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这几天一直在读北京四中几位语文老师的书,做了很多笔记。我自己是给娃讲文史的,但读这几套书的时候,经常会有大为震撼的感觉。
北京四中重本率97%,每年高考语文平均分位列北京市各校榜首。连续几年均分接近130分!
而这所百余年历史顶级名校的最可贵之处,是兼顾了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并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和精神滋养。
四中高中部教研组组长杨志刚老师
在《四中语文课》里的序言
四中的学生很少刷语文题,但无论文理科生,人文素养都极高。他们在繁忙的高中阶段,依旧能够自由探索并小有所成,这和学校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
我也在阅读这几套书时,找出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学不好语文的原因。
我还有幸请到了四中高中部语文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杨志刚老师,在下周三中午给大家来一场福利局,解答关于3-18岁的各类语文学习问题,先预约起来,和杨老师面对面交流:
我把这几套书整理到了一个四中语文必读专栏,可以闭眼入,是能成为孩子走向内心丰盈和更好语文成绩的桥梁,也非常推荐家长阅读。讲座上,我也会和杨老师跟大家一起聊到如何透过文字,看到伟大,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这篇文章,说说几个学不好语文的真相吧。
1,阅读理解总丢分?
语文考的,其实是精神世界。只看表面,理解的就肤浅,无法深入作者的灵魂,回答当然容易出错。
小学语文不会有高中那样的深度,但同样要求孩子要去思考文本背后所传递的内容。尤其是主观题,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背套路和刷题无法解决,因为大部分考题本就是反套路的。
那能力从何而来?大量阅读和深度思考。永远不要给阅读设限,也不要因为“时间不够”而放弃读书,一定会得不偿失!
阅读是典型的慢反馈,它所带来的好处,很难在当下体现,但一定会点滴嵌入内心,随着阅读量的累积和不断思考,源源不断带来红利。
2,古诗古文搞不定?
四中老师一定不会只是按照教参,去讲解字词释义,而是会带着学生们挖掘背景、深层知识点、来龙去脉,让学生拥有自己辨析的能力。
另外,要背诵,同时要扩大学习范围,才能掌握拿捏能力。
但背诵一定不是生搬硬照的干背。四中老师的语文课里,会基于教材,辅以更多诗文,理解着剖析着诵读着,自然就记住了,当逐步内化成赏析能力后,任你怎么出题都不怕。
我在给3-12岁孩子的古诗古文课里也是这样做的,一点点拆解透彻,讲历史讲故事,剖析人物心境,帮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记下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中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在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读起来豁然开朗。讲座上,我也会拉着杨老师多聊聊这个话题。
3,名著读不懂、读不透?
先正视一点:名著确实不好懂。
因为背后蕴藏的内涵实在是少年儿童所无法理解的。毕竟这是巨匠写就,古往今来研究者无数。
但我们可以从小着手,细读章节,一步步剖析。
比如四中的万君老师带大家读《红楼梦》的方法就很有效:
采用组合式阅读,不拘泥于回目的限制,而是将诸如“宝黛葬花”、“抄检大观园”等几个重要情节的相关原文串联在一起,还设计了四套阅读理解题,很有效。
再比如杨老师带大家读《水浒传》,说到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从林冲的武器说起,层层剥开分析,让孩子恍然大悟,也就体会到了小说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流动性。
学会这样的阅读方法,就能大大锻炼思辨能力,自然在面对千变万化的考题时,都能应对。
4,最头疼写作?
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好词好句。其实不然,作文写得不好,是因为认知水平有限。
当然,词句和素材累积不够,肚里也的确倒不出东西来,没有扎实基础,自然是水月镜花,写不出感触,憋不出思想,也就拿不到高分。
那如何提高认知水平?深度阅读、日常思辨、提升自我认知。
听起来好像有点复杂?其实学龄前的孩子都可以做起来。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相应的方法。
而书里写到的例子和方法,也让我大呼过瘾,直播的时候,我和杨老师来跟大家详细说。
5,阅读、文言文、写作,其实不分家
这一点,我特别想举例黄春老师(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中房山校区创校校长、现任雄安校区校长)在书里,说到的《东坡画扇》一文。
因为着实太精彩,而咱们这篇文章又篇幅有限,这个故事和练习方式,我就留到讲座上来说。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如何在日常阅读中,把文言文和写作也逐步搞定。
好了,这篇就写到这吧。
其实我会在这周六提前去拜访一趟杨老师,我身边的带娃搭子们知道后,发来了一堆想请教杨老师的问题。
我一看,嚯,可全都是咱们家长的心声,放出来几个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你想问的一样:
1、据说北京四中的学生语文之所以能考高分,是因为抓好了阅读,那么四中是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的?这些方法能不能被家长借鉴?
2、中小学古文比重加大了,但有的学生感觉文言文、古诗歌读起来很费劲,甚至惧怕古文,如何突破这个关卡?
3、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引导孩子读经典的、有价值的、我想让孩子读的书?家长在引导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也欢迎留言你的问题,我会提前问杨老师,在下周的文章和直播里陆续给答复。
想听更多干货、想直接和杨老师面对面沟通提问的小伙伴,戳下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