尴尬局面。
我越来越意识到,听力、口语才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根本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听的基础之上,“文盲”不就是这样吗?阅读和写作,则是经过系统性的教育训练出来的,它也同样应该建立在听力和口语的基础之上。
因此,唯有最扎实的听力训练,才能带动口语。可能100%的输入,才会有5%能转化成我们可以输出的能力。
如果想要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升,唯有多听先行,夯实听力基础。
我下面推荐一套书,这是我在6月份才读到的。5月份我写上一篇讲孩子英语学习的文章时还没读过……
当我读到这2本书的时候,体会到了相见恨晚的真正内涵。它把我之前看完其它所有的书之后在脑海里形成的那个比较粗浅的思路,用更准确概括的方式写出来了。
这2本书,现在成为我心目当中当之无愧的孩子英语学习第一书,到了逢人聊起孩子英语学习我就想推荐的地步……
这套书就是外研社编辑盖兆泉老师写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系列。
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叫《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中国儿童英语习得全路线图》,写于2015年。这一本主要讲方法、理念,带少量理论(也讲得比较浅显),以及实操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通俗易懂,没有多余的废话,讲得真的太好了。
除去后面的答疑、后记、附录,这本书总共也才130多页……随手翻着读一下,2个小时应该就能读完。请相信我,这2个小时绝对很值。
之后的2019年,她又出版了本书的第2本,即《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懒人解决方案》。这本书分别提供了以3岁(幼儿园起点)、6岁(一年级起点)、8岁(三年级起点)这三个最为常见的英语启蒙年龄开始,并最终在11岁左右“会师”的解决方案,即6岁、8岁开始启蒙的孩子也在11岁左右赶上3岁启蒙的孩子。简单地理解就是在不同阶段的推荐书单。
因为这部分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强,其实只要孩子遵循从易到难,喜欢就好的大原则就行,不是必须照着这个来。像小花生App上的“英文分级”这个体系也是非常推荐的,它是基于大量用户真实标记反馈的“大数据”,我觉得也很实用。
总之,盖老师的这2本小书,你只要看完之后照着她的方法去做就行了。即使孩子不希望在英语学习上投入太多的时间,那适当减减量就行,其方法仍然是适用有效的。
其实盖老师的这套书,读下来感受最深的一点,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多听,具体做法就是保持每天听英语1小时以上。
为什么我对这个学习路径如此推崇?
我之前介绍过我们孩子学英语的过程,3岁有家庭启蒙,幼儿园3年都有半天外教,4岁开始上过一年多的线上外教课,Raz账号用过两年但都是想起来偶尔听几篇,订过两年的High Five,家里看动画片且只看英文版(也没做到有规律地坚持)。这套组合下来,孩子的英语口语发音是没啥问题的,但是从5岁之后感觉没什么提高了,水平几乎停滞不前……
就这个程度升小学,原来也没觉得有啥问题,毕竟应付一年级学校学的英语应该是足够了(事实上确实是足够的)。后来一个同年级妈妈跟我说,他们已经Raz读到Q级了……我一查,好家伙,这词汇量都对应5500~6000了。
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开始有点点焦虑了。对, 就是那种感觉……
直觉就是感觉每天都得来点英语,于是动画片、Youtube、Raz开始加大剂量,同时我开始了寻找英语学习方法之路。
差不多从今年上半年的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开始慢慢找到点感觉了,也被我总结归纳为“每天听1小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从最开始的动画片Peppa Pig、Cat in the hat,到Youtube上的Steve and maggie、Blippi,再到美剧Young sheldon等等,基本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视听时间。有时候看完视频,还放纯音频继续听。看视频是因为能力水平还不够,直接裸听音频怕是听不懂的,通过动画片加深理解,猜单词。
这样经过了差不多两个多月的时间,孩子开始“开口”了,表现为遇到与动画片里类似的场景时,可以引用动画片里的台词来说上几句,平时也时不时地冒英语句子。
五一之后,因为疫情改在家上网课,在家里的时间明显变长。动画片还在继续,看了Hey duggee、Word World等等。
同时我开始尝试让他裸听音频,一开始听的是Little Fox版本的Wind in the willows的音频。因为是改编过的动画片旁白和对白,孩子非常喜欢,100集总时长4个多小时,第一遍听下来他能复述故事剧情,之后又听了整整10遍。喜马拉雅统计总时长43小时49分钟(有时候听睡着了,实际八九遍肯定有)。
自此之后,基本是一发不可收拾。动画片明显减少,有声书大幅提升,直到最近几乎不怎么看动画片了,就是直接裸听各种故事。
Little Fox系列的我从易到难给他听过一些,Bird and Kip、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没听完)、Pinocchio、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这个也重复了很多遍)、Heidi(看过中文书后听的),加上Fly guy、Frog and Toad、My Weird school、Magic Tree House等等。
同时Raz开始加速,不过也没要求每天必须看,这块进度一直不是很快。每篇都看的那种目前级别才到I级,但是我引导他可以只选看Fiction,虚构类比较容易有兴趣能看进去也比较简单,以测试他最多能读到哪里。他喜欢Tommy Tales系列,我看最高难度能到Q,还有其它一些,难度有到R、S的。
当我告诉他目前能力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常规所在的I级之后,他一方面要求加快阅读的进步,目前定的是暑假结束读到N级,另一方面自己去挑战难度,挑Z级和Y级的看了一些,目前Y级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 )他看了之后是可以复述情节的……
我还给他奉上了准备已久的Harry Potter,在每一个鸡英语的娃中,这是一个神圣的里程碑……他听了第一季的大约一半左右还是表示能听懂,要我给他买来全套纸质书。当晚下单……
不过当然我知道他现在的水平还没到那儿,尤其是阅读是要滞后于听力的,所以拿到书之后,兴致并没有那么高……
总的来说,通过这小半年每天1小时的听力坚持,我认为进步是很显著的,效果是很喜人的。
接下来一年的计划,先继续保持每天1小时左右的听力,题材上面逐渐加大nonfiction的力度,计划入手Saz账号(Raz的science版)。半年之后,酌情减一点听力的量,把这部分时间匀给阅读。Raz争取在二年级内给解决掉。等等吧。
公众号:学爸加加油
本人近期在组织一个学习群,主要目标用户3~10岁,可加“jyfcjing”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