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花编先前号召大家发表关于孩子对wonders学习心得的时候我就想写点东西,但是当时我儿子刚刚接触wonders才一个多月,获取的信息既少又不完全,贸然写的话恐不准确。如今孩子学了快满一个季度了,他和我对wonders GK都摸到了一点门道,所以我写下这篇实操心得,希望能够对有兴趣一起“创造”wonders的家长有所启示。
一、实验对象
有且只有一个——我儿子。他正式开始学习wonders的时候刚满四岁,某双语幼儿园中班学生。
儿子的英语水平在班上属于第一集团末,第二集团初的样子。他们班里没有欧美主体民族学生(白人),但有五分之一左右是来自美籍华人、港澳、新加坡这类具备双语环境的家庭,因此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是要高出其他孩子一截的。具体而言,在小班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做到自主阅读,一个月要读掉5、6本原版童书;在和外教对话的时候可以熟练地使用长句等等。
与他们相比,我儿子在开始学习wonders之前是做不到自主阅读的,自然拼读方面只有最基本的认识,也就是知道26个字母发什么音,其他就没有了;听力还可以,能够听懂外教绝大多数的指令,口语方面能够熟练地运用短句或者词汇准确回答问题,但是使用长句的频率很低。
不过,我儿子也有他的优势,就是词汇量。首先是中文词汇量在同学里面是领先的,当然这也得益于父母带着他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输入足够多,输出也不会少。此外我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当孩子学会一个新的中文词语的时候,就把这个词的英语也教给他,如果他记不住,就带他看实物,反复强化几次,最后都能记住。这样一来,他也积攒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虽然他不能说出连贯的长句,但是看到很多东西就能脱口而出英语名称,这是很多第一集团的孩子也未必能做到的。词汇量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多便利,我会在下文中提到。
二、实验方式
其实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我陪儿子学英语02——向张无忌请教学习方法》中有提到过,那我今天再详细地介绍一下:9月初,我们给儿子报了一个新的英语培训班,4人一个小班,由外教授课,教材就是Wonders GK,进度完全按照书中的规定,一周上一课,三周完成一个Unit。
在此之前,我对wonders只是听说,没有直观的认识。趁着孩子上试听课的档口,我把培训班陈列的GK到G6的教材扫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wonders教材对于阅读是非常偏重的,随着年级的增长,阅读量会有很明显的爬升。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我深知阅读量对于运用好外语的极端重要性。
上课的形式如下:一次课是一个半小时,外教在课上先教phonics,也就是本周需要学习的发音。Wonders GK的拼读有个特点,就是一节课就专注一个发音,比如这一课主要教i,那么课文出现的单词绝大多数就是sit,mix这类的;下一节课教o,那就全是pop,mop。用中医的说法叫做食不兼味,先盯着一个学,不容易混。
学完这一课需要的发音之后,接下来是教高频词,每次课有一到二个高频词,比如这节课是my,那课文里面几乎每一句都有my,下节课是to,那就是一水儿的to do。
然后是教两篇课文,课文的主题多是孩子喜欢的动物、食物、大自然等等,内容则是刚才提到的发音相关词+高频词,通过学习课文的方式再次强化phonics。
以上是课堂教学内容,课后练习也是必须的,每个学生要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做到对于本周两篇课文的自主阅读,就是说孩子看着书自己完全读下来,然后录音上传到班级群(必须完成)。除此以外,培训班还鼓励孩子们借阅符合他们年龄水平的原版童书回去看并完成自主阅读,如果完成并上传可以获得额外积分,将来换取礼物。
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每个孩子都要上台,对着大屏幕复述上一节课的课文内容,然后再开启新一课的学习。
三、实验效果
刚开始的头两周过得非常煎熬,课上的情况是这样的:讲解课文,没问题,因为Wonders GK的课文本身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都是又唱又跳的,完全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且都很喜欢。
但是(往往但是之后才是重点),一到拼读都傻了,个个都跟便秘似的憋不出来。讲解的时候都在点头,轮到自己上去读和念的时候,个个表情都跟呆子一样,茫然不知所措。里面最呆的就是我儿子,因为他脑子里还没有拼的概念,你给他一个单词,比如pat,他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念,是从p开始呢,还是从t开始呢?我儿子班上一共4个同学,除了他是中班的,其他的是大班的和一年级的,多少都学过点拼音,这下就占优势了,拼读方面明显就更胜一筹。
回到家里也是一样,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那个纠结呀!明明对内容都是知道的,但是就是倒不出来。后来我被逼得没办法,只能采取谢逊教张无忌的办法,让孩子先把内容背出来,然后他一边背,我一边指着书,在录音上传的同时让他明白他背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月,每次上完课老师都要给我们打气,意思是孩子还小,落后是正常的,多一点耐心,不知哪一天就顿悟了。这一天倒没等太久,之后的一节课迎来了个小小的爆发,原来这一课涉及到形状,那可是我儿子的强项。外教教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英语说法,其他几个孩子以前没学过,还在消化过程中。我儿子嫌不够,表示too easy。外教起先也不知深浅,以为他在开玩笑,问我儿子还知道什么形状啊。当我儿子的嘴巴里吐出菱形、半圆形、梯形和六边形的时候,外教也惊了,小伙子你的词汇量可以啊。这节课仿佛是一个转折点,极大地树立起儿子的信心,一扫之前的阴霾,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我刚才提到过,wonders的教材阅读量大,这下我儿子词汇量大的优势就得以发挥了,他虽然不太会拼,不太会读,但是课文说什么他知道啊,或者比别人知道得多,这有效地弥补了他的短板,在课堂上他总是表现最活跃的那个。
学习满二个月之后,我开始发现了明显的进步,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过的高频词,诸如my,to,the之类的,都是直接过,完全没有任何障碍。此外孩子的脑子了有了“拼”这个概念,他已经不完全是靠背诵来完成阅读,而是有意识地去拼一些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单词。在学习Wonders GK之初,他对单复数似乎是没啥概念的,就算是词尾标着s,他念的时候也会漏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已经有了很明确的单复数概念,读的时候不会遗漏。
上来第一个月,他要完成课文上传需要整整一周;第二个月的时候,差不多3天就可以,然后就能读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其他原版童书了;到现在进入第三个月了,基本上在回家的路上,在车厢里就能够完成上传了。
不但如此,在他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我是注意听他说的内容,大量在wonders GK学到的内容、不管是词还是句,他都一直挂在嘴上,而且使用长句的频率逐渐高起来了。
好笑的是,他竟然逐渐形成了拼读的意识,开始指摘起别人的英语发音了。有一次跟他说brush teeth,他一本正经地跟我讲我发音不对,重新演示了一遍teeth的发音,还告诉我要咬着舌头。平时也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所知道的发音,处女座发作起来还真是讨厌。
四、实验心得
通过这一个季度的Wonders GK学习,我也总结出一些心得,与各位共勉。
1、拼读是手段,不是目的。
说实话,我是今年才知道世界上有自然拼读phonics的存在,我读书的时候只有国际音标,哪有什么自然拼读。我对此的认识是phonics很重要,但这也只是手段,它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学习的目的,不能为拼读而拼读。换句话说,哪怕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自然拼读的训练,久而久之也是可以掌握拼读的一般规律,从而在不看国际音标的前提下就准确地读出单词。
我听到过一个观点,称拼读的终极奥义就是随便给孩子一本原版书,哪怕他根本不懂书里的内容,但也能像模像样地读出来。说实话,我真觉得毛骨悚然,怎么透着一股子原教旨邪教的味道。
wonders GK非常可取的一点是它把拼读很巧妙地融入了故事中,一方面这个故事很有趣,孩子爱读;另一方面这个故事又很拼读,全程都是高频词和相关词。孩子学完了,又学到了东西,又练习了拼读。反过来,如果干教拼读,恐怕会适得其反。
2、输入越大,输出越大。
刚去报班的时候,培训班的老师还不太敢收,因为我儿子是唯一一个中班就报名的,wonders GK作为这个系列中级别最低的教材,即使放在美国也是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因此老师担心我儿子跟不上。但上下来实际效果还是不错的,老师对于我儿子词汇量大这个优点非常认可,这也是帮助他能够跟上进度的最重要原因。
你拿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中国也好、外国也好,大家的智力水平差不多的,教材里都是动物啊、食物啊、植物啊、玩具啊这类东东。这些范畴里的词汇量其实是很有限的,我们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地都慢慢教给孩子了。
比如说,我儿子很喜欢虫子,我们就教他学会了各种虫子的英文名称,比如瓢虫叫ladybug,毛毛虫教caterpillar,蜘蛛叫spider,蜻蜓叫dragonfly。。。结果Unit 2里一节课正好教怎样认识昆虫,里面所有的单词他都认识,老师一说他就明白了,复述课文的时候,其他同学还在努力地拼,他出口就有啊,因为他知道,这就弥补了他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劣势。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有一次尝了香菜,觉得很好吃,我们就教他香菜英文叫做silantro。他一边吃着香菜一边就记住了。结果有一篇课文讲农民伯伯种菜,其中有一种就是香菜。别的同学孩子皱着眉头想这是啥呀,怎么拼呀,我儿子就大声念出来了。
如果你让我从两个技能里面选一个,一个是屌炸天的语法能力,一个是不差钱的词汇量,我绝对是次次都选后者。我的朋友,中国top 5的英语同传N曾经说过:相比于法语和德语,英语是一种十分粗鄙的语言,哪怕你一点都不懂得语法,只要你知道关键的单词怎么说,你按照中文的顺序排一遍念出去,英国人、美国人也基本上能懂你意思。法语和德语这样做就完全不行。
3、学英语是为了学文化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外事机构干了将近十年。我的同事们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派是像我这样毕业于全国知名院校的非外语专业,另一派是毕业于国内知名外国语学院的外语专业。
这两个流派各有优势:名校派底蕴深厚,外语派专业精湛。等到做了十年再回头看,业绩最好的基本都是名校派。因为前者是道,后者是术。
回到孩子身上,学外语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练就一口伦敦音,不是为了知道各种时态,而是用英语作为一种手段学习来自全世界的文化。
如果就事论事地看wonders GK,它和其他的英语教材可能还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从G1到G6延伸开去,你会清晰地发现,这不光是在学英语,更是在学文化,这就是我想要的。因此等孩子学完了GK,我会让他继续这段奇迹之旅。
好了,碍于学习时间还不是很长,目前只有这一点心得体会。等回头进阶了,再写下一步的学习报告。若是你也有兴趣带孩子开启这段旅程,相信肯定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