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篇最近学习反思总结。
前一阵,假期花了两个月读完raz j,进入k,发现太慢了,每本要1.5小时,而且娃好像有的地方理解不透,就回头去读h,不要问我为什么是h,可能是h开始软件不读题了,前面太简单就直接从h复习。
再次回到h,感觉很轻松,所以,我常常会忍不住一读就让娃连着读1个多小时,因为一旦停下来,娃就很难回来了。要知道,我可是要求他周末每天读10本的。
以往是:
放学回家,开读,一口气读完4本,加quiz,大概35-40分钟。娃磨磨唧唧,搞着搞着搞别的了。我发脾气。他哭。然后我着急做饭。他想吃零食。然后恶性循环。爸爸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娃书也没读完,我也在生气,饭也没做好。
周末是起床其他是完成后,娃开始读,一个小时过去了,好想让他再多读一本,早点完成任务,所以偷偷又加了一本。娃累死了,开始走神。我发脾气。他委屈哭。然后爸爸出来看情况。娃在闹。爸爸发脾气。
其实,我知道,我会不自觉的加量+连续作战。
这样,娃形成的印象是妈妈不守信用+老是读不完累死了。
之前,婆婆会委婉的提醒我,娃爸爸也会偶尔说一下。我也委屈。然后又恶性循环。
这不,前几天中秋放假,我们又起争执。娃爸爸提醒我,不能长时间作战。不利影响太多了。我这人能沟通,喜欢解决问题。同时,本着对学霸的尊重和敬佩,所以,追着他爸爸要他的解决方案。他爹说他也不知道。你看,大家都是头一回当爸妈!最后,在大家的沟通下,我们商定采取20+10+20的原则。
爸爸建议,每次连贯读书不超过2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再进入下一个20分钟连贯学习。根据目前情况,每本书读+quiz可以保证在10分钟甚至更少时间内完成。
这样,50分钟内我们能够读完4本书,虽然量不多,但节约的时间是娃的。而且娃中间有了休息10分钟,对他而言,也是一个缓冲。
1.定好了规则,跟娃沟通好。2.开始前提醒他接下来的20分钟请珍惜时间,这是你换取后面的10分钟休息时间的前提。3.10分钟后,也就是过程中也要提醒一下,念念紧箍咒,毕竟娃小。4.如遇任何娃开小差的情况,及时提醒并阻止。5.10分钟休息时间给足,甚至有时候多给点都行,作为刚刚认真的20分钟的奖励,但要告知多给休息时间的原因。6.全过程一定要用倒计时的计时器。做到时间的可视化。
目前,实行了一周左右,感觉不错,本身娃也是属于专注力比较好的孩子,有了这个20+10+20的原则,感觉本质上其实是在提醒我,不要太猛,要关注时间的有效性。做个有专注力,有边界感,有松弛感的妈妈。我想我们还会继续按照这个原则去实操,后期再来汇报进展。祝大家都有一个专注当下,不用喊的永动机,哦,不,是娃。