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尾巴,女儿读完了全套《昆虫记》。选的是奥本大三郎改编的版本。这个版本的好处是删繁去简,保留精华,去掉了亚洲孩子很难见到的种类,加入了日本当地的内容。应该说实属良心改编,对原著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女儿读这套书很是开心,里面的实验,方法,都很有趣,思考问题的逻辑关系,脉络都很清晰。她常边读边跟我说这里面哪些可能是奥本大三郎加进来的内容,哪些源自法布尔老师。读这样的书,如果只想着获得昆虫知识,那就太狭隘了。借此看到法布尔老师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才是更重要的。所以,在女儿读完一遍之后,我们打算利用寒假再做些其他的事。
一、把有趣的阅读故事做成手抄报
女儿选中了《昆虫记》做我们家庭阅读分享会上自己的分享题目。于是,她做了一份手抄报。内容很多,她一度乱了方寸,我提议她选择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来做分享。
她选择的是芫菁和步行虫。
她读芫菁的时候自己去查了百度,她想知道这种我们都不太熟悉的昆虫是否在中国也有。结果查到在南方曾经有人因为误食芫菁而中毒。这件事让她对这种小昆虫印象更加深刻。
更让她觉得好玩的是芫菁幼虫变成虫的过程,这种仿佛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的历程让她瞪大了眼睛。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小生灵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耐人寻味。她把书上的图重新简化了一些,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画了出来。
而法布尔对于大葫芦步行虫的研究最让她感到有意思的是“大葫芦步行虫为什么装死”这一课题。她把书反复读过几遍,告诉我法布尔老师最后也没研究出答案。于是我们全家一起猜想,也都被闺女一一推翻。这还真是个迷呢!
二、去昆虫博物馆一探究竟
因为读了《昆虫记》,才特别想要去昆虫博物馆。在那里寻找书中提到的昆虫们。我找到了粪金龟,很兴奋!女儿却告诉我粪金龟的种类很多很多,我找到的这个并不属于书中写到的“神圣粪金龟”“小粪金龟”等等任何一种。唉,被泼了一头凉水。
不管怎么说,找到相近的我也要高兴,拍拍拍,哈哈。
结果被闺女无情鄙视,人家说来这里能看到比书上更多的昆虫,很满足,没有必要非要找到书里的那些。
三、整理精读笔记
《昆虫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也有很多学习价值。比如:研究昆虫需要很缜密的逻辑思维,如何开展实验,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实验设计,其实搞懂它们的过程也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再比如:法布尔老师总能发现有趣的现象去研究它的本质,而这些研究有的耗费几年时间也没有定论,这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而他留下的诸多疑团好像正在等待着孩子们的继续研究和探索,很是让人着迷。另外,通过对书本的提炼、分类,也锻炼了孩子的归纳能力,也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尝试。
我原计划按照一天一本的速度整理,认为有一周足矣。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每次整理需要至少一小时,一本书至少需要4-5次才可以整理完。不过好在孩子一直乐在其中,还因此知道了excel表格,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用法,同时对打字也很感兴趣,尝试了几次键盘练习。
整理出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其中一部分)。表格中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些项目,比如“所属类别”,是我们通过查询找到的,书里并没有特别提到。还有它的模样,也是孩子在网上找到的图片。因为书里的插画是黑白的手绘图,孩子看了之后还是缺乏清晰直观的认识,通过网络查图,感受就更直接了。在查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某些昆虫在我们国家有其他的名称,直接查《昆虫记》中的名称是找不到的。通过关联查询,我们也知道了很多书上没有提到的昆虫学知识。比如,狩猎蜂。我们查找“狩猎蜂”所获甚微,后来对比“蜜蜂科”的介绍,“蜂”的介绍等等,才知道狩猎蜂可能并不属于蜜蜂,而是来自于寄生蜂。
我们还整理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在书里,这些习性是伴随着实验介绍给我们的。需要孩子提炼和归纳。
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与人类的关系”一栏。希望引导孩子不要单纯的只看昆虫的好玩,还要关注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为人类带来价值,还是带来危害。
在接下来就是研究法布尔的实验方法了。法布尔的实验都很有趣,不乏奇思妙想,同时他又是一个很具行动力的人,想到了就立马去做。我们总结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趣。
除此之外,我们还把书中提到的其他非重点描述的昆虫也一一做了记录,特别是其中的有趣事要记录下来。还有在阅读过程中增长的昆虫小知识也一并记了下来。比方说,如果昆虫寻找到某样东西,那么它们一般都是靠以下三种途径:光线、声音、气味。我们可以用排除法进行实验。
四、制定我们自己的春夏观虫计划
读了书,平时里不太起眼的昆虫一下子变成了特别好玩的研究对象,女儿对好多昆虫都很有兴趣。但认真思考了就知道,如果要进行观测还是有很多局限。比如大天蚕蛾,我们很难找到,附近也没有杏树林。所以,女儿最后选定了蝉。一来,蝉比较普遍;二来,蝉的季节性很强,我们对它的生长规律已经比较熟悉;三来,我们从未留意过蝉的虫洞,更没有见过幼虫羽化成蝉,如果真的能见证一次,一定会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研究对象和目标确定了,那我们就来一起制定行动计划咯!
要想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就要知道蝉什么时候集中羽化。通过往年的观察,我们这里的蝉一般会在6月26-27日前后集中出现,那两天,好像一下子树就都被蝉占领了,叫声一片。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决定6月初就开始行动,以免错过观察。
接下来,就把行动列成表格吧!边列表,边想象观察过程,边提出新的设想。比如,如果我们把蝉的幼虫从洞里挖出来,那它还会羽化吗?蝉的幼虫会看到我们吗?能不能看到我们就不出来了?
这些问题都将会在实际观测中一一解开,让我们好生期待。
女儿说,蝉的幼虫会在清晨四五点钟出洞,那时候才会避开天敌。看来六月份我们要做好起大早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